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会课改精神,探索课改模式,喜结课改硕果——国华纪念中学历史学科新课改总结报告佛山市顺德区国华纪念中学历史科组佛山市顺德区国华纪念中学是全国第一所也是唯一的全免费、纯慈善的高级中学。创始人杨国强先生把“立志修身博学报国”定为其校训,旨在培养“会做人、善做事的未来社会各界精英人才”。自2004年9月广东省全面实施新课程改革以来,我校历史科组的全体同仁就积极顺应和融入新课程改革潮流,高度重视并认真学习新课程教育教学理念,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严格执行新课改标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教师的全面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我校历史学科组现有四位教师,均是从全国各地招聘而来的中青年优秀教师,全部具有本科以上学历和高中历史教师资格证书。科组教师年龄结构合理、爱岗敬业、富有团队精神,是一支高素质的历史教师队伍。国华纪念中学历史科组教师情况一览表姓名性别出生年份职称学历现任职情况刘洁男1964高级在读研究生高一、高二历史教学兼校长助理徐维学男1971一级在读研究生高三历史教学兼年级组长、历史科备课组长朱新民女1972一级硕士高二文科、理科历史教学王兴斌男1979一级博士高一历史教学一、思想上高度重视,学习领会课改精神1、思想上高度重视,认真做好各级培训自2004年9月广东省全面实施新课程改革以来,我校历史科组首先就在思想上高度重视,以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契机,组织组内教师认真学习《广东省关于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工作的实施意见》,积极参加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组织的各类新课程培训课程。学校领导还积极邀请校内、外相关新课改专家来学校举办各种报告、讲座、沙龙,加强对各级各类教师的培训,使教师在开学之初就对新课程教育改革理念有了足够的认识,对新课改作好充分的思想和理论上的准备,在如何对待新课程、如何对待新课改上统一认识,转变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2、科组内积极交流,学习领会课改精神根据《普通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和国华纪念中学的教学实际和创始人的办学宗旨,历史科组积极组织老师们认真学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各种版本的高中历史新教材对比和各种与新课改相关的资料,在集中学习、自主学习的基础上组织组内教师交流讨论,及时更新教育教学观念,认真领会新课程改革的精神和内涵,树立新教学理念,适应新课程教学。历史科组还认真制定《国华纪念中学历史学科教学常规要求》和历史教学发展规划,每学年、每学段都有相应的科组教学工作计划。根据学校的规划和科组计划,科组每位教师也都制定了相应的个人教学计划和个人发展三年规划,各计划教学目标明确,措施具体可行。每学年结束时,历史科组和组内教师都做出相应的工作总结,总结自己在各方面的得与失。科组通过听评课、模块测试、成绩分析、学生调查等方式,检查计划完成情况,并将意见反馈给各位教师,由大家做出完善和改进,使新课改工作真正落到实处,收到实效。二、实践中积极探索,稳步推进课程改革1、严格按照新课程标准设置各年级历史学习课程《历史课程标准》在课程结构上作了重大变革,以“模块”加“专题”的形式,构建了重基础、多样化、有层次的课程结构。高中历史课程由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构成。高中历史课程必修课程分为历史Ⅰ、历史Ⅱ、历史Ⅲ三个学习模块;选修课程分为《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探索历史的奥秘》、《世界文化遗产荟萃》六个学习模块,六个模块采用主题式的“并联”设计,没有学习次序上的先后之分。此外,还有选修课程Ⅱ,即校本课程,这是按照当今时代与社会发展要求和各校学生的特殊实际情况,由学校、历史科组自主开发的校本课程。我校高中历史课程以分科课程为主,为使全体学生在普遍达到《课标》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实现有个性的全面发展,我们严格按照《课标》要求,在高中各学年、各学段开设必修课程、选修课程的同时,还根据我校特殊的办学特色和办学宗旨,开发和设置了包括博览、百家讲坛、文科讲座、外出参观、暑假调查、研究性学习、历史兴趣小组等各种形式的校本选修课程,积极实行学分制管理。其中,必修课程的主导价值在于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共性,而各种选修课程的主导价值在于满足各类学生的兴趣、爱好,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个性。