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项选择题之四答案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单项选择题之四答案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一、单项选择1.下列关于区域主要特征的叙述,错误的是()A.区域都有明确的界线B.区域内部表现出明显的相似性和连续性,区域之间则具有显著的差异C.区域具有一定的优势、特色和功能D.区域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一个区域的发展变化会影响到周边相关的地区解析:有的区域的边界是明确的,有的区域的边界具有过渡性质。答案:A2.读我国局部地区略图,回答下题。有关A河的叙述,正确的是()A.该河以南地形完整开阔,以北地形破碎B.该河以南煤、铁丰富,以北有色金属丰富C.该河以北雨季集中而短促,以南雨季较长D.该河以北植被为落叶阔叶林,以南为常绿硬叶林解析:从河流与湖泊的形态特征可以看出,该河为淮河,以北平原地形开阔,以北煤、铁资源丰富,以南有色金属资源丰富;以南雨季长,以北雨季短促;以南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植被为常绿阔叶林,以北为温带季风气候,植被为温带落叶阔叶林。答案:C不同区域形成的因素不同,区域特征相差也很大,结合下图回答3~5题。3.甲区域和乙区域相比,气候的差异是()A.生长期较长B.降水较少C.大陆性较强D.高温多雨4.符合乙区域土地条件特点的是()A.广泛分布在此地区的水稻土是有机质含量较高的土壤B.人口稠密,耕地较为集中C.人均耕地高于全国平均水平D.耕地中旱地所占比重大5.丁省与丙省相比()A.劳动力资源丰富B.陆地交通便捷C.第一产业的比重小D.第三产业的比重小解析:第3题,松嫩平原生长期较短,长江三角洲受来自海洋的夏季风影响强,所以海洋性较强,松嫩平原与长江中下游相比,降水少、温度低。第4题,长江三角洲广泛分布的水稻土有机质含量较高,比较肥沃。第5题,丁省位于我国西北内陆,人口稀少,交通不便,经济落后,第三产业的比重小,第一产业的比重较大。答案:3.B4.A5.D读长江中下游某地不同发展阶段的示意图,回答6~7题。6.阶段Ⅰ,该地“地广人稀”“江南卑湿”,农业经济远远落后于黄河中下游地区。当时制约该地农业发展的主要自然因素有()①稠密的水系;②黏重的土壤;③低湿的土地;④湿热的气候;⑤起伏较大的地形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③④⑤D.①②③解析:该流域为长江流域,早期发展缓慢,与稠密的水系,黏重的土壤,低湿的土地等自然因素有关;季风气候,夏季都较湿热,因此选择D项。答案:D7.从阶段Ⅱ到阶段Ⅲ,该地工业结构和工业布局发生的变化是()A.传统工业数量减少,向东北方向的河流上游地区延伸B.出现新兴电子工业,布局在江南且向西延伸C.传统工业部门减少,向东北方向的河流下游地区分散D.出现新兴电子工业,布局在江北且向西延伸解析:读图做出判断,明显的变化是出现新兴电子工业,且向西延伸。答案:D读我国甲、乙两区域示意图,回答8~10题。28.关于甲、乙两区域河流特征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甲区域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乙区域以雨水补给为主B.甲区域以内流河为主,乙区域以外流河为主C.甲区域以春汛为主,乙区域以夏汛为主D.甲区域水系呈向心状,乙区域水系呈放射状9.甲、乙两区域分别盛产棉花和天然橡胶,其共同的区位优势是()①夏季热量充足②劳动力价格较低③农业科技发达④农业机械化程度高A.①③B.①②C.②③D.③④10.甲、乙两区域是我国少数民族的聚居地,也是国家重点扶贫区域,制约两区域经济发展的共同因素是()①多山的地形②干旱的气候③对外联系不便④生产方式落后⑤水资源短缺A.①②③B.②③⑤C.①③④D.②④⑤解析:第8题,甲区域是塔里木盆地,乙区域是海南岛。甲、乙两区域河流都以夏汛为主。第9题,甲、乙两区域分别盛产棉花和天然橡胶,其共同的区位优势是夏季热量充足,劳动力价格较低。第10题,制约两区域经济发展的共同因素是多山的地形、对外联系不便和生产方式落后。