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师大美术学院2015文学欣赏复习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复习要点:一、填空题1、女性文学的类型包括女性题材人物说,女性现代意识说,女性话语说,女性作家说共四种界说。2、四大名著的名称和作者。红楼梦》作者:曹雪芹,清代小说家。《西游记》作者:吴承恩,明代小说家。《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元末明初小说家、《水浒》作者:施耐庵,元末明初小说家。3、中国散文流变中曾受到先秦诸子散文、历史散文,汉代记叙文体散文以及政论散文、汉赋的影响。4、诗经的主要内容有三种:国风,雅,颂,诗经的的三种手法:赋比兴。5、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是《诗经》,又称为诗、诗三百6、《史记》由本纪、表、书、世家、列传五种体例构成7、三言二拍是指什么是指明代五本著名传奇小说集的合称,作者是明代冯梦龙和凌濛初。中国古典短篇白话小说的巅峰之作,一回一个八卦小故事,称现代花边杂志的祖师爷。“三言”是明代冯梦龙纂辑的短篇小说。即《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的合称。它主要是对宋元话本,明代拟话本进行编辑。“二拍”中国拟话本小说集。《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的合称。作者凌濛初。与“三言”合称“三言二拍”。作品多是取材于古往今来的一些新鲜有趣的轶事,敷衍成文,以迎合市民的需要,同时也有劝恳之意。二、作品和作者连线题《江城子·密州出猎》《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苏轼《雅舍》梁秋实《在酒楼上》鲁迅《湘君》屈原《雪晚归船》俞平伯《史记》司马迁《西厢记》《牡丹亭》《桃花扇》《长恨歌》元代王实甫著古典戏剧明朝剧作家汤显祖代表作清初作家孔尚任的剧本白居易长篇叙事诗三、仿写题1.仿写马尔克斯体。2.仿写《天净沙·秋思》2四、鉴赏题1.用新的方法:语言分析、心理学分析法、蒙太奇分析法或者其他你有接触过的新方法,选一个文学片段进行鉴赏马致远的小令《天净沙·秋思》篇幅短小,意蕴深远,结构精巧。作者匠心独运地对蒙太奇艺术手法加以运用:以秋景萧瑟的形象元素,将多画面组合排列于与之适应的情境中,营造出超越画面具体内容的整体意境。巧妙地糅合了抒情、重复、对比、心理等诸种蒙太奇手法,抒发了中国文人墨客传统的羁旅、悲秋的情感体验,激发起读者对人生的心灵感悟。多种蒙太奇手法的运用,创造出画面组合的集约效应,将羁旅他乡的游子内心那种无限凄凉、悲苦、孤独、寂寞的情感发挥到了极致。诗歌语言蒙太奇在以下三个特征上类似于电影蒙太奇:第一,意象直接组接;第二,能够创造一种特殊的艺术时空;第三,重视激发接受者的想象力.因此,电影中的单线式蒙太奇、双线式蒙太奇以及重迭式蒙太奇在诗歌中有较广泛的应用.当然,诗歌语言蒙太奇还具有自身的特点,即它比电影蒙太奇更加具有跳跃性、超脱性、理性以及多义性.2.结合电影《大圣归来》和小说《西游记》,说说案头文学与影视文学的异同。案头文学:与“场上之曲”相对应,是指具有文学性、阅读性,但缺乏舞台传播性的戏曲作品。属于时间艺术,具有可读性可重复性直接面向内在世界呈现心理过程影视文学:是电影文学和电视文学的合称。它可以对生活作出高度综合的反映,能够运用形象思维和通过塑造生动可感的艺术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表达思想感情,唤起人们审美感知、审美教育和审美娱乐的艺术形式。属于时空艺术具有可视性不可重复性内在和外在世界整体性显现呈现心理状态请用自己的语言去分析电影和小说对于小说来说,故事不是最重要的,如果只是讲故事,那就是通常大家所说的通俗小说,譬如说侦探小说、言情小说和武侠小说,对于小说这种形式来说,讲故事的通俗小说写的再好也难以打动真正的小说爱好者。