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经济学》教学大纲制定(修订)单位:山东财经大学国际经贸学院制定(修订)时间:2007年4月修订课程中文名称:国际经济学课程英文名称:InternationalEconomics课程号:学时数:54学分数:3先修课程: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适用专业:经济学、管理学一、课程性质和任务《国际经济学》是高等学校经济学类专业的核心课和专业基础课。设置本课程的目的就是要通过对国际经济理论和政策的学习,掌握稀缺的经济资源在全球范围内实现最有效分配的理论,以及各国由此发生的经济关系中应该采取的政策,掌握分析国际经济现实问题的方法和基本思路。本课程的基本任务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国际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政策和分析国际经济问题的基本方法。需要掌握的基本理论主要包括古典的国际贸易理论、新古典贸易理论、现代国际贸易理论、生产要素国际流动的理论、汇率决定理论、国际收支调整理论;需要掌握的基本政策主要有对外贸易政策及其福利效应和开放经济条件下的内外平衡政策等。在此过程中还要求学生掌握国际经济学理论和政策的分析和表达方式;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能够应用国际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政策分析某些国际经济现象。二、课程教学内容第一章绪论(3学时)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国际经济学这门课的研究对象、特点及与其一般经济学的关系,了解国际经济学的基本内容和基本理论框架,同时还要了解国际经济学理论发展的过程,掌握国际经济学的基本分析方法和分析工具。教学重点与难点:生产可能性边界与供给、消费者偏好与社会无差异曲线、一般均衡分析。第一节国际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基本内容一、国际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二、国际经济学与一般经济学的联系与区别三、国际经济学的基本内容四、国际经济学理论发展概况第二节国际经济学的基本分析方法和模型一、国际贸易研究方法的特点二、主要分析工具三、封闭条件下的一般均衡四、开放条件下的一般均衡五、贸易利益第二章古典的国际贸易理论(6学时)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了解比较利益理论的发展过程,掌握重商主义的基本思想及绝对优势理论、比较优势理论、机会成本理论、相互需求理论和提供曲线的基本内容及其评价,尤其要深刻领会用图形说明的机会成本不变条件下的贸易基础和贸易所得。教学重点与难点:本章的重点是比较优势理论的内容和评价;难点是用图形说明的机会成本不变条件下的贸易基础和贸易所得。第一节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一、重商主义的基本思想二、绝对优势理论的基本假设三、绝对优势理论的基本内容四、对绝对优势理论的评价第二节大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一、比较优势理论的基本内容二、互惠贸易的基础和比较优势理论的例外三、对比较优势理论的评价第三节约翰·穆勒的相互需求理论和马歇尔的提供曲线一、约翰·穆勒的相互需求理论二、马歇尔的提供曲线第四节机会成本与比较优势一、机会成本理论的基本内容二、用图形说明的机会成本不变条件下的贸易基础和贸易所得(一)绝对优势理论的经济分析(二)比较优势理论的经济分析第三章要素禀赋理论(3学时)教学目的和要求:本章主要目的是介绍从要素禀赋差异角度解释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要素禀赋理论(FactorEndowmentTheory)。此理论最早是瑞典经济学家赫克歇尔(EliHeckscher)和俄林(BertilOhlin)师生提出,后经萨缪尔森(PaulSamuelson)等人的不断完善。从20世纪前半叶到70年代末,要素禀赋论成为国际贸易理论的典范。教学重点与难点:要求学生了解和掌握要素禀赋理论的基本模型、H—O定理及其几何说明、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及里昂剔夫之谜。