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三历史强化训练(4)(考查范围:必修三专题三)12.61.一位先秦思想家这样评论两位政治人物:齐桓公致力联系诸侯,设法合作维系传统封建秩序,是个执守正道的国君。晋文公虽协助周王定乱,却僭越礼制,想仿行天子的礼仪,是个诈谋的国君。这位思想家秉承的理念是A.克己复礼B.兼爱非攻C.无为而治D.以法治国2.伏尔泰在《礼俗论》谈及中国古代一思想流派时叹言道:“欧洲的王族同商人发现东方,只晓得求财富,而哲学家则在那里发现了一个新的精神与物质的世界。”其中“新的精神……世界”是指A.法家的法治思想B.道家的无为思想C.儒家的仁政思想D.墨家的非攻思想3.胡适说:“老子是中国第一位真正的哲学家。”在德国,遇到生日和婚庆,人们总要抄几句老子的话,写成条幅送人,或自己作为人生座右铭。一位德国科学家曾兴奋地说:“现代科学的尖端,无非是老子在几千年前写的哲学著作的具体例证而已!”以上评论说明老子的思想是A.博大精深B.探讨一切具体事物C.对后人道德人格产生深远影响D.对自然科学产生深远影响4.春秋战国时代,诸子百家讲政治时大多站在民众一边,替百姓打算,唯有一家与其他各家不同,为君主作参谋,专替君主打算。这一家是A.儒家B.法家C.道家D.墨家5.“礼教始行,渊溯春秋,谁挚五常规伦理;儒风独树,麾开汉武,公凭三策正乾坤。”这副楹联中的“公”是指A.孔子B.董仲舒C.朱熹D.王阳明6.英国著名历史学家汤因比认为:“中国两千年来改朝换代二十多次,每一个朝代的帝王在方方面面都有兴有革,唯独教育政策一直没变,完全遵循汉武帝以儒为教的政策。”该观点说明在中国古代A.儒家学说始终占据统治地位B.教育以道德教化为主旋律C.汉武帝确立了教育的基本内容D.汉武帝是教育的开创者7.北宋大儒张载是理学创始人之一,他提出:“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对这句话的理解不正确的是A.体现了学者匡时济世的理想追求B.反映了理学以继承儒学正统为己任C.理学家具有反对君主专制的要求D.说明理学思想有利于稳固统治秩序8.在量子力学的研究中,科学家发现,如果不去测量对象(电子),对象(电子)便没有位置。有科学家便把这一结果比喻为:月亮在无人看它时,它不存在。这种历史认识论,与中国古代某一学者的思想有异曲同工之妙,这位学者是A.孔子B.董仲舒C.朱熹D.王阳明9.黄仁宇的《万历十五年》说:“我们再三考虑,则又觉得当日李贽的不幸,又未必不是今天研究者的幸运。他给我们留下了一份详尽的记录,使我们有机会充分地了解当时思想界的苦闷。没有这些著作,我们无法揣测这苦闷的深度。”对于“当时思想界的苦闷”产生的背景,理解错误的是A.社会吏治腐败B.抗清斗争失败C.商品经济发展D.社会矛盾激化10.黄宗羲提出设宰相一人,参知政事若干人,每日与其他大臣一起,在便殿与天子共同议政。章奏由天子批答,“天子不能尽,则宰相批之,下六部施行。更不用呈之御前,转发阁中票拟”。以下理解不正确的是A.黄宗羲主张设立宰相制度B.通过设立宰相加强君主专制C.“与天子共同议政”实际上就是对君主权力的制约D.黄宗羲的宰相制度与明之前有较大区别11.顾炎武在其《日知录》中,列举了历史上大量的“称臣下为父母”、“人臣为人君”、“人臣称万岁”的例子。这表明他A.提出经世致用的思想B.宣传三纲五常等级秩序C.提出初步的民主思想D.否定封建礼教传统12.《老子》中说:“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孝经》中说:“天地之性,人为贵。”《左传》中记载:“夫民,神之主也。……民之所欲,天必从之。”《易·贲卦·象辞》中记载:“观乎天文,以察时变;关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以上资料的共同点是A.体现了中国古代的人文精神B.体现了中国古代讲求人与自然的和谐C.说明中国古代没有宗教和神学D.说明了中国古代统治者重视民意213.上海师范大学教授萧功秦指出,中国人的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并不是人权与自由的启蒙意识,而是这种为民族生存而激发的以务实地摆脱危机为目标的避害趋利意识。“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是指A.明末清初的“工商皆本”意识B.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C.