神经病学期末复习大题、名解、填空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一、填空1.一般感觉包括浅感觉、深感觉、复合感觉。2.头不能向左侧偏以对杭检查者的阻力是右侧胸锁乳突肌瘫痪。3.左眼不能闭合,示齿时口角向左歪是右侧周围性面神经瘫。4.视野检查发现,左眼视野图为○,右眼为○,其视通路病变部位在左侧视神经。5.病员说话吐词不清,吞咽困难,伸舌受限,舌肌萎缩,是由于舌咽、迷走、舌下等神经损害。6.右侧胸4至胸12痛觉消失,触觉存在是由于脊髓右侧后角损害。7.舌前2/3及舌后1/3的味觉分别由面神经、舌咽神经支配。8.巴彬斯基(Babinski)氏征是由锥体束损害引起。9.右耳传导性聋时,韦伯(Weber)试验偏向右侧。10.剪刀步态见于脊髓或脑性瘫痪病人。11.双颞侧偏盲病变部位在视交叉。12.耳鸣是听神经的刺激性症状。13.下运动神经元瘫痪的表现肌张力降低、腱反射减弱、病理反射阴性、肌萎缩和肌群瘫痪。14.高血压脑出血最易发生的部位是基底节。15.脊髓胸7节段对应的椎体为胸椎5,胸12节段对应的椎体为胸椎9。16.典型失神小发作的特征性脑电图表现是每秒3次的棘慢波组合。17.运动性失语的病变部位在左半球额下回后部。18.症状性癫痫是由于脑部病损和代谢障碍,原因有先天性疾病、脑外伤、感染、中毒、颅内肿瘤、脑血管疾病、营养代谢疾病、低血糖等。19.脑出血的常见部位在内囔(基底节)、脑叶白质、脑桥和小脑。其中以内囔出血为最常见。意识活动包括觉醒状态和意识内容。20.左侧视束病变引起右侧同向偏盲。21.右角膜反射减弱,右脸裂变大,右眼睑闭合无力是右侧面神经损害。22.左胸3-胸10痛觉消失,触觉存在,是左侧后角损害。23.病员吞困难,吐词不清,舌不能伸出中外,无舌肌萎缩及震颤,是双侧皮质延髓囊或锥体囊束损害所致。24.病员左侧外展及左面神经下级性瘫痪,右侧上下肢上级性瘫痪,病变部位在桥脑。25.舞蹈样动作,手足徐动症见于锥体外系统损害。26.颈交感神经损害时瞳孔缩小,动眼神经损害时瞳孔扩大。27.张口下颌歪向左侧是由于左侧三叉神经的损害。28.左侧直接对光反射消失,间接对光反射正常是左视神经神经损害,左眼直接、间接对光反射均消失是左动眼神经神经损害。29.三叉神经损害可出现面部感觉障碍、咀嚼肌麻痹和萎缩、角膜反射消失。30.格林-巴和综合征病后3周时典型的脑脊液改变为蛋白-细胞分离。31.左胸3-胸10痛觉消失,触觉存在是左侧胸脊髓后角损害所致。32.右上睑下垂,右瞳散大,光反射消失是由于右侧动眼神经损害。33.左同向偏盲是右侧视囊损害。34.病员吞困难及构音障碍及咽反射消失是由于舌咽、迷走神经损害。35.运动系统由上运动神经元、下运动神经元、锥体外系、小脑系统组成。36.一侧脑干损害引起交叉性瘫痪。37.小脑损害的主要症状是共济失调。38.卡马西平可用于治疗神经痛、癫痫等疾病。39.特殊类型的意识障碍有去皮综合征、无动性缄默、闭锁综合征。40.视交叉中份损份出现双颞侧偏盲。41.动眼神经、滑车神经和外展神经,颅神经损害可出现复视。42.皮质觉消失是由于对侧大脑顶叶受损所致。43.脑血栓形成的最常见病因是动脉粥样硬化。44.高血压脑出血最常见部位是基底节区。45.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首选药物是卡马西平。46.脑本塞最常见的栓子来源是心源性。47.直腿高举试验(Lasegue征)阳性最常见于坐骨神经痛。48.格林-巴利综合征患者常表现出腱反射减低或消失。49.脑血管意外的病人出现视神经乳头水肿,常提示有颅内高压。50.单眼全盲损害部位在视神经,双颞侧偏盲损害部位在视交叉中部。51.三叉神经第Ⅰ支损害引起颅顶前部头皮区痛觉和温觉障碍。52.下级性面瘫表现为患侧鼻唇沟变浅,口角歪向健侧,患侧鼓腮时漏气,患侧不能皱额,患侧不能闭眼。53.上级神经元瘫痪表现为肌张力增高、腱反射增强、病理反射有、无或轻度废用性肌萎缩;下级神经元瘫痪表现为肌张力降低、腱反射减弱或消失、病理反射无、明显肌萎缩。54.脑栓塞的最常见病因是心脏疾患。55.脑血管病通常包括缺血性和出血性两类,主要疾病有TIA、脑轿栓形成、脑栓塞、脑出血、SAH。56.对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最有决定意义的检查是腰穿。57.眼运动神经瘫痪的共同表现是眼肌瘫痪和复视。二、名词解释1.运动性失语:是由左侧额下回后端方语运动中枢病变引起。