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中国滨海旅游目的地竞争力研究——以大连、青岛、厦门、三亚为例姓名:姜鹏鹏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旅游管理指导教师:王晓云20080501中国滨海旅游目的地竞争力研究——以大连、青岛、厦门、三亚为例作者:姜鹏鹏学位授予单位:华东师范大学相似文献(4条)1.学位论文鲍清晓青岛海岸带生态旅游发展与战略构建研究200720世纪80年代出现“生态旅游”的概念,生态旅游成为旅游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引起国内学者的广泛重视,涌现了大量的研究成果。我国的滨海旅游业自20世纪90年代蓬勃兴起,青岛是我国东部沿海典型的滨海旅游城市,但其旅游业发展中存在一定问题。在本文中,笔者提出海岸带生态旅游的概念,选择滨海旅游城市青岛作为研究对象,以地理学、海洋科学、系统科学等理论为指导,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系统分析了青岛发展海岸带生态旅游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提出青岛海岸带生态旅游的发展战略,以期为青岛旅游产业发展提供一定的指导。全文共包括十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根据国际国内海岸带旅游的发展,结合青岛的旅游发展现状,提出研究课题,并明确该研究的目的及要解决的主要问题,论述了研究的重要意义,陈述了研究的技术路线、研究的主要方法及研究流程。第二部分,全面分析了国内外学者有关海岸带生态旅游的研究成果,评述了已有研究中的贡献和不足,指出了今后尚需进一步研究的问题。第三部分,提出了海岸带生态旅游的概念,介绍了论文研究涉及到的相关理论,并分析了这些理论对青岛海岸带生态旅游的重要指导意义。第四部分,通过考察青岛海岸带生态旅游的发展现状,提出了青岛发展海岸带生态旅游的战略。以下是本文的核心部分,笔者对青岛海岸带生态旅游的发展进行了SWOT分析,并对青岛海岸带生态旅游的发展进行了战略构建。第五部分,运用SWOT分析方法,分析了青岛发展海岸带生态旅游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第六部分,提出了青岛海岸带生态旅游的资源开发战略。青岛拥有丰富的海岸带生态旅游资源,要加强青岛海岸带生态旅游资源的整合、旅游区域空间整合、旅游产品整合、旅游线路整合、旅游市场整合,并进行海岸带生态旅游功能区划,划定海岸带重点旅游功能区、海岸带次级旅游功能区、海岸带新型复合旅游功能区和海岸带潜在旅游功能区。第七部分,提出了青岛海岸带生态旅游的环境保护战略。将海岸带环境压力分解为利用政策响应可以调控的因子和不可调控的因子,首先要加强政府管理来保护海岸带环境,其次要建立海岸带环境承载力计量模型。第八部分,提出了青岛海岸带生态旅游的产品设计战略。一方面应继续发挥观光旅游产品的优势,进一步优化结构,提升档次;另一方面以市场需求为中心开发特色生态旅游产品。并引入CIS战略,进行青岛海岸带生态旅游形象定位。第九部分,提出了青岛海岸带生态旅游的市场营销战略。根据青岛海岸带生态旅游的客源市场分析,制定了市场营销的发展方向。第十部分,提出了青岛海岸带生态旅游的管理体制创新战略。本文引入了海岸带综合管理系统模型进行海岸带管理,制定海岸带旅游综合管理法,建立海岸带旅游权威管理机构,实行海岸带生态旅游一体化管理。第十一部分,提出了海岸带生态旅游的游客管理战略。借鉴生态旅游游客管理的方法和模式进行海岸带生态旅游的游客管理,在保护旅游资源的同时实现游客体验管理。第十二部分,提出了海岸带生态旅游的社会保障战略。通过政府职能、企业职能、旅游模式的转变实现可持续发展模式的转变,进而实行政府主导型旅游发展战略,同时加大旅游宣传,培养旅游人才,坚持产品创新,实施项目促旅。第十三部分,是全文的总结部分。本选题研究取得的主要成果:①通过对滨海旅游、海洋旅游、地理学海岸带的研究,提出海岸带旅游的概念。②通过对国内外海洋旅游和生态旅游研究的综述分析,明确海岸带旅游深度发展的途径是走海岸带生态旅游的发展道路。