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经济学作业第一章劳动力需求一.问答题1.影响劳动力需求弹性的主要因素有哪些?答:劳动力需求弹性的决定因素主要体现在派生需求四法则,也即影响劳动量需求弹性大小的四个主要因素:1、劳动投入与其它生产因素之间的可替代性;2、产品的需求弹性;3、其它生产因素的供给弹性;4、劳动力成本在生产总成本中所占的比重。第二章劳动力供给一.名词解释1.就业愿望丧失效应答:经济萧条、启用条件恶化时,人们就可能认为放弃就业、放弃寻找工作等待经济复苏较为有利。如果这种效果强烈,会造成劳动力供给减少.这样在劳动力需求停滞或减少的情况下,会缓解市场供求关系的恶化状况。二.问答题1.劳动力参与率的含义是什么?答:劳动参与率是反映一定范围内的人口参与市场性劳动的程度的研究就业状态的重要指标。2.哪些因素影响劳动力参与率的变化?答:1、教育制度与教育规模。动态看,劳动者受教育的时间增加,就会减少劳动时间,降低劳动参与率。2、工资政策及工资关系。复杂劳动比简单劳动的收入高,会起到使劳动参与率下降或缓慢增长的作用。3、工资水平。工资水平越高,劳动参与率越高。4、个人非劳动所得状况。个人非劳动所得状况越高,劳动参与率越低。5、家庭生产率的状况。居民的家庭生产率越高,劳动参与率越低。6、社会保障制度(普及型与关联型)。普及型社会保障制度会降低劳动参与率,关联型社会保障制度会提高劳动参与率。7、宏观经济状况。宏观经济状况会影响劳动者的劳动参与决策。8、其它因素(社会文化、风俗习惯)。如妇女就业观念会影响女性的劳动参与率。第三章劳动力市场的均衡与内部劳动力市场一.问答题1.劳动力市场均衡的意义是什么?答:劳动力供给和劳动力需求在量上出于均等状态,即变量均等决定供求的任何一种力量此时不具有改变现状的动机或能力,即行为最优第四章劳动时间一.名词解释1.准固定成本答:延长劳动时间、增加劳动者人数,即使总劳动时间相等,所需要的成本不同。为了区别于随时间变化而变化的可变成本,招聘成本,教育培训费,退职金以及与劳动时间的长度没有直接关系交通津贴、福利保健、保险费等。这些成本被称为准固定成本。二.问答题1.影响有效劳动时间供给的主要因素是什么?答:1、劳动生理方面:在既定时间里,人的脑力体力支出是有限的。需要大量支付脑力体力的工作时间不宜过长;对高强度的脑力体力工作应支付较高工资。2、道德风险:体现在有效劳动中的道德风险主要是指在生产过程中由于不便监督或监督不力,人们的脑力体力支付不足,低于实际工资水平。在生产过程中,人们的努力程度很难监督,这是道德风险产生的主要原因。解决道德风险的主要措施:建立完善监督制衡机制;晚上劳动报酬激励机制。第五章生命周期与劳动参与决策一.问答题1.在美国,为什么高学历女性的劳动力参与率明显高于低学历的女性?答: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低学历的年轻女性原本工资不高,因结婚生育而辞掉工作,以后再找工作时的工资也不会有什么下降。但是,高学历的女性再就业时的工资往往有很大下降。所对高学历的女性而言,暂时性的辞职回家与永久不再就业两种选择都和一生的收入大幅下降相关。这样,一方面促使那些原想在育儿阶段过后仍然出来工作的高学历女性采取比低学历女性保守的态度;另一方面造成很多高学历女性辞职后不在出来工作,从而降低了高学历女性的劳动力参与率。第六章劳动力市场中的工资生成理论一.问答题1.试述均衡价格工资理论的主要内容。答:均衡价格工资理论的提出人是马歇尔,其理论的主要内容是:工资水平的决定是由生产要素需求和供给两种力量作用的结果。从劳动力的供给看,工资决定于两个因素:一是劳动力的生产成本,即工人及家属养活自己与全家的生活费用以及工人所需的培训和教育费用;二是劳动的负效用,或闲暇效用。从劳动力的需求看,工资决定于劳动的边际生产力。劳动供给量的变化趋势是:在供给价格逐渐上升的初期,供给量会逐渐增加,但劳动价格高到一定程度之后,尽管价格会继续提高,但供给量却不再增加了,甚至还会出现负增长。原因是劳动负效用的存在,工资高到一定程度后,劳动者对货币工资的需求不再迫切。第七章劳动力市场中的工资水平与工资差别一.名词解释1.工资指数化答:挂钩的结构有全挂和半挂两种形式。全挂即劳动者的全部收入均实行指数化。半挂即劳动者的一部分工资收入实行指数化。二.问答题1.收入政策的具体形式主要有哪些?