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营山县回龙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语文12月检测试卷(含解析)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四川省营山县回龙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12月检测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第I卷(选择题)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禅是一种生活智慧我们在生活中的诸多焦虑与烦恼,根源于“我”的执著以及由此产生的私欲上的“贪”、情绪上的“嗔”、思维上的“痴”,即所谓贪、嗔、痴“三毒”。这种世界观与人生观的错谬,严重毒化了我们的生活。现实生活中,欲望的物质化、享乐的工具化、情感的技术化、道德的价格化、人际关系的交换化,使人逐步成为“物”的复制品。物欲是迷失心灵的直接原因。一个人完全以自我为中心,把宇宙万物作为自己强取豪夺的对象时,将使个体有限的生命凌驾于无限的生命之上,于是,所有的冲突和矛盾就将成为必然,不满、愤怒、失望、忧郁、绝望等也就难以避免,成为生命的障碍。当我们迷恋于荣誉、财物、地位等一切身外之物时,就会丧失理智,不择手段,暴力和伤害就在所难免,社会难以健康发展,世界就无安定和平。如果我们能够不断地审视与反省,进而不断校正与明确生活的追求和目标,体验生活的和谐与美妙,我们的生活将不再是枷锁和负担,觉悟人生和奉献人生就会真正成为我们自觉的行为。唯有这样的生活,才可能让生活真正实现“相续”,它不再是染污的、私欲的、低劣的,而是净化的、无私的、高尚的。禅的智慧,能使我们生活得达观与自在。生活中,不少痛苦来自于心灵的封闭与精神的僵化。看破、放下、自在,是禅的智慧。世间万象,特别是人的生老病死、喜怒哀乐都是时代和个人的因缘聚合、因果相应。云卷云舒、花开花落,原本是自然而然的,希图任由主宰而恒常不变都不可能,即所谓“诸法无我,诸行无常”。洞悉了这一法则与真理,就是“看破”。“看破”是一种观念上的转变,让我们看见“我”的虚妄和自我的真相。但我们还需要落实在行为上,才能真正改变自己的人生。这就需要“放下”。要想获得身心的轻松与愉悦,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学会放下。在现实生活中,大致有这样三种现象:提不起,放不下,没有担当和责任,却只想名利享受;提得起,放不下,能够奋斗,却贪恋权力;提得起,放得下,能随缘进取,也能顺应机缘舍弃,得失坦然、宠辱不惊。放得下,是为了进取和包容;只有放得下,才能提得起。在禅的境界中,应当有这样的显现:放下散乱的心,提起专注的心;放下专注的心,提起融通的心;放下融通的心,提起自在的心;彻底放下,从头提起;放松身心,提起正念;因为慈悲,所以提起;因为智慧,所以放下。生活其实就是放下的过程,只有经过了生活实践的验证,才能确认自己是否真正地放下了。这绝不是做些表面文章就可以奏效的,没有彻底的2放弃自我执著,是做不到“如如不动”的,也是不会自在的。自在,是一种禅境,更是一种生活情态,乃至生命状态。人要生存要生活,但要活得心安理得,活得自自然然,活得有品格有格调,才是真自在,这是一种从心底里透发出来的彻底达观、轻松、愉悦。有禅诗云“风送水声来枕畔,月移山影到窗前”,有了这样的心境和自在,生活便如“雨过竹风清,云开山顶露”一般的灵动与净明。(选自2014年8月27日《光明日报》)1.下列各项中,其性质不属于原文所论“禅境”的一项是A.下班遇到有人开车加塞,提醒自己人家也许是遇到了很急的事,亦提醒自己,等这一下也就是几十秒的事,不要因此影响心境。B.我们登山时,渴望到山顶一览秀丽的风景,尽管整个登山的过程异常艰苦,但我们为了得到到达山顶那一刻的快乐,也要咬牙坚持。C.在工作中,因为坚持标准而被同事误解,同事当面冷嘲热讽,甚至于拔拳相向时,提醒自己这只不过是个误会,好好解释即可解决。D.周日生病,数学作业没完成,想到严厉的数学老师的怒容就心烦意乱,但一想到这只是自己的想象,解释一下老师会原谅的,也就释然了。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私欲上的“贪”、情绪上的“嗔”、思维上的“痴”是人焦虑和烦恼的来源,而贪、嗔、痴“三毒”的根源又是以自我为中心的执着。B.迷恋于荣誉、财物、地位,就必然会巧取豪夺,得之则喜,失之则怒,物欲完全挤占了人的精神的空间,势必造成心灵的迷失。C.世界首富比尔•盖茨吃喝住行都很普通,对孩子也很吝啬,却把绝大部分金钱捐给了慈善机构,这是他奉献人生的自觉行为。