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亲家庭子女心理教育问题研究综述教育心理学是心理学的分支学科,研究在教育情境下人类的学习、教育干预的效果、教学心理,以及学校组织的社会心理学。其研究内容主要是教育教学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包括研究教育教学情境中师生教与学相互作用的心理过程、教与学过程中的心理现象。课题在具体应用过程中会由于对象群体性质的不同而存在很大的差异性,本文针对中学女生,剥离出由单母亲环境抚养下并产生一定心理问题的部分群体进行专项的分析,找出产生问题共性并研究教育疏导策略。一、国外研究现状在心理学领域,美国发展至今大致分为四个体系:1、认知心理学体系,主要研究机构有:斯坦福大学心理系、卡内基梅隆大学心理系、伊利诺伊大学心理系、密歇根大学心理系、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心理系。代表期刊《Cognitivepsychology》(认知心理学)、《Cognitivescience》(认知科学)、《Journalofcognitiveneuroscience》(认知神经科学杂志)、《Neuropsychology》(神经心理学)、《Psychobiology》(心理生物学)、《Brainandcognition》(大脑与认知)、《Journalofmemoryandlanguage》(记忆与语言杂志)、《Perception&psychophysics》(知觉与心理学)、《Brainandlanguage》(大脑与语言)、《Memoryandcognition》(记忆与认知)等;2、发展心理学体系,组要研究机构有:明尼苏达大学双子城分校心理系、密歇根大学心理系、斯坦福大学心理系、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心理系、弗吉利亚大学心理系。代表期刊为《Developmentalpsychology》(发展心理学)、《Journalofeducationalpsychology》(教育心理学杂志)、《Journalofcomparativepsychology》(比较心理学杂志)、《Journalofexperimentalchildpsychology》(实验儿童心理学杂志)、《Infantbehavior&development》(婴儿行为与发育)等;3、实验心理学体系,主要研究机构有:斯坦福大学心理系、密歇根大学心理系、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心理系、伊利诺伊大学心理系、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心理系和耶鲁大学心理系。代表期刊为《Journalofexperimentalpsychology.Learning,memory,andcognition》(实验心理学杂志.学习、记忆和认识)、《Journalofexperimentalpsychology.Humanperceptionandperformance》(实验心理学杂志.人类知觉与行为)、《Journalofexperimentalpsychology.General》(实验心理学杂志.总论)、《JournalofexperimentalpsycholoyAnimalbehaviorprocesses》(实验心理学杂志.动物行为过程)等;4、工业与组织管理心理学体系,主要研究机构有:密歇根州立大学心理系、明尼苏达大学双子城分校心理系、宾州大学心理系、俄亥俄州保龄格林大学心理系、马里兰大学心理系。《Journalofconsultingandclinicalpsychology》咨询心理学与临床心理学杂志、《Journalofappliedpsychology》(应用心理学杂志)、《Journalofcounselingpsychology》(咨询心理学杂志)、《Psychologicalmedicine》(心理医学)、《Psychosomaticmedicine》(身心医学)、《Pharmacology,biochemistryandbehavior》(药理学、生物化学和行为)、《Psychopharmacologybulletin》(精神鞠理学公报)、《Journalofstudiesonalcohol》(酒精研究杂志)、《Journalofclinicalchildpsychology》(临床儿童心理学杂志)等。