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地理教程第一章导论第一节国际贸易地理的研究对象、内容和任务一、国际贸易地理的研究对象国际贸易地理师介于国际贸易学与地理学之间的边缘学科。地理学的对象既地理环境,它是一个包括自然、人文、经济三大环境的复合系统,既涉及自然规律,也涉及经济规律。地理学有较强的地域性、综合性,其主要内容是地理事物的相互关系和空间结构。‘名词解释:国际贸易:是指各国(地区)之间货物与服务的交换,是各国(地区)之间的分工表现,反映世界各国在经济上的相互依赖性。这种国际间货物与服务的交换活动能实现生产要素的最大限度的优化组合而使各方获得更大的贸易利益。国际贸易地理作为一门边缘学科,一方面,要研究自然、人文、经济三大环境对各国(地区)间贸易活动的重大影响。另一方面,国际贸易地理更需要遵循经济规律,根据国际贸易有关理论深入研究产生国际贸易地域分工的原因及其规律;关于各国商品和服务活动以及生产要素国际流动的原因与地理方向;是什么因素决定一国的进出口商品的结构。国际贸易属流通领域,在国际贸易利益的驱动下,商品与国际贸易交换带来空间的转移,全世界各国间贸易活动想成国际贸易网络。综上所述,国际贸易地理作为一个独立的学科,不仅要论述区域贸易的特征,而且应着重研究区域贸易特征产生的原因,更应深入分析国际贸易与地理环境的内在联系与特殊规律。二、国际贸易地理研究的主要内容(一)国际贸易地理的理论基础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的协调共生论作为现代地理学的核心从地理学方面奠定了国际买一地理的理论基础。(二)地理环境和国际贸易的关系(简答或多选)1、自然环境与国际贸易自然条件及自然资源对经济贸易活动的影响及作用随之减弱,自然环境对经贸发展的促进与制约因素作用不是决定性,必须运用综合的观点。2、人文环境与国际贸易人文地理环境包括人口、民族、教育文化水平、语言、宗教信仰、历史、政治等因素。3、经济环境与国际贸易经济环境包括一国的经济类型,经济发展水平,消费水平及消费结构,一国的生产力要素的地域组合优势。(三)研究主要经贸集团的地域组合特征及各国对外贸易地理的主要特征(四)研究国际贸易运输网络及国际贸易物流的新特点三、国际贸易地理任务1、通过对世界主要贸易集团及主要国家贸易特征、贸易地地位及对外贸易运输条件的研究。2、通过对各国自然及人文资源祝贺优势的分析,和对各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比较,对所要进入的市场环境进行研究,了解各国贸易地理方向、贸易商品结构特征及其发展变化的规律。四、研究和学习国际贸易地理的方法1、坚持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2、坚持理论联系实际。3、坚持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分析方法。第二节国际贸易地理的理论基础国际贸易地理是国际贸易学与地理学研究领域交叉的边缘学科。现代地理学的核心理论与国际贸易学理论是系统与综合研究国际贸易地理学的基础理论。一、国际贸易地理的地理学基础(一)人文关系理论是国际贸易地理的基础理论地理学研究对象是地球表层空间系统,其研究的核心是人地关系的地域系统,包括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两大方面。国际贸地理属于地理学中人文地理学的分支学科之一,它是研究人类商务活动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的地域分工体系产生过程、结构、特点和发展规律的,它以人地关系论为基础理论,即研究地理环境对人类商务活动的影响,研究人类商务活动地理环境的影响。从系统论角度看,(填空、单选)地理环境包括自然、经济、人文三大环境系统。地理环境对国际贸易活动的影响涉及到自然范畴、经济范畴和社会范畴。(二)人地关系地域系统协调共生理论最先进的人地关系理论,是现代地理学的核心。它解释了人地关系地域系统援救的基本母的是雪球人类生活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协调共生,即指“人口—资源—环境—经济—社会”之间的协调(5个要求)人地关系地域系统协调共生理论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依据,其目标是社会发展,基础是经济发展,必要条件是对环境保护。它所强调的可持续发展是既要满足当代人的需要,有不对后代满足需要的能力环境构成危害的发展,主张“既要生存,又要发展”的原则。