特别要扎实掌握H—O定理和里昂剔夫之谜。第一节要素禀赋理论的基本模型一、等产量线二、要素禀赋三、要素密集度四、H—O模型的假设条件第二节要素禀赋和赫克歇尔—俄林理论一、H-O定理二、H-O模型的几何说明三、对H-O模型的评价第三节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一、生产要素价格均等化的过程二、生产要素价格均等化的图形说明三、要素价格均等化的限制条件与斯托尔帕—萨缪尔森定理第四节对H-O模型的经验检验一、里昂剔夫之谜二、对里昂剔夫之谜的解释(一)人力资本(二)自然资源(三)要素密度逆转(四)需求逆转第四章现代国际贸易理论(3学时)教学目的和要求:本章介绍20世纪六、七十年代发展起来的、分别从需求、技术变化和规模经济等不同角度探讨国际贸易问题的贸易理论——重叠需求理论、产品周期理论、规模经济理论、产业内贸易理论和国家竞争优势论。教学重点和难点: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规模经济与差异产品贸易理论、外部规模经济贸易理论、重叠需求贸易理论的重要内容。特别要扎实掌握规模经济与差异产品贸易理论,了解产业内贸易的衡量方法。第一节重叠需求贸易理论一、消费者行为的假设与代表性需求二、重叠需求与国际贸易三、重叠需求贸易理论的意义第二节技术差距贸易学说和产品生命周期理论一、技术差距贸易论的内容二、技术差距贸易论的意义三、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的内容四、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的评价第三节外部规模经济与国际贸易一、外部规模经济产生的根源二、外部规模经济与贸易模式三、外部规模经济与学习曲线第四节产业内贸易学说一、产业内贸易的概念二、产业内贸易的成因三、产业内贸易的意义*第五节国家竞争优势理论一、国家竞争优势论的内容二、国家竞争优势论的简评第五章关税措施(3学时)教学目的和要求:本章主要介绍国际贸易政策中最传统也是最为重要的一种措施——关税。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同学们能够了解和掌握关税的概念、种类、经济效应以及关税结构理论。教学重点和难点:本章的重点是掌握关税的各种分类尤其是普惠制税、差价税;关税的局部均衡分析;有效保护率的计算。难点是大国关税的局部均衡分析。第一节关税概述一、关税的起源和含义二、关税的特点和作用三、关税的种类(一)进口税、出口税和过境税(二)正税和附加税(三)最惠国税、普惠制税和特惠税第二节关税的经济效应一、小国征收关税的经济效应(一)局部均衡分析1、价格效应2、生产和消费效应3、税收效应4、净福利效应(二)一般均衡分析二、大国征收关税的经济效应1、贸易条件效应2、大国的净福利效应第三节关税结构一、名义保护率和有效保护率二、有效保护率的计算三、关税结构理论的内容和意义第六章非关税措施(3学时)教学目的和要求:要求掌握其他对外贸易政策措施,扎实掌握进口配额、出口补贴以及倾销对有关国家经济利益的影响。教学重点和难点:进口配额和出口补贴的经济效应分析第一节非关税壁垒一、进口配额(一)进口配额的概念和种类(二)进口配额的经济效应(三)进口配额与关税的比较二、其它非关税壁垒措施(一)自愿出口限制(二)进口许可证制(三)政府采购政策(四)最低限价(五)海关程序(六)技术标准和卫生检疫标准第二节鼓励出口的措施一、出口补贴(一)出口补贴的含义(二)出口补贴的经济影响二、倾销与反倾销(一)倾销的含义和类型(二)形成倾销的条件及其影响(三)作为贸易保护主义的反倾销政策三、其他鼓励出口的政策和措施(一)出口信贷(二)出口信贷国家担保(三)外汇倾销(四)行政组织措施(五)经济特区措施第七章贸易保护理论与政策(3课时)教学目的和要求:本章主要介绍贸易保护主义理论的各种流派和过去数百年的世界贸易发展中,现实的保护贸易政策的演变。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同学们比较清晰的了解贸易政策的本质和贸易政策之争的根源。教学重点和难点:本章的教学重点是李斯特的幼稚工业论、凯恩斯的超保护贸易理论和发展中国家的保护贸易;难点是超保护贸易理论。