D.不断审视与反省自己,就是要适时调整自己人生的目标,不好高骛远,脚踏实地地不断攀登人生的高峰,体验生活的和谐与美妙。3.根据文章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我们如果想生活得达观与自在,就必须具有开放的胸怀和善于思辨的精神,在观念上了解自我的真相,破除“我”的非分之想。B.生活中既要提得起奋斗之心,也要放得下名利之心。敢负责,能担当,但知进也要知退,具备了宠辱不惊的心态,才能真正随缘进取。3C.所谓彻底的放弃自我执着,就是万事都不放在心上,一切随心所欲,借用一句网络语言来说,就是“神马都是浮云”,享受才是正理。D.人要生存要生活,吃喝住穿是必须的,但要活得心安理得,就需要放下太盛的物欲,追寻精神的清洁,活出品味格调。【答案】1.B2.D3.C【解析】1.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B.“但我们为了得到到达山顶那一刻的快乐,也要咬牙坚持”是不符合禅境的。依据原文表述,“禅的智慧,能使我们生活得达观与自在。看破、放下、自在,是禅的智慧”,而选项中“为达到目标而坚持不懈”恰恰是与“禅境”相反的。2.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D.“就是要适时调整自己人生的目标,不好高骛远,脚踏实地地不断攀登人生的高峰”,与文本内容不符。该项所说的“调整自己人生的目标”,“不断攀登人生的高峰”和原文“把觉悟人生和奉献人生当成我们自觉的行为”表达的意思不相符。3.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C.“就是万事都不放在心上,一切随心所欲,借用一句网络语言来说,就是‘神马都是浮云’,享受才是正理”不符合作者的观点。本文所提倡的禅意是“活得心安理得,活得自自然然,活得有品格有格调;是一种从心底里透发出来的彻底达观、轻松、愉悦”,而不是享乐主义至上。二、古诗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欧阳伯和墓志铭张耒君欧阳氏,讳发,字伯和,庐陵人,太子少师文忠公讳修之长子也。为人纯实不欺,内外如一,淡薄无嗜好,而笃志好礼,刻苦于学。胡瑗掌太学,号大儒,以法度检束士,其徒少能从之。是时文忠公已贵,君年十有五,师事瑗,恂恂惟谨,又尽能传授古乐钟律之说。4既长,益学问,不治科举文词,独探古始立论议自书契以来至今君臣世系制度文物旁至天文地理无所不学。其学不务为抄掠应目前,必刮剖根本见终始,论次使族分部列,考之必得,得之必可用也。呜乎!其志亦大矣。然其与人不苟合,论事是是非非,遇权贵不少屈下,要必申其意,用是亦不肯轻试其所有,而人亦罕能知君者。而君之死也,今眉山苏公子瞻哭之,以为君得文忠之学,汉伯喈、晋茂先①之徒也。君为殿中丞时,曹太后崩,诏定皇曾孙服制。礼官陈公襄疑未决,方赴临,召君问其制,君从容为言,襄即奏用之。是时,方下司天监讨论古占书是否同异,折中为天文书,久未就,而襄方总监事,即荐君刊修。君为推考是非,取舍比次,书成,诏藏太史局。君治官无大小,不苟简,所创立,后人不能更。其著书有《古今系谱图》《国朝二府年表》《年号录》,其未成者尚数十篇。夫人吴氏,故丞相正宪公充之女,封寿安县君。男一人,曰宪,滑州韦城县主簿。女七人。元祜四年十一月甲子,葬君郑州新郑县旌贤乡刘村文忠公之兆,而宪来求铭。(选自《张耒集》,有删节)【注】①伯喈:汉代的蔡邕;茂先:晋代的张华。学识文采均一流。4.(本题4分)下列对文中加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为人纯实不欺欺:欺骗B.不治科举文词治:研究C.要必申其意申:施展D.召君问其制问:询问5.(本题4分)下列各组句子,加线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A.①而笃志好礼②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B.①其志亦大矣②尔其无忘乃父之志C.①汉伯喈、晋茂先之徒也②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5D.①以为君得文忠之学②自起两间小屋,以为祠堂6.(本题4分)下列对文中加粗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独探古始立论议/自书契以来至今/君臣世系/制度文物/旁至天文地理/无所不学B.独探古/始立论议/自书契以来/至今君臣世系/制度文物/旁至天文/地理无所不学C.