洋务运动的“中体西用”主张D.新文化运动的“民主与科学”思想14.《海国图志》中说:“古之圣人刳舟剡楫,以济不通,弦弧剡矢,以威天下,亦岂非形器之末……岂火轮火器不等于射御乎?……有用之物,即奇技而非淫巧。”魏源此言意在强调A.传统的舟船弓箭是有用之物B.向西方学习要转变传统观念C.坚船利炮是西方之长技D.学习西方是为了战胜西方15.“人们多注意1840年的划时代含义,实际上1860年同样是一个重要的年份,就社会观念的新陈代谢来说,它比1840年具有更加明显的标界意义。”能够论证陈旭麓先生这一观点的是A.形成近代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B.反映时代脉搏跳动的改革思想日渐增多C.清廷官僚体系由此开始发生被动转变D.向西方学习成为精英和民众一致的选择16.“晚清以来的一种潮流,外界传入中国的一种新事物,无论是物质方面还是精神、还是制度方面的,总会有人出来证明,中国古已有之,暗示外国人只是拾了中国古人的牙慧,至少是受了中国古人的教化或影响才有的”。下列符合这种评价的是A.洋务运动时期的“中体西用”思潮B.“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C.新文化运动时期的民主、科学潮流D.20世纪初民主共和的潮流17.“这个康有为翼图创立自己的中国式思想体系,把孔学推上国教的位置,而自己则成为创立新孔教的马丁·路德。《孔子改制考》和《新学伪经考》就是这一活动的代表作。”这从根本上反映了A.康有为为资产阶级的维新思想披上了儒家的外衣B.康有为利用儒家思想宣传变法,减少变法阻力C.资产阶级维新代表人物的阶级局限性D.康有为自幼接受儒学教育,深受儒家思想影响18.严复晚年说:“垂老亲见……七年之民国与欧罗巴四年亘古未有之血战,觉彼族三百年之进化,只做到‘利己杀人,寡廉鲜耻’八个字。回观孔孟之道,真量同天地,泽被寰区。”对严复上述言论理解错误的是A.放弃进化论B.重新评估传统C.反思西方文明D.肯定孔孟之道19.梁启超在他的一本书中写道:“近五年来,中国人渐渐知道自己的不足了。……第一期先从器物上感觉不足。……第二期,是从制度上感觉不足。……第三期,便是从文化根本上感觉不足。”第二期感觉不足而采取行动是在A.18世纪90年代B.19世纪90年代C.1901~1912年D.1915~1925年20.1880年前后,康有为游历香港、上海等地后认为:“览西人宫室之瑰丽,道路之整洁,巡捕之严密,乃始知西人治国有法度,不得以古旧之夷狄视之。”上述史料表明A.先进的中国人正式提出学习西方政治制度的主张B.西方文明程度高,中国必须“师夷长技以制夷”C.感受近代都市文明,康有为思想发生转变D.近代中国人开始从“天朝上国”的迷梦中醒来21.“爱国却不爱中国旧文化,反帝却崇拜帝国主义文化”。这是对下列哪一重大历史事件的评价A.洋务运动B.戊戌变法C.辛亥革命D.新文化运动22.陈独秀说:“孔子不言神怪,是近乎科学的;孔子的礼教,是反民主的。人们把不言神怪的孔子打入冷宫,把建立孔教的孔子尊为万世师表。”上述引文旨在A.强调科学与民主是人类社会进步之动力B.全面肯定孔子非宗教迷信的科学态度C.反对把孔子与民主和科学完全对立起来D.说明孔子之道是反民主的封建伦理纲常23.有学者称,自鸦片战争起思想界开启了引西救儒的过程,而经曾国藩、张之洞、王韬、康有为至严复,到20世纪初出现西儒对立状态。在近代中西文化碰撞交融过程中,蕴含的共同的主题是A.强国御辱B.实业救国C.民主共和D.科学理性24.瞿秋白在《俄乡纪程》中说“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已;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已’(出自《礼记·礼运篇》——编者),这几句话确可代表社会主义底神髓”。这说明社会主义思想之所以能够在中国迅速传播,原因之一是A.社会主义是当时最先进的思想主张B.社会主义在苏俄取得胜利3C.社会主义基本思想源自《礼记·礼运篇》D.社会主义基本主张与《礼记》中的一些主张相似25.维新思想同鸦片战争时期新思想的主要不同是A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B学习外国的军事技术C学习外国的政治制度D借鉴外国经验,探索救国之路26.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维新变法思想最突出的作用是A宣传变法思想B促进思想解放C师夷长技以制夷D实行君主立宪27.