答案:8.C9.B10.C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2010年8月5日,一块巨大的浮冰从格陵兰彼得曼冰川上崩离,形成一座260平方千米的巨大浮冰岛,这次冰川崩裂再一次引发了人们对北极冰川加速融化的关注。结合下图,完成1~2题。1.要监测北极冰川面积的变化,应运用的主要技术手段为()A.遥感技术B.全球定位系统C.地理信息系统D.数字地球2.要想动态显示北极冰川面积近30年的变化状况,并预测其变化趋势,需要应用的技术手段为()A.遥感技术B.全球定位系统C.地理信息系统D.数字地球1~2.解析解答本题组的关键在于通过阅读题干抓住两个关键词,第1题题干中的“监测”。第2题中的“预测变化趋势”。联系3S技术的不同功能,可知正确选项。答案1.A2.D棉花遥感识别是棉花种植面积遥感估算的关键,以下是我国北疆地区不同日期棉花光谱信息与其他作物光谱信息的曲线分析图(下图)。图中前3个数字段为可见光波段(分别为蓝波段、绿波段、红波段),第4个数字段为近红外波段。读图回答3~4题。3.容易将棉花从其他作物中识别出来的最佳波段是()A.蓝波段B.绿波段C.红波段D.近红外波段4.根据图中信息及相关知识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6月份和9月份相比,棉花遥感识别最佳时期在6月份B.盛絮期棉花近红外波段反射率明显升高C.北疆地区是我国最重要的棉花产区D.棉花随着植株增高、叶片增多,叶面面积系数增大,覆盖率增大,反射率逐渐降低3~4.解析第3题,由图可知,棉花与其他作物在4波段反射率差别最大,容易区分。第4题,从图中可知,9月份棉花与其他作物在各波段的反射率比6月份大,南疆地区是我国重要产棉区,9月份棉花盛絮期1—3波段反射率先升高后降低,而近红外波段的反射率升高。叶面面积越大,反射率也越大。答案3.D4.B下图为某城市部分地区经过数字化处理的交通线、功能分区、地价图层。读图回答5~6题。5.若布局合理,则该城市盛行风最不可能是3()A.东风B.西南风C.西北风D.东北风6.若在该城市新建一个物流中心,最宜选择在()A.甲处B.乙处C.丙处D.丁处5~6.解析第5题,观察城市功能分区图层,结合指向标可知,工业区位于住宅区西南部,该城市不可能盛行西南风。第6题,丁处地价低,且邻近交通干道交通便利,适宜建物流中心。答案5.B6.D应用地理信息技术可以大大提高出警效率,在接到报警电话后,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指挥巡警车到达出事地点。下图是城市最快出警示意图,回答7~8题。7.110指挥中心可以随时掌握每辆巡警车在城市中的位置,所利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A.遥感B.地理信息系统C.全球定位系统D.数字地球8.110指挥中心要确定哪一辆巡警车离出事地点最近可以利用哪种地理信息技术()A.RSB.GPS+GISC.GPS+RSD.GIS+RS7~8.解析第7题,110指挥中心要随时掌握每辆巡警车在城市中的位置,实质就是定位,要运用全球定位系统。第8题,要确定哪一辆巡警车离出事地点最近,除定位外,还要进行距离的分析比较,并做出判断,这样的工作过程要运用全球定位系统和地理信息系统。答案7.C8.B图中数据为华北某地实测海拔高度分布,据图回答9~10题。9.测量图中数据所用最精准、便捷的技术是()A.遥感B.全球定位系统C.水准仪D.地理信息系统10.对图中区域地理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A.海拔甲丙B.坡度甲乙C.气温丙丁D.降水乙丁9~10.解析全球定位系统是测量高程的精准、便捷技术,根据图中各点或附近的海拔高度,以及测量点的密度,可推知,海拔甲丙;坡度甲乙;根据地形对气温的影响,可知气温丙丁;结合指向标和该地位于华北地区,可知乙位于夏季风迎风一侧,丁位于夏季风背风一侧,故降水乙丁。答案9.B10.D我国某个地理野外考察队相隔约一个小时看到GPS接收机分别显示如下界面。据此判断11~12题。11.考察地在()A.华北平原B.内蒙古高原C.长江中下游平原D.黄土高原12.该考察队()A.向东南方向行进B.行进的相对高度达到800米C.看到的树种多属于常绿硬叶林D.当地此时已是黑夜11~12.解析第11题,根据经纬度位置,可确定该地位于黄土高原。