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中国农业国际竞争力问题研究姓名:孙彩霞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政治经济学指导教师:卜海20040501中国农业国际竞争力问题研究作者:孙彩霞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师范大学相似文献(10条)1.期刊论文赵美玲.王述英.ZhaoMeiling.WangShuying农业国际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价模型研究-南开经济研究2005,(6)如何测评农业国际竞争力是竞争力研究的薄弱领域,也是一个难点.本文首先对农业国际竞争力进行了定义,然后运用经济学、管理学和统计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依据一定的原则,设置出农业国际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由显示竞争力、产品竞争力、要素竞争力和环境竞争力4个部分构成,进一步分解为40个具体指标.在讨论了指标权重确定和数据标准化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农业国际竞争力的评价模型.2.期刊论文李双元.王征兵.LiShuangyuan.WangZhengbing循环积累因果原理与我国农业国际竞争力-经济问题探索2005,(3)本文以农业国际竞争力的五层次论为基点,针对我国农业国际竞争力不足问题,借鉴西方经济学循环积累因果原理,提出了提升我国农业竞争力的四点对策建议,①把政府职能的转变作为提高农业国际竞争力的突破口;②提高农业国际竞争力需要广大企业和农户转变传统的思想观念,树立强烈的竞争意识;③近期内应以提高农产品竞争力和促进农民增收为国内支持政策的重点选择;④建立一个保证农业国际竞争力不断提高的长期有效机制.3.学位论文邹晓琴山东农业国际竞争力研究2005目前,从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来看,传统国际贸易理论对国际贸易的产生和发展的解释,基本上可以归结为资源禀赋的国际差异所产生的外生比较优势,如比较优势学说、要素禀赋理论等,这与当时的生产力发展水平有关。由于第二次世晃大战以后大规模制造业的长足发展和国际分工的不断深化,现代国际贸易理论开始从规模经济和产品生命周期等内生比较优势方面来解释国际贸易的产生及发展。在国际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国际贸易的产生和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竞争优势,即国家、产业、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从国际竞争力的研究现状来看,国际竞争力的研究多以国家竞争力为主,产业国际竞争力的研究尚很薄弱,主要是作为国家竞争力的一个组成部分。而目前在产业国际竞争力的研究中,则又以工业特别是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研究为主,农业国际竞争力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且评价多以定性分析为主。关于其定量评价指标还未形成统一的认识,指标体系亦尚待完善,因此农业国际竞争力研究的理论和方法都亟待发展。加入WTO以后,我国的农产品市场将逐步开放,中国农业亦将全面走向国际市场。因此,要想使我国农业在国际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必须对其国际竞争力做出科学的评价,并采取相应的对策和措施。山东省是我国的一个农业大省,农业和农村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尤其是其农产品出口,在我国农产品的对外出口贸易中举足轻重。入世后,农业国际竞争力的强弱,将直接关系着全省国民经济的稳定与发展。因此,以山东为研究的典型区域,客观地评价山东农业国际竞争力,探索其发展和提高的途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实践价值。本文以金碚的产业竞争力分析框架和迈克尔·波特的“钻石体系”六要素为基本分析框架,以理论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各样本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尝试测定山东农业的国际竞争力。