新的历史选修课程共有6个学习模块,旨在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拓展学生的历史视野,促进学生有个性化的发展。而我校自主开发的校本课程的主导价值在于通过课程展示学校的办学宗旨和特色,各种课程所具有的特定价值意味着它们在学校课程结构中都拥有着不可或缺的地位。因此,我校的历史学科课程结构是由各种课程类型共同构成的一个有机统一体。国华纪念中学各学年、学段历史课程设置一览表学年课程高一高二高三第一学段第二学段第三学段第四学段第一学段第二学段第三学段第四学段第一学段第二学段第三学段第四学段(说明:表中“必修1”表示必修模块1,其余类推。斜杠后的数字,如“/4”表示周课时数。选修课中的“x”表示由学校或学生自行选择的模块。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任选选修课程Ⅰ中的2个模块以及选修课程Ⅱ中的1个模块。选修课程Ⅰ一般是同时安排2个模块或3个模块,供不同类型学生选修,通过定期讲座的形式集中讲授,再从中选出一定数量的研究课题,供有兴趣的学生分组探究,把历史选修课程和研究性学习有机结合,再以相关的研究性学习报告和学分挂钩。“选修Ⅱ”即我校历史科组在学校领导、学生处统一安排下自主开发的校本课程,整个高中阶段都定期进行。)2、倡导资源共享,坚持集体备课我校的教学研究有着优良的传统,教学研究蔚然成风,教研活动、集体备课早已成为学校的常规工作。新课改以来,我校的教学研究更加活跃,老师们在进行常规教研活动以外,又进行了更多的尝试,使我校的教学研究气氛空前浓厚,为新课程的实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每位新老师加盟国华后,历史科组各位前辈都会在首次欢迎仪式后就毫无保留地把自己手中的“独门秘籍”全部贡献出来,积极倡导资源共享,追求共同进步,重视新、老教师的传、帮、带,让新教师尽快熟悉和适应国华的历史教学工作。在倡导资源共享的同时,历史科组还始终坚持每周一次的集体备课。每周四下午第八节课历史科组定期在历史专用教室进行集体备课,每周教研都坚持做到定时、定点、定中心发言人;每次集中解决一个重点问题,或是有关新课程的学习培训,或是与新教材有关的教学难题,或是最前沿的史学动态;每次都按新教材内容将重点备课任务合理分解,落实到人,确定中心发言人,排出全学年的分工一览表,便于教师明确任务,提前准备,使每一次的集体备课成为每位教师内心的渴盼,高高兴兴来,丰丰满满地走。为把握好新课标、新教材,历史科组的集体备课更加注重探讨新教材课程标准的解读,结合我校学生实际特点,研究出合适的教法、学法及教学手段。老师们共同探讨、交流,设计出符合学生特点的、能激发学生思维的、能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课堂教学模式。3、落实三维目标,狠抓课堂实效历史必修1/22/23/2高考复习选修Ⅰ《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探索历史的奥秘》《世界文化遗产荟萃》选修Ⅰx/2(两模块同时安排)选修Ⅰx/2(两模块同时安排)选修Ⅱ博览、百家讲坛、文科讲座、外出参观、暑假调查、研究性学习、历史兴趣小组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历史科组全体教师在提高认识、明确新课程教学理念的基础上,把握新教材特点,落实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三维目标,狠抓课堂实效。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我校的历史课堂教学焕发出新的活力,呈现出新的气象。首先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求教师进行角色的换位,促使教师从传统教学的传授者转向现代教学的促进者、学习者、发现者、引导者和组织者。教学中注重学生知识体系的自主建构,使教学过程由教向学转化,使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不断提升。其次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式,倡导学生积极参与历史课堂教学,培养学习的责任感,养成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把更多的课堂时间还给学生,尽可能让全体学生参与教学活动,保证学生在课堂上有充足的时间参与训练,使学生通过动脑、动手、动口,参与实际性的教学活动。老师们采用情境导入、鼓励质疑、讨论合作等办法调动学生参与课堂历史教学的积极性:同时注重对学生的学法指导,充分赏识和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富有个性的理解和表达,鼓励学生勇于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学习通过多种途径探索解决问题,再从不同角度总结问题,培养寻求不同途径获取知识的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意识和怀疑意识,鼓励学生对书本的质疑和对教师的超越。