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贸后习题答案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1章习题答案1.国际贸易和国内贸易都是贸易的一种,它们的共同基础是一种套利行为,这种套利行为寻求产品或者服务之间的差价,低价买进高价卖出。比如说A地的产品价格低于B地,B地就会向A地购买产品;否则,B地就会把产品销售到A地;A和B可以是同一国家的企业,也可以是不同国家的企业。2.国际贸易和国内贸易有很大的区别,导致区别的主要原因是主权国家自己的贸易政策与国际贸易行为的冲突,而世界经济中又缺乏一个统筹考虑的强有力的全球性政府来协调各方利益与矛盾。国际贸易牵涉到的都是主权国家,每个主权国家都有自己的法律和规章制度。在同一国家内,不同地区或者不同个体之间的贸易,都是在市场供需的原则下,按照同一国家的同一套法律和规章制度进行,任何交易都不能违背这些法律和规章制度,否则国内的法庭就要进行裁决。但是,这些各国的贸易政策几乎都是从保护本国某些利益团体出发,实施这些贸易政策的政府几乎都不会去考虑对其他国家的影响,就使得在国际贸易中经常会发生贸易冲突和纠纷,而主权国家之间又缺乏一个共同认可的全球性的最高法院来裁决这些纠纷。虽然有些国际组织存在,例如世界贸易组织、联合国、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组织等,并且可以对国家之间的贸易纠纷进行仲裁,但是一旦发生贸易纠纷,主权国家仍可以不受其制约,这些国际组织也没有强有力的执法机构来使主权国家就范,最后,造成了国内贸易与国际贸易之间的巨大差别。本章中的欧盟与中国纺织品贸易纠纷的案例中,随着欧盟对中国的纺织品配额限制的降低,欧盟的纺织品企业感受到巨大的压力,对政府大举游说。之后,欧盟开始启动对中国纺织品出口的应急保护调查,并且宣布对中国出口的部分纺织品设立限制,美国随后也在5月对部分中国纺织产品设置进口限制,中国和欧美之间有关纺织品的贸易争端开始硝烟四起。但是,一方面是限制中国的纺织品进入,另一方面欧盟内的零售商和进口商又因缺货而怨声载道,纷纷指责欧盟政府。如果把全世界看作是一个统一的国家,在这个全球国家里有一个最高法院,有一套完整的法律体系,那么欧盟对中国的纺织品销售的贸易限制根本就不会存在,也不会产生这么多的冲突和矛盾。3.在本章中,从六个方面对现今世界贸易的状况进行了比较和分析:在2004年的世界贸易中,制造业和服务业的进出口增长率都在20%左右,其中,虽然中国所占的份额较小,但其增长率大大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在对不同行业生产和出口在不同年代的增长率的比较中,可以看出,出口增长率都高于产出的增长率,制造业贸易的增长尤其明显,其中矿业的生产和贸易的变化幅度比较大,而农业的生产和贸易相对比较平缓。在2004年各国实物进出口额的大小位居世界前十名的国家中,实物出口额排在第一的是德国,实物进口最多的是美国,中国是其中唯一的一个发展中国家,最近几年实物进出口额增长迅速,达到了35%以上,已经排在了全球第三。在全球服务行业进口和出口的前十名国家中,美国具有巨大的竞争力,位居第一,其中,香港作为一个城市却排在全球服务业出口的第十名,中国的服务业近年增长迅速,进出口增长率都高出35%,未来几年更有可能跻身全球前五名之内。在对发达国家和地区与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实物进出口比例的比较中,超过三分之二的实物进出口来自发达国家,只有三分之一来自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可见,全球贸易主要发生在发达国家之间,发展中国家和地区虽然数目很多,但是按照贸易额来看,仍然远远比不上发达国家。在对来自不同区域的实物出口走向的比较中,全球贸易的区域特性非常明显,区域内贸易非常突出。而且,国家间的距离、文化差异、传统等都是影响贸易紧密程度的因素,比如,进出口主要是在临近国家之间、同一区域内贸易量很大。4.