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下册三单元蒋岚岚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单元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本组教材以“大自然的启示”为专题,组织编写教学内容,其中包括精读课文《自然之道》《蝙蝠和雷达》,略读课文《黄河是怎样变化的》《大自然的启示》,以及一个综合性学习、一个语文园地。教学要求知识与技能:1、掌握本单元的生字新词。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抓住重点语句,结合实例谈读后的体会。过程与方法:1、1、体会一些表达情感态度的词语2、开展形式多样的语文实践活动,进一步拓宽学生视野,感受大自然的神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1、让学生了解一些新的科学知识,引导学生进一步关注自然、了解自然,在对自然的观察、了解、发现中受到有益的启示,同时发展学生的观察、想象等思维品质.2.要进一步提高学生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能力,继续培养学生的默读与自学能力和语文综合素养。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一边默读课文,一边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通过讨论,交流对问题的看法和自己学习课文所懂得的道理。教学难点进一步提高学生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能力,继续培养学生的默读与自学能力和语文综合素养。课时安排9自然之道2课时10蝙蝠和雷达1课时11黄河是怎样变化的2课时12大自然的启示1课时语文园地三5课时合计11课时课时备课教案课题9、自然之道课型阅读课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认识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旅游、侦察、愚蠢、争先恐后、若无其事”等词语。过程与方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情感,丰富见闻。情感、态度、价值观:受到做事要遵循自然规律的教育,激发探究大自然对人类启示的兴趣。教学重点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从中受到启示。教学难点理解向导的话,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教法与学法自由朗读,自主预习。通过本文的教学,学生能把握课文主要内容,并了解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一般方法。教学准备小黑板、头饰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设计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认识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旅游、侦察、愚蠢、争先恐后、若无其事”等词语。2、受到做事要遵循自然规律的教育,激发探究大自然对人类启示的兴趣。第一课时一、阅读“单元导读”,引入新课1.指名读“单元导读”,说说本单元专题是什么,有什么新的要求。2.今天,我们先来学习一个真实而令人难忘的故事,去了解大自然,体会自然之道。(板书课题)二、自由朗读,自主预习1.按常规或按要求自读自学:把课文读两三遍,读通读顺;认读生字,找出生词,查字词典理解生词,标自然段序号,想一想课文大意。2.出示小黑板,检查生字词认读与理解情况:指名读,想读哪些就读哪些,想说哪个词义就说哪个,有的词语可用形象表演的方式,如:“欲出又止、雨贯而出、气喘吁吁”等。小黑板:旅游筑巢幼龟沙滩侦察企图情愿蠢事返回海鸥补救争先恐后欲出又止若无其事见死不救鱼贯而出愚不可及气喘吁吁响彻云霄3.指名或推荐学生逐段朗读全文,检查是否达到正确、流利朗读课文,重点指导难读的句子,并多读几遍。4.汇报: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师生共同确定学习目标与重点:了解课文大意,理解“自然之道”的含义并从中受到启发,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三、以演促读,感悟“蠢事”1.出示句子:“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这是一件什么“蠢事”呢?我们读懂了三、四、五自然段就明白了。请自由读第三、四、五自然段,等一会儿,我们来分角色表演这三、四自然段叙述的情景。如果你会表演了,也就读懂了。2.演中促读,演中理解:a.请一个学生朗读第三自然段,请两个学生扮“幼龟”,带头饰上台表演,大家边听边看。