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能源战略一、中国的能源状况二、石油对经济、政治的影响三、中国经济增长对石油需求四、石油安全不容忽视五、石油安全策略一、中国的能源状况1、能源资源总量比较丰富。中国拥有较为丰富的化石能源资源。其中,煤炭占主导地位。2010年,煤炭保有资源量10345亿吨,剩余探明可采储量约占世界的13%,列世界第二位(美国、中国、俄罗斯、澳大利亚、印度、乌克兰和哈萨克斯坦)。已探明的石油、天然气资源储量相对不足。中国拥有较为丰富的可再生能源资源。水力资源经济可开发年发电量约1.76万亿千瓦时,相当于世界水力资源量的12%,列世界首位。——《中国的能源状况与政策》白皮书2010年,煤炭保有资源量10202亿吨2009年中国能源消费总量构成图《中国的能源状况与政策》白皮书2007年12月26日,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发表《中国的能源状况与政策》白皮书,详细介绍了中国能源发展现状、能源发展战略和目标、全面推进能源节约、提高能源供给能力、促进能源产业与环境协调发展、深化能源体制改革,以及加强能源领域的国际合作等政策措施。2、人均能源资源拥有量较低。中国人口众多,人均能源资源拥有量在世界上处于较低水平。煤炭和水力资源人均拥有量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50%,石油、天然气人均资源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15左右。耕地资源不足世界人均水平的30%,制约了生物质能源的开发。——《中国的能源状况与政策》白皮书3、能源资源赋存分布不均衡。中国能源资源分布广泛但不均衡。煤炭资源主要赋存在华北、西北地区,水力资源主要分布在西南地区,石油、天然气资源主要赋存在东、中、西部地区和海域。中国主要的能源消费地区集中在东南沿海经济发达地区,资源赋存与能源消费地域存在明显差别。大规模、长距离的北煤南运、北油南运、西气东输、西电东送,是中国能源流向的显著特征和能源运输的基本格局。——《中国的能源状况与政策》白皮书4、能源资源开发难度较大。与世界相比,中国煤炭资源地质开采条件较差,大部分储量需要井工开采,极少量可供露天开采。石油天然气资源地质条件复杂,埋藏深,勘探开发技术要求较高。未开发的水力资源多集中在西南部的高山深谷,远离负荷中心,开发难度和成本较大。非常规能源资源勘探程度低,经济性较差,缺乏竞争力。——《中国的能源状况与政策》白皮书中国石油储量与开采年限石油储量分为地质储量和可采储量,在现有技术水平下,地质储量中大约只有30%左右可以开采出,称为可采储量。目前,对中国的最终可采储量的认识不是很统一,如果按中国的最终可采储量为140亿吨计算,最终开采年限将可达70年。背景050001000015000200002500030000104ton19901992199419961998200020022004中国石油生产和消费生产消费一方面:石油产量增长缓慢。另一方面:国内经济发展速度快,消费量迅速增加;国内石油供需剪刀差越来越大。。据国际能源署2010年7月19日发布报告称,2009年中国消费了22.52亿吨油当量(约合32.2亿吨标准煤),中国较美国高出约4%,“成为全世界第一大能源消费国”。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09年中国能源消费总量达31亿吨标准煤,比2005年高出8.7亿吨,而国际能源署却给出了32.2亿吨标准煤这个数字,多出了1.2亿吨。统计渠道、统计方法存在差异。背景中国石油进出口状况-4000-20000200040006000800010000120001400016000进出口量(万吨)油品净进口量原油净进口量油品净进口量0-621-210136710241166182017381437978122396414392642原油净进口量-1172-3003-2107-379-176222156411722944598352716220830011732198019851990199319951996199719981999200020012002200320041993年,油品进口量迅速增加,中国由石油净出口国转变成石油净进口国;1996年,原油进口量首次超过出口量,我国再次成为原油净进口国;背景中国石油对外依存度050001000015000200002500030000350001980199019951997199920012003表观消费量(万吨)-45-30-15015304560依存度(%)石油表观消费量进口依存度2009年中国石油净进口21888.5万吨,在国内油品消费量中的占比过半。