独探古始立论议/自书契以来/至今君臣世系/制度文物/旁至天文/地理无所不学D.独探古/始立论议/自书契以来至今/君臣世系制度/文物旁至天文地理/无所不学7.(本题4分)下列对文中加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铭”本是记载、镂刻之意,铭刻在碑上。放在书案右边用以警醒自己的铭文叫“座右铭”。如刘禹锡的《陋室铭》;刻在石碑上,叙述死者生平,加以颂扬追思的,叫“墓志铭”,如本文。B.“太学”是中国古代的国立大学。太学之名始于西周。各个朝代太学的称谓各有不同,夏称“序”,商称“学”,周代称“庠”。孔子杏坛讲学即是太学的模式。C.名讳,旧指尊长或所尊敬之人的名字。旧时生前曰名,死后曰讳。“讳发”及文中的“讳修”指的是已经故去的欧阳发和欧阳修。D.“崩”,古代指帝王或王后、太后的死,如“驾崩”“山陵崩”。古代称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的死叫“薨”,庶人死曰“死”。8.(本题4分)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欧阳发学习刻苦,尊师重道。十五岁时拜胡瑗为师,后来能够讲解教授古乐钟律方面的学问。B.欧阳发为人诚实,淡薄名利,爱好礼义。他性格刚直,议论事情坚持原则,不随意迎合别人。C.曹太后去世后,欧阳发帮助陈襄解决了皇曾孙服制的问题。后经陈襄推荐,欧阳发参与修订完成天文书。D.欧阳发道德学问俱佳,不愧是名门之后。他去世后,苏轼感到很悲伤,让张耒写下了这篇墓志铭。9.(本题4分)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胡瑗掌太学,号大儒,以法度检束士,其徒少能从之。6(2)君治官无大小,不苟简,所创立,后人不能更。【答案】4.C5.C6.A7.B8.D9.(1)胡瑗掌管太学,人称大儒,用法度来检点约束士人,他的学生很少能跟从他。(2)欧阳发担任官职无论大小,都不草率简略,创立的东西,后来的人不能更改。【解析】4.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C.“要必申其意”意为“一定要表明自己的想法”,可见这里的“申”不是“施展”,而是“申明”“表明”。5.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C.①“汉伯喈、晋茂先之徒也”和②“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两句中的“之”都是代词,“这”。A.①“而笃志好礼”句中的“而”是表转折的连词;②“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句中的“而”是表修饰的连词。B.①“其志亦大矣”句中的“其”是代词,他的;②“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句中的“其”是语气副词,表祈使。D.①“以为君得文忠之学”句这的“以为”是“认为”。②“自起两间小屋,以为祠堂”句中的“以为”是“以之为”,“把它作为”。6.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文言断句要先确定句子大意,本句大意是“只探讨古人最初的学说,自从有文字记载以来的君臣世系、制度文物以及天文、地理等方面的学问,他没有不研习的”。再结合断句的一般规律,如“君臣世系”“制度文物”“天文地理”等句式结构相同,可以作为参考的标准。7.本题考查理解文化常识的能力。B.“孔子杏坛讲学即是太学的模式”错误。孔子杏坛讲学不属于太学模式,而是私人授徒的教育模式。8.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D.“他去世后,苏轼感到很悲伤,让张耒写下了这篇墓志铭”理解错误。按照原文最后表述,“元祐四年十一月甲子,葬君郑州新郑县旌贤乡刘村文忠公之兆,而宪来求铭”即“元祐四年十一月甲子,他被安葬在郑州新郑县旌贤乡刘村他父亲欧阳修的墓旁,他的儿子欧阳宪来请求我为他父亲写此篇铭”。可见是欧阳宪来请求张耒写下了这篇墓志铭。9.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文言翻译要先确定句子大意,明确得分点,本题得分点有:(1)“号”,人称;“以”,介词,用;“检束”,检点约束;“徒”,学生,7学徒;(2)“治官”,担任官职;“无”,无论;“苟简”,草率简略;“所创立”,所字结构,所创

1 / 13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