目前国外在教育心理学领域已取得的成果包括:一、设计型实验或设计型研究。设计型实验旨在通过形成性研究过程来检验和改进基于有关原理和先期研究而得到的教育设计。它采用了“逐步改进”的方法,要求把最初的设计付诸实施,然后根据效果和来自实践的反馈不断改进,直到排除所有缺陷,从而形成更为可靠有效的设计。这种设计型实验需要在现实的学习情境(如学校)中进行,其中会涉及到许多无法控制的因素。研究者并不去努力控制各种干扰变量,而是在自然情境中考察设计方案中的各个要素的实施状况,从而实现学习环境设计的最优化。二、网络实验。在网络发展的早期,研究者所设置的在线实验室可以随时招募被试以分派到处理条件中接受测验。而现在的在线心理学实验则可以同时运行多个不同实验。电子邮件经常被用来传递实验处理和记录那些通过传统渠道所获得的被试的反应。电子邮件和其他匿名交流技术也能用于实验室或教室范围之外的研究。如,在另一项通过言语说服来提高大学生自我效能感的研究中,研究者发现,由指导者设计用以激励自我效能感的电子邮件短信既能提高自我效能感的得分,也能提高学生随后的考试成绩。三、交互式学习环境。结合多媒体信息呈现和超级链接导航的交互式环境当前正被越来越多的教育心理学家用于考察能增强自我调节学习效果的教学条件。这些环境将信息分布在一个虚拟空间中,学生通过随后的超级链接进行导航搜索。在学生搜索所需要的信息来完成任务时,他们的学习策略、动机和信念就可通过他们的导航活动表现出来。另一项交互式学习环境的重要技术就是提供支撑自我调节行动的软件工具。学生使用这些工具的方式和他们所进入的内容能显示出关于他们的学习策略、信念和动机的大量信息。四、学习兴趣的任务内测量技术。教育心理学家大都将学习兴趣看作学习活动与成绩的调节者。学生在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主题兴趣(诸如选择并阅读课本某些段落)实际上是情境因素和个体因素的混合物。而个人兴趣是一种指向特定信息与事件类型的相当稳定的个人倾向,情境兴趣是对情境属性的短暂情感反应(如新异性或歧义性),后者往往很难得到准确测量。研究者最近已开发了新的研究方法来考察情境兴趣的变化。在Ainley等人的研究中,除了在让被试阅读之前自我报告主题兴趣,他们还使用了一种软件来测量被试对四段主题为科学和流行文化的说明文的阅读选择、情感、坚持性和回忆成绩。每篇课文由3个250词的段落组成。在选择了主题之后,给被试呈现相应课文的第一段。他们在任何时候都能选择转换到不同主题课文或继续阅读当前课文的下一段。对继续阅读一篇课文的选择是通过对该课文主题有关的坚持性进行计分的。如果被试选择继续,在呈现下一段内容之前,就要求他们通过选择不同情绪(诸如悲伤、感兴趣、不确定或厌烦)来表示自己的感受。如果他们选择转向另一个不同主题,或完成了当前主题的最后一段,都要对选择离开的主题完成一个由三道题目组成的保持性测验。对数据进行的结构建模发现预先给出的主题兴趣自我报告能预测任务内情感,情感能预测坚持性,而坚持性则预测了学习成绩。五、认知负荷测定技术。认知负荷(cognitiveload)是完成某项任务时所需要的心理资源(基本上是工作记忆)的数量。其大小依赖于个体与任务之间的相互作用。认知负荷已被越来越多地用于解释为何不同教学设计会产生不同学习效果,它也被视为学习后果的中介因素之一。六、概念图技术。概念图(conceptmap)技术主要解决知识在头脑中是如何表征的,在教育中作为教学、学习和研究的工具发挥着作用。由学生构建的概念图或由教师呈现的概念图被认为是一种有效的学习工具,它能为学生的合作学习提供便利的交流辅助。通过比较学生在某种具体学习体验前后所构建的概念图或不同成绩水平学生群体的概念图之间的差异状况,研究者们就能及时揭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概念变化。单亲家庭概念的提出,产生于欧美国家对当代婚姻现实状况的考察。欧美国家六七十年代的离婚高峰促成了大量离婚式单亲家庭的出现。国外对单亲家庭子女心理问题的研究目前来自美国的资料较多,对于单亲家庭的研究大致经过了三个历史阶段:20世纪60年代中期以前为其早期,60年代后期至80年代初期为探索与发展时期,80年代中期以来为走向成熟的时期。