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前言1.什么是农业标准化示范区2.农业标准化示范区指南的作用3.指南的结构与内容4.指南所要达到的目的实施前的准备1.筹备与启动会议2.出台相关文件3.组织机构3.1成立领导小组3.2设立办公室3.3成立技术小组3.4建立部门协调机制4.出台实施细则4.1标准及其体系建设计划4.2划分实施阶段4.3制定年度计划4.4形成激励制度4.5建立标准推行体系4.6制定应急预案实施1.标准体系建设1.1标准的制(修)定1.2建立标准体系2.组织实施2.1标准的宣贯2.2标准的应用培训2.3核心示范基地的建设2.4几个标准体系的配套2.5生产环节的标准实施2.6动植物病虫防治与防疫2.7操作过程记录2.8产后环节的标准实施3.“标准化农产品”品牌培育4.与其它项目的结合5.年度总结6.实施方案调整实施的管理1.激励机制建立2.产前监管2.1农资监管2.2环境监管3.产中监管4.产后监管5.经费的监管验收前的准备1.做好示范效果的调查工作2.整理统计和分析数据3.准备验收材料4.预验收5.申报验收示范区的验收1.验收依据2.实施验收3.验收结果的认可合格示范区的继续管理1.长效机制的建立2.称号与标牌的管理附件:1.农业标准化示范区任务书2.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经济效益计算方法3.农业标准化示范区验收材料要求4.农业标准体系5.农业标准化示范区效果评价体系表前言1.什么是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农业标准化示范区(以下简称“示范区”)是指围绕农、林、牧、副、渔业特定项目以示范推广农业标准化为主要内容的、建设具有一定规模、组织管理完善的农业生产、加工、经营和管理的区域(《全国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2005)。2.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指南的作用为提高示范区建设的质量水平、管理水平和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示范效更具有持续长效的辐射带动作用,在总结近10年示范区建设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新时期我国农业发展需要,鼓励各地在示范区建设中创新发展模式,以提高农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民生活质量,改造农村生态环境,促进农村和谐经济社会发展为目标,编写《全国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旨在为今后全国各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的建设和发展提供有效地指导。3.指南的结构与内容指南以示范区的建设和实施为重点,从实施前的筹备、组织机构设立、实施细则的制定,到实施过程标准体系的建设、标准体系宣贯、培训和具体实施,以及实施结束后的申报验收和验收后的继续管理等环节给予了比较详尽的操作说明。指南还围绕标准体系的实施,从实施管理层面,指出了管理的重点。尤其突出了激励约束机制的建立、示范区动态过程的监管、示范区建设的环境氛围营造和长效机制的建设等。整个指南既有原则和理论性的指导,又有基本经验的总结,在突出重点的前提下,体现整体建设的基本程序。由于农业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国家鼓励各示范区亦可在指南的总体框架下,根据本项目的特点,围绕示范区项目任务书提出的目标任务,制订适宜的实施方案,创新发展模式,有效发挥示范带动作用。4.指南所要达到的目的主要有:(1)发挥示范区的示范、辐射和带动作用,尽快带动本地区农业实施标准化生产,促进本行业生产、加工、经营和管理过程进入标准化状态,逐步改变人们的传统农业生产观念和思想意识。(2)用农业标准化促进我国农业向市场化快速转变,使农业走向新的集约化、产业化、国际化发展道路,适应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提高农业产业整体质量和市场竞争力。