自1979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进出口情况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每年进出口总额从1979年的293.3亿美元增长到2005年14221.2亿美元,翻了近五十倍。到2005年,中国的进出口额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已经达到62%,其中,外资企业占所有进口和出口金额的58%以上,私营企业的出口增长速度最快,在2005年增长超过60%。在中国货物贸易的主要贸易伙伴中,欧盟是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占中国的进出口总额的15.3%;其次是美国。中国最大的进口来源国是日本,占中国进口总额的15.2%,其次是韩国和东盟。在与中国货物贸易顺差和逆差最大的前十位贸易伙伴中,贸易顺差最大的是美国,占中国所有贸易顺差的15%,而在前十个国家中,八个为发达国家和地区,只有两个是发展中国家,这主要是因为中国的主要出口为劳动密集型产品。中国的贸易逆差主要来自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最大的贸易逆差来自中国台湾,其次为韩国。中国的前十位贸易大省和城市中,前十位出口大省都在沿海地区,广东省的出口占全国出口的1/3,前十大出口大城市占了全国大约60%的出口额。在对中国货物进出口的主要产品的比较中,可以看到中国的进口主要以资源和能源密集型产品为主,出口主要以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中国的服务类贸易增长也非常迅速,尤其是在旅游、建筑服务、广告等行业呈现出贸易顺差。5.对国外市场依赖程度可以用不同的指标来衡量,通常用出口占本国GDP的比例来表示,也可以用进口占GDP的比例,或者用进出口总额占GDP的比例作为衡量对国外市场依赖程度的指标。而对国际市场依赖程度愈大的国家,对国外市场变化的敏感度也越大。通过表1.14用出口对GDP的比例作为指标对部分国家和地区的对国际市场的依赖程度的比较中可以看到,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实力越大,依赖国外市场的程度越低。第2章习题答案1.(1)假设我国只生产两种产品,小麦和布料,我们以横坐标表示布料,纵坐标表示小麦,将各种生产组合用直线连接可得生产可能性边界如图2.1所示。我们知道,B点到C点那段布料的机会成本可以用生产可能性边界上的切线的斜率值来表示,所以BC那段布料的机会成本就是等于这段直线的斜率的绝对值,所以BC那段布料的机会成本就是1。(2)和(3)答案略(参考课本相关知识解答)2.(1)我们已经假设中国和美国只生产鸡爪子(F)和鸡胸脯(C)两种产品,并且生产可能性边界呈现机会成本递增。同时也假设中美的生产可能性边界完全一致,中国人的无差异曲线偏向于鸡爪,而美国人的无差异曲线偏向于鸡胸。图2.2中,BE为中国的生产可能性边界,HE为美国的生产可能性边界,表示两国的生产要素被充分利用时,所能生产的鸡胸和鸡爪的最大组合,U1为中国的无差异曲线,U2为美国的无差异曲线,代表了中国和美国的消费者的喜好。在没有贸易的国家里,所消费的商品,必定来自本国的生产,因此,BE和HE同时又是两国的消费可能性边界,两国的自给自足均衡分别是无差异曲线与消费可能性边界的切点。通过图2.1可以看出BG的斜率是大于BI,所以美国的鸡胸的价格是大于中国的。图2.2中国和美国的自给自足均衡(2)在没有贸易的情况下,我们知道美国的鸡胸脯相对比较贵一些,若两国进行自由贸易,由于美国相对较高的鸡胸脯价格,将引起中国生产鸡胸脯的数量增加,并出口到美国(图略)。(3)当中美从没有贸易到自由贸易时,因为美国的鸡胸脯比中国的贵,中国会设法增加鸡胸脯的生产并向美国出口,同样,美国会设法增加鸡爪的生产并向中国出口。(4)答案略(提示:参考课本(图2.13)所分析的大国的贸易利得)。3.一个经济模型(model)是基于一系列假设之上来解释某种经济现象的理论框架。经济模型可以是逻辑的文字描述,也可以通过一组数学方程或几何图形来描述。如果想要得出清晰而有用的结论,一个经济模型必然要有许多高度抽象而且限制性很强的假设,这些假设有时候甚至可能不切实际,但是,我们并不应该因为这些假设的存在而对经济模型不以为然。