文学革命中,下列哪一文学作品成为了新文学的典范A.《文学改良刍议》B.《狂人日记》C.《敬告青年》D.《文学革命论》28.下列关于维新变法说法错误的是A是近代先进知识分子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又一次爱国运动B维新思想出现完全不利于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思想的传播C主张在中国建立君主立宪制国家D也是一场资产阶级思想启蒙运动29.新文化运动时期,陈独秀等先进的知识分子强调科学与民主并重,在政治上实行A民主共和制B君主立宪制C苏维埃体制D人民民主制30.新文化运动把斗争矛头指向封建伦理道德,其主要原因是封建伦理道德A落后于西方资产阶级文化B是维护封建统治的理论C阻碍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D被袁世凯复辟所利用31.新文化运动前期与过去的革命运动相比,主要“新”在A宣传西方资产阶级思想B不敢明确反对帝国主义C彻底批判封建正统思想D深入研究和传播马克思主义32.胡适在1923年的一封信中说:“25年来,只有三个杂志可代表三个时代,可以说是创造了三个时代:一是《时务报》;一是《新民从报》;一是《新青年》。”胡适所说的“三个时代”是A辛亥革命、护法运动、新文化运动B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护国运动C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D戊戌变法、护国运动、护法运动33.有人说新文化运动是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领域的继续,是对辛亥革命的“补课”。其含义是指A主张民主共和B深入学习西方文化C挽救民族危亡D彻底批判封建正统思想34.围绕新文化运动提出“打到孔家店”的口号,某班学生展开评论。你认为下列评论不妥当的是A这一口号体现了对东西方文化的理性认识B其本质是资产阶级新文化反对封建文化C有积极作用但也有一定片面性D动摇了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35.胡适认为“文明不是笼统造成的,是一点一滴的造成的。进化不是一个晚上笼统进化的,是一点一滴的进化的。”这一思想实质上反映了胡适A主张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B提倡民主与科学C反对马克思主义传播D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36.一些知识分子从“向西方学习”到“以俄为师”思想转变的主要原因是A中国革命性质发生变化B中国民主革命一再受挫C俄国十月革命取得胜利D先进知识分子的研究和选择37.阅读以下当时人对某一著述的评论:评论一:“百年喜读樽前兆,万里惊看海外文”;评论二:“其书罗列甚远之国,指掌形势可谓奇书”;评论三:“欲制夷患,比筹夷情,尤为有用之书”。据上述评论推断此书应该是A.《海国图志》B.《资政新篇》C.《天演论》D.《变法通议》38.有人说,孔子的作品“从未为中国人内心提供一个可以对抗世俗权力的价值体系,提供的是一切围绕权力转。儒学如果是宗教的话,便是伪宗教;如果是信仰的话,便是伪信仰;如果是哲学的话,则是官场化社会的哲学。从这个意义上说,儒学对中国人是有罪的。”这段言论在历史上最早可能出现在:A.洋务运动时期B.维新变法时期C.辛亥革命时期D.新文化运动时期39.孙中山在《三民主义与中国前途》中指出:“所以倡导民生主义,就是因贫富不均...…·闻得有人说,民生主义是……夺富人之田为己有,这是他未知其中道理,随口说说,不必管他。……兄弟所最信的是定地价的法。”这表明孙中山的民生主义反对A.夺取地主土地B.收买地主土地C.土地国有政策D.国家核定地价40.在欧洲启蒙思想家看来,“自由”、“平等”是不可剥夺的天赋人权。在中国最早大力倡导这一观念的是A、李贽的“异端”思想B、林则徐“开眼看世界”4C、康有为的维新思想D、陈独秀创办《新青年》41.孙中山认为,西方国家贫富不均,劳资矛盾尖锐,“社会革命其将不远”,中国应该防患于未然,因此他提出了A、民族主义B、民权主义C、民粹主义D、民生主义42.某史学家在其论著中说:“新文化运动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