(3)围绕“选好一个项目,建好一套体系;形成一个龙头,树立一个品牌;带动一个产业,致富一方百姓”的目标,积极培育“标准化农产品”的市场品牌,实现农产品质量的真正安全。本指南适用于示范区建设项目获得批准后开始组织实施的各环节。实施前的准备在接到示范区项目实施的批准文件后,项目承担单位应围绕示范区任务书所确定的建设目标和任务,做好实施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具体做法如下:1.筹备与启动会议示范区项目启动。项目所在地标准化管理部门要协助/指导项目承担单位尽快召开一个准备充分的启动大会,将示范区项目的内容和任务及时向相关各方进行通报,同时成立项目启动筹备小组,协商示范区建设的启动事宜,做好项目启动准备的各项工作。内容主要包括:(1)示范区项目目标任务的分解与阶段实施划分(2)各参与部门、单位的任务与分工(3)项目办公地点与人员组成(4)项目实施区域内概况与参与各方基本条件(5)项目配套经费承担与落实措施(6)会议议程、日期及其它2.出台相关文件第一次会议需要以当地政府文件形式出台以下制度:(1)示范区建设的规划安排(2)确定示范区建设的机构和成员名单(3)相关部门的任务分工与协调工作机制(4)示范区建设的配套经费落实与资金管理办法(5)示范区管理、监督检查与激励制度(6)示范区建设的其它必要制度3.组织机构3.1成立领导小组在当地政府的统一领导下,成立由地方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技术监督、农业等有关部门领导参加的领导小组。企业承担的示范项目,要成立以企业主要负责人任组长,相关参与方领导人参加的领导小组。领导小组负责示范区建设的组织协调和整体管理。领导小组的任务,是要在充分调研和论证基础上,组织制定示范区的实施方案和年度实施计划,并在实施过程中,随时组织检查,开展监督,抓指导、抓协调、抓落实。地方政府应把示范区工作列入对各有关部门年度目标考核中。3.2设立办公室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处理示范区的日常事务。办公室应设在当地标准化管理部门,明确挂牌,专人负责。示范乡镇、企业也要成立相应的办公室。3.3成立技术小组成立由标准化、农业等部门的科研单位、技术推广部门、企业/农民经济合作组织和示范基地等相关各方人员组成的多元化、多层次的技术小组。技术小组负责示范区建设的标准化技术工作,具体承担指导示范区建设工作,解决示范区建设过程中的技术问题。3.4建立部门协调机制依据“示范区相关部门的任务分工与协调管理办法”地方文件,可出台具体协调规则,建立沟通协调机制。如联席会议制度,例会制度,工作进展定期汇报制度等。采取多形式多渠道沟通方式,不断建立健全标准化示范区沟通协调机制。实践证明,一个有工作热情、舍身投入该项事业的人,愿意经常性与各有关部门之间保持联系,互通有无,是使协调能够取得成功的关键,应当注意发现和培养。要注意发挥地方“老标准”的模范带动作用,使本地方的示范区建设和发展更具有活力。4.出台实施细则按任务书要求的示范区建设起止年限和预期最终示范目标,制定示范区建设实施细则。实施细则内容主要包括:划分实施阶段,年度工作计划及其季节性重点,激励制度建设计划,阶段目标和考核(包括自查/中期检查),验收的时间安排以及保证计划落实和目标实现所需要的各种组织、技术措施和经费来源,各阶段、各方位的具体责任人等。4.1标准及其体系建设计划标准是实施的依据,标准制定和采用是示范区建设的重点任务之一。需要制定详细的标准制定、采用计划。计划内容包括:起草标准的人员队伍、标准完成时间,采用标准的适用性,以及保证标准适用性的保障措施等有关事项。具体可遵照农业标准制(修)定程序执行。标准体系的建设是在标准制(修)定的基础上,对示范区所需标准按照一定要求或规则,进行的系统化和整体化过程,是一次相关标准的质量升级过程,可以是适用于本地区的标准体系或标准综合体。其离不开标准制(修)定的人员队伍,更离不开相关专家。这些在制定计划时应当做出明确的规定。4.2划分实施阶段根据计划任务书确定的规模和目标,按照经济合理原则,将总目标分解成年度阶段性目标,再分年度划分具体的实施阶段,如季节性阶段,以便落实到具体人员时易于操作。4.3制定年度计划依据划分的具体实施阶段,由承担任务的各自相关的部门或者小组,要统一制定示范区年度工作计划,重点是如何具体操作、完成的主要途径和方法,最后提交任务完成的形式和保障措施。