表演后评价,教师引导学生抓住“欲出又止”“踌躇”评议“幼龟”的表演,并理解这两个词语的意思,比较书写“幼”和“幻”字;引导学生抓住“突然”“啄”“拉”评议的表演,范写“啄”字。b.先找出第四自然段中表示感情或表情的词语,如:“焦急”“若无其事”“冷淡”“极不情愿”“颓废”,自由读该段,要求读出各自的表情。再分角色朗读,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范读、模仿读、比赛读,初步读出感情。最后指名上台表演,教师采访“向导”扮演者:你说“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这样的”,这是什么意思呢?引导学生初步理解这句话的意思。3.想象课文第五自然段描写的场景,分小组再说一说。4.回答:我们干了一件什么样的“蠢事”?5.比较句子:下面两个句子有什么异同?我们干了一件蠢事。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通过比较,并联系课文明确:我们的确是弄巧成拙,好心办坏事,是“愚不可及”。然后范写“愚蠢”,学生在草稿本上写两遍。课堂小结,完成练习四、自主读课文,遍数自定,抄写生字新词。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受到做事要遵循自然规律的教育,激发探究大自然对人类启示的兴趣。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情感,丰富见闻。一、导读课文,感悟“启示”1.观察课文插图,说说图意。2.课文第六、七自然段就描述了这幅图的情景,请大家再自由读一读。3.默读六、七自然段,展开想象:食肉鸟是怎样“饱餐一顿”的?请大家展开想象写几句话,描述一下,并写一点自己的感受。4.指名读自己写的片段,表达出自己的心情。5.比较句子,体会“悲叹”“根本”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a.向导一边走一边说:“如果不是我们,这些海龟就不会受到伤害。”b.向导一边走一边发出悲叹:“如果不是我们,这些海龟根本就不会受到伤害。”6.感悟启示:同学们,如果你们就是当时在场的作者和他的同伴,你们一定从这件事中受到了教训,得到了启示。那么,就把你受到的启示对大家说一说吧!在学生广泛发言后,请大家找到《黄河是怎样变化的》的“阅读提示”,画出其中一句话,并齐读:“如果不按照自然规律办事,往往会产生与我们的愿望相反的结果。”二、明确要求,启动“综合性学习”1.读一读“综合性学习”安排,说一说活动方式与要求。2.分组商议:准备怎样开展这次活动。3.全班交流,教师针对实际情况提出活动要求和注意事项。4.课余时间学生分头行动,教师及时了解情况三、课堂总结板书设计9、自然之道遵循违背保护↘↙伤害海龟教学反思课时备课教案课题10、黄河是怎样变化的课型略读课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会认本课的8个生字。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过程与方法:1、了解黄河演变的过程和变化的原因。2、了解黄河发生变化给人类怎样的教训。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保护大自然的环保意识。教学重点把握文章主要内容,了解黄河发生变化的过程和原因,从中受到启示,增强环保意识。教学难点了解黄河演变的过程和变化的原因。教法与学法讲授法,谈话法教学准备小黑板、课前让学生搜集有关黄河的资料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设计一、破题:1、谈谈你对黄河的了解。中华民族的摇篮,中华民族的母亲河。2、黄河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引起这些变化原因是什么?二、初读感知:1、学习生字词:摇篮乃nai至肥沃折腾忧患堤坝侵qin蚀shi崩塌毁灭植被经营(yíng)开垦亩(mu)祸河(祸害)多灾多难随心所欲不折zhe不扣(kou)叫苦不迭生息繁衍数管齐下多音字:折腾转折枝折花落“侵”是一声,不要读成qǐn;“营(yínag)不要读成“yín”2抽读文章,读通文章,理清文章条例:第一自然段:写了黄河给两岸人民带来的苦难,是一条多灾多难的祸河,但它又是中华民族的“摇篮”第二——六自然段:提出问题,从黄河含沙量的现状分析黄河变化的过程和变化的原因。第七自然段:最后写科学家设计了治理黄河的方案。3、说说你读了本文后的初步的收获:要保护黄河,保护环境。三、抓住重点词句,品读课文,感受本文的表达特点:1、出示第一自然段,说说你读懂些什么?这一段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1)、体会列数字的写法特点:黄河在近2000年间竟决口1500多次,改道26次,给两岸人民带了深重的灾难。采用数学除法计算的方法,体会母亲河所带来的灾难。(2)理解“摇篮”,体会比喻写法:摇篮是什么意思?“生息繁衍”的好地方。我们为什么把黄河比喻成中华民族的摇篮呢?请读第三自然段,从中找答案。黄河流域在数千年到数万年前,自然条件优越,适合人类生存,我们的祖先在这里“生息繁衍”(生活、养育后代),黄河流域成了中华民族的发源地。