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课古诗词三首课题古诗词三首课型课时3学习目标1.会认、会写生字。2.注音:螺()谙()仿写生字:3.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三首古诗词,默写《独坐敬亭山》和《望洞庭》。/自读三遍。4.理解诗意,想象三首古诗词所描绘的画面,体会作者的情感。/搜集其他描写祖国风光的古诗词或诗句。根据古诗意境填空:“当诗仙李白看到庐山瀑布飞流直下,好似银河倒挂山涧,他不禁叹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当诗圣杜甫看到西岭雪山,东吴船舶时,他吟诵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重、难点理解诗意,想象三首古诗词所描绘的画面,体会作者的情感。学前准备1.收集资料来介绍洞庭湖和刘禹锡。2、收集李白、白居易的资料。学习过程二次备课第一课时《独坐敬亭山》(一)整体诵读,初步感受。1.启示学习方法和要求:1)自由读诗,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看注释理解词句;3)连起来说说每个句子的意思;4)反复朗读,体会诗人当时的思想感情;5)小组合作相互交流启发,后班上交流。2.借助诗文注释,整体感知内容。1)释题意:敬亭山,又叫昭亭山,在今安徽宣城北部。独坐,单独地坐。连起来说意思。2)抓景物:这首诗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样景物。(二)分步解读,感悟诗情。第一,学习“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1.画。根据自己的理解,用简笔画画出这两句诗的意思。22、议。说说自己的画,重点理解“众鸟”、“孤云”和“尽”、“去”。2.转。众鸟飞走了,孤云离去了,现在只剩下诗人李白一个人了,难怪题目里是——“独”坐敬亭山。3.品。作者的这种孤独的内心世界是通过什么来表达的?你从哪些字词中看出来的?4.读。反复诵读,读出孤独的味道。第二,学习“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1.汇报。说说自己对这两句诗的理解。2.质疑。提出自学这两句诗的疑难问题。3.释疑。追问:李白仅仅把敬亭山当作一个景物来看吗?4.感悟。猜猜看,此时诗人在想些什么?5.品读。此时,你就是诗人李白,你来吟一下这首诗吧!(三)表情朗读,升华诗意。《独坐敬亭山》看似写景,其实也在抒发作者的感情,就让我们也带着作者的感情来读一读这首诗吧!并背诵全诗。【层级训练】默写这首古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学习心得】_______a我很棒,我收获很大!b我有收获,但仍需努力!3第二课时《望洞庭》(一)初读感知,扫清障碍。1.自读古诗,你能用上一些词语来形容你在课本中看到的景物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再读古诗,借助注释初步理解诗句。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青螺:_______________。3.互读古诗,相互交流。小组内互说对诗句的理解,不明白的互相问询。(二)品词析句,想象悟情,释疑解难,深化理解。1.你来找出诗中表示景物的词语,填到下面的横线上:()的_________()的_________()的_________()的_________()的_________()的_________2.根据自己的理解,联系诗句,用前面提到的词语,小组合作对上述景物加以描绘。3.小组内再读古诗,选择一个或几个词语,说说这些词语表达了怎样的美。4.闭上眼睛,展开想象,感受意境……进行情境练说。(例:月明星稀的夜晚,我漫步在洞庭湖边,那柔和的月色和湖水融合在一起,整个湖面像笼罩着一层薄纱。朦胧中,那君山就像放在白银盘里的青螺,我被这迷人的景色陶醉了。)5.你能通过诵读将自己感受到的表达出来吗?(三)我来问,你来答。分组讨论:1.“望洞庭”能改成“看洞庭”吗?2.“和”是和谐的意思。你头脑中怎样的“湖光秋月”画面才“两相和”呢?3.古代“镜”是由铜磨平而成的。“镜未磨”是一种什么景象?这与“潭面无风”矛盾吗?4.“翠”是什么颜色?山“翠”易懂,水“翠”是怎么回事呢?5.“白银盘”指什么?这里的湖水“白”,与前面的水“翠”有矛盾吗?46.文中几处用了比喻手法?末句改为“君山好似一青螺”似乎更清楚,这样改行吗?(四)画出意境。(各组合作画一幅简笔画,一幅图配一句诗,看哪组画得更符合诗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课外作业】收集描写洞庭湖风土人情、名胜风光的诗词、图画等资料。第三课时《忆江南》【学习进行时】(一)引——盘活经验,丰富表象你知道什么是“词”吗?词初名曲、曲子、曲子词。由于词的长短不一,还被称作长短句。这是与诗的不同之处。“忆江南”是_______,它与音乐曲谱有关,而与词的内容一般没什么联系。(二)读——疏通词句,整体把握1.自由读词,读正确、读流利,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给伙伴听。2.反复读词,借助注释,按照学习古诗的方法自己理解词的意思。:古:蓝谙:今:5(三)议——研讨探究,解决疑难1.“风景旧曾谙”,既然作者对江南再熟悉不过了,为啥只说江南的“江花”“江水”的景象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江南好,好在哪里呢?朗读相关词句来回答。江南“好”在____________;江南“好”在____________;江南“好”在_____________。(四)品——体味语言,感悟诗情1.推敲词句,你认为哪些诗句写得好?为什么?2.反复朗读,仔细体会,展开想象,试着用自己的话描述江南之美:3.蕴情朗诵。感受诗词所描绘的优美景色,感悟语言的内涵和魅力。(五)比——比较异同,归纳总结1.这三首诗词有什么共同的地方?不同之处又是什么?先独立思考,再小组讨论。