病人不能讲话,或只讲1~2个简单的字且不流利,用词不当,对别人的言语能理解。2.感觉倒错:指非疼痛性刺激诱发出疼痛感觉,例如轻划皮肤而有痛感,冷觉刺激当作热觉刺激等。3.脑栓塞:指栓子经血循环流入而致胸动脉阻塞,引起相应供血区的脑功能障碍。4.贝耳现象:指面神经麻痹时,患侧眼裂不有闭合,试闭眼时,瘫痪侧眼球向上外方转动,露出现白色巩膜,称为贝尔现象。5.三偏综合征:内囊损害时,出现对侧肢体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和双眼同向偏盲,简称三偏综合征,常见于脑血管病时。6.交叉性瘫痪:即同侧颅神经周围性瘫痪对侧肢体中枢性瘫痪是脑干损害的特征性表现。7.脊髓休克:指急性脊髓横贯损害时,病人出现双下肢软瘫,肌张力降低,腱反射减弱,病理反射引不出,小便潴留,称为脊髓休克。8.癫痫持续状态:是指癫痫强直痉挛发作若在短期内频聚发生,以致发作间隙中意识持续昏迷者。9.放射性疼痛:指神经干、神经根或中枢神经病变刺激时,疼痛不仅发生于刺激局部,且可扩展到受累感觉神经的支配区,称为放射性疼痛。10.霍纳(Horner)综合征:指颈交感神经麻痹时,出现病变侧眼裂缩小,瞳孔缩小同侧眼球内陷和面部出汗减少,称为Horner综合征。11.布朗-塞卡(Brown-sequard)综合征:指脊髓半横贯损害时,可出现同侧相应节段的根性疼痛及感觉过敏带,损害平面以下同侧上运动神经元性瘫痪及深感觉缺失,对侧痛温觉缺失,称为布朗-塞卡综合征。12.TIA:指某一区域脑组织因血液供应不足导致其功能发生短暂的障碍,表现为突然发作的局灶性症状和体征,大多持续数分钟至数小时,最多在24小时内完全恢复,可反复发作,称为TIA。13.失神发作:失神经发作是癫痫痫性发作的一种表现,以意识障碍为主要表现又分典型和不典型失神二种。14.脊髓半横贯损害:表现为同侧相应节段的根性疼痛及感觉过敏带,同时损害平面以下同侧上运动神经元瘫痪及深感觉缺失,对侧痛温觉缺失,见于脊髓外伤及髓外肿瘤早期。三、回答题:1、简述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诊断依据及治疗原则。答:(1)蛛网膜下腔出血诊断依据:①突然发生的剧烈头痛、呕吐;②脑膜刺激征阳性;③脑脊液检查呈均匀血性,压力增高。④排除脑膜炎与脑出血。治疗原则:①制止继续出血;②防治继发性血管痉挛;③去除引起出血的病因、预防复发。2、颈膨大脊髓横贯损害的临床表现有哪些?答:①双下肢呈下运动神经元性瘫痪;②双下肢呈上运动神经元性瘫痪;③颈以下各种感觉缺失;④括约肌障碍;⑤可有肩、双上肢根性疼痛;⑥可有霍纳氏征。3.缺血性和出血性脑血管病的鉴别诊断,主要是哪些?答:缺血性与出血性脑血管病的区别主要是:①前者发病较急,后者急骤;②前者安静发病,后者多在活动时发病;③前者头痛、呕吐、意识障碍不明显或无、后者明显;④前者脑膜刺激征阴性,后者常为阳性;⑤脑脊液前者正常,后者压力高,为血性;⑥CT检查前者为脑内低密度区、后者为高密度影。4.上、下运动神经元瘫痪如何鉴别?答:上、下运动神经元瘫痪的区别是:①肌张力,前者增高,后者降低;②腱反射,前者活跃亢进,后者减弱;③病理反射,前者阳性,后者阴性;④肌萎缩,前者无,后者明显;⑤瘫痪特点,前者以肢体为主,后者以肌群为主。5.上运动神经元的定义及损害后的临床表现。答:大脑皮层运动细胞及其发出的锥体束,即称为上运动神经元。损害后表现为支配的肢体肌张力增高,腱射亢进,病理反射阳性,肌萎缩不明显。6.简述上运动神经元损害的特点。答:①瘫痪肌肉张力增高;②腱反射亢进;③浅反射消失;④出现“疗理反射”;⑤瘫痪肌无萎缩。7.基底动脉环由哪些血管组成?答:基底动脉环由下列血管组成:双大脑前动脉、前交通动脉、双侧颈内动脉,后交通动脉、大脑后动脉。8.急性脊髓炎有哪些主要临床表现?答:①发病前1-2周常有上呼吸道感染或疫苗接种史;②首发症状常为双下肢麻木、无力、病变相应部位的背痛,数带感;③病变节段以下肢体瘫痪,感觉缺失和括约肌障碍;④病情严重者可以出现脊髓休克,表现为瘫痪肢体肌张力低,腱反射消失,病理反射引不出,尿潴留。9.脑出血急性期主要治疗原则是什么?答:①一般应在当地抢救,不宜在多搬动;②保持呼吸道通畅,注意监测意识,瞳孔、生命体征,维持血压稳定;③降低颅内压,控制脑水肿;④维持水电解质平衡;⑤合并消化道出血时可使用止血剂。

1 / 3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