第一节重商主义一、重商主义理论(一)产生背景(二)主要论点二、重商主义贸易政策(一)早期重商主义贸易政策的主要措施(二)晚期重商主义贸易政策的主要措施三、重商主义理论与政策评价第二节幼稚产业论一、汉密尔顿的保护学说二、李斯特的保护幼稚工业论(一)主要内容(二)政策评价三、幼稚产业的评定标准(一)穆勒标准(二)巴斯塔布尔标准(三)坎普标准第三节超保护贸易主义一、凯恩斯的贸易保护观点二、后凯恩斯主义的贸易保护观点第四节新贸易保护主义一、产生背景二、政策特点三、理论依据四、新贸易保护主义对国际贸易的影响*第五节战略贸易一、产生背景二、战略贸易理论三、战略贸易政策四、战略贸易理论与政策的评价*第六节发展中国家的保护贸易一、背景二、政策特点三、理论依据(普雷维什的保护理论)四、理论政策评价第八章经济一体化的理论与实践(3学时)教学目的和要求:理解国际经济一体化组织各种形式的含义和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扎实掌握国际经济一体化组织的静态效应和动态效应,了解世界上的各种经济一体化模式。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是国际经济一体化的各种形式、关税同盟理论的静态效应和欧盟的发展;难点是关税同盟的静态效应。第一节国际经济一体化的含义及形式一、国际经济一体化的含义二、国际经济一体化的形式三、国际经济一体化组织建立的条件第二节关税同盟理论一、关税同盟的静态效应(一)贸易创造(二)贸易转移(三)扩大出口二、关税同盟的动态效应第三节国际经济一体化组织的实践一、发达国家之间的国际经济一体化组织(EU)二、发展中国家的国际经济一体化组织(ASEAN)三、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经济一体化组织(NAFTA)四、经济一体化的新模式——开放的区域经济一体化(APEC)第九章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及其经济效应(1.5学时)教学目的和要求:掌握国际资本流动的基本理论、国际资本流动的福利影响及劳动力国际流动产生的影响。教学重点与难点:资本流动和劳动力流动的福利影响。第一节国际资本流动及其经济效应一、国际资本流动的纯理论二、国际资本流动的福利影响三、国际资本流动的其它影响第二节劳动力的国际流动及其经济效应一、劳动力国际流动的动机二、劳动力国际流动的经济效应分析三、劳动力国际流动的其他福利影响第十章世界贸易组织概述(1.5学时)一、关贸总协定的产生及其多边贸易谈判二、世界贸易组织概述(一)产生(二)宗旨和职能(三)组织结构(四)基本原则三、世界贸易组织与中国第十一章国际收支(3学时)教学目的和要求:掌握国际收支和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内容、国际收支的分析、国际收支平衡与失衡的有关知识,为下面几章的理论阐述奠定基础。教学重点与难点:国际收支的含义和借贷记账法第一节国际收支和国际收支平衡表一、国际收支的含义(一)国际收支的定义国际收支是一国在一定时期内(通常是一年)居民和非居民之间所有经济交易的系统的货币记录。(二)国际收支的定义理解1、居民2、交易3、流量的概念4、事后的概念二、国际收支平衡表国际收支平衡表是用特定帐户分类和复式记账法记录一国所有对外经济交易的一种统计表格。三、国际收支平衡表的记帐方法案例分析*1、贷方交易2、借方交易第二节国际收支的内容一、经常项目1、货物贸易2、服务贸易3、收入4、经常转移二、资本和金融项目1、资本项目2、金融项目三、错误和遗漏项目第三节国际收支的平衡与失衡一、国际收支平衡问题(一)国际收支的平衡1、自主性交易2、补偿性交易(二)国际收支的均衡一国政府所追求的福利最大化的政策目标。二、国际收支不平衡的类型1、周期性失衡2、结构性失衡3、价格性失衡4、收入性失衡5、偶然性失衡三、国际收支失衡的影响1、顺差—本币升值压力2、逆差—本币贬值压力第十二章外汇与汇率(3学时)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学习掌握国际金融方面的基本知识,为下面几章的理论分析奠定基础。掌握外汇、汇率及其标价方法、外汇市场及其职能、外汇管制。教学重点和难点:汇率的标价方法、远期汇率、套汇和套利的概念和计算和外汇管制的成本分析第一节外汇与汇率一、外汇(一)动态的外汇含义(二)静态的外汇含义1、广义的静态外汇2、狭义的静态外汇(三)外汇的特点1、国际性2、可偿性3、可兑换性二、汇率的含义及标价方法(一)汇率的含义(二)汇率的标价方法1、直接标价法2、间接标价法三、汇率的种类(一)从银行买卖外汇的角度来划分1、买入汇率2、卖出汇率3、中间汇率(二)从外汇的交割时间来划分1、即期汇率2、远期汇率(三)按制定汇率的方法来划分1、基本汇率2、套算汇率四、均衡外汇汇率外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