本文首先阐述了农业国际竞争力的研究现状和有关国际竞争力的相关理论,根据前人的研究得出了农业国际竞争力的具体涵义;其次,论述了产业国际竞争力的一般分析方法和本研究采取的一般分析框架;再次,利用这些工具和方法,采用统计学中的主成分分析定量测定了山东、河北、福建、广东、浙江、江苏六省和邻国韩国的农业国际竞争力,进行了比较,测出了山东农业国际竞争力的具体情况,然后对其进行定性分析,找出造成定量分析结果的真正原因;最后,针对山东农业的现状,提出了提升其竞争力的对策。包括调整政府农业政策,加大政府对农业的支持力度;调整和优化农业结构;健全和发展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和产业化体系;实施多元化农产品出口战略;积极吸引外资;加强国际市场营销力度,树立自有品牌等。本研究的创新之处有两点:第一点是在前人研究产业竞争力的基础上第一次界定了农业的国际竞争力。同时设计了用出口数据评价农业国际竞争力的评价指标体系,但该体系属相对体系,只能进行比较对象之间的竞争力对比测定。第二点,对山东农业竞争力进行的比较全面的分析和评价,在国内尚属首次。4.期刊论文刘学忠.修雁我国农业国际竞争力现状及对策-经济师2006,(8)文章对我国农产品出口现状及农业国际竞争力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以农产品国际竞争力为导向的若干对策建议.5.期刊论文王丽萍.谢科进产业组织绩效与农业国际竞争力提升——以农业产业化经营为例-经济师2006,(12)文章用产业组织理论、国际竞争力理论、制度创新理论等基本原理,分析我国农业产业组织特征、经营主体的行为、经济绩效以及相互之间的关系;从产业组织视角,探讨贸易自由化条件下我国农业国际竞争力提升的影响因素;认为将农业生产和农民有效地组织起来,营造一个便于农户与市场连接的制度环境,走符合我国农业比较优势现状的产业化经营道路,是缓解上述矛盾、加强我国农产品市场与国际农产品市场对接,从根本上提高我国农业国际竞争力的有效途径.6.期刊论文杨敏丽.白人朴.YANGMin-li.BAIRen-pu农业国际竞争力影响因素分析-农机化研究2006,(3)运用迈克尔·波特的产业国际竞争力理论,对影响农业国际竞争力的因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农业国际竞争力要具有更高的农业劳动生产率;将影响农业国际竞争力的因素归纳为竞争能力(内因)和竞争环境(外因)两大方面,并得出了农业生产要素状况是影响农业国际竞争力强弱的根本原因的结论.同时,提出了在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发展时期,农业机械是农业生产要素中影响农业国际竞争力的关键因素,农业机械化水平是形成农业国际竞争力的核心能力,农业机械化水平的高低决定着农业国际竞争力的强弱.7.学位论文陆建康江苏省农业支持与提升农业国际竞争力研究2006进入新世纪,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面临着市场化与国际化的双重挑战,农业发展由原来主要受资源约束,变为受市场、资源、环境等多种约束。特别是我国加入WTO之后,农业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我国农业必将面临国外优质农产品的激烈竞争和强力冲击,农业发展面临更为严峻的考验。如何应对这些挑战和困难?增强农业国际竞争力是一个比较核心的问题,而其中的关键又是政府如何加强对农业的支持与保护。由于农业、农民和农村经济在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政治生活中的特殊地位、重要作用,所有国家都对农业实行一定的干预和支持政策。各国之间的区别不在于有没有对农业的支持政策,而在于农业支持政策的方式不同、重点不同、强度不同.因此,遵循世贸组织规则和国际农业支持政策发展方向,按照效率优先的原则,调整我国农业国内支持政策,增强我国农业竞争力,是中国农业应对挑战必须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农业比较优势、农业竞争力、农业发展战略以及WTO农业支持与保护等理论研究,并在江苏农业发展背景判断、主要农产品国际竞争力评价、国外农业支持和保护政策比较的基础上,对政府农业支持的结构和效率以及江苏农业的国际竞争力进行分析,提出提升江苏农业国际竞争力的对策和今后政府农业支持政策体系的基本框架(包括农业支持的目标、水平、重点和具体政策措施)。本文研究结论如下:1.关于中国农业国内支持政策调整与选择。从长远看,我国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调整发展战略,由传统农业发展战略向农业竞争性(比较优势)发展战略转变,最终实现自给自足农业向质量效益型农业转变,从依靠传统技术转向传统技术与现代技术相结合转变,从劳动密集型向劳动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相结合转变,从依靠资源消耗型的增长方式向重视生态保护、可持续发展的增长方式转变。