预计到2020年,我国的石油需求将会达到5亿吨左右,国内原油最大的产量也只能维持在1.8~2.0亿吨;届时我国石油供应对外依存超过60%。2010年1月17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张晓强在北京举行的首届中国经济年会上表示,2009年中国进口石油约2.04亿吨,比上年增长约14%,中国石油消费的进口依存度已达52%。1993年,中国首度成为石油净进口国,但当年的石油进口依存度只有6%。之后的十几年里这一数据一路攀升,到2006年突破45%。其后每年均以2个百分点左右的速度向上攀升,2007年为47%,2008年为49%,到2009年突破50%。2009年初公布的《全国矿产资源规划(2008~2015)》预测显示,如不加强勘查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到2020年中国石油对外依存度将上升至60%。而《中国能源发展报告(2009)》则指出,2020年中国的石油对外依存度将上升至64.5%。从各国经验看,石油对外依存度达到50%是一条安全警戒线。当石油进口依存度超过60%时,石油供应的不安全性加大。因此,很多专家认为,中国石油消费的进口依存度已达52%,这意味着中国能源环境已从“比较安全”向“比较不安全”转移。二、石油对经济、政治的影响石油是国民经济的血液石油危机≈经济危机第一次石油危机第一次危机(1973年):1973年10月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为打击以色列及其支持者,OPEC(石油输出国组织)的阿拉伯成员国当年12月宣布收回石油标价权,并将其积陈原油价格从每桶3.011美元提高到10.651美元,使油价猛然上涨了两倍多,从而触发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最严重的全球经济危机。持续三年的石油危机对发达国家的经济造成了严重的冲击。在这场危机中,美国的工业生产下降了14%,日本的工业生产下降了20%以上,所有的工业化国家的经济增长都明显放慢。第二次石油危机第二次危机(1978年):1978年底,世界第二大石油出口国伊朗的政局发生剧烈变化,伊朗亲美的温和派国王巴列维下台,引发第二次石油危机。此时又爆发了两伊战争,全球石油产量受到影响,从每天580万桶骤降到100万桶以下。随着产量的剧减,油价在1979年开始暴涨,从每桶13美元猛增至1980年的34美元。这种状态持续了半年多,此次危机成为上世纪70年代末西方经济全面衰退的一个主要原因。第三次危机(1990年):1990年8月初伊拉克攻占科威特以后,伊拉克遭受国际经济制裁,使得伊拉克的原油供应中断,国际油价因而急升至42美元的高点。美国、英国经济加速陷入衰退,全球GDP增长率在1991年跌破2%。国际能源机构启动了紧急计划,每天将250万桶的储备原油投放市场,以沙特阿拉伯为首的欧佩克也迅速增加产量,很快稳定了世界石油价格第三次石油危机欧佩克现行价格机制规定,如果欧佩克一揽子平均油价连续20个交易日在每桶28美元以上,欧佩克将自动提高原油日产限额50万桶,如果连续10个交易日低于每桶22美元,则将减产50万桶。能源和政治已经成为一对双胞胎:冷战结束以来,世界的任何一个热点问题都与能源问题有直接的关系,甚至直接表现为能源问题:伊拉克入侵科威特、海湾战争、伊拉克战争、巴以冲突、中国南海问题、伊核问题等等,其背后都存在着深刻的资源因素。能源博弈开启了一个新的国际政治时代——国际能源政治时代“中国能源威胁”是虚构的故事中国走出“能源威胁论”阴影的路径三、中国经济增长对石油需求经济高增长,石油需求增长率提高国际市场原油依存度提高中国对进口石油依赖程度(国际依存度)国家计委统计表明:近十年来,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年均增长9.7%,石油消费年均增长5.77%,而石油供应年均增长仅为1.67%。