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商民主与政党关系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协商民主与政党关系研究(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北京100081)王江燕摘要:我国的协商民主与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密切相关,各政党间团结合作的和谐关系是建立在协商民主基础上的,政党制度的完善依赖于协商民主的发展,政党关系和谐需要协商民主的推动。协商民主的理念和制度可以促进党际关系的民主化,协商民主通过规则和程序的完善来推动政党间的沟通与共识,通过提升民主党派的独立性和参政能力来促进政党关系更好地合作互补。同时,我国各政党是协商民主建设的关键性力量,多党合作的发展完善可以为协商民主的广泛、多层、制度化建设提供经验借鉴。关键词:协商民主政党关系和谐理性审视和探讨当代世界民主与政党之间的联系,我们会发现任何形式的民主都离不开政党,政党是现代民主发展的直接结果,也是现代民主发展的推动力量;同时,民主也是政党存在的基本价值,是政党间关系维系的媒介和手段。当前,我国正在着力宣传和推进协商民主,这是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途径和方式。我国的协商民主,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密切相关。在中国社会主义政党制度下,政党之间的团结合作的和谐关系正是建立在协商民主基础上的,我国政党制度的完善依赖于协商民主的发展,政党关系和谐需要协商民主的推动;同时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也是协商民主发展的重要动力,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是协商民主建设的关键性力量,政党间协商的发展完善可以为协商民主的广泛、多层、制度化建设提供经验参考。一、协商民主发展及其对我国各政党的影响协商民主是相对于选举民主而言的,作为一个学说,“协商民主”(deliberativedemocracy)毫无疑问来自于西方,是西方在上世纪7、80年代以来兴起的一种民主思潮。但作为一种民主形式,协商民主早已存在,尤其是中国的协商民主独具特色,并呈现出发展的制度化和规范化。上世纪90年代中国学者将这一思潮引入中国,并将其翻译为“协商民主”。“选择‘协商’一词,一方面能够体现体制运作过程参与者的平等地位、对话和讨论、妥协与共识2等基本特征,另一方面也考虑到中国既有的学术、理论和政策话语。”[1]。由于在词义上契合了我国特有的政治协商制度,协商民主迅速引起了相关学者的关注和研究。而我国的政治协商制度与政党制度是密切相关的,因此,我们的协商民主自然与我国的各政党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一)协商民主:从西方到中国我们今天所使用的民主概念具有丰富的内涵和多样化的解释,然而万变不离其宗,“民主”归根结底是要体现为“人民当家作主”。民主的实际意义便是反对权力的专断,实现政治上的权利平等。民主体现在权力和权利的两个方面,自古以来就是与统治方式或政治制度联系在一起,表现在政治制度上就是一种能够最大限度地动员民众政治参与,发挥民众权利,能够最广泛地吸纳众意的权力运作机制。严谨来说,现代民主是西方文明的产物,西方一些先进国家创造了符合自身需要的诸种民主范式,多党或两党政党制度及其所采取的竞争型“选举”政治模式,无疑是其民主形式代表性的体现。西方民主强调多党竞争,推崇选举民主,认为只有实行竞争性政党制度,通过民意选择和政党博弈,才能产生出比较理想的执政党及领导人。但在多元、多样、多变的时代,西方政党政治、社会结构、民众价值取向和生活方式都发生了深刻变化,作为意识形态的继承者和社会利益输送工具的政党越来越成为“选举机器”,政党政治沦落为选举游戏,政党竞选成为领袖们的“精英秀”,选举民主因被选票绑架而沦落。[2]这种政党与选民的“商业”关系,处处算计的工具主义使政党日益功利化,忽略了本身的价值和功能。把民主理解为投票、选举、立法的程序,忽略了民主决策、施政、监督等过程的民主实质,在民众中容易产生“政治冷漠症”或者导致“多数人暴政”,难以体现真正的民主精神。因此,选举民主在上世纪引起了众多政治学家的批判和反思,有些学者主张从“以投票为中心”的选举民主走向“以对话为中心”的协商民主。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协商民主(deliberativedemocracy)思潮应声而起。