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公园总体规划技术规程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ICS03.020.01Z06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备案号:26427-2009云南省地方标准DB53/T300—2009国家公园总体规划技术规程Nationalpark-Technicalregulationsformasterplan2009–11–16发布2010–03–01实施云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DB53/T300—20092前言DB53/T300-2009《国家公园总体规划技术规程》是国家公园的系列标准之一,本系列标准结构如下:——DB53/T298-2009《国家公园基本条件》;——DB53/T299-2009《国家公园资源调查与评价技术规程》;——DB53/T300-2009《国家公园总体规划技术规程》;——DB53/T301-2009《国家公园建设规范》。为了对国家公园建设与管理进行科学规划,特制定本标准。本标准附录A为资料性附录,附录B和附录C为规范性附录。本标准由云南省国家公园管理办公室和云南省人民政府研究室提出。本标准由云南省国家公园管理办公室归口。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云南省林业调查规划院、西南林学院国家公园发展研究所、国家林业局昆明勘察设计院、云南省国家公园管理办公室。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华朝朗、叶文、宋劲忻、沈超、王钰、杨彦峰、晁增华、唐芳林、朱丽艳、陶晶、黎国强、司志超、钟明川、陈荣贵、杨芳、杨国伟。DB53/T300—20093国家公园总体规划技术规程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国家公园总体规划编制的基本方法、内容的技术性和原则性要求。本标准适用于国家公园总体规划的编制。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T10001标志用公共信息图形符号GB/T13923基础地理信息要素分类与代码GB/T14538综合水文地质图图例及色标GB/T18317专题地图信息分类与代码GB/T20257.2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图式第2部分:1:50001:10000地形图图式GB/T20257.3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图式第3部分:1:250001:500001:10000地形图图式GB/T20257.4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图式第4部分:1:2500001:5000001:1000000地形图图式GB/T21010土地利用现状分类CJJ67风景园林图例图示标准《1∶10万、1∶25万土地利用现状图图式图例》(1991,全国土地详查汇总组编写)3术语和定义DB53/T298、DB53/T299中确立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国家公园总体规划nationalparkmasterplan国家公园总体规划是在对国家公园内资源、环境、社会经济、管理经营等调查、评价与战略分析的基础上,明确国家公园范围和面积,确定国家公园的性质、发展思路、方向和目标,并制定保护、科研、教育、游憩、社区发展和行政管理等项措施与行动的过程。国家公园总体规划是国家公园建设与管理的指导性文件,为决策部门提供依据,为国家公园科学发展奠定基础。3.2功能区划分functionalzoning依据国家公园内资源分布、环境特点和管理需要,按照主导功能性差异而划分具有不同功能的区域。4基本要求DB53/T300—200944.1国家公园范围和面积4.1.1确定国家公园范围应依据:——国家公园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地域单元的相对独立性和连续性;——保护、利用、管理的必要性与可行性。4.1.2国家公园的界线应有明显的地形标志物,既能在地形图上标出,又能在现场立桩标界;地形图上的标界范围,是国家公园面积的计量依据。4.2规划内容国家公园总体规划内容包括:——确定国家公园范围、面积和规模;——确定核心资源分布范围;——明确国家公园建设和管理要达到的目标;——在国家公园内部进行功能区划分,进行建设和管理的总体布局;——制定国家公园保护、科研、教育、游憩和社区发展等方面的规划;——制定国家公园管理和经营体系规划;——进行国家公园建设项目投资估算;——进行国家公园建设的效益分析;——提出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建议。4.3规划编制程序国家公园总体规划编制一般有以下五个程序:——准备:具备相应资质的规划单位受委托后,组织相关专业人员,进行物质和技术等方面准备,并编制技术方案;——调查与评价:由规划承担单位与国家公园管理机构共同进行外业综合调查,收集有关资料;对调查收集的资料进行整理、分析、评价;——编写总体规划原则方案:在原则方案中提出规划总体思路,征求与国家公园管理、建设和经营相关单位以及社区等利益相关者的意见和建议;——规划编制:编写总体规划文本,编绘必要的规划图件;——征求意见:征求与国家公园管理、建设和经营相关单位的意见和建议,修改完善规划;——评审:规划承担单位向规划委托单位提交规划评审材料,包括规划文本、附表、附图和附件,并根据审查论证意见进行规划文本修改,形成报批稿。4.4规划期总体规划的规划期一般为10年,宜与国民经济发展规划期一致,可分为前期和后期等不同规划分期。5规划理念5.1规划宗旨国家公园总体规划应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体现“政府主导、管经分离、特许经营、多方参与”的管理模式,将国家公园建设成集保护、科研、教育、游憩和社区发展等多功能于一体的新型保护地,实现资源的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5.2规划目标规划目标包括规划期间定性和定量的发展目标,是项目规划和基本措施的依据,并按规划分期分解为各阶段规划定性和定量的指标。