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立领造型影响参数化分析周丽宏摘要:单立领是衣领的重要种类,具有保护、保暖及装饰功能。单立领结构简单,掩蔽部位少,其结构设计有一定难度。本文概述了单立领的造型,分析了单立领结构设计需要考虑的主要因素,重点通过实验,论述了起翘法中不同的起翘量、领窝变化、领切点位置、后领不同倾斜度对单立领造型的影响。关键词:单立领;起翘量;领切点;倾斜度;造型;立领是一种最简单、最古老的领型。最初的衣领设计就是用直条型布片围成能让颈部通过的圆圈状态,由此形成最基本的立领[1]。立领具有浓郁的东方情调神韵,其造型简单、实用性强,深受人们的喜爱,在男装、女装中应用都十分广泛。立领按其结构形式可分为单立领、翻立领、连衣立领、立驳领等类型[2]。单立领只有衣领构成要素中的底领部分,没有翻领部分,其立体感很强,具有把颈部和肩部明确划开的效果,常给人以端庄典雅的感觉。单立领结构简单,掩蔽部位少,其结构设计有一定难度。本文主要研究单立领设计参数对其造型的影响,旨在对单立领及其它有领座衣领的结构设计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和实际指导意义。1单立领造型及复杂性单立领的领片呈竖立状,外观造型上主要呈现出不同的锥度。根据锥体程度上的差异可将单立领大致划分为三种形式:合体式、直立式和离体式(如图一)。合体式单立领与人体颈部形状相适应,呈上细下粗的圆体状,领上口与颈部空隙较小,其平面展开结构为向上翘的扇面形状。直立式单立领呈圆柱形,其上口与人体颈部有一定的空隙量,平面展开图形为一直条形,其长为领圈的围度,宽为领高。离体式单立领的领上口采用夸张造型,与人体颈部空隙较大,其平面结构为一向下翘的扇面形状,整体上呈现出一种倒锥体结构。但是,人体颈部类似垂直地伸出在前胸靠上的斜面上,使得无论何种形状的单立领,立在人体颈根斜面上后的形状和由其平面结构直接塑造出的立体形态有本质区别,它们离颈部周围的距离始终都不一样,加上颈部的运动规律也会对单立领造型产生一定的影响。所以,单立领的造型不能简单地停留在由平面结构向立体结构形态转化的认识上,而且,单立领领面的宽窄、领角的方圆、领缘的装饰、领的开口方式及领的层数、折叠、分割、不对称等变化都可以塑造出不同的轮廓造型及不同立体角度的单立领形态。此外,衣身结构中的领口宽、前后领口深、前后领口线型的变化都会引起单立领形态的变化。因此,需要从理论与实践上加强对单立领的认识,尤其需要对设计参数与造型影响进行深层次的探讨。合体式直立式离体式图一单立领的外观造型2单立领结构设计需要考虑的因素单立领由领上口线、领下口线、领高和起翘量等要素构成。单立领结构设计需要考虑的因素有领座倾斜角、领座前部的轮廓线型、前领领窝线形状以及领座的高低。领座倾斜角包括领座前倾斜角(简称前倾角)、领座侧倾斜角(简称侧倾角)和领座后倾斜角(简称后倾角)。其前、后倾角指从侧面看领子的前部和后部与衣身前中线或后中线所形成的夹角,表达领子的前部和后部状态。侧倾角指领子的侧部和水平线之间所形成的夹角,表达领子的侧部状态。单立领的着装形态就是由这三方面的倾斜角所决定,它们共同制约和影响着单立领的整体造型[3]。领座前部的轮廓线型一般有圆弧形、直线形、部分圆弧形、部分直线形三种形式[4](如图二)。前领领窝线既是衣片领口的结构线,也是单立领下口的造型线,它对单立领的整体造型变化影响相当之大,是单立领造型变化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之一(如图三)。部分圆弧形、部分直线形直线形圆弧形图二单立领座前部的轮廓线型图三单立领座前领领窝线对领子造型的影响领座的高低不是款式形态上的简单体现,它对颈部运动有重要的影响。当单立领高度超过人体颈部长度(一般7—8CM)的一半时(单立领高大于4cm),为了不影响颈部向前运动的屈伸性,单立领不能装在与人体颈根围相吻合的基础领窝线上,只能将基本领窝开深、开宽(不一定影响领侧倾角),或与较大的单立领上口尺寸相配合,采用直立与离体结构然后将领窝线画顺(影响领侧倾角)。