其理论的主要内涵是指:公民、政党或利益集团等组织通过广泛的公共讨论和协商的过程,使各方了解彼此的立场、观点,并在追求公共利益的前提下,寻求并达成各方可以接受的方案。因此,协商民主强调的是公民和社会各阶层对公共事务的参与,是社会利益分化和多元文化社会实现民主,弥补选举民主、大多数决定的制度缺陷的一种新的探索。协商民主通过辩论与讨论以实现公共参与决策过程,注重培养公民理性讨论、审议的能力和水平,有助于一种信息公开、人民参与决策过程的民主理念的形成。应该说,协商民主将民主引向决策、施政与监督过程,显然拓宽了我们对于民主的视野,进一步完善了我们对于民主的理解。3上世纪90年代我国学者将西方方兴未艾的协商民主思潮译入中国后,引起了政治学领域专家学者的极大兴趣。尽管看法有着各种分歧,但大家在争议中逐渐认识到:西方政治学家正在进行理论研究的“协商民主”,在我国却是早已实践的一种民主政治形式;我国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内生于新中国创立与发展的具体历史实践,是中国共产党创立的政治协商实践发展的逻辑必然;协商民主在我国有很大的发展和作为空间。早在1946年,中国就召开了政治协商会议,以期通过政治协商的形式来实现国民党、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和平建国的方案。1949年,新政协会议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正式确立,政党间的民主协商有了制度基础。改革开放后我国政治协商领域不断拓展,1987年党的十三大就提出了构建社会协商对话机制的构想,[3]将政治协商扩展到整个社会生活领域里。随着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协商民主的理论要素也不断丰富。2006年中共中央发布的《关于加强人民政协工作的意见》明确将民主协商作为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并规定重大决策前必须充分协商。《意见》指出:“人民通过选举、投票行使权利和人民内部各方面在重大决策前进行充分协商,尽可能就共同性问题取得一致意见,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的两种重要形式。”第一次较为正式地提出协商民主的思想,表明我国的政治协商已经转向到注重政府权力具体运作中的民主协商。2007年《中国的政党制度》白皮书第一次正式提出了“选举民主和协商民主”的概念。2008年国务院颁发的《关于加强市县政府依法行政的决定》深化了公民参与权的具体内涵,要求推行重大行政决策听证制度,“听证应当公开进行,确保听证参与人就有关事实和法律问题进行平等、充分的质证和辩论”。党的十八大报告用330个字将协商民主的地位、性质、基本制度、参与主体、协商领域、协商要求和发展趋势等重点要素进行了全面阐述。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协商民主的性质、地位、功能和途径作出了更加全面、深入和清晰的论述:“协商民主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是党的群众路线在政治领域的重要体现。”协商民主制度广泛运用于当代中国社会管理的各个方面、各个领域和各个层次,成为新时期我国民主政治发展的重大战略和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二)协商民主与我国各政党“毫无疑问,政党的产生是现代政府的显著标志之一。政党创造出民主政治,现代民主政体不容置疑地与政党制度互栖共生。”[4]政党从产生那一天起就与国家权力和阶层利益发生着最深刻的关系。马克思主义认为,政党是代表一定阶级、阶层或社会集团利益,并为之而斗4争的政治组织。政党为夺取政权、掌握政权、改变国家政治经济制度和政治经济体制,或为制定、影响、改变政府政策进行多方面的政治活动。政党政治是民主政治发展和演变的结果。政党作为国家与社会、公共权力与个人权利、政府与公民之间的纽带、桥梁和中介,对人类政治发展和政治稳定有着重大作用和意义。西方民主的理论与经验认为,政党是民主最重要的工具,政党制度应是竞争性的,从政党内部来说是竞争性的选举,从党际来说,就是围绕国家政权展开的政党竞争,相应的就产生了两党制或多党制。从孟德斯鸠的以权力制约权力,到米歇尔斯的“寡头统治铁律”,到熊彼特的精英民主论,再到罗伯特·达尔的多元民主论以及乔·萨托利的竞争--反馈式民主,无不指向民主需要的是竞争性的政党制度。西方国家对政党的作用主要定位在选民意愿的集合和表达上。政党通过政纲体现民意,政党通过选举架起了公民和政府间的桥梁。政党把选举作为参与政权、夺取政权、保持政权的唯一合法手段和实现本党政治目标的唯一途径。