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物流管理G1班游宏伟岳增光高渊樊嘉伟邵臻高雄中美农业物流发展对比中美国土概况中国陆地面积:933万中国水域面积:27万国土总面积位居世界第四中美国土概况美国陆地面积:915万美国水域面积:47万国土总面积位居世界第三中美国土概况中美国土概况中美农业生产对比美国农耕地达28亿亩位列世界第一;中国农耕地达20亿亩,位列世界第四。美国每个农场平均占地417英亩(约16875公亩),美国人均耕地10.8亩;中国人均耕地1.3亩,美国人均耕地是中国的8倍。中美农业生产对比2014年中国粮食总产量6.07亿吨;其中稻谷2.064亿吨,小麦1.26亿吨,玉米2.1567亿吨。2014年美国粮食总产量4.7亿吨;其中稻谷1025万吨,小麦5500亿吨,玉米3.9亿吨。美国农业的特点一.规模化生产美国农业以农场主为基本单位,每个农场主都拥有大量的农田,有利于农业产业化布局,突出区域内的主导产品。而中国农业是以家庭为基本单位,人均耕地十分有限。美国农业的特点二.机械化生产美国农业已经完成了运用先进的设备代替人力的手工劳动,在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中大面积采用机械化作业,包括选种、育秧、播种、施肥、除草、灌溉、收割、脱粒、烘干、仓储、加工、包装、运输等。而中国大部分地区仍然靠人力生产。美国农业的特点三.科学化生产美国农业在发展过程中总是不断地把先进的科学技术广泛地应用于农业,提高产品产量、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保证食用安全。他们不断地完善农业的基础科研、应用科研及推广体系,不断提高科技对农业生产的贡献率。美国农业的特点四.市场化生产在美国,农产品自给自足的目的基本消亡,农场主的产品基本用于交换。因此,他们必须面向市场组织生产,实行以世界期货市场交易价格为指导的订单农业或合同农业,基本不担心产品的销售问题美国农业的特点五.专业化生产美国农业完全排斥生产小而全和封闭型经营状态,青睐按专业化分工组织生产,走开放式经营的道路。每个农场主只生产一种或两种农产品。有利于农场主结合当地的自然资源(气候、土壤、水源)和自己的技术水平。美国农业的特点六.智能化生产劳动者是生产力构成中最具基础作用、最有活力的因素,在对农业增产的贡献上,占有相当的比重。美国农场主基本上都受过良好的教育,都具有较高的文化水平,他们都能熟练的运用各种先进的农业机械,各自都有一套行之有效的科学的农场管理方法。他们不断对农产品的国际市场需求变化进行分析,已决定自己的生产经营方向和规模:不断对生产成本(种子、化肥、农药、利息、保险费、机械费用、维修、人工、水电等)进行分析和有效控制,在化肥、农药、灌溉等方面的投入边际效益递减,外延扩大生产已经没有余地的情况下,把增产的着力点转到以挖掘内部潜力,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档次,提高综合效益上来。美国农业的特点七.农业保险美国的农业保险都是有商业保险机构来完成的,按最近五年的平均产量来确定保险基数,政府给予一定的保险费用补贴,这样大大提高了农场主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中国农业特点一.中国粮食种植面积大,粮食产量高,但单产较低2004—2009年,中国的谷物种植面积和谷物总产量都高于美国,但单产与美国相比有不小的差距。以2009年为例,中国的谷物种植面积为8859.28万hm2,高于美国的5800.15万hm2。同年谷物总产量48368万t,高于美国的41981万t。但同年中国谷物单产只有54.60t/万hm2,而美国谷物单产为72.38t/万hm2,中国谷物单产仅为美国的75.4%。中国农业特点二.中国农业就业人数多,比重大从绝对数量看,中国农业从业人数常年稳定在3亿人以上,而美国只有200万人左右,两者相差约150倍。从农业就业人数比重看,中国农业就业人数占总就业人数的比重一直保持在40%左右,而美国这一比重仅为2%左右。中国农业特点三.中美人均耕地面积差距悬殊中国的人均耕地面积约为0.3hm2,美国约为61hm2,后者几乎是前者的200倍。人均耕地面积的巨大差距,决定了中美的农业生产方式完全不同。规模化、集约化农业在美国得到了大规模推广,而中国只能采用分散的家庭经营作为主要的农业生产方式。中国农业特点四.中美农产品进出口贸易额差距明显尽管中国许多农产品产量居世界前列,但农产品贸易发展不充分,农产品进出口总额较小。