起翘量是制约单立领领型的焦点,它与领座倾斜角之间存在着内在的相互联系。同时它与领口开度、领高的综合作用形成了领子结构设计的基本规律和内容[5]。3单立领设计参数对其造型的影响3.1起翘量对单立领造型的影响由于人体颈部略呈圆台形,使单立领形成了长方形的基本轮廓。根据单立领上口造型的不同需要,将垂直立领的领前端向上或向下弯曲,形成一定的起翘量,根据平面几何学中内外径长度原理,必定形成相应的上下口径差,分别形成单立领的圆台体或倒圆台体造型[6],并通过调整起翘量来控制单立领的台体特征。起翘量越大,上下口线长度差越大,单立领的圆台体或倒圆台体特征越明显。起翘法的最大优点就是简便而迅速,其结构清晰、明了。但它也存在着无法回避的不足之处。到底这个起翘量的取值范围怎样,它与单立领的立体形态关系如何?这些问题一直以来都是学术界关注与研究的一个主题。李翠铭、张文斌在《单立领结构变化因素分析》一文中指出,当装领尺寸不变时,单立领的起翘量通常控制在1—3cm左右。在此,本文将通过实验的方法,来研究在基础领窝形态下,改变起翘量,试图寻求起翘量与单立领造型间的内在联系。为了研究的方便与准确性,“更好的反映人体的体型特征”,以胸围为84CM的第八代新原型领窝为基础领窝、领宽为4CM的单立领为例。实验过程中,由于起翘量为5CM时,领子的侧后部卡得很紧,领前部出现倒八字斜纹,衣身肩线向后偏移,颈部运动不自如。故取-6至4CM的起翘量,每隔0.5—1CM设计一款领型,同时,为了减少实验中的误差,所有的纸样和缝制均由一人制作[7],其实验数据记录如下。单立领起翘量与上下领口差、领离颈部距离实验数据记录表(单位:CM)领口起翘量前领离前颈部距离前领与前颈夹角侧领离颈侧部距离侧领与颈侧夹角后领离后颈部距离后领与后颈夹角领上口线长领下口线长上下领口差42.437000036.239-2.83.52.539000.1136.439-2.632.539000.2336.839-2.22.52.641000.3537.239-1.822.742000.5737.439-1.61.52.8450.110.71037.839-1.213490.230.81238.439-0.603.1500.350.91339390-13.2510.5711539.8390.8-23.3560.7101.11640.8391.8-33.4580.8121.31941.4392.4-43.5610.8121.62442.2393.2-53.6640.9131.82743.2394.2-63.8711.11623043.8394.8根据实验所得数据记录,将起翘量与前领距、侧领距及后领距的关系曲线、起翘量和前领与前颈夹角(简称前领角)、侧领角、后领角的关系曲线体现在同一坐标系中,其结果如图四、图五。图四单立领起翘量与前领距、侧领距、后领距间的线性关系图五单立领起翘量与前领角、侧领角、后领角间的线性关系起翘量影响着单立领上口与颈部的距离,无论起翘量为何值时,其前领与前颈同部位距离(简称前领距)及前领角始终最大,后领距和后领角次之,侧领距和侧领角最小。这与人体颈部向前倾斜的原因密切相关。由实验数据及线必性关系图显示,当起翘量在-6至4区间上变化时,后领距的整体变化幅度最大(变化幅度为2-0=2CM),前领距的整体变化幅度次之(变化幅度为3.8-2.4=1.4CM),侧领距的变化影响幅度最小(变化幅度为1.1-0=1.1CM)。说明起翘量对后领距的变化影响最大,对侧领距的变化影响最小。通常,造型规范、漂亮、严谨的单立领(如传统的中式服装单立领)要求领后部贴合于人体后颈部,即要求领后距为零。对于基础领窝,起翘量与立领形态具有一一的对应关系。当起翘量为4CM时,立领侧后部贴合人体颈部。因此,造型完美的单立领领口起翘为4CM。实验数据与线性关系图显示,起翘量为4CM时,前领距最小(为2.4CM),运用余弦定理,将其转化成角度为37度(即前领与前颈夹角),即使考虑颈部前屈活动及男装较高单立领容纳喉结的需要,也依然太空,造型不够完美。