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能源效率的地区差异与节能潜力分析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中国能源效率的地区差异与节能潜力分析作者:史丹,SHIDan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北京,100836刊名:中国工业经济英文刊名:CHINAINDUSTRIALECONOMY年,卷(期):2006,(10)被引用次数:51次参考文献(6条)1.《中国能源发展报告》编委会中国能源研究报告--区域篇20062.魏一鸣.范英.韩志勇.吴刚中国能源报告(2006)战略与政策研究20063.魏后凯现代区域经济学20064.ShiDanONtheSkepticismRegardingChina'sEconomicGrowth--ViewedfromInformationofChina'sEnergyUtilization2003(06)5.Jin-LiHu.Shih-ChuanWangTotal-factorEnergyEfficiencyofRegionsinChina2006(34)6.根据魏一鸣、史丹等人所做的统计分析,产业结构、人均GDP、能源资源、能源消费,对外开放度等对能源效率具有影响作用相似文献(10条)1.学位论文刘源远中国能源效率的地区差异及收敛性研究2008在能源约束加剧的条件下,节能降耗逐渐被提上日程,能源效率被称为“第五类能源”,是影响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量的重要变量,越来越受到各国政府的关注。中国“十一五规划”明确把降低GDP能耗列为八大约束性指标之一,要实现降低20%的整体目标,需要全国上下各个地区的共同努力,在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背景下,能源效率地区比较的相关研究对中国更具有现实意义。本文旨在揭示中国能源效率的地区差异特征及其收敛性规律,为中国节能政策的制定提供有效支持。能源是一种重要的生产要素这一观点已被广大学者达成共识,但能源本身并不会创造任何产出,只由当能源与其它生产要素相结合投入时才会有产出。因此,本文采用全要素的思想将能源效率界定为:在规模报酬不变的假设下,经济产出一定的条件下,所需投入的最少能源量占实际能源消费的百分比。论文以中国地区能源效率的测算为基础,用GIS方法绘制能源效率的空间分布图,发现能源效率呈现从东向西依次递减的特征;其次,构造Theil指数衡量中国能源效率的地区差异,在四大区域划分的基础上,解析地区差异的构成分解;接下来,根据核函数和随机过程建立了地区能源效率的分布动态模型,从分布形状和内部分布的流动性两个方面反映地区能源效率分布的动态演进(即收敛性状况),后者采用马尔可夫链和随机核估计两种非参数方法进行研究;空间因素在现有文献研究中受到忽视,多假设各个地区是同质和相互独立的,本文空间自相关性检验表明中国能源效率地区间的关联作用,然后,通过区域控制法引入近邻效应考察空间因素条件下能源效率的收敛问题,并对我国节能降耗提出建议。通过分析,论文得出以下结论:(1)中国能源效率地区差异呈现“倒U型”规律,区域内差异贡献较大;(2)中国地区能源效率具有空间依赖性,近邻效应影响地区能源效率状态转移,并且效应越来越显著;(3)中国地区能源效率的分布形态表现出阶段性特征,经历了从双峰状到收敛的变化过程,但分布的流动性差而持续性强;(4)采用区域控制的动态分布方法,四类空间滞后项的近邻效应表现出不同特征。2.学位论文何文强中国能源效率区域差异的实证分析2009在能源约束日益加剧的条件下,节能降耗逐渐被提上日程,能源效率甚至被称为“第五类能源”,是影响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量的重要变量,越来越受到各国政府的关注。中国“十一五规划”明确提出把降低能耗列为八大约束性指标之一,要实现节能降耗20%的整体目标,需要全国上下各个地区的共同努力,在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背景下,能源效率地区比较的相关研究对中国更具有现实意义。本文旨在揭示中国能源效率的地区差异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为中国节能政策的制定提供有效支持。@@论文首先引入全要素能源效率概念,并考虑到非期望产出的因素,采用数据包络法测算了中国1995~2007年30个省市的全要素能源效率,并分析中国能源效率地区分布的特征。