而后,由上一级进行整合提升,出台总体年度计划,内容主要包括:标准化培训计划和宣传计划、示范规模大小、参与示范的农户数、参与示范区建设的企业、示范区投入品供应计划、生产过程控制要求、产销衔接计划、示范区建设任务分配计划等。示范区建设的阶段性目标要在计划中明确列出。(1)宣传培训计划根据任务,制定详细的宣传/培训计划。宣传计划要考虑公共媒体、墙报、宣传手册、宣传画、文艺节目、知识竞赛等形式的利用。培训要从培训的目的、培训内容、方式、方法、地点、培训教师、培训经费以及培训的效果保证措施等方面给予详细的说明。(2)部门任务分工要按“统一管理、分工协作”的原则,明确参与各方的目标任务和具体职责。把部门职能与目标任务紧密结合,重复、交叉的职能划归具有职能优势的部门。标准化部门要做好组织协调和平衡管理工作,农业部门要发挥农业标准化工作的主力军作用,各有关部门要按照有关制度、法律法规的规定,认真履行职责,共同推进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的建设。(3)确定实施规模/范围要根据项目的整体要求,结合经费、人力及市场发展需要,确定每年要实施的规模(面积或头数),重点内容以及涉及的农户数量,采取循序渐进、点面结合的方式,逐渐加速扩增,直至完成总体目标。注意抓好典型,逐渐增加农户数量,实现有效的辐射带动。(4)经费落实计划根据示范区项目实施前制定的“示范区建设的配套经费落实与资金管理办法”地方文件,做出各年度经费使用方案和具体数额计划,特别是配套经费的落实途径和保证措施计划,以保证示范区项目经费的足额到位和正常实施。为了经费的真正保障,在制定计划时,应当及时与上一级主管经费的部门沟通,征得有效支持且开通经费的提供渠道。还应当与相关出资方取得联系,以书面文件形式落实经费数额和提供时间。4.4形成激励制度根据示范区项目实施启动会出台的“示范区管理、监督与激励制度”地方文件精神,制定激励制度落实的具体办法,并上会讨论通过,主管领导签发。激励的具体办法要明确规定各参与方的责权利,做到权力、责任和利益的有机结合,形成赏罚分明的激励机制。4.5建立标准推行体系示范区技术小组要依托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组建农业标准实施队伍。形成以县、乡、村三级标准推行为主干,以专业化服务组织为分支,以科技示范户、专业户、种养大户为支撑的农业标准推行体系。推行体系计划应当在上述原则下,通过调查示范区的现有技术实力,进行统筹安排,科学计划。这一体系,要与示范区的技术小组形成合力,共同做好示范区的标准实施工作。4.6制定应急预案农业整体过程受自然因素影响很大,某些极端因子常常造成生产过程的重大损失。为了防御不可抵抗的自然因素的干扰,保证示范区运行尽可能地处于相对安全水平,应当根据示范区主导产业的特点,制定相应地应急预案,确保示范区各项计划的顺利实施。如外来有害生物的侵入防御,某些自然灾害的减灾措施等。计划一定要周全细致,可操作性强,还要从示范区建设的实际出发,通过理性构思与论证,使计划能够在最关键的时候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应急预案包括的主要内容有:①应急预案的适用范围;②可能的突发事件和可能造成的后果;③应急的组织机构及其组成单位、组成人员、职责分工;④报告的程序;⑤报告后应当采取的行动和措施;⑥保障应急预案贯彻执行的措施;⑦与相关应急预案的衔接关系。实施实施阶段是示范区建设的关键,是各项计划真正的落实过程。实施阶段的主要目标是,通过标准的制(修)定和标准体系建设、示范基地建设、标准的宣贯、实际培训以及操作指导,实现标准与生产过程的具体结合。同时,实施过程中要注意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的配套,要认真作好生产操作过程的记录,按照标准化农产品的要求,保证各环节标准得到真正实施,切实抓好病虫防治或防疫工作,保证标准实施的最后效果。实施阶段应当开展以下几方面的工作:1.标准体系建设1.1标准的制(修)定根据示范区标准制定/采用计划,按照农业标准制定程序,成立由农业推广部门、相关专家、研究机构、标准管理部门和企业/基地有经验的人员组成标准起草小组,开展标准(修)定工作,完成标准建设任务。(1)具体做法:①依照示范区标准需求计划,落实标准建设任务。②围绕计划内容,收集国内外、行业、地方和企业的相关资料。③技术标准建设,要求:A.有现成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