为此,我国农业国内支持的方式和重点都应作相应的调整,政府农业支持的目标应由干预生产市场向提高农业竞争力转变,从过去直接干预农产品市场和价格调控为主的方式全面向提高农业资源利用效率、降低农产品生产成本、提高农产品质量、大幅度增加科技投资和农业基本建设投资的方向转移;由现在补贴流通环节,转向支持和补贴农产品生产者,并重点从支持农业生产转向支持农村社会经济全面发展。2.运用“绿箱政策”来支持农业。WTO《农业协定》尽管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对农业的支持和保护,但其中的“绿箱”政策则为各成员国加强国内支持提供了政策机会。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在寻求支持其农业发展的有效方式。我国农业的基础比较薄弱,农业投入的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很低。应充分利用WTO所允许的“绿箱”政策,增加政府对农业的投资,特别是大幅度的增加农业科研、推广、病虫害防治、市场信息服务、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结构调整等方面的投入,同时还应充分利用“黄箱”政策支持空间,采取价格补贴或减免农业税费方式,进一步提高农业国内支持水平。 3.关于农业国际竞争力的研究。根据对江苏省主要农产品的竞争力分析以及所计算的生产效率指标、成本指标、农业保护指标、生产规模指标以及进出口贸易指标,初步确定江苏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农产品主要有以下几种:水稻、油菜、蔬菜、桑蚕茧、家禽及水产养殖,此外水果和林木产业目前的规模还不够大,出口的显示性比较优势还不够强,但有发展的潜力。4.转变理念,从保护劣势产品转向支持优势产品。中国加入WTO后,必将实现贸易对外开放,随着大量外国农产品进入中国市场,我国不具有比较优势农产品的生产将要萎缩,而具有比较优势农产品的生产将会扩大,进而打进外国市场。过去我国对农业的保护主要导向是保护那些不具有比较优势农产品的生产。政府决策部门应转变理念,将对农业的支持从保护劣势产品转向支持优势产品的生产,从而进一步扩大优势,主动地实现农业生产结构调整。在江苏需要对水稻、油菜、蔬菜、桑蚕茧、家禽、水产养殖及林木产品等优势、主导产业进行强有力的支持,以提高其国际竞争力。5.从提高江苏农业国际竞争力的角度,构建出政府农业支持的政策体系。建议:(1)加大各投资主体对农业的投入,逐步建立起多元化的农业支持体系。以全面提升农业国际竞争力为目标,遵循市场经济运行与发展以及投融资发展的客观规律,积极调整并实施有利于农业资金投入与转化的财政政策和金融政策,全面改善农业投融资环境,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改变农业投入渠道狭窄的现象,努力增加农业投入的总量,逐步建立起由各级政府、农业信贷部门、农村集体企业和农户个人构成的多元化的农业支持体系。(2)加大对农业保障体系建设的支持。支持农业关键共性技术和高新技术的研究和开发、农业种质资源创新、实施重大农业技术推广计划。进一步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物质和技术装备水平,以加强农业基础地位,而且也要对为改善农业生产环境的基础设施建设给予补贴,以提高农业生产环境的稳定性,改善生产条件。重点支持农业综合开发、持防洪减灾体系、水资源供给体系、水资源保护体系和水利管理服务体系、绿色江苏、生态农业等。建立健全“江苏省重大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和应急服务体系”,支持省、市、县、乡镇建设动物防疫体系建设和重大农作物病虫害及林木病虫害防治工程。对自然灾害导致的农民收入的减少,给予直接补贴,以改变农民受灾后不能得到及时和应有的补偿,进而难以尽快恢复生活和生产的状况。从财政中拔出一定的资金作为农业保险专项基金,加强江苏农业保险体系的建设,同时建立一套对经营农业保险的保险企业补贴和再保险的农业保险制度以及鼓励农民参加农业保险的灾害补偿制度。(3)加大对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支持力度。按照农业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要求,大力发展高新技术、高附加值、外向型现代化农业项目,强化对重点项目的扶持力度,走资金密集、技术密集、内涵式开发的路子,支持现代农业、设施农业、外向型农业发展和农业标准化建设。(4)加大对提高农业产业化和市场化水平的支持力度。进一步加大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支持和引导龙头企业,加快形成产业集群,加强自主科技创新能力建设,打造产品品牌。鼓励发展各种类型的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