1993年,中国成为石油产品净进口国,1996年成为原油净进口国,2003年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石油进口国和消费国。中国对进口石油的依存度已由1995年的6.6%上升为2000年的25%,2005年已上升为42.9%,2009年已达到52%。2010年中国进口原油2.39亿吨,日进口石油平均900万桶以上(每桶原油约合0.138吨);如果每桶石油价格上涨5美元,每天就要多花4500万美元外汇。2002年底,当美国以“推翻萨达姆”为目的的军事行动已经箭在弦上之时,中国政府已紧急斥资15.7亿美元,购买了5000万桶(约690万吨)石油作为战略储备,这相当于当时中国25天的进口量。专家认为,当一国的石油进口超过5000万吨时,国际市场的行情变化就会影响该国的国民经济运行.我国的石油进口量在逐年增加,极易受到国际油价上涨的影响;另一方面国际油价又极易受到政治、军事、经济等各种因素的牵制。由此,石油安全问题对我国也就成了一个日益紧迫的问题。四、石油安全不容忽视中国石油的马六甲困局2003年11月29日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闭幕会上,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在分析中国经济形势时,第一次提到了金融和石油两大国家经济安全概念,他提到了国内石油进口的一半以上都来自中东、非洲、东南亚地区,进口原油五分之四左右是通过马六甲海峡运输的,而一些大国一直染指并试图控制马六甲海峡的航运通道。3、说出中东石油外运航线。航线A波斯湾→阿拉伯海→红海→苏伊士运河→地中海→大西洋→西欧各国和美国;航线B波斯湾→阿拉伯海→印度洋→好望角→大西洋→西欧各国和美国;航线C波斯湾→阿拉伯海→印度洋→马六甲海峡→太平洋→中国→日本马六甲:欲望之峡马六甲海峡是连接太平洋和印度洋的水道,西岸是印度尼西亚的苏门答腊岛,东岸是西马来西亚和泰国南部,面积65000平方公里。海峡长800公里,其南口宽65公里,向北渐宽,到北口达249公里。马六甲海峡因在马来亚海岸上的贸易港口马六甲而得名。马六甲是世界水上运输最繁忙的水道之一,也是亚洲、非洲、欧洲、大洋洲之间相互往来的海上枢纽,交通位置十分重要,历来有“东方的直布罗陀”之称。马六甲海峡由于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和经济价值,二战后,马六甲海峡归沿岸国家,即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和新加坡三国共管,每年通过海峡的船只约5万多艘,马六甲海峡因此成为世界上最繁忙的海峡之一。对中国而言,马六甲海峡是中国海上石油生命线。中国的石油进口来自中东、非洲、东南亚地区,进口原油的五分之四左右是通过马六甲海峡运输的。据测算,每天通过马六甲海峡的船只近6成是中国船只。马六甲海峡已经与中国经济安全息息相关。这个由新加坡、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三国共管的海峡,直接扼住东亚国家的能源咽喉。一位中国能源专家曾用“不堪一击”来形容马六甲海峡。这样的评价包含了3层含义:第一,目前马六甲海峡处在马来西亚、新加坡的控制范围之内,印度力量对该海峡也是触手可及;第二,以中国目前的实力,根本无法控制这条海峡;第三,这条海峡已经成为美国全球战略中必须控制的16条咽喉水道之一,一旦美国势力介入,任何国家也无可奈何。2004年6月美军太平洋舰队司令法戈透露,美军方将制定名为《区域海事安全计划》的反恐新方案。根据计划,美国将向马六甲海峡派驻海军陆战队和特种部队,以防止恐怖分子袭击。这一消息顿时扯紧了亚太大国的神经……美国意图进驻马六甲之一石四鸟第一,美国在马六甲海峡立足,迫使俄罗斯海军打消重返越南北部湾基地的想法;第二,马六甲海峡毗邻中国,是中国的南大门和重要的能源供应航线,马六甲海峡又与台湾海峡、南中国海相距较近,而只要这两个问题不解决,就将永远成为中国崛起的“绊脚石”;第三,美军进驻马六甲海峡,将使印度海军难以向太平洋一侧发展;第四,美国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