答:收入政策的具体形式有以下四类,它们的强度不同,适用的范围和条件也有差别。1.权威性劝说政策即针对某种具体的物价与工资形势,由政府出面进行权威性的劝说,或者施加压力来扭转局势。多数学者强调收入政策的非强制性的意义。多数国家的政府总是希望通过争取社会各界的自愿合作来推行收入政策,通常采取的方式是在全国定期举行最高级的政府、雇主和工会三方联席座谈,就经济形式、政府经济政策和社会政策方向等问题交换看法。2.工资-物价指导线或指路标政策即由政府根据长期劳动生产率增长趋势来确定工资与物价的增长标准,并要求把工资-物价增长限制在全社会劳动生产率平均增长的幅度以内。3.补偿或税收性收入政策即政府以税收作为奖惩手段来限制工资增长。如果工资增长率保持在政府规定的界限以下,则以减少个人和公司所得税作为奖励;如果工资增长率超出了政府所规定的界限,则以增加公司所得税作为惩罚。4.工资-物价管制或冻结政策在上述限制工资总水平增长的各种资源方式失效后,即由政府颁布法令对工资和物价实行管制,甚至暂时加以冻结。此时任何超过规定界限的工资增长,都将受到法律制裁。2.工资谈判制度运行的基本条件是什么?答:工资谈判制度运行必须具备以下四个基本条件:1、依据法律规范进行2、有完善、系统、权威、有代表性的工会组织3、有雇主联合会4、劳资信任第八章就业与失业一.问答题1.试述凯恩斯的就业理论的主要观点。答:凯恩斯的充分就业概念:无“非自愿失业”就算达到了充分就业1、理论界的充分就业概念:有两种解释,一种是认为劳动力和生产设备都达到充分利用的状态;另一种认为是总失业率等于自然失业率的状态。2、统计学界的充分就业概念:80年代以来,失业率不超过6%就是充分就业3、供求方面对充分就业的界定:供求均衡就达到了充分就业状态充分就业是一个相对的概念。第九章人力资本投资一.问答题1.大学教育投资的成本与收益主要包括哪些方面?答:大学教育人力资本投资费用包括直接成本与间接成本两部分。直接成本包括学费、书费等直接教育费用,不应包括全部的住宿和伙食,但包括任何超出不上大学的生活费用。间接成本又称机会成本,是指高中毕业就参加工作所获得的、大学生如果不上大学而直接参加工作也同样能够获得的收入。间接成本的前提假设是除了教育外,劳动者具有同质性。间接成本是指学生已满法定劳动力年龄因受教育而放弃的就业收入。直接成本与间接成本之和构成大学教育人力资本投资的总成本。直接成本与间接成本中有些是以非货币成本形式出现的,其中学习期间的心理成本是最主要的构成部分。心理成本主要取决于个人的主观评价。第十章劳动力市场中的歧视一.问答题1.根据个人偏见歧视理论,个人偏见主要来源于哪些方面?答:1.雇主的个人偏见根据该理论,雇主是有歧视偏好的,他为了达到与一部分人保持距离的目的而宁愿支付费用或放弃某种收入。由于雇主歧视的存在,被歧视员工必须接受更低的工资。2.雇员的偏见雇员的歧视除了有工作职位上的竞争因素之外,也可能具有与有色人种在工作中发生接触的恐惧和厌恶。在一些西方研究者的模型中,白人男性会因为歧视而远离对少数民族或女性无歧视行为的雇主,这会使无歧视的雇主为了留住白人男性员工而支付较高工资。3.消费者歧视工资和职业歧视也可能由于消费者的缘故而产生。一些消费者只喜欢某一群体提供的服务,从而对另外群体产生歧视。第十一章政府行为与劳动力市场一.问答题1.公共部门的工资水平如何决定?答:公共部门需求和就业量的增加,使得其工资水平也不断的提高。企业工资水平由市场决定,而公共部门很大程度上由立法和行政力量决定。一般实行“比较工资”的原则:公共部门劳动者的工资水平参照企业部门劳动者水平进行制定,很大程度上由立法或由行政力量决定。2.公共部门的工资水平在总体上要比企业部门高,为什么?答:公共部门劳动者工资水平通常比企业部门的工资水平高,其原因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1、附加福利在工资性收入中的比重不同,公共部门明显高于企业部门。不仅要考虑制度工资,还应考虑其他工资性收入;2、公共部门劳动者的流动率低于企业部门,工龄增加和职位提升带来工资增加;3、公共部门职业结构的特点是的工资结构中人力资本补偿性工资差别占较大比重4、公共部门产品与服务对经济周期性波动的敏感性不如企业,其收入弹性相对较小5、公共物品的生产更多的分布于具有自然垄断性质的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