研究方式一是与一些系统的社会学理论联系起来,有了较明确的理论指导;二是能把这些理论操作化,使其所涉及的因素在调查问卷的具体问题中反映出来;三是对由此得到的数据进行精严的统计分析。例如,麦克拉娜罕与桑德在其所著的《成长于单亲家庭———问题与对策》一书,先根据作者多年的研究和其他学者的研究成果建立了一个假设:单亲家庭结构对孩子的成长及长大后的生活境况会有负面的影响;这种影响一部分是由于单亲家庭经济条件较差,但也有一部分是由于单亲家庭的父母对孩子引导不足,或者说孩子缺少亲职资源(parentalresources),及缺少利用各种社区资源(communityresources)的渠道。在此基础上,美国对于单亲家庭的研究大多处于社会范畴,而心理学领域的研究已经高度细化,二者结合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发展心理学体系的应用层面并已趋于成熟,已由数字统计分析发展到心理学分析及社会学分析;由单亲家庭问题的现象研究转向对其本质的研究;由单纯实证分析转向了系统理论分析;并且,各项研究由描述性转向对应策略的寻求。其研究的不足之处在于对单亲家庭的两种极端认识,一是夸大了单亲家庭的负面影响,将所有发生在单亲家庭的问题均归咎于单亲家庭的结构;另一种认识是对单亲家庭状况的估计过于乐观,认为单亲家庭形式是社会发展的趋势,具有进步性和未来性。这两种倾向为正确对待单亲家庭、解决单亲家庭问题设置了障碍。二、国内研究现状国内对于心理学的研究经历了上世纪野草式发展后,逐渐形成自己的体系和分类。目前常用的两大领域,一种是应用领域,分为:异常心理学、生物心理学、认知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实验心理学、演化心理学、数学心理学、神经心理学、人格心理学、正向心理学、精神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社区心理学、理论心理学、超个人心理学;另一种是应用领域,分为:临床心理学、辅导心理学、教育心理学、法医心理学、犯罪心理学、健康心理学、预防心理学、工业及组织心理学、学校心理学。较为权威的研究机构包括: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大学、中国国家科学院、华东师范大学、浙江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西南大学、中南大学、上海师范大学等等。中国从改革开放至今,由于快速增长的离婚率,离婚式单亲家庭比重逐渐上升,由此而引发了单身父母的心理状态、生理问题、生活状况,单亲家庭子女的心理成长及教育等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越来越为社会学家、心理卫生学家和政府等有关方面所关注。随着社会转型期人们的传统婚姻伦理观念的不断变化,家庭结构也在发生变化,单亲家庭逐渐增多,这些家庭面对经济、情感等方面的困扰较多,由此而引发家庭成员的行为异常和非正常心理案例不断产生,继而带来不少严重的社会问题,如,犯罪、吸毒、失业等。这不仅是一个摆在单亲家庭成员面前的严肃问题,也是一个社会问题,需要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而国内对单亲家庭问题研究虽有高度的重视程度,但在研究上仍存在明显不足,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对单亲家庭的研究还不够全面、系统。对单亲家庭问题的研究多偏重于离婚式单亲家庭,而对分居式、未婚式、丧偶式单亲家庭的问题研究较少,对单亲家庭子女影响研究较多;相对而言,对单亲(父)母主体的研究则明显不足,根据资料显示,离婚后,孩子大多和母亲同住,人们可能认为母子关系会更密切些,而事实上只有不到50%的母亲能保持离婚前那种融洽的母子关系。比如,对单亲家长婚姻观念的研究就很少有人关注,但其研究对控制单亲家庭的数量,减少由其衍生而来的社会问题有一定的作用。这不能不说是单亲家庭问题研究上的一个缺憾。二是单亲家庭的研究中过于强调单亲家庭给子女带来的负面影响,完全忽略其正面影响。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明,单亲家庭所形成的不良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