第12题,比较两图中经纬度的变化,可知考察队向东南方向前进;行进的相对高度为223米;黄土高原地区位于温带季风气候区,树种为落叶阔叶林树种,6月15日,当地昼长夜短,19时并未进入黑夜。答案11.D12.A13.读“GIS过程分析图”,回答下题。该图最终成果反映的主题是()A.地面塌陷B.泥石流C.地震D.滑坡解析该种灾害受地形、地貌、气象水文,植被和人类活动影响大,应是泥石流。答案B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读我国某区域示意图,据此回答1~3题。1.图中湖泊最大水量一般出现在()A.冬季B.秋季C.春季D.夏季42.现在发现该地区的生态环境退化严重,对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的推测中,最不可能成立的是()A.人口增长迅速B.气候变暖、蒸发量增加C.水源污染严重且难以治理D.为争取区域内粮食自给,发展粮食生产3.该地区生态环境退化后,最容易消失的聚落是()A.aB.bC.cD.d1~3.解析从图中的季节性河流以及沙漠的分布可以推断出该地区应为我国的西北地区。该地区河流的主要补给形式是高山冰雪融水和夏季降水,故图中的湖泊最大水量一般出现在夏季。我国西北地区绿洲荒漠化的原因主要包括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两方面。自然原因主要是降水少、蒸发旺盛、全球变暖、蒸发量进一步增加等;人为原因主要包括人口增长迅速、过度开垦、过度引水灌溉以及过度樵采等。由于上游过度引水灌溉,下游地区的绿洲最容易因缺水而废弃。答案1.D2.C3.C读下面①②两图,据此回答4~6题。4.图①中气候与图②最接近的是()A.甲地沿海B.乙河河口C.丙湖附近D.丁山山麓5.与图中丙湖湖面缩小的原因相似的是()A.洞庭湖B.咸海C.鄱阳湖D.太湖6.造成图中丙湖附近地区土地退化的人类经济活动主要是()A.矿产开采、工程建设B.定居牧业、旱作开垦C.过度樵采、过量用水D.传统游牧、退耕还草4~6.解析图①所示区域为非洲,图②所示气候应属于北半球热带草原、热带沙漠气候之间的过渡类型,第4题,甲地为南半球热带沙漠气候,丁山山麓为东非高原的热带草原气候,且位于南半球,乙河河口在几内亚湾沿岸为热带雨林气候,丙湖附近地处热带草原与热带沙漠的过渡区。第5题,丙湖面积减小的原因除与气候干旱、蒸发旺盛有关外,还与人类经济活动规模扩大,对河流水的消耗量增加,使入湖流量减少有关,此种现象多发生在干旱地区,咸海的湖面减小与此相似,洞庭湖等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湖泊面积减小主要是由于泥沙淤积和围湖造田。第6题,丙湖附近主要生态问题是土地荒漠化,诱发该现象的人类经济活动是牧业生产方式的转变,以及过度开垦草原、发展旱作农业所致。答案4.C5.B6.B读图,回答7~9题。7.根据图中信息判断,该盆地为()A.塔里木盆地B.准噶尔盆地C.柴达木盆地D.四川盆地8.图中甲山地北坡降水较多,其原因是()A.受来自太平洋的东南季风影响B.受来自大西洋的西风影响C.受来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风影响D.受来自北冰洋的西南风影响9.制约该盆地农业发展的最重要的自然因素是()A.光热条件B.土壤条件C.地形条件D.水源条件7~9.解析依据图示纬度及额尔齐斯河等信息可知,该盆地为准噶尔盆地。甲山为天山,其北坡受来自大西洋湿润西风的影响,多地形雨。西北地区气候干旱,水源不足,限制了农业发展。答案7.B8.B9.D下图是植被、风速与输沙率的关系图。读图回答10~11题。10.图中反映出()A.同一植被条件下,输沙率与风速呈负相关B.同一风速条件下,输沙率与植被呈负相关C.在植被覆盖度为10%—20%时,风速对输沙率的影响较小D.输沙率与植被、风速的关系不明显解析本题组主要考查获取信息、解读信息能力。图中显示同一风速条件下,植被覆盖度越高、输沙率越低,则输沙率与植被呈负相关。答案B11.由图可知,防治荒漠化的有效措施是()A.合理利用水资源C.设置沙障固沙B.保护和恢复天然植被、植树种草D.小流域综合治理5答案B科尔沁草原,曾经水草丰美,但前些年却变成荒漠化严重的沙地。从1997年开始,科尔沁人因地制宜,防沙用沙,目前已初步扭

1 / 10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