写小说,不能在生活中写生活,要揪着自己的头发跳到自己的上方看自己,要有独特的意象和想法,要用流畅准确的语言表达出来。人的语言有无数种表达,导致了小说也有无数种表达,好的小说形态各异,不同的风格、结构、语言,导致好的小说之间的区别都像好的小说和坏的小说之间的区别那么大,但好小说都能让人恍惚,让人忘记今夕何夕,让人沉醉其中并在以后的岁月中时时回味。电影则不同,如果说小说是一种通过语言文字发动想象力的艺术,电影则主要是一种视觉艺术,电影的形式决定了不可能有大量的内心活动和独特的意象表达,因此电影最主要的功能还是通过画面讲一个故事,这也是为什么很多通俗小说能够改编成一流的电影,像《教父》,而很多一流的文学作品却很难改编成一部一流的电影的原因—电影无法表达出小说内在的神韵和气质。电影相对小说来说虽然有表达上的缺陷,但是也有其视觉艺术的优点,即活灵活现,不需要人调动太多的想象力,具有更强的冲击力,更加让人感同身受。3五、作文题1、写一篇关于《文学和我的专业》的作文《墨香中的设计》提纲:靳埭强,文创,普世,简约,回归生活,回归传统。一、说到设计师,人们在脑海中浮现的形象或许电脑前不停摆弄着设计软件的熬夜者,或许是埋头在纸稿中笔画穿梭的绘制者,但应该很少会有人将设计与文学,与文化联系在一起。不过试想,一个设计师捧着文学书籍的场面,也确实是有些突兀。但为何又会突兀,难道学设计就意味着与文学脱轨吗?不,我会告诉你,如今的文学在设计中也占着重要的地位。或者说,设计中带着文学的色彩才是在这个时代被渐渐需要的部分。二、(第二段阐述设计为什么需要文学)是的,我的专业便是设计专业。为什么设计需要文学,我想这脱离不开以下两个原因:时代风格需要和传统文化的呼唤。(时代风格:简约而有内涵,举例:靳埭强老师;传统文化:流逝的文化在设计作品中的体现,举例:文创)三、(第三段)文创,是一种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产生的以创造力为核心的新兴产业,强调一种主体文化或文化因素依靠个人(团队)通过技术、创意和产业化的方式开发、营销知识产权的行业。2、介绍一本你读过的书,并进行点评《金陵十三钗》1937年的南京,日军残暴,满目疮痍,但由国际友人主持的一个教堂暂时还是一方净土。几个神职人员收留了一群躲在教堂里的金陵女大学生、13个躲避战火的秦淮河上的风尘女子,以及6个从死人堆里爬出来的国军伤兵。共同面对有史以来最惨绝人寰的大屠杀的故事,结果竟然是那13个最“下贱”的女子成了保护众人的英雄。在这个相对封闭的空间里,他们共同面对有史以来最可怕、最没有人性的屠杀,产生了各种各样奇妙的感情。然而,教堂也不是永远的净土,日军终于冲进了这里。伤兵被杀,女大学生则眼看就要被日军掳走凌辱。在这个时刻,这13个平日里被视为下贱的女子,在侵略者丧失人性的屠刀前,激发了侠义血性:她们身披唱诗袍,怀揣剪刀,代替教堂里的女学生参加日本人的圣诞庆祝会,去赴一场悲壮的死亡之约。最终十三名女子除了玉墨之外无一生还。《金陵十三钗》写的是中国民众承受的凌辱和苦难,以及这些苦难对普通人甚至等而下之之人精神的淬炼和提升,激发他们舍己为人的自我牺牲精神,体现出“患难见真情”的人间关爱,亦即“敌忾情绪演化出来的”“可歌可泣的事实”。《金陵十三钗》的人心之变既体现在对他人态度的变化中,也体现在人物自身的改变。对他人态度的变化主要通过女学生书娟和阿多拉多神父来表现。他们开始都对闯人的秦淮妓女抱有强烈的敌意和鄙视,在书娟眼中,她们是“六月的烂冬瓜”,在阿多那多神父眼中,她们是无需躲藏的贱货。她们带来喧嚣、混乱、醉生梦死,大敌当前,她们还要吃要喝,嬉笑耍闹,卖弄风情。但她们的喧嚣透着生命活力,她们的调笑混杂着人性温暖,赵玉墨的沉静自重,豆蔻的一往情深,这些都在悄然撼动着书娟和阿多那多固守的贵贱壁垒。直至大难临头,十三个女子挺身而出,替几小时前还与之相骂的女学生慷慨赴难,她们的仗义行为终于彻底刷新了书娟和阿多那多的成见,他们带着内疚、忏悔、怜惜、感激和敬重等复杂心情目送她们走进夜色,又倾其余生追踪这群风尘女子的下落,关注她们的命运。