2、体会课文对比写法:请同学们,再次阅读课文3——5自然段,思考,黄河后来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3——5自然段采用了什么写法?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抓住重点词句,说说你的理解。(1)理解重点词语:叫苦不迭:不迭:不停止。形容连声叫苦。(2)理解“河床”和“悬河”。3、引导抓住重点词句,说说黄河发生变化的两方面的原因:一是暴雨集中,助长水土流失;二是人口增长,乱砍乱伐,植被破坏,引起严重的水土流失。4、引导学生说一说治理黄河的方案是什么?多管齐下,把沙管住。四、回归整体:1、深入地说说你学了本课后,有什么样的体会和收获?2、学习资料袋《拯救黄河》教师小结:我们通过读书和交流读懂了这篇课文。同学们,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可是现在却成了一条祸河,成了一把悬在我们每一个中国人头上的利剑。3、深入生活,了解家乡河流受污染的情况,从而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同学们我们的另一条母亲河长江,已经变成第二条黄河。我们不能让历史的悲剧重演,让我们增强环保意识,行动起来,拯救我们长江吧。要拯救长江,就先要从家乡的孝子河入手,让我们在生活中去调查了解孝子河的发展变化吧。板书设计10、黄河石怎样变化的变化前——————————————变化后原因:气温转寒暴雨人口增多砍伐治理:牧林为主规划田地把沙留住修筑水利教学反思课时备课教案课题11、蝙蝠和雷达课型精读课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认识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蝙蝠、清朗、捕捉、飞蛾、蚊子、避开、敏锐、铃铛、苍蝇、揭开、推进、障碍物、荧光屏、横七竖八”等词语。过程与方法: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与要点,理解飞机夜间安全飞行与蝙蝠探路之间的联系。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热爱科学、乐于观察与探究的兴趣。教学重点教育学生理解好蝙蝠在夜里飞行的秘密是怎样探索出来的。是如何发现了这个谜,又是如何解开这个谜的,科学家又如何仿生创造而为人类造福的。教学难点对蝙蝠利用超生波导飞,飞机的雷达导航的工作原理,只是文字表述,总是比较抽象,宜用电教手段,实施直观教学,使抽象的原理讲述变成直观的形象演示。教法与学法讲授法,启发式教学准备有关资料,小黑板教学时间教学设计第一课时:课时目标:认识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蝙蝠、清朗、捕捉、飞蛾、蚊子、避开、敏锐、铃铛、苍蝇、揭开、推进、障碍物、荧光屏、横七竖八”等词语。一、引入课题:书写:“蝙蝠”,注意偏旁特点。书写“雷达”。出示图片,引导学生思考,蝙蝠和雷达有什么关系?带着问题学习新课。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1、学习生字词:蝙蝠、清朗、捕捉、飞蛾、蚊子、避开、敏锐、铃铛、苍蝇、揭开、推进、障碍物、荧光屏(ying)、横七竖八2、读通文章,理清条理:第一部分(1-2):提出问题,通过飞机夜行这种现象,提出飞机怎么能安全飞行的问题。第二自然段在文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第二部分(3-6):科学家做了三次试验,结果证明,蝙蝠夜里飞行,靠的不是眼睛,而是用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第三部分(7-8):科学家从蝙蝠身上受到启示,给飞机装上雷达,保证了飞机安全飞行。3、结合每部分内容,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说说自己初读课文后获得的启迪和收获:课文主要讲科学家通过反复试验,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间飞行的原因,并从中受到启发,给飞机装上雷达,解决了飞机在夜间安全飞行的问题。这项研究告诉人们,研究生物可以对人类的创造发明有所启示。三细读品味1、学习第二自然段:这是一个设问句(自问自答),答案在文章后面的记叙之中。这一自然段,起什么作用?一是吸引读者,二是在文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自读第三自然段:找出关联词,说说从这个关联词懂得了什么?找出一个反问句,把反问句改成陈述句。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与要点,理解飞机夜间安全飞行与蝙蝠探路之间的联系。激发热爱科学、乐于观察与探究的兴趣。一、学习四-六自然段:科学家做了几次实验?每次实验的方式是怎样的?结果如何?又得出了什么结论呢?通过填表的形式找出答案。实验顺序试验方法实验结果实验

1 / 13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