一个经济模型是否有用,并不在于它所基于的假设是否合理,重要的是这个经济模型是否能够帮助我们理解问题的实质,以及得出的结论和对经济现象的解释是否合理。4.生产可能性边界(productionpossibilityfrontier,简称PPF)是指在一定技术和一定资源的情况下一个经济体所能生产产品的最大组合。为了便于解释,我们假设这个经济体只生产两种产品:布料和小麦。我们用字母C代表布料,用W代表小麦。在图2.3中,点A和点B表示了两种生产的可能,也就是当生产要素完全被充分利用后,该经济体可以生产3米布料和8千克小麦(A点),或者可以7米布料和4千克小麦(B点)。图2.3机会成本递增情况下的生产可能性边界我们注意到图2.3中的PPF为向外凸出(凹向原点)的形状。这种形状的PPF表示了递增的机会成本。当我们从点E(该经济体只生产小麦)沿PPF移向点D(只生产布料)时,为了多生产布料而必须放弃生产的小麦逐渐增加,也就是说布料的机会成本随着布料生产的增加而增加。在图型中,布料的机会成本可以用PPF上切线的斜率值来表示,例如,点A的布料生产的机会成本为经过点A的PPF切线的斜率值。沿着PPF从点E到点D,PPF切线的斜率值越来越大,表示布料的机会成本是递增的。图2.4画出了另一种可能的PPF。直线型的生产可能性边界表示在PPF上任何一点的机会成本是个常数。也就是说,当我们增加布料的生产,小麦产量的减少是个常量。如果每个行业所雇佣的生产要素的比例是相同的话,该经济体的生产可能性边界就会是条直线。例如,假定小麦和布料的生产都需要在每亩土地上雇佣10名工人,当布料行业扩张,其需要的生产要素必须以这个比例从小麦行业里获得,而这也正是小麦行业释放要素的比例。因此,增加每单位布料生产所导致的小麦减产量是固定的常数,并不因为布料生产的增减多少而有所变化。我们在下面讨论贸易模型时会不断用到这类PPF。ABGFWDE844730C图2.4机会成本不变情况下的生产可能性边界还有一类PPF是凸向原点的那种,见图2.5。这是在机会成本递减情况下的生产可能性边界。这种情况往往与规模经济(economiesofscale)有关。图2.5机会成本递减情况下的生产可能性边界5.相对供给曲线的推导过程:我们用Pc和Pw分别表示布料和小麦的价格。如果厂商生产C米布料和W千克小麦,那么厂商的收入为PcC+PwW。我们可以在图2.6中画出厂商的收入曲线AB,因为AB又显示了厂商必须面对的相对价格,我们又称AB为厂商的价格曲线。WDEC0WDEOC图2.6厂商的收入曲线厂商的收入曲线是一组平行于AB的直线,图中EF线也是厂商的收入曲线。这些收入曲线的斜率都是Pc/Pw。假如Pc=4元/米,Pw=8元/千克,那么收入曲线的斜率为1/2。我们称Pc/Pw为布料的相对价格(relativeprice)。用上面的数字,布料的相对价格是1/2,也就是一米布料可以用来交换0.5千克的小麦,这时因为布料的名义价格(nominalprice)为4元/米,小麦的名义价格为8元/千克,即买一米布料相当于买0.5千克的小麦。同样,小麦的相对价格是2,即一千克小麦可以用来交换2米布料。厂商的决策就是选择生产布料和小麦的数量,在给定的限制下追求收入的最大化。厂商所面临的限制就是生产可能性边界。因此用数学公式来表示就是:MAXPcC+PwW(2.1)限制:C和W必须在PPF上以图象表示就是寻找C和W,以使企业的收入曲线尽量朝原点的反方向移动,但是C和W不能离开PPF,因此厂商的决策就是选择小麦和布料的产量以使其收入曲线与PPF相切。我们在图2.7中假设机会成本递增,点A为收入曲线与PPF的相切点,只有这时厂商的收入才是最大化的。在图中,我们任意假设在最佳生产点A的小麦的产量为4千克,布料产量为5米。在A点,布料的机会成本正好等于布料的相对价格Pc/Pw。用我们上面的数字,Pc=4元/米,Pw=8元/千克,布料的相对价格Pc/Pw就是1/2。WCABPc/PwEF图2.7厂商的决策当布料的相对价格为1/2时,收入曲线与PPF相切于点A,布料相对于小麦的产量为5/4。我们称之为布料的相对供给(relativesupply)。假如布料的相对价格增加到1,也就是布料相对小麦变得更贵,在图2.7中,厂商的收入曲线的斜率为1,即收入曲线变得更陡。这时新的收入曲线与PPF相切于点B。在B点小麦的产量为2千克

1 / 51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