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工2015秋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课后作业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2015-2016年度第一学期平时作业一、客观题(每题2分,共40分)1、我们研究哲学的性质,目的是(A)。A、使人们认识到学习哲学在人生中的意义B、为了掌握一门生产知识C、为了认识科学之科学D、使人们一劳永逸2、凡运动都是物质的运动,是指(D)。A、运动是绝对精神的自我运动B、万物都在概念中运动C、没有脱离物质运动的纯粹精神运动D、离开物质的运动是不存在的3、“城门失火,殃及池鱼”说明(A)。A、任何事物和现象都是彼此联系的B、任何事物和现象都是彼此孤立的C、任何事物和现象之间的联系是主观随意的D、事物之间是互不影响的4、设想没有运动的物质观点是(C。A、主观唯心主义B、朴素唯物主义C、形而上学唯物主义D、不可知主义5、有个驼背的人去求医,问能否治好他的驼背。医生说:“可以。”随后就叫他趴在地上,然后用门板压在他背上,医生站在门板上面用脚使劲往下压,驼子叫苦连天,直到把背压直,而人却被压死了。驼子家属要医生偿命。医生争辩说:“我只负责治病,不管什么救人。”这笑话(B)。A、是对医生的不敬B、深刻地讥讽了形而上学的思想方法C、说明古代的医生不会看病D、形而上学必然导致唯心主义6、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A)。A、对立统一规律B、质量互变规律C、否定之否定规律D、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7、抓中心环节带动其他,用抓重点推动全盘的工作方法是根据(C)。A、矛盾普遍性的原理B、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关系原理C、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及其相互关系原理D、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及相互关系原理8、分析形势的好与坏的方法论根据是(C)。A、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及其相互关系的原理B、矛盾普遍性和特殊及其相互关系的原理C、矛盾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及其相互关系的原理D、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及其相互关系的原理9、事物发展的周期性是指(CD)A、事物又回复到原来的出发点B、在原来的基础上作周而复始的循环运动C、事物仿佛回复到原来的出发点,但这是在更高阶段上的回复D、在外力推动下,事物作机械运动10、规律的客观性表现在(AD)A、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B、能够在思维中实现它C、违背了它就要受到惩罚D、能够认识和利用它11、实践是指(C)。A、人们主观的活动B、人们的一切运动C、人们改造、保护和恢复客观世界的一切物质活动D、人们适应环境的活动13、辩证唯物主义认为,时间和空间是(A)。A、运动着的物质的唯一属性B、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形式C、整理认识材料的主观工具D、感觉系列调整了的体系14、物质的唯一特性是(B)。A、不可逆性B、客观实在性C、可知性D、伸张性15、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指(D)。A、联系的观点与发展的观点B、运动和静止相统一的观点C、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观点D、唯物的观点和辩证的观点16、认识主体与认识客体之间最基本额的关系是(AB)A、改造与被改造的实践关系B、反映与被反映的认识关系C、相互依存的关系D、相互作用的关系17、生产力范畴反映的是(A)。A、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B、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C、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D、人与劳动资料之间的关系18、智能化生产力中的劳动者完全是(A)。A、脑力劳动者B、群体劳动者C、体力劳动者D、个体劳动者19、人的全面发展是指(AB)A、整个人类都得到全面发展B、人的各方面素质和潜能的普遍提高和充分发展C、内部和外部都得到全面发展D、物质利益得到全面提高20、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在历史创造者问题上的根本分歧在于是否承认(C)。A、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B、思想动机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C、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D、剥削阶级代表人物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二、主观题(每题4分,共60分)1、哲学为什么能给人以智慧?答:(1)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2)哲学是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3)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2、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最主要的理论基础与自然科学基础是什么?答:(1)生物进化论(2)细胞学说(3)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3、如何理解“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答(1)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和先进生产力的创造者。(2)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是一切精神财富的源泉。(3)人民群众是实现社会变革和制度创新的决定力量。4、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给了我们什么启示?答:(1)“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方法论。(2)“结合”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关键。(3)“信仰”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结果。5、简述实践的含义及其基本特点和基本形式。答:(一)实践的含义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世界的客观物质性活动,是人类存在的基本方式。马克思:“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二)实践的基本特征1.物质性:实践是客观的物质性的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直接现实性是实践活动区别于意识活动的本质特征,是指实践超出了主观认识的范围,能够把理论转化为现实;其造成的结果是:实践高于认识。列宁:“实践高于认识,因为实践不仅具有普遍性的优点,而且具有直接现实性的优点。”2.自觉能动性:实践是人类有意识的活动,体现了自觉的能动性。这和动物的本能活动区别开来。3.社会历史性:实践是社会的历史的活动,具有社会历史性的特点,受着一定历史条件的制约。(三)实践的基本形式1.物质生产劳动,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形式。2.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活动。在阶级社会中,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主要表现为阶级斗争。3.科学实验,是改造自然和社会的准备性和探索性的实践活动。在今天愈来愈成为主导性的实践活动。实践除了以上三种基本形式外,还有一些非基本的实践形式。如教育活动、体育活动、医疗卫生活动、艺术活动、服务行业的服务活动等。无论何种形式的实践都内在地包含着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意识的关系,包含着物质变换、活动交换和观念的转换。6、根据唯物史观,社会基本规律有哪些?答:两条社会发展规律(1)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2)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7、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重要成果有哪些?