国家公园规划目标的确定,应充分考虑以下三个方面:——贯彻分区管理、保护优先、合理利用、特许经营和可持续发展;——充分考虑历史、当代、未来三个阶段的关系,各项主要目标应与国家与地区的社会DB53/T300—20095经济技术发展水平、趋势及步调相适应;——因地制宜,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5.3规划原则国家公园总体规划应遵循的原则:——科学性:尊重自然规律,借鉴国内和国际先进的理论、方法和实践经验,以资源调查分析为基础,根据国家公园的功能、资源特点和核心价值合理分区,规划注重创新,具有前瞻性。——全面性:规划应考虑到在一定时期内国家公园建设和管理各方面的需要,进行整体、全面和综合规划。——阶段性:本着一次规划、分期建设、逐步实施的原则,分期进行建设项目规划,突出重点、照顾一般,先急后缓、先易后难。——实效性:国家公园建设应因地制宜、扬长避短、量力而行,充分利用已有的建设基础,发挥自身优势,避免重复建设。——参与性:规划过程应确保各利益相关者的参与,并充分尊重各利益相关者的权益、意见和建议。——可操作性:规划应当立足于当地实际,确保资源保护行为有效,建设项目切实可行,各项措施能得到各利益相关者的支持。5.4规划依据国家公园总体规划编制应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地方法规和规章;——中国政府参与签订并已正式履行的相关国际公约;——各级政府有关政策性文件;——国家公园建立、机构与编制、管理权限等各级人民政府或主管部门批文,以及土地、资源权属证件等行政法规文件;——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有关部门和行业的发展规划;——有关技术标准和规定;——国家公园资源调查与评价报告及相关环境、生态、资源、社会经济等本底资料;——有关工程定额指标和主要技术经济指标。6现状及资源价值评价6.1现状6.1.1总体规划应阐述国家公园自然资源、人文资源、游憩资源以及社会经济条件、建设管理条件、旅游开发条件等现状。6.1.2国家公园现状应以国家公园资源调查与评价报告为基础,收集最新的相关资料进行补充。已有基础资料不能满足规划要求的应该进行现地补充调查。6.2资源价值评价6.2.1资源价值评价包括科学和保护价值评价、游憩价值评价等。6.2.2科学和保护价值评价选用代表性、完整性、多样性、稀有性、自然性、脆弱性等指标进行评价,并予以总结。6.2.3游憩价值评价包括游憩资源单体等级评价和总体评价。6.3确定核心资源总体规划应明确国家公园核心资源,包括其种类、数量和分布情况。核心资源包括:——在自然生物地理区域中具有代表性的各类自然生态系统;DB53/T300—20096——国家重点保护或其他具有特殊保护价值的野生动植物物种较集中的分布地;——重大科学意义的地质构造、化石分布区、自然遗迹;——典型的自然和人文景观。6.4建设条件评价建设条件评价包括适宜性评价和可行性评价。6.4.1适宜性评价从面积、资源、交通、通信、保护和游憩基础设施、污染物处理设施、能源供给等方面说明国家公园建设的适宜性。6.4.2可行性评价从地方政府对国家公园建设的支持力度、土地权属、社区、资源保护与合理利用等方面说明国家公园建设的可行性。7规划战略分析7.1利益相关者分析对国家公园与当地职能部门、周边社区,以及有关企事业单位等利益相关者直接或间接利益进行影响分析。7.2战略分析采用SWOT等战略分析方法,对国家公园在地理区位、重要资源、自然环境、政府重视、社区支持等方面的有利条件;国家公园建设可能遇到的在自然或人为方面的制约因素;国家公园建设期间在政策、市场等方面的发展机遇;国家公园建设进程中可能遭遇各种挑战等进行系统全面的分析。8总体布局8.1功能区划分8.1.1划分原则——国家公园的功能区划分应遵循以下原则:——根据国家公园核心资源的分布状况和主导功能,明确各功能区的范围和界线;——保持国家公园核心资源的原始性和完整性;——合理控制游憩用地,严格控制传统经营用地,以有限空间最大限度地满足公众需求,减小社区对资源的影响。8.1.2划分方法8.1.2.1综合区划法DB53/T300—20097根据自然地理特征,自然生态系统和重点保护生物物种、人文景观、社会经济、交通等在地域上的分布,经综合分析后,结合自然地形地貌,在维护核心资源生境和地貌单元的完整性基础上进行区划,确定各功能区界线。8.1.2.2选优叠加法在公园范围内根据资源调查成果,将重点保护的地质地貌、植被类型、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物种、特殊的自然生态景观、人文景观、历史胜迹等核心资源分布情况,分别落实到图面上后,加以叠加,根据这些资源因素在公园范围内重叠的多寡选优后,确定各功能区的界线。8.1.2.3资源量化分析法资源量化分析法包括以下内容和步骤:——依据国家公园核心资源,构建功能区划总体框架图;——依据生境、生物、人文地理空间数据库,编制资源量化表(常用打分法);——量化资源功能区适应性筛选分析,划分区划单元(单元大小根据不同情况而定);——在区划单元内,分别计算各项核心资源的积分;——根据各区划单位的相关资源积分,区划确定各功能区界线。8.1.3功能分区8.1.3.1严格保护区8.1.3.1.1国家公园范围内自然生态系统保存最完整或核心资源集中分布,自然环境脆弱的地域。8.1.3.1.2本区域的面积应不少于国家公园总面积的25%。8.1.3.1.3本区域的土地(林地)权属应为国有。8.1.3.2生态保育区国家公园范围内维持较大面积的原生生境或已遭到不同程度破坏而需要自然恢复的区域。生态保育区可作为严格保护区的屏障,在保护级别上仅次于严格保护区。8.1.3.3游憩展示区8.1.3.3.1国家公园范围内景观优美,可开展与国家公园保护目标相协调的旅游活动,展示大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的区域。8.1.3.3.2游憩展示区作为承担国家公园集中游憩、展示、教育功能的区域,具有观光、游憩、娱乐、饮食、住宿等功能。8.1.3.3.3在国家公园内可以有一个或几个游憩展示区。8.1.3.3.4本区域的面积应控制在国家公园总面积的5%以内。8.1.3.4传统利用区8.1.3.4.1国家公园范围内现有社区生产、生活和国家公园开展多种经营的区域。8.1.3.4.2传统利用区可用于保存特有文化及其遗存物,并进行展示。8.1.3.4.3传统利用区也可作为社区参与国家公园游憩活动的主要场所。8.1.4划分结果评价DB53/T300—200

1 / 22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