这个过程被作者刻画得相当细腻。相比之下,秦淮女子们自身的改变则写得比较简单粗略。开始,她们处处表现出青楼女子的积习,举止轻桃,言语粗俗,但豆蔻惨遭凌辱,陈乔治惨遭血刃,中国伤兵惨遭杀害,惨烈的现实终于激发了她们同仇敌汽的民族情感,在日本人二次闯人教堂时,女性间鸡零狗碎的争执瞬间被同胞姐妹间的关爱和同情所替代,她们以献祭般的高贵牺4牲换来女学生的安全,她们人性中圣洁的光华发散出来,彰显出原有的人格尊严。严歌等曾坦言过自己的创作意图:“我的写作,想的更多的是在什么样的环境下,人性能走到极致。在非极致的环境中人性的某些东西可能会永远隐藏。”战争自然是能表现隐藏人性的极端环境,十三钗的精神之光由此得以放射。但人性的这种极致体现其实是瞬时性的、不可靠的,拉开一段距离,站在未来的某处浅滩回望历史长河,就会明白,战争及一切暴力只会让人类精神水准总体下降,而不能使人性真正提升。《金陵十三钗》是严歌苓又一部书写边缘的作品,无论是“我姨妈”似的叙述视角,还是秦淮妓女式的书写对象,都弥漫着一种边缘气息。边缘意味着孤独,孤独则催生着反抗。秦淮妓女本是社会底层的边缘人,她们遭尽世俗玩弄,却不为世俗认可;她们风情万种,却注定无法逃脱尘世的宣判与道德的仲裁;她们茫茫然游走于传统的正义与道德之外,凄凄然混身于流金泻玉而又穷山恶水的红尘之中,担一付人人唾弃的娟妓之名,受一世情欲煎熬的孤独之苦。于是她们反倒以放荡颓败的行为举止,以粗鄙与狂欢化的生活方式,来嘲弄道貌岸然的世俗权威,并曲折传达着内心对于尊严的向往。玉墨是作者着力刻画的娟妓领袖,与叙述者“我姨妈”有着斩不断理还乱的瓜葛牵扯。墨玉与我外公交往时刻意装扮的大家闺秀的气质,与教父乃至阿多那多的不无做作的应酬,虽然不期然流露着几许逢场作戏的姿态,但又何尝不是她试图从边缘走向主流的行为表征?她满腹诗书,不甘下贱,与红菱辈有天壤之别,然而无论她怎样努力地想去改变人们对自己的看法,歧视与偏见却仿佛一道无形的屏障,始终将窑姐与常人一划而开。玉墨对“我外公”的“勾引”,在其身份被揭穿之后,便如青烟随风而逝,她终究还是属于这个世界的异己。小说《金陵十三钗》的标题就有着中西文化交融的双重象征。我们都知道在曹雪芹笔下的《红楼梦》中有着“金陵十二钗”的经典形象,她们都有出众的外表却难逃多并的命运。因此,“金陵十三钗”可以说是从中国传统文化的角度出发象征着《红楼梦》中的“金陵十二钗”,同时也暗示着小说中的女性形象—赵玉墨、豆寇等既像林黛玉、薛宝钗们那样年轻、美丽,但又有着比她们还要悲惨的一生。另外,从西方文化的角度来看,标题中的“十三”又包含另一个隐喻。“十三”是基督教文化中一个重要的象征。耶稣基督和他的十二个弟子共十三个人共进最后的晚餐,由于犹大的出卖,耶稣被带走钉上了十字架,“十三”成了《圣经》典故中一个重要的数字,意味着不吉利。小说标题中的“十三”也暗含着不祥的含义——与耶稣为了解救人类、牺牲自己一样,在小说中,赵玉墨和她的姐妹们一共十三人,为了使“战争中最柔弱的生命”不被糟蹋、不成为“最不堪设想的牺牲品”,在平安夜里,她们挺身而出,主动将自己送上祭台。在这里,作者把以赵玉墨为代表的风尘女子们描写成了为解救别人而牺牲自己的基督形象。在小说《金陵十三钗》中,作者选用“我的姨妈书娟”这样一个与现实生活相联系的人物进行回忆与诉说,用“书娟”去追述曾发生在民族历史上无法抹去的伤痛,用“书娟”去引领当下的读者进人作者搭建好的再现创伤记忆的城堡。小说的语调是平缓的,正如回忆之溪一样涓涓流淌,无论是叙述被欺骗、推向万人坑的中国军人,还是展示豆寇惨遭轮暴又被钉上耻辱柱的画面,故事的语调始终平稳,仿佛词汇在一片寂静中踟蹰徘徊,而这片寂静正是普通人平时发觉不到,甚至是意识试图掩盖与压抑的记忆,在无法亲历那场惨剧的普通个体的日常生活中,这种隔代的创伤记忆仿佛是一颗在轨道上运行的卫星,我们知道它在那里,一直在那里,但却太遥远。

1 / 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