③分析并结合青岛市海岸带旅游的现伏、存在问题,指出青岛海岸带旅游的发展方向是构建海岸带生态旅游发展战略。④通过对青岛海岸带生态旅游的SWOT分析,论证青岛发展海岸带生态旅游的必要性和可行性。⑤通过海岸带生态旅游资源开发战略、环境保护战略、产品设计战略与营销战略、管理创新战略与游客管理战略、社会支撑战略的研究构建青岛海岸带生态旅游的发展战略。本文的创新之处:①论证提出了海岸带旅游的概念,更具有科学性、规范性。②提出了海岸带旅游要想深度发展只能走海岸带生态旅游的发展道路,结合青岛的实证,对海岸带生态旅游的发展,进行了全方位、多角度的研究分析,具有一定的创新性。③研究方法上的创新,在研究海岸带生态旅游的环境承载力时,采用林斯顿多相战略分析法,借助数学和逻辑结构模型进行环境承载力相关计量模犁的建立和分析。2.学位论文曹诚为珠三角东翼滨海地区海陆一体旅游轴线开发研究2007滨海旅游业是我国的海洋支柱产业,其增长态势居主要海洋产业之首。但近年来滨海旅游业发展并不尽如人意,开发规划不合理,景区景点环境压力大,服务体系不完善,资源利用不充分等现象,阻碍了滨海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选择珠三角东翼滨海地区作为研究对象,范围涉及香港、深圳、惠州、汕尾四个行政区,稔平和大鹏两个半岛,以及红海湾、大亚湾、大鹏湾三处海湾。该地区是我国经济最具潜力的经济圈之一,区域经济发达和对外开放程度较高,交通方便,游憩市场需求也较高;同时还拥有非常丰富的海洋和陆地旅游资源,而且每年的适游期也较长。具备进行海陆一体开发的条件。海陆一体开发是海洋和陆地资源共同参与的开发活动。通过海洋资源与陆地资源的有机结合,以陆地旅游的服务体系作为海洋旅游的坚实后盾,以海洋旅游作为陆地旅游的有效调节和补充,实现海、陆旅游景点和线路的互补,提高滨海地区旅游业的综合效益,实现海洋与陆地经济的共赢。“点-轴开发”理论是广泛应用于我国的非均衡发展理论。通过将点轴理论应用于滨海旅游业的开发中,确立具有优势或发展潜力的旅游增长极,和以交通线路为骨架的轴线,可以在资源和资金有限的条件下,首先集中精力发展增长极点,通过扩散效应,将增长极所带来的游客、建设资金、产业项目等沿轴线外溢到周边地区,实现整个地区的发展。珠三角滨海地区的海陆一体轴线开发,选择了新建巽寮一考洲洋水上活动中心、淡水-澳头休闲娱乐中心和已经较成熟的香港-深圳旅游区作为“点-轴”开发中的重要增长极,而汕尾品清湖作为轴线开发的次要增长极,通过增长极所吸引的游客,带动其周边地区的旅游景点的发展。轴线的空间布局,主要是通过人工挖通两条水道,即稔平半岛和大鹏半岛水道。轴线的布局为东起汕尾品清湖,经红海湾海域,过考洲洋,到达巽寮-考洲洋水上活动中心,再经过稔平半岛水道,到达淡水-澳头休闲娱乐中心。该段也是轴线开发的第一步。由淡水-澳头休闲娱乐中心,经大亚湾海域,并经大鹏半岛水道,过大鹏湾海域,到达深圳小梅沙和香港沙头角,这是轴线第二步开发的西段。整条主轴线可达114Km。次级轴线分别为汕尾品清湖-陆丰-陆河,汕尾品清湖一海丰,澳头-淡水-惠州三条。通过该海陆一体旅游轴线的开发,可以充分实现了海上旅游与陆上旅游的结合,促进滨海地区旅游业发展。3.学位论文都晓岩泛黄海地区海洋产业布局研究2008目前国外尚没有专门针对海洋产业布局问题的研究。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一般产业布局和港口区位问题在两个领域。其中,港口区位问题研究主要围绕以下三个课题展开:一是单一港口区位选址问题;二是单一港口空间结构演化问题;三是港口体系空间结构演化问题。影响海洋产业布局的因素主要有自然条件及自然资源因素、地理位置、社会政治因素、经济因素和技术因素。海洋产业布局应遵守以下原则:陆海统筹,协调发展;遵守地域分工规律,发挥优势,突出重点;依靠科技进步,集约发展;坚持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地位;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遵守科学发展观,实现可持续发展:树立产业集群意识,促进产业集聚;坚持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相统一。