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数学下册《三角形边的关系》教学设计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四年级数学下册《三角形边的关系》教学设计教学目标通过摆一摆等操作活动探究并发现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能根据三角形边的关系来判断指定长度的三线段能否围成三角形。在实践操作中体验探索的过程,提高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能力。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摆一摆等操作活动探究并发现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难点:能根据三角形边的关系来判断指定长度的三线段能否围成三角形。一、创境激疑1、复习导入同学们还知道什么是三角形吗?2、创境引入笑笑打算这个星期星期六去探望外笑笑去外婆家的路线图(小黑板出示)你认为笑笑走哪一条路最近?超市3、质疑明标外婆家笑笑家同学们都认为笑笑走直接去外婆家这一条路要近,而经过超市再到外婆家要远些,真是这样的吗?我们先来观察这两条路正好围成了一个什么形?那么也就是说三角形的两边要比一边长,我们的猜测是否正确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讨三角形三边的关系(揭题:三角形三边的关系)。二、互动解疑1、自主尝试从刚才同学们所说的直接去外婆家这一条路要近,而经过超市再到外婆家要远些由此你对三角形三边的关系有了什么猜想吗?(三边的关系)2、讨论交流同学们都说了自己的想法,现在我们就一起来验证我们的猜想是否正确,请同学们于以小组为单位,用我们准备好的四组小棒来摆一摆,看看那几组小棒能围成三角形,哪些不能,它们之间有什么不同并填写课本30页上的表格。要求(1)、摇摆成三角形(首尾要相连)(2)、边摆边比较三边的大小并做好记录。(3)、填写好表格并试着归纳当围成三角形时三边的关系。3、汇报总结(1)、这四组小棒中,那几组能围城三角形,哪些不能?(2)、你认为能为成三角形的三根小棒之间有什么关系?(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独立思考,自由发言按要求动手摆三角形合作探讨学习组代表发言三、启思导疑1、导疑启思经过验证我们刚才的猜测是对的,同学们真聪明,其实我们在判断是否能围城三角形时一般比较三角形较短的两边,如果较短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那么就能围城三角形。2、归纳提炼通过探索我们知道了,不是任意三根小棒都能围城三角形的,只有当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时才2能围城三角形。而任意两边之和等于或小于第三边都不能围成三角形。认真听记回顾新知巩固学习成果四、实践运用1、课本31页(1——3)题。2、一个人脚长1米,他走一步最多走出去多少米?独立完成集体订正五、总结评价1、谁来说一说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2、怎样才能围成一个三角形?回顾学习内容指名回答板书设计:三角形边的关系小于第三边不能围城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等于第三边不能围城三角形大于第三边能围城三角形3四年级数学《三角形边的关系》说课稿一、说教材《三角形边的关系》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下册第5单元的重要内容之一。教材先安排了一副紧密联系生活实际的情景图,导出所要研究的问题,接着介绍以实验的方法进行探究,目的是让学生知道“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进而找到解决实际问题的数学原理。教材篇幅简短,但思路清晰,要点突出,教法学法寓于其中,方便教师教学。分析教材可以看出,教材编写者力图让学生通过动手实验,收集、整理和分析数据的探索过程,自己发现和得出结论。为了让学生获得更深的感受和体会,我遵循编写意图,对教材还做了适当的扩充处理,增加了一些环节,让教学过程更显层次性和动态性。这一内容的教学,能使学生在已经建立三角形概念和知道三角形稳定性特性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三角形的另一个重要特性,丰富三角形的知识。同时,也为以后继续学习三角形与四边形及其它多边形的关系打下基础。经认真研读教材和课程标准,本节课我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制定如下教学目标:1.知道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2.通过动手实验、观察分析、总结发现的过程,进一步培养自主探究能力。3.加深认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理解数学学习的现实意义,增强数学学习的情感。教学的重点是记住并理解“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难点是自主发现并总结得到三角形三边之间的这种关系。二、说教法《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学要贯彻直观性、实践性、趣味性的原则。根据本课的内容特点,我将实践性原则摆在重要位置,将教学过程设置为学生自主活动的过程。主要采用的教学方法是谈话法、实验法、演示法、发现法等。教学中我将把这些方法有机结合在一起,灵活运用,期望实现最佳效果。三、说学法《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化的过程。”遵循这一理念,考虑与上述教法相适应,突出主体性和实践性,本节课我引领学生立足“三自”,主动学习,即:自由探究,自我总结,自主运用。安排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把课堂还给学生。四、说程序教学程序是:创设情景,提出问题动手实验,探究发现自主运用,巩固深化以下对每个环节的具体做法展开说明。创设情景,提出问题上课开始,复习提问:我们认识了三角形的一个什么重要特性?请例举它的用途。学生说后转入话题:我们这节课继续学习三角形的有关知识。接着对教材的情景图稍作改动并出示:让学生回答:小明上学应走哪条路呢?为什么?这是生活常识问题,四年级学生应该都能做出正确的判断。但教学意图不在乎学生正确回答这个问题,而在于隐含在已知问题背后的未知问题。学生回答后,我反问:小明应走中间这条路,你能用数学知识来说明道理吗?学生这时也许会感到困惑。问题摆到了面前,我顺势引导:让我们一起来探究吧!4动手实验,探究发现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活动是认识的基础,智慧从动手开始。本环节为学生搭建三个实验探究的平台。自主运用,巩固深化为了帮助学生及时巩固知识,我设计了有层次的训练,让学生在自主运用中达到熟练。1.辨一辨:哪组小棒能摆成三角形(教材练习十四第4题)。2.写一写:自己写3组数,每组数有3个,构成三角形三边的长。3.想一想:李叔叔买回一根12米长的木料,准备截成三段,做成三角架,如果三角架的每条边正好是整米数,那么他做成的三角架可以有几种不同的形式?5《三角形边的关系》的教学反思在研讨三种不同的图形时,我先引导学生去发现不能围成三角的图形的三边的关系(两边之和小于第三边),并用式子来表示两边之和与第三边的关系。再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另外两种图形的三边的关系。在这个环节中,我还是有点包办学习。而应该一开始就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索三种图形的三边之间的关系。在总结结论时,我能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三角形边的关系,虽然学生不能用“任意”这个词来表达“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但是我还是借用了“借鸡下蛋”的方法来概括学生们的表达。但是这个环节中我给学生表达的机会还不够。在练习巩固的环节中,我设计了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习题。比如:小明想走离学校最近的路,你认为他会选择那条路上学?让学生在生活中找到了数学,在数学中去体验生活。总的来说,本节课我的数学语言欠缺,语言显得啰嗦,还不能大胆的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发现三角形边的关系。

1 / 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