然后,运用Gini系数、对数离差均值和Theil指标描述我国区域能源效率差异的现状,并利用Theil指标的分解式考察区域差异的构成。其次把Nahar和Inder(2002)提出的绝对收敛(σ收敛)的一般公式引入到能源效率领域,分别考察每个省份的收敛性,建立了基于不同稳态水平的收敛“俱乐部”。同时,根据核函数绘制了区域能源效率分布的核密度图,直观地考察能源效率的分布和收敛状况。最后,基于截面数据通过建立多元回归模型考察影响能源效率收敛的因素,为实现我国“十一五规划”提出的节能降耗目标提供政策建议。@@通过分析,本文得出以下结论:@@(1)中国总体的能源效率是逐年递增的,但是能源效率区域差异显著,在时间趋势上是先减小后增大,在区域分布上呈现“东-中-西”递减的趋势。此外,在总体差异中,区域内的差异占的比重最大,但是区域间的差异在不断增大。@@(2)根据稳态水平的不同,存在不同的收敛“俱乐部”,且它们并不局限在传统的东、中、西某一区域。此外,我国省际能源效率在2002年之前趋于收敛,之后开始发散,具有明显的阶段性。@@(3)贸易开放度与技术水平对能源效率的收敛性没有显著影响,而产业结构的优化、固定资产投资的增加以及市场化程度的提高可以促进能源效率向领先省份收敛。@@关键词:能源效率;非期望FDEA模型;地区差异;收敛性3.期刊论文郑畅能源效率的地区差异及其影响因素分析——以长江流域七省二市为实证-江西社会科学2009,(9)能源效率的状况及不同因素对能源效率的影响引起了理论和实务界的广泛关注.本文整理计算了长江流域七省二市1997-2007年的数据,比较分析了各省市能源效率的状况和特点,发现长江流域能源效率存在明显的阶段性变化和东高西低的特征.在此基础上本文进一步利用面板数据计量分析了不同因素对能源效率的影响作用,结果显示:技术进步、能源价格、能源消费结构和产业结构是影响能源效串的重要因素,其中,技术进步对能源效率的影响作用最大.4.学位论文李丕基我国煤炭需求的主要影响因素分析2008本文讨论我国煤炭需求的主要影响因素。煤炭作为我国的主体能源,对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富煤、贫油、少气”的能源禀赋条件和国内外能源供需格局的变化导致了我国煤炭能源地位日益突出。在经济市场化条件下,我国能源价格基本市场化,能源长期替代变化明显,煤炭消费需求影响因素日益复杂。本文以经济需求理论,可持续发展思想为指导,从国内外能源资源禀赋,能源供需结构,煤炭市场发展趋势分析入手,分析了煤炭需求影响因素的宏观环境,发展趋势。进一步分析了煤炭供给因素,国民经济发展,煤炭价格机制。我国产业结构,煤炭主要消费工业发展变化对煤炭需求的影响。还从技术进步,能源利用效率,能源政策角度进行分析。论文围绕着这几方面展开,具体内容如下:1.世界能源局势世界煤炭等能源资源总体上仍然丰富,各国能源消费呈现不同的增长模式,发达国家增长速率明显低于发展中国家;煤炭、石油、天然气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仍然是主体消费能源;各种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引入瞩目。世界能源储量分布不平衡,石油储量最多地区是中东,天然气和煤炭储量最多是欧洲,亚洲大洋洲煤炭稍多。煤炭是世界上储量最多、分布最广的常规能源。在世界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石油一般仍占38%左右,天然气一般占23%左右,煤炭占24%左右。未来世界能源供应和消费将向多元化、清洁化、高效化、全球化和市场化方向发展。世界能源消费局势:(1)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导致世界一次能源消费量不断增加;(2)各国能源消费呈现不同的增长模式,发达国家增长速率明显低于发展中国家;(3)世界能源消费结构趋向优质化,但地区差异很大。世界能源发展特点:(1)世界能源消费已步入一个新的变革期;(2)整个能源工业正在由低技术向高技术过渡;(3)能源产品正在向洁净化、精细化、高质量化、多元化方向发展;(4)节能新节品和新技术不断涌现;(5)各种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发展迅速。2.中国煤炭及能源格局我国煤炭、水电资源丰富,石油资源不足;我国能源消费以煤炭为主,能源结构变化:石油、天然气消费上升,新能源发展迅速;煤炭利用将向洁净、高效转变。我国面临着能源结构优化和能源转型的艰巨任务。我国煤炭资源储量丰富,分布面广,品种齐全。