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亲家庭教养方式对青少年心理健康影响因素的归因研究0推荐查看全文下载全文导出添加到引用通知分享到|下载PDF阅读器社会经济发展以及开放社会中多元文化的冲击,使得解体家庭逐年增多,社会上出现了相当数量的单亲家庭,成为剧烈社会变动中一个脆弱的、不稳定的社会组织。单亲家庭结构的不完整性,限制了其功能的发挥,从而容易对其子女成长产生影响。尤其是处于青春期的单亲子女,在社会化过程中,叛逆心理由于得不到父母正常的开导与理解,不得不面临生活、社会关系的重大改变而产生各种矛盾和压力,更容易出现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中学时期处于身心发展的黄金阶段,若不对此引起足够的重视并采取必要的防治措施,就有可能使青少年心理健康日趋恶化,对其今后人格、情绪、认知等各方面发展产生影响。在各种影响青少年成长的家庭因素中,父母教养方式尤为重要。父母教养方式是指父母在教育抚养子女的日常活动中表现出的一种行为倾向,是父母教育观念和教育行为的综合体现。良好的家庭人际关系和家庭气氛有利于个体早期人格的健康成长;相反,不良的亲子关系,家庭成员之间关系紧张,缺乏对子女监管,以及过分严格、易变或宽容的教养方式,则可能引发儿童青少年时期各种心理行为问题。本研究通过与双亲家庭学生的对比研究,旨在探讨单亲家庭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父母教养方式,以及二者间的关系,就父母教养方式对单亲家庭青少年心理健康因素影响进行归因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就如何教育青春期的单亲家庭子女提出合理化建议。研究采用中学生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自尊调查表(SEI)、抑郁自评量表(SDS)、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MBU)对268名中学生被试(其中单亲学生128名,双亲学生140名)进行测评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单亲家庭青少年整体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双亲家庭青少年。但同时,单亲家庭中也存在相当数量心理健康水平较高的孩子,他们与双亲家庭青少年在自尊和抑郁水平上无显著差异,在学习、过敏和身体症状方面甚至优于双亲家庭青少年。2.单亲家庭女生比男生更容易产生心理问题,尤其是在学习、对人和过敏方面,而男生比女生更易冲动。缺失母亲家庭青少年比缺失父亲家庭青少年更容易产生心理问题,自尊水平也相对较低;低文化单亲父母抚养的青少年抑郁程度高于高文化单亲父母抚养的青少年。MHT、自尊、抑郁之间存在高度的相关。3.单亲家庭与双亲家庭青少年在父亲教养方式上有显著差异,在母亲教养方式上无显著性差异。除母亲情感温暖理解因子外,不同文化水平单亲父母在教养方式上无明显差异,单亲家庭在父亲偏爱因子上存在性别差异,男生得到父亲偏爱明显多于女生。MHT健康组、高自尊组、无抑郁组单亲家庭青少年较少受到单亲父(母)的惩罚、拒绝和干涉,而较多感受到来自他们的情感温暖、理解和偏爱。4.本研究用快速聚类法将父母教养方式分成四种类型,积极型教养方式在单亲家庭中所占比例远低于双亲家庭,男孩家庭尤为如此。处于积极型教养方式的单亲家庭青少年,其心理健康水平显著高于其他三类型教养方式家庭单亲青少年。5.回归分析表明,父亲拒绝、母亲情感温暖、惩罚、偏爱、干涉对单亲家庭青少年心理健康水平有直接效应,父亲情感、偏爱,母亲拒绝对单亲家庭青少年心理健康水平有间接效应,自尊水平对心理健康水平也有一定的直接效应。根据回归分析结果,建立父母教养方式对单亲家庭青少年心理健康因素影响的结构方程模型,模型与实证数据拟合较好。6.最后本研究就如何预防改善单亲青少年心理问题从理论性和实践性两个方面提出几点建议:单亲监护人应该加强自身教育,提高自身和家庭素质。单亲家长应该消除自身不良情绪,用平等的态度加强与孩子的交流和沟通,多给予积极的情感支持和理解,避免过分干涉和过度保护溺爱,避免用简单粗暴的方式对待他们的错误,同时注意调动亲戚朋友中的性别资源进行角色教育;学校应该完善教育机制,加强师生之爱,培养同学友谊;教育、宣传等部门应该建立社会支持帮助系统。面对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