相同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同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感情朗读:体会三位诗人的不同心境,用适当的语调加以表达。(六)拓——课外拓展,丰富积累1.有感情背诵《忆江南》。自学白居易《忆江南》的其他两首词。2.默写这首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好美的江南,好美的诗词啊!同学们,你们打算用什么来表达你对这首词的喜爱呢?6(可以画一幅画,唱一首歌,写一篇小散文或者写一段导游词等。)【学习心得】_______a我很棒,我收获很大!b我有收获,但努力。课后反思:7第2课桂林山水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认识8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玩赏、无暇、扩散、攀登、登山、骆驼、屏障、波澜壮阔、峰峦雄伟、”等词语。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全文。【自主预习】1.我能读课文争取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丢字填字、读通课文。我一定扫清文字障碍,能做以下试题:①我能把生字写正确美观,难写的字多写几遍。②我能根据要求填空。A.跟“兀”同音的字有()()()。B.跟“瑕”同音的字有()()。C.攀登的“攀”共有()笔,第12笔是()。D.跟“绵”形近的字(都有“帛”字)有()()。E.跟“骆驼”偏旁相同的字有()()()()()()。③我能判断对错。A.“波澜壮阔”的“澜”读lán,不读luán。()B.“峰峦”的“峦”读lán,不读luán。()④下面这些词语,我把能理解的词写在下面,词语意思批注在课文的相关词语旁:波澜壮阔水平如镜峰峦雄伟拔地而起奇峰罗列色彩明丽危峰兀立怪石嶙峋2.桂林山水给我留下最深刻的印象是:我还知道了课文先以“”为总起句,概括了桂林山水的景色堪称天下第一,接着具体写了桂林山“”的特点和漓江水“”的特点,最后以“”一句总结全文,充分表达了作者赞美桂林山水之情。3.读《桂林山水》一文,我发现:4.我有几点疑问想与同学交流:疑问一:疑问二:5.我搜集到的相关资料是:8第二课时【学习进行时】一、小组合作,自学交流1.先练习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再声情并茂地朗读给伙伴听,并说说喜欢的原因。2.小组默读全文,把自己不懂的问题提出来,组内成员解决,解决不了的做上标记。二、择其所好,全班交流各小组代表汇报学习成果。其他小组针对其发言,提出问题或补充意见。(一)漓江的水1.既然是写漓江水,作者为什么要拿大海和西湖作比较?这样写有什么好处?2.自由寻找学习伙伴,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现出漓江的“静、清、绿”,大海的“波澜壮阔”及西湖的“水平如镜”。(提示:朗读、简笔画、语言描述等方式)3.写作方法学一招:这段采用()的写法,运用了()、()、()等修辞手法,向我们展现了漓江水的平静、清澈、碧绿,真是名不虚传的桂林水!(二)桂林的山1.请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现桂林山的特点。2.你还知道桂林有哪些山吗?陈毅爷爷当年游阳朔时写下了这样的诗句:桂林阳朔一水通,快轮看尽千万峰。/有山如象鼻,有山似飞龙。/有山如军舰,有山似芙蓉。/有山如卧佛,有山似书童。/有山如万马奔驰,有山似牛女相逢……喜欢画画的同学可依据陈毅爷爷的诗,展开想象,画出各种奇形怪状的山峰;喜欢写作的同学可以根据自己的经验和感受,仿照或补充一两句陈毅爷爷的诗。其他就尽情为这美景朗诵吧!3.朗读排比句a.对比读。有“啊”和没“啊”进行对比,体会“啊”表达的感情色彩。b.换字读。把“真”换成“多”来读,体会“真”字的作用。(三)第四自然段。质疑:本文如果采用“总—分”的写法已经很完整了,为什么还要写上最后一个自然段?【拓展练习】1.我们祖国不仅有着这样美丽的名山名水,还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让我们为自己的祖国有这样天下第一的美景而自豪吧!2.近几年,桂林的旅游业发展迅速,导游人才短缺,为此桂林市旅游局决定招聘导游员,谁能对出下面的对联,谁将获得“金牌导游”的称号。聪明的你快来试一试吧!上联:“真静真清真绿漓江水”,下联:“”9板书设计2、桂林山水漓江的水:静清绿桂林山水甲下桂林的山:奇秀险山水合:画卷课后反思:10第三课记金华的双龙洞课题记金华的双龙洞课型阅读课时2学习目标1、认生字,会写15个字。正确读写“浙江、空隙、稍微、突兀森郁”等词语。2、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能复述“双龙洞”的景象,感受大自然的壮观。3、领悟按游览的顺序进行叙述的写作方法,积累语言。重难点1、感受溶洞的奇观。2、学习按游览顺序行文的记叙方式和运用恰当的词句描绘事物和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知识链接叶圣陶(1894—1988年),原名叶绍钧,江苏关县人。他从“五四”时期开始创作,作品很多,著名的短篇小说有《隔膜》、《城中》,长篇小说《倪焕之》,童话集《稻草人》等。1957年,他60多岁时,游览了金华的双龙洞和冰壶洞,写了《记金华的两个岩洞》这篇游记。本文是从这篇游记中节选的,节选时有删改。原文收在叶圣陶的散文集《小记十篇》里。双龙洞金华的双龙洞在浙江省金华市北山上,是北山三个洞中的一个。因为有像龙头一样的钟乳石悬在洞口的两侧,所以叫双龙洞。双龙洞分外洞和内洞,外洞约1200平方米,洞内泉水清澈,常年洞内的温度在摄氏15度左右。内洞约2100平方米,布满了各种形状的钟乳石,内外洞间有一条水道相通。学习过程师生笔记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整体感知。在我们生活的这个地球上,不仅在地面上有高山,大海,平原等自然的风光,而且在地下也有着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