全国煤炭资源总量为55697.49亿吨。主要分布在昆仑山—秦岭—大别山一线以北的地区。中国能源生产和消费以煤为主,能源消费结构有所优化。目前我国能源消费比重一般为:煤炭70%左右、原油20%、天然气3%、水电、核能、风电10%。中国的煤炭消费量比重明显偏高,天然气与核能比重明显偏低。中国的能源消费量巨大,煤炭的需求将继续增长;电力、建材、冶金和化工四个行业是中国煤炭消费最集中的行业;煤炭需求地域的分布主要取决于宏观经济布局和局域经济发展水平。随着清洁煤技术发展利用,煤炭将转变为洁净、高效能源。3.煤炭需求的主要影响因素影响煤炭需求因素比较多,从某种程度上说,煤炭的供给决定着对其需求;我国煤炭需求与国民经济增长存在较强的正相关性,经济增长,能源进出口将会影响能源消费结构;煤炭市场价格机制完善,能源替代效应显著;产业结构变动优化能源消费,影响煤炭消费;工业能耗占能源消费总量大,各行业单位产值能耗相差大,工业结构的协调发展有利于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能源效率”是项优质资源,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应用,技术节能,提高煤炭综合利用率,能源有效利用成为长期的国策;实施包括调整能源结构,改善能源布局,提高能源产业组织效率等在内的全方位的能源政策,煤炭新政完善煤炭价格。煤炭需求的快速增长得益于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同时经济资本化加深,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第三产业比重的提高,经济发展的能源强度降低。今后经济发展对煤炭需求将趋于稳定,需求强度降低。经济波动影响煤炭需求,石油、天然气进口是影响煤炭消费的重要因素。我国市场化能源机制基本完善,煤炭及能源市场形势的将左右煤炭价格变化。能源替代效应明显。油气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对使煤炭在能源系统中的主体地位呈削弱趋势;水电产能不断增大,这也会逐渐减少煤炭能源;我国核电快速发展,将给煤炭能源的利用带来一定的冲击。此外,太阳能、风能生物能等新能源和洁净能源的开发利用也会对煤炭能源市场产生一定的影响。我国的能源结构是以煤炭消费为主,提高煤炭的利用效率是能源的替代最有效方式。我国第二产业比重一直很高,是能源消耗的主体。降低第二产业比重,提高其能源利用效率,对我国能源优化起绝对作用。第三产业比重提高,有利于降低能源强度。煤炭的主要消费行业是电力、金属冶炼、建材、化工四大行业及生活服务等行业。2006年它们分别占煤炭消费的50.87%、15%、16.40%、4.86%和3.51%。我国对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进展快,在中国农村地区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应用推广方面已经起了较大作用。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替代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数量不断加大,降低了煤炭的消费需求,“效率能源”是一项巨大、廉价、清洁的优质资源。加快改进能源效率技术的开发示范和推广,是显著提高能效的手段。我国实施包括调整能源结构,改善能源布局,提高能源产业组织效率等在内的全方位的能源政策。煤炭新政策促使煤炭行业运行成本上升。5.期刊论文杨红亮.史丹.YANGHong-liang.SHIDan能效研究方法和中国各地区能源效率的比较-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8,(3)如何科学地评价各地区能源效率(EE)的现状是中国实现十一五节能降耗战略目标的重要的科学前提和保证.使用一种单要素方法和三种全要素方法对以2005年数据为基础的中国各地区的能源效率的比较研究表明:(1)全要素方法在揭示一个地区要素禀赋结构对其能效的影响方面有着传统的单要素方法替代不了的优势.(2)即使以国内的先进能效水平做参照,中国的总体能效水平也还很低.如果各地区可以达到上海等先进地区的能效水平,中国大约可以节约30%左右的能源消耗.(3)东西部之间巨大的能效差距表明了在现阶段实现地区间节能合作、推动

1 / 1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