二、国际贸易地理的国际贸易学基础国际贸易研究的重点问题包括商品、服务和生产要素国际流动的原因和方向。各国国之间为什么发生贸易?各国在什么情况下才发生国际贸易?是神门因素决定一国的进口模式?这也就是国际贸易地理分布的原因和发展趋势的重要理论基础。(一)从供给因素方面分析(简答或多选)1、劳动上产率对国际贸易地域分工的影响各国应集中生产并出口气具有劳动生产率和生产成本“绝对优势”的产品,但与国际贸易,以换回其不就有“绝对优势”的产品,形成国际分工,获得贸易利于,这一理论被称为“绝对优势理论”美国另一位古典学者大为。李嘉图在绝对优势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比较优势理论。2、资源禀赋对国际贸易地域分工的影响地区是分工和贸易的基本地域单元,各地区生产要素分布不均,引起了相对价格差异;生产要素的价格有引起了商品相对价格的差异;加上汇率因素,商品相对价格的差异会引起商品绝对价格的差异;最后导致区际和国际买一的产生。因为就对价格差异是贸易的直接原因,也即各国要素宾服不同导致在要素比率和价格上的差异,引起各国将用她相对丰富要素所生产的产品输往他国;各国产品的移动等于生产要素的移动。3、规模经济对国际贸易地域分工的影响当代国际贸易地域分工的另外一个特点是发达国家质检的贸易发展迅速,产业内贸易量增长加快,继而产生了新贸易理论,规模越大,生产成本越低,从而产品越具有竞争力。4、技术进步对国际贸易地域分工的影响现代活动中,科学技术对世界经济和国际贸易的影响巨大,用产品生命周期理论解释了,国际贸易地理形态的动态变化特征。(多选或填空)一个新产品的生命周期要经历三个阶段:(1)产品创新阶段;(2)产品成熟阶段;(3)产品标准化阶段。各国在该产品不同阶段是否永固偶比较优势取决于各种投入在成本中的相对重要性。根据产品周期李坤可以看出技术变化的一些特点:在创新极端,决定比较优势的因素主要是研究与开发;在成熟决断,决定比较优势的最重因素是资本;而在标准化阶段,劳动成本则是决定比较优势的最主要力量。产品生命周期理论说明了技术进步对国际贸易地域分工的影响。技术上领先的国家在世界市场上往往拥有垄断地位,技术在国际间的传递也越来越容易,贸易可持续不断地进行下去,由于各个国家技术创新和吸收的能力不同,因此会影响和改变贸易的地域分工模式。(二)从需求因素方面分析(简答)1、需求偏好不同队国际贸易地域分工的影响一个国家由于其独特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对商品的偏好是不同的2、需求和收入相似国际贸易地域分工的影响重叠需认为:两国之间收入差距越小,两国的需求结构就越接近,需求相似使两国之间进行贸易的基础雄厚。3、收入变化对国际贸易地域分工的影响随着人居收入的增长,人们花费在食品上的支出占收入的比重会越来越小。当经济不断增长时,随着国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各国对商品的需求会逐渐从农副产品转移到工业消费品。发达国际与发展中国家由于收入水平不同,因此需求不同,贸易模式也不同。第二章国际贸易地理格局的演变第一节区域贸易中心的演变一、古代区域性贸易中心的演变奴隶社会对外贸易中心最早出现在中东。后来西方贸易中心转移到地理位置更优越的古罗马及古希腊。东方的贸易中心是印尼及中国。封建社会时期的西方贸易中心曾多次转移。公园7-8世纪,阿拉伯人成了欧洲与南亚、东南亚及东亚进行贸易的中间商,亚洲各国通过阿拉伯的商业城市转运到欧洲的货物种类多,数量大,贸易中心在叙利亚各城市及埃及的亚历山大。公园9-13世纪,中世纪后期的西欧向外扩张十字军多次东征打通了地中海的通道,十字军东征大大推动了欧亚大陆贸易的发展,也促进了西欧经济的发展。公园13-14世纪,东西方贸易金鱼不发展,陆上通道住哟啊是原为丝绸之路。海上通道主要是从地中海、红海和印度洋到印度,或从波斯湾经阿拉伯海道印度,进而到达中国或印度尼西亚。(多选或填空)到14世纪欧洲形成的主要贸易中心区有:(1)地中海贸易区;(2)北海、波罗的海贸易区(3)俄罗斯贸易区(4)汉萨贸易区(5)不列颠贸易区。亚洲主要贸易区有:(1)东亚贸易区(2)东南亚贸易区(3)南亚贸易区。亚洲主要出口商品有中国丝绸、瓷器、茶叶。这一时期,西方国家造船业和航海技术已取得巨大成就,古代地圆学说获得更多人的承认,中国的罗盘针传入欧洲,火药得到广泛利用,这一切到位西欧人海上远航提供了物质条件和思想准备,于是西欧人开始了地理大发现。二、地理大发现对区域贸易中心的影响地理大发现是指15世纪中后叶至17世纪末叶,欧洲各国的航海家和探险家在地理方面的发现。