美国作为世界经济强国,农产品贸易发达,农产品进出口都相当活跃,在农产品进出口总额方面有明显优势。中美农业差距的表现一.中国农业科技投入不足美国政府每年投入大量资金用于农业科技创新,20世纪90年代末期,美国每年用于农业科研的经费约为620亿美元,对农业科技的投入强度明显大于整个社会平均的科技投入水平。在此期间,美国的农业科技投入强度超过3%,高于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2.37%,而同期中国的农业科技投入强度只有0.49%。持续稳定的农业科技投入使美国农业的科技含量高,新技术、新设备不断应用于生产实践,大大提高了美国农业的劳动生产率和单产水平。同时,美国农业科技投入中私人投资的比例很高,超过国内农业科技资金的50%。相比之下,中国农业科技投入不仅数额小,而且几乎没有来自私人的资金。对农业科技的重视程度和农业科技投入的差距,直接影响到中美农业资源的使用效率。2007年,中国耕地平均化肥施用量为48.41t/万hm2,而美国仅为11.71t/万hm2。这就导致中国农业资源浪费严重,农业生产成本大大增加,而且对环境造成了极大的破坏。中美农业差距的表现二.中国农业补贴效果不理想美国农业补贴力度很大,2009年美国农业补贴达到9856.7亿美元,高于中国的7161.4亿美元。从绝对数值来看,美国每个农场平均获得补贴超过10000美元,而中国由于中间环节过多,人均获得补贴很低。2001年中国人均农业补贴只有27.5美元,而美国高达3178.9美元。美国政府重视对农业的保护,确保农民收入不低于城市居民的平均收入水平。美国的农业补贴种类多样,主要包括:①合同补贴。这是典型的脱钩收入补贴,对种植小麦、玉米、高粱、燕麦、水稻和棉花的农民,按照生产数量进行直接补贴。农民能够获得的直接补贴与其生产的产品类别和数量以及政府规定的单位重量补贴额有关,具有很强的灵活性。②土地休耕计划。农民可以自愿提出申请,与政府签订长期合同,将容易发生水土流失或生态脆弱的耕地转为草地或林地。参与该计划的农民平均能够获得5000美元的补贴,从而有效地降低生产成本。③农业灾害补贴。包括农业灾害救济政策、特大灾害保险政策等,为因自然灾害遭受损失的农民提供资金,帮助其恢复生产。巨额的农业补贴增加了美国农民的收入,同时也增强了美国农产品的竞争力,在政府补贴的支撑下,美国农产品能够以较低价格进入国际市场,从而获得竞争优势。中国的农业补贴政策始于20世纪50年代末,主要有生产资料购买补贴、农产品价格补贴、贷款贴息补贴等形式。与美国相比,中国农业补贴种类少,资金投入少。2008年中国对早稻、中稻、晚稻、小麦的良种补贴分别为150元/hm2、225元/hm2、225元/hm2和150元/hm2,2012年中央财政资金安排农业直接补贴151亿元,农资综合补贴1078亿元,良种补贴220亿元,农机购置补贴220亿元。这些农业补贴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降低了农业生产成本,但与庞大的农业生产规模相比,农业补贴的缺口还很大,对农业的促进作用还很有限。中美农业差距的表现三.中国农业经营方式落后美国农业人口只占全国总人口的2%,人均耕地面积约为中国的200倍。因此美国农业得以大规模使用机械化生产,减少了人力投入,形成了集约化、产业化的农业经营方式。2007年美国拖拉机平均使用量为258部/万hm2,中国仅为189部/万hm2。从图6可知,中国人均耕地面积很少,土地被零星分隔,分属不同的生产者,因此难以实施机械化耕作,无法实现规模经济效益。中美农业差距的表现四.中国农业人口文化程度低根据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发布的数据,美国成人人均受教育年限为12.4年。中国成人人均受教育年限为7.5年,农业人口受教育程度更低。农业人口文化程度低,极大地影响到其对农业科技知识的接受和掌握,不利于高新农业技术的运用和推广。统计表明,中国农业科技成果平均转化率只有40%左右,而美国这一比例超过80%。农业科技成果不能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不仅造成农业科技资金、人力的浪费,也阻碍了中国农业科技水平的提高。美国农业发展对中国的启示一.强化农业科技的支柱地位中国人多地少的状况将长期存在,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步伐的加快,现有的耕地数量有进一步减少的趋势。