答:(一)毛泽东哲学思想举要:毛泽东哲学思想的精华是“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这十二个字。具体说来,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表现有以下:(1)以实践为基础的马克思主义认识论(2)唯物辩证法的矛盾学说(3)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学说(4)思想方法、工作方法和领导方法。(二)邓小平哲学思想概述:邓小平的哲学思想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为核心,以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为首要的、根本的问题,出色的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论、辩证法、历史观。具体有(1)强调实事求是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地位。(2)强调实践观点和实践标准。(3)关于“发展”的观点。(4)丰富和发展了历史唯物主义。(5)以“两点论”为核心丰富和发展了唯物辩证法。(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的其他哲学思想:(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唯物史观的发挥(2)科学发展观中闪烁着唯物辩证法的光辉。8、简述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及其相互关系。答: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是普遍存在的,存在于世界上的每一个事物之中,并且还存在于这个事物从始至终的整个发展过程之中。矛盾的特殊性是指每一个事物、每一个事物的发展过程和阶段以及每一矛盾的各个方面都有其特点。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就是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的关系。共性包含于一切个性之中,无个性即无共性。共性来自于个性,是从个性中抽象出来的。9、联系实际谈谈:列宁的物质定义是否过时了?答:科学的发展不断深化和拓展了列宁的物质定义,而且,随着人们对物质世界认识的不断加深,不断地证明了列宁的物质定义的可靠性。现在自然科学对物质层次问题的研究日益深入,科学家在子、原子的基础上又发现了原子核由中子和质子组成,现在他们正在研究物质的更微观的层次。无论物质层次分得多么细,不管它们的形式怎样,物质都是客观存在的,因此,列宁的物质定义没有过时。10、如何理解“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答:第一,对立统一规律解释了世界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根本内容,揭示了变化发展的内在动力。第二,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辩证法其他规律和范畴的中心线索。第三,对立统一规律所提供的矛盾分析方法是最根本的认识方法。所以,在理解对立统一规律的时候,在理解实质与核心的基础上要注意把握整个唯物辩证法的理论体系。11、试述量变与质变辩证关系的原理及其现实意义。答:(1)量变和质变是辩证统一的。第一,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以量变为前提和基础,没有一定的量变,就不会发生质变。第二,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单纯的量变不会永远持续下去,量变达到一定的程度必然引起质变。第三,量变和质变互相渗透。一方面,质变体现和巩固量变的成果,结束在旧质基础上的量变,为在新质基础上的量变开拓道路;另一方面,在总的量变过程中有部分质变。(2)质量互变规律要求我们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过程中,把远大的理想和目标同有步骤、分阶段地踏实苦于、稳步前进的精神结合起来,既要反对急躁冒进、急于求成,也要反对保守落后、裹足不前。只有这样,才能使社会各项事业得到又好又快的发展。12、为什么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答:实践之所以能够作为真理的检验标准,这是由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决定的.首先,从真理的本性来看,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反映,它的本性在于主观和客观相符合.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既不能是思想理论本身,也不能是客观事物,而只能是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的桥梁——社会实践.其次,从实践的特点来看,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客观的物质性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的特点.实践的直接现实性的特点,是作为检验真理标准的主要依据,使它成为最公正的审判官,具有最高的权威.13、谈谈对“智能化生产力”的理解。答: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运动是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而生产力在其中是决定性的因素,它的发展带来了社会历史的变革。智能化生产力体系作为知识经济时代生产力的集中体现,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它在给人类提供了丰裕的物质生活基础的同时,还对人的自由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本文通过智能化生产力的发展对人类在物质、社会、精神三个层面获得解放的论证,论述了智能化生产力对人的自由发展的影响,主要表现为:智能化生产力让人更好地把握自然规律,使人从自然界的束缚中更加解放出来,从而促进了人的自由发展;智能化生产力让人更好地把握社会规律,使人与人在社会生产过程中的关系趋向于平等,人从社会的束缚中更加解放出来,从而促进了人的自由发展;智能化生产力使人类文化发生变革,改变了人们的传统思想观念,让人从人自身的思想文化观念中更加解放出来,从而促进了人的自由发展。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与人类解放的科学,实现共产主义是其最崇高的社会理想,其追求的根本价值目标是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而社会生产力的高度发展是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必要条件。在当下的知识经济时代,智能化生产力对人的自由发展的影响研究,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丰富和发展,是顺应历史发展趋势的必然选择,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现实要求。14、简述社会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之间的辨证关系。答: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四者是有机统一的,他们既有不可分割的紧密联系,又有各自的特殊领域和规律。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可以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坚实基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又可以为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提供重要的条件。文明要通过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来不断增强和谐社会建设的物质基础,通过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来不断加强和谐社会建设的政治保障,通过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来不断巩固和谐社会建设的智力支持和精神支撑,同时又通过和谐社会建设来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创造有利的社会条件,政治文明是人类社会政治生活的进步状态,是一定社会政治法律制度形态、政治思想意识形态和政治行为实践所规定和体现的文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社会主义规定性与现代政治文明规定性相统一的政治文明。所谓社会主义规定性,就

1 / 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