(多选或填空)一是:“发现新航路”(1487-1488)二是:“发现新大陆”(1492年8月3-10月12日)三是:“横渡大西洋”(1519-1522)国际贸易中心及国际贸易发有着重要影响。主要变现一下几个方面:(简答)1、地理大发现扩大了国际贸易的范围、内容扩大了世界各国之间的经济关系,有助于国际性贸易中心的形成。首先是商品贸易的内容与数量急剧增加。2、地理大发现使区域贸易中心转移地理大发现使国际贸易运输以海运为主。尼德兰的安特卫普在16世纪20年代至70年代成了国际贸易的中心和欧洲商品的集散地。3、地理大发现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原始积累美洲的金、银大量地流入欧洲,仅1521-1544年的23年间,平均每年殖民者从美洲运到欧洲区的黄金大2900公斤,白银3万公斤。1545-1560年公运黄金5500公斤白银24万多公斤。这是世界商业史上的一场大革命,也是世界贸易市场的产生和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开端。第二节国际贸易中心的形成国际贸易中心是世界市场是随着地理大发现而萌芽,随着第一次科技革命的胜利而迅速发展,随着第二次科技革命的进展而最终形成。一、第一次科技革命导致世界市场迅速扩大从18世纪60年代开始到19世纪40年代初,英国的产业革命基本完成。工业革命的完成不但标志着英国从一个手工业工场占优势的国家变成一个机器大工业占优势的国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已经确立,而且对世界生产力的发展和世界经济贸易中心区的转移也起巨大促进作用。人类从手工业时代跃进机器时代。大机器工业生产对世界市场的扩大和形成起了决定性作用,其主要变现为:(简答)1、大机器生产大大提高生产力。2、大机器上产引发人类运输史上的重大革命3、大机器生产使国际地域分工和国际经济贸易联系内容发生变化。(多选或填空)从18世纪60年代到19世纪60年代近百年间,主要的区域性贸易中心为四个:(1)西欧区域市场(2)波罗的海岩岸和俄国区域性市场(3)大西洋沿岸区域性市场(4)远东、南亚、东南亚地区的区域性市场。二、第二次科技革命推动了国际贸易中心的形成(简答)1、科学技术革命推动了生产力的巨大发展,为世界市场的形成提供了充分的物质条件。2、交通运输设备和通讯设备的更新与发展,加快了世界市场的形成,为市场经济国际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3、资本输出成为殖民主义者扩大国外市场和争夺原材料源的主要方式。第三节战后国际贸易地理格局的演变一、战后初期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级贸易的地理格局1、美国史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和贸易的超级大国二次大战中断了世界经济的正常发展,冲击了欧洲的国际贸易中心地位。战后第三次科技革命首先发生在美国,使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和贸易的超级大国,处于霸主地位。1945年底,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成立,确立了美元在战后资本主义世界金融领域的中心地位。2、经互会的成立促进了社会主义国家间的经贸合作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建立的一些列欧亚社会主义国家,迅速开始了国民经济复苏的进程。1949年,苏联、保加利亚、匈牙利、波兰等国家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简称经互会。20世纪5、60年代,在相对稳定的国际经济环境中,以电子计算机、原子能、空间技术、生物工程的发明和推广应采用标志的第三次科技革命进一步加快了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各国经济迎来了高速增长。二、20世纪70年代国际贸易多极化的地理格局1、美国在世界经济和国际贸易中的优势地位下降2、西欧、日本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两大新的经贸中心3、苏联经贸实力增强4、发展中国家的经贸速度增长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