因此中国不能通过增加耕地数量加快农业发展,必须将重点放在提高农业科技水平上,发挥农业科技对农业发展的支撑作用。①加大农业科技投入。根据中国农业发展的现实需求,提高农业科技支出占国家财政支出的比例,并且严格落实到位。②优化农业科技投入结构。目前中国农业科技研发投入较多,而农业技术推广投入不够,造成大量的农业科技成果没有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应制定有效的激励机制,鼓励农业科技人员进行成果转化,使科研人员、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农民都能从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中受益。美国农业发展对中国的启示二.加大农业补贴力度WTO规定的农业补贴政策,主要分为两类:一是不引起贸易摩擦的政策,称为绿箱政策,是指政府执行某项农业计划时,费用由纳税人负担而不是从消费者转移而来,并对生产者没有影响的农业支持措施,包括价格支持、营销贷款、面积补贴、牲畜数量补贴、种子、肥料、灌溉等投入补贴等。另一类是可能引起贸易摩擦的政策,称为黄箱政策,要求予以削减。中国要加大农业补贴的力度,用足用好绿箱政策,主要投放于农业科技、水利、农村环境保护、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在加大资金投入量的同时,对资金投入渠道实行严格监管,使农业补贴真正用于农业,惠及农民,提高中国农业的竞争力。美国农业发展对中国的启示三.推广农业适度规模经营随着城镇化和工业化的进一步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民进入城市,为中国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创造了条件。各地应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在农民自愿的基础上,推行农地适度规模经营方式。可先划定试点地区,在获得成功后,再向其他地方推广,通过规模化的经营方式,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促进中国农业稳定健康发展。美国农业发展对中国的启示四.大力培养农业人才为弥补中国农业人才缺口,一方面要加大对农村基础教育的投入,提高农民的文化水平;另一方面要突出重点,在技工学校、高等职业院校有针对性地开设涉农专业,加大高水平农业人才的培养力度。立足于中国农业发展现状和未来的发展需求,重视实践教学,加大与市场的对接度,努力培养具有国际化意识和市场敏感的农业人才。中国农业物流发展现状一.农产品流通渠道不畅,物流成本过高,效益低下我国农产品流通还处在时间长,消耗大,效率低,效差的低层次上,流通渠道不畅,物流发展缓慢。农产品的大宗物流一般都经过这样几个主要环节:生产者—产地市场—运输批发商—销地市场—零售商—消费者。当农产品集中上市时,由于物流不畅,加工能力不足导致产销脱节,成本上升。我国农产品物流信息体系不健全,广大农产品生产者了解产品信息的渠道非常少,甚至连政府所拥有的信息资源都不易获得。由于不同的企业和监管环节具有不同的标准体系,不同企业和监管部门之间对流动的农产品的控制和监管信息缺乏共享机制,使下游机构或最终消费者难以对农产品生产情况等上游监管信息进行回溯性反馈,上游机构也无法对农产品流向进行跟踪,监管缺乏系统性和集成性。同时,由于农产品供应缺乏统一的物流标准和质量安全标准,导致了农产品交易的高成本、低效率,不利于整体效益的提高,也不利于农产品安全质量监控。在当前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生产者不能充分掌握农产品流通信息,不能根据相关信息安排生产,导致了供应链中的产销脱节。中国农业物流发展现状二.农业物流技术和管理手段落后,导致农产品损失严重物流过程中的保鲜技术对农产品的保值增值尤为重要。鲜活农产品的特点是含水量高,保鲜期短,极易腐烂变质。因此,农业物流对运输效率和流通保鲜条件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通过有关资料调查显示,我国水果蔬菜等农副产品在采摘,运输,储存等物流环节上的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