因此,各政党不仅在政纲和口号上适应选举,而且在组织结构上也为适应选举的需要而设置。与西方国家不同,我国实行的是非竞争性的政党制度,即共产党是唯一执政党,其他党派是参政党。共产党领导、多党派合作,共产党执政、多党派参政。在这一制度框架下,中国共产党是国家建设的领导核心,各民主党派虽然不直接掌控权力,但承担着决策协商、权力监督、参政议政等涉及政权运作的重要任务,而且,还有一定数量的民主党派人士进入各级政府部门担任领导工作。政党之间是通过协商展开合作的,多党合作的生动实践是我国协商民主制度的产生基础。将“协商民主”融入到政党制度之中,既保证了政党政治参与的民主,又走出了政党矛盾对抗的困境,克服了政治冲突、权力角逐等西方政党制度常见的弊端。因此,协商民主对我国的政党制度和各政党之间关系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尤其是近30余年来市场经济改革为中国带来巨大变化,政治诉求多元化、利益差距扩大化、意识形态多样化、社会矛盾复杂化使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基础、执政环境、执政条件、执政权威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而协商民主正是要搭建一个谋求政治认识趋同的平台、开辟一个畅通政治诉求的渠道。各民主党派各自反映不同社会阶层和利益团体的声音,在制度化的渠道中表达权益诉求,实现多元参与,在变革社会中发挥出越来越大的作用。协商民主以承认利益多元化为前提,注重民主的过程和实质,主张协调各方利益,谋求社会和谐,这与当前我们党和国家面临的矛盾和任务是高度契合的。发展健全协商民主的重大决定表明了中国共产党致力于实践现代政治文明、走中国特色政治发展道路的决心和勇气。中国作为发展中的大国,中国共产党作为唯一的执政党,一直承担着来自自身建设问题和国际政治压力的挑战,党内专权、腐败现象的蔓延、世界范围的多党民5主化浪潮,都对中国共产党如何长期执政、科学执政提出了新要求。既要尊重自身的历史和传统,结合中国实际不断探索和遵循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以科学的思想、科学的制度、科学的方法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又要大胆汲取世界上一切有益的人类政治文明成果,对西方选举民主、协商民主的理论、成就和经验教训进行科学的摒弃,发展中国的协商民主就成为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建设民主的理性选择。通过协商民主,可以推动共产党科学决策,而科学决策是科学执政的前提;通过协商民主,建立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和社会团体组织的固定沟通机制,完善政治参与的制度化渠道,使更多的诉求得以表达;通过协商民主,广大民众的呼声和意见也得到充分的收集,参与形式更加广泛通畅,社会的矛盾冲突得以在妥协与共识中消除淡化。这无疑对于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能力、执政方式是一次根本的革新和提升,对党深入群众、代表群众提供了实践基础。协商民主对我国民主党派的发展同样有不容低估的影响。我国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政党制度明确了中国的政党结构和政党关系,在中国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体系中,民主党派是民主协商的重要主体。因此,发展协商民主将使民主党派的地位和作用更加突出。民主党派的政党功能使它们在协商民主实践中具有特殊意义,民主党派是有各自的纲领和章程、组织机构、党员队伍的政治组织,其政治和社会影响力受到普遍重视。民主党派作为专业的参政议政组织,聚集了一批学有专长、关心国家、富于参政经验和智慧的优秀人才,历年来民主党派的建议、提案具有很强针对性和前瞻性,受到了各方面的关注和议论,多种既有协商方式的优良传统、经验积累是协商民主实践的宝贵财富。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为民主党派发展创造了新的机遇,也对民主党派能力和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二、我国多党合作制度中的政党关系政党关系是各政党围绕国家政权所形成的以特定的政治利益分配为核心内容的政

1 / 1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