积极引导学生从事实践活动,培养学生乐于动手、勤于实践的意识和习惯,切实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倡导学生自主性学习和探究式学习,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每次课后,针对课堂反馈的实际情况,老师再聚在一起研究探讨,反思课堂教学中三维目标的落实,相互交流自己课堂教学中的得与失,进一步调整教学设计、方案,力争使教案、学案更符合学生学习实际,达到最佳的课堂实效。在实施新课改后,历史科组各位老师感触最深的就是教师之间毫无保留的精诚合作。这不仅体现在每周固定的教研活动中,更体现在每节课的课前和课后。每节课前我们都要共同商讨课堂教学策略、教学措施和教学技巧等,每节课后,都要对历史课堂中出现的问题分析原因。不少教师在业余时间还经常通过电话、上网等方式探讨教学中的有关问题,以求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4、鼓励特色教学,形成教学模式在集中研究课堂教学策略的前提下,历史科组更鼓励每位教师创造富有自身特色的历史教学,形成各自独特的课堂教学模式。徐维学老师经常运用自创的“问题化”教学模式,通过深入分析教材和学情,设置由浅入深的问题,指导学生由浅入深地学习新课标要求,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该教学法极有利于因材施教和学法指导,能满足不同基础、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他还经常运用自己独创的“情境教学法”,以课标要求为基础,整合不同版本教材的内容,创设新的历史情境,指导学生带着问题主动去探索,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对新情境进行分析,在教师的引导、启发、点拨下悟出道理,得出结论。得出历史结论。该教学法对于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提高学生的分析理解、归纳概括能力,养成史论结合、论从史出的学科特质有极大的帮助,深受学生好评。朱新民老师形成了自己的“自学—讨论—释疑”教学模式,通过课前展示新课标基本要求,细化课堂学习目标,学生在明确学习目标的基础上自主学习课文,再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学习重点和难点,最后由老师解释疑难问题。该教学模式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敢于和善于质疑,强调的是学生的自主学习、互动学习(核心环节),有利于发展学生个性、促进学生集体观念的形成、培养学生的主体精神和社会责任感,使得其历史课堂充满活力。刘洁老师创造出自己的“历史小组合作学习法”,将组内合作、组间竞争机制引入课堂教学,既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能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合作意识,促进学生相互学习、共同提高;他还创造出“综合探究教学法”,主要通过介绍综合探究一些历史问题的基本方法,再让学生运用这些基本方法去综合分析具体的历史问题,该法极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历史分析能力,培养学生回答问题的全面性、准确性,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历史素质有极大的帮助,受到学生的广泛好评。王兴斌博士是我校历史科组新加入的新鲜血液,是我校首次引进的高学历人才。主攻“文科综合”的他在历史课堂上旁征博引,娓娓道来,真正把历史教学教“活”了,点燃了学生们学习历史、学好历史的“兴趣之火”和“信心之火”。5、坚持教学评价多样性我校历史学科在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的基础上,结合《国华纪念中学课堂教学发展性评价方案》、《国华纪念中学学分认定方案》,结合高中历史学科的特点和我校特殊的办学特色,改变了以往过于强调考试成绩的单一评价方式,建立了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激励教师积极进取和促进课程不断发展的多元化评价体系,制定了《国华纪念中学历史学科课堂教学评价反馈表》;从模块学习、课堂表现、研究性学习成果、历史手工制作、历史知识讲座、历史手抄报、模块考试等方面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制定了《国华纪念中学学生自我评价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