不同海洋产业具有不同的区位指向,海洋渔业为资源指向,海盐及盐化工业为气候指向,海洋船舶工业为资金和智力指向,海洋油气工业为资源指向,港口业为地理指向和自然条件指向,滨海旅游业为经济发展水平指向和资源指向。海洋产业的集聚与扩散是海洋产业布局演化的一般规律,城市化经济和本地化经济是推动海洋产业集聚与扩散的内在机制。海洋产业布局有四种模式:均质模式、专业化模式、层级模式和点轴模式。对波罗的海、地中海和墨西哥湾三个案例地区进行分析可获得以下启示:海洋产业布局需因地制宜;海洋产业布局具有海陆一体化倾向;海洋产业具有集聚倾向;专业化和集中化是现代港口体系空间结构演化的基本趋势,应以区域的、联系的、发展的观点思考一个区域的港口布局,船公司在当今货主、港口、船公司三者关系中占据主导地位,港口布局应更多考虑船公司的区位决策因子,并引导船公司的区位行为,以货主、港口、船公司三方整体利益的最大化为原则安排区域港口布局;海洋产业的合理布局需要国际合作。目前泛黄海地区海洋产业的总体布局宜采取“点状”布局模式。泛黄海地区沿海可划分为三级海洋综合经济区:一级海洋综合经济区4个,二级海洋经济区8个,三级经济区14个。今后泛黄海地区海洋捕捞业布局应进一步控制近海海洋捕捞强度;海水增养殖业布局可以按照“四带六区”的总体格局进行勾画。泛黄海地区船舶布局的基本思路是:大力打造环渤海湾和长江三角洲两大造船工业基地,同时立足地方造船工业发展基础,适度发展地方造船工业,逐步形成以两大造船集团为主体,以两大造船基地为依托,大型骨干船厂快速发展,中小型船舶企业加快发展,各类配套企业和相关机构协调发展的产业格局。泛黄海地区多数盐田和盐化工企业集中在辽东湾、莱州湾、长芦和两淮四个传统产盐区。今后泛黄海地区海盐业的布局应维持目前辽宁盐区、长芦盐区、山东盐区和两淮盐区四大盐区的总体布局,但可以根据各盐区的实际情况适当扩大山东盐区面积,稳定长芦和辽宁盐区面积,适当缩减两淮盐区面积。渤海是泛黄海地区油气工业最集中的地区,也是我国最主要的海洋油气产区。今后应将渤海建设成为我国综合性的石油工业基地。以曹妃甸港、天津港、大连港、营口港等大中型港口原油码头和原油库的建设为契机,打造辽宁、天津、河北沧州和唐山以及鲁北四个大型石油化工基地,加快对渤海天然气资源的开发利用,尽快形成与“西气东输”和“南气北输”交相呼应的局面。泛黄海地区初步形成了四大港口群,港口等级体系逐渐形成,但仍未摆脱支线港地位,港口吞吐能力不足,结构性矛盾突出,港口发展不平衡,港口体系功能不完善,今后该地区港口布局应遵照《全国沿海港口布局规划》。泛黄海地区滨海旅游业还处于点状格局形成阶段。今后应确立“以点状布局为主导、线状布局为辅助”的总体开发模式,重点发展上海、天津、青岛、大连4个中心城市;烟台、秦皇岛、锦州、葫芦岛和连云港5个次中心城市。为确保布局方案的实施,今后泛黄海地区应强化海陆经济一体化发展思维,加强海洋基础工作,制定产业布局政策干预和引导海洋产业布局,建立健全海洋综合管理体系,确立海域使用相关制度,加强海域使用管理。4.学位论文高向丽秦皇岛市滨海旅游供求分析及发展思路研究2009随着我国滨海旅游业的迅猛发展,旅游者的需求更加多元化、个性化;滨海旅游目的地之间的竞争也日趋激烈。秦皇岛市作为滨海旅游开发最早的地区之一,面对周边青岛、大连等沿海城市的迅速崛起,却相对落后,因此,对秦皇岛市滨海旅游进行研究具有较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论文运用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消费效用最大化理论、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旅游供给与需求均衡理论等基本原理和方法,对秦皇岛市滨海旅游的供给与需求进行了系统分析。首先,分析了秦皇岛市滨海旅游的需求情况:滨海旅游者以国内客源市场为主,主要集中在京津冀地区,入境旅游者以俄罗斯、日本、韩国为主;旅游目的以观光、度假为主,疗养、会议培训也占有较大比例;旅游方式包括家庭出游、单位组织、旅行社组织等多种形式;秦皇岛市滨海旅游市场需求处于旺盛期向稳定期过渡阶段,基本趋于稳定,但旅游者的需求呈现出新特点,主要表现在决策日趋理性、需求内容由单一型向综合型转变、参与方式由被动接受向主动参与转变、需求档次日趋多样化、对旅游地环境质量的需求越来越高。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