因此,需要将领前部做些细节性处理,即再次将立领前部上口剪开重叠1.5CM(即重叠角为22度),从而缩短立领上口前部长度,使前部造既舒适又美观(如图七)。图六单立领结构改进措施图七从侧面观察结构处理后的单立领着装效果对比图3.2领窝变化对单立领造型的影响生活中,单立领用途最广、使用频率最多。前者实验是在领窝线保持不变的基础领窝情况下研究得出的数据与图表,但在实际生活中,除了较传统的中式服装单立领用到的是基础领窝,很多情况下都会将领窝开宽开深,其起翘量与立型造型的对应关系是否依旧存在,在此也通过实验进行了研究。如下是将基础领窝分别同步开宽开深1CM、2CM(保持前领窝形态基本不变)和将基础领窝分别非同步开宽开深1—3CM,采用定数3CM起翘,通过测量所得的实验数据纪录。同一起翘量(3CM))不同领窝形态变化单立领实验数据纪录表(单位:CM)前领窝变化前领离颈部距离侧领离颈部距离后领离颈部距离领口起翘量后领窝变化基础领窝2.500.23基础领窝加宽加深140.20.73加宽1加深0.3加宽加深251.513加宽2加深0.85加宽1加深35.70.20.73加宽1加深0.3加宽3加深13.92.51.43加宽3加深1.4根据实验所得数据记录,将不同的开领深、开领宽变化值与对应的领间距变化关系曲线分别绘制在不同的坐标系中,其结果如图八、图九、图十。图八前横开领变化与侧领距变化线性关系图九前直开领变化与前领距变化线性关系图十后直开领变化与后领距变化线性关系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可得如下结论:对于变化领窝,同一起翘量立领结构其成品侧领离侧颈距离变化只与横开领变化有关,与直开领变化无直接关系,同样,其前领和后领离前颈与后颈距离变化也只与前后直开领深度变化有关,与横开领变化无直接关系。对于变化领窝,同一起翘量立领,当领宽加宽时,侧领离侧颈距离将增大,且领宽加宽越大离颈部距离增大越大。当领深加深时,前后领离前后颈距离将增大,且领深加深越大离颈部距离增大越大。对于变化领窝,同一起翘量立领,当前横直开领加大时,前领与前颈的距离、侧领与侧颈的距离都将增大,但前领与前颈距离增大量始终大于前直开领加深的量,侧领与侧颈距离增大量始终小于前横开领加宽的量。对于变化领窝,同一起翘量立领,后直开领的变化只与横开领变化有关,与前直开领变化无直接关系,但后颈与后领距离增幅小于侧颈与侧领距离的增幅。3.3领切点位置对单立领造型的影响依赖衣身制图法是指单立领的裁配不独立开来,而是在前衣身的领圈上进行裁配的方法[8]。单立领的着装形态主要由三方面的倾斜角所决定,前倾角、侧倾角和后倾角。当前倾角为180度时,单立领前中部平贴在人体前胸部位,单立领与前衣身表现为互补关系,装领线类似于分豁线,单立领下口线曲度要与衣身领窝曲度相互适应与配套。由于人体颈部与前胸不在同一平面内,而是成一定的角度,因此,不能将衣身的前领口线设置在人体的颈根转折处,只能将其设计为下挖状态,且其下挖深度不能小于前领高。只有满足这两个基本条件,才能实现领与衣身在同一平面内的转换关系。因此在绘制其纸样时,采取依赖衣身制图法,将领子与衣身放在同一平面上制图,能较好地把握二者形态的吻合度,且直观形象、准确率又高。采用依赖于前衣身进行单立领的裁配的关键在于领切线和后领弯线的确定。目前研究中领切点位置一般取定值[9],不利于初学者理解领切点的含义及单立领的造型变化,在此以号型规格胸围为84CM的新原型基础领窝为领基圆,通过实验进行对比、分析与总结。通过测量,前基础领窝弧线长为11.5CM。由于领切点离前颈点为6CM时单立领成品前部极不平服,甚至同时出现肩线向前偏移的现象。为了进一步减少实验误差,不仅采用同机、同人操作,结构上也是由同一人在同一基础领窝平面上分别做领切点离前颈点距离为1CM、2CM、3CM、4CM、5CM的纸样做单立领成品实验(如图示),其实验图片、数据与图表显示如下:单立领领切点位置与上下领口差、领离颈部距离实验数据记录表(单位:CM)领切点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