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情分析和命题趋势1、侧重于对农业区位因素、农业的地域类型、农作物分布、新型农业的考查。2、侧重考查农业区位因素的改造或变化带来的新的影响。3、结合典型农业地域类型(亚洲水稻种植业)的案例分析来考查。4、选择题较多。信息多以文字材料、坐标图、柱状图、区域图等方式呈现。5、关注不同区域农业生产条件的差异性。专题二主要农业地域类型农业生产特点播种季节收获季节主要分布区春小麦春季秋季中温带(东北)冬小麦秋季次年春末夏初暖温带(华北)双季稻早稻春季夏季亚热带(长江三角洲)晚稻夏季秋季主要农作物的分布东南亚的企业化种植园高温多雨的气候;纬度低,热量充足交通便利;劳动力丰富;有销售市场珠江三角洲的农业地势低洼;河网密布;高温多雨的气候;土壤肥沃经济发达,人口、城市密集;靠近销售市场,交通便利市场园艺农业土地面积较小,靠近水源土地租金较高;靠近城市,接近市场;园艺业单位面积产值较高两种不同牧业的差异根据农业特点判断:不同农业地域类型受其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和历史基础的影响和制约,表现出不同的特点。我国不同地区农业地域类型1.(2013·武汉名校调研)下图为农业分类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1)甲代表的农业地域类型是()。A.季风水田农业B.大牧场放牧C.乳畜业D.混合农业(2)美国某个以生产小麦为主的农场,其农业地域类型属A.甲B.乙C.丙D.丁农业地域类型解析第(1)题,由图可知,甲以作物为主,劳力密集程度高,产品以自给为主,应为季风水田农业;大牧场放牧业以牲畜为主,劳力密集程度低,产品商品率高;乳畜业以牲畜为主,劳力密集程度高,产品商品率高;混合农业牲畜和作物并重,劳力密集程度高,产品商品率高。故A正确。(2)题,美国以小麦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是商品谷物农业,商品谷物农业生产以农作物为主,科技发达,劳力密集程度低,商品率高。甲以作物为主,劳力密集程度高,产品商品率低,故A错误;乙以作物为主,劳力密集程度低,产品商品率高,故B正确;丙以作物为主,劳力密集程度低,产品商品率低,故C错误;丁以牲畜为主,劳力密集程度低,产品商品率低,故D错误。答案(1)A(2)B2.(2013·北京文综,4)玉米是世界重要的农产品之一,下图示意中国、印度、南非和巴西四国的部分地区玉米种植、收获生产活动的时段。读图,回答第5题。5.甲、乙、丙分别位于()。A.巴西、印度、南非B.南非、巴西、印度C.印度、巴西、南非D.巴西、南非、印度解析本题考查巴西、南非和印度的玉米生产活动过程。据图可知中国华北地区玉米是春播、秋收,夏季处于生长时期。图中甲种植期、收获期与中国华北最接近,故甲为与中国华北同处于北半球的印度;乙、丙种植期、收获期与中国华北相反,应为南半球国家,对比四个选项,可确定C正确。答案C3.[2013·江苏地理,27(3)(4)]下图是我国30°N附近地形剖面及年平均气温、年平均降水量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长江中下游平原主要农业地域类型是________,发展该农业的有利社会经济条件有________________。(2)你认为拉萨河谷地种植水稻是否可行?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1)农业生产的社会经济条件应从劳动力、市场、交通、政策、农业科技、技术装备等方面分析。长江中下游平原属于典型的水稻种植业,所具有的有利社会经济条件有丰富的劳动力、广阔的市场需求、精耕细作的传统经验等。(2)此题可进行开放式回答。如回答不可行,要抓住青藏地区高寒气候、热量不足的限制性条件;如回答可行,就要从解决水热条件不足的措施着手阐述。答案(1)水稻种植业(季风水田农业)人口密集,劳动力丰富;粮食需求量大,市场广阔;种植历史悠久,经验丰富(2)不可行地势高,气温低,降水少;水热条件不能满足水稻生长需要(如答可行,须提出解决水热条件不足的可行方法)农业生产对地理环境影响(2013·江苏地理,15~16)2003年我国开始实施鼓励农民种粮的惠农政策,引起了耕地面积与粮食产量变化的分异。下图是1999~2011年我国耕地面积与粮食产量变化图。读图回答7~8题。农业生产与粮食问题7.1999~2011年间我国耕地面积和粮食产量变化的特点A.耕地面积加速下降B.粮食产量持续上升C.2003年以前粮食产量与耕地面积同步下降D.2003年以后耕地面积下降速度趋缓,粮食产量持续上升解析本题以我国耕地面积和粮食产量变化图为背景材料,考查我国耕地面积和粮食产量的变化趋势,以及对地理图表的解读能力。从图中可以看出,1999~2011年间,我国耕地面积整体上呈下降趋势,2003年前下降迅速,2003年之后下降速度趋缓,A项错误;粮食产量在1999~2001年间和2002~2003年间下降明显,B项错误;2003年以前粮食产量在2001~2002年间呈缓慢上升趋势,C项错误;2003年之后粮食产量持续上升。D项正确。答案D8.2003年以后影响我国粮食产量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A.耕地面积减少趋缓B.转基因技术广泛使用C.农民种粮积极性提高D.农业生态显著改善解析本题考查农业生产与粮食问题的相关知识,以及提取材料信息的能力。从材料中可知,2003年我国开始实施鼓励农民种粮的惠农政策,通过政策促使农民的种粮积极性提高,是2003年以后影响我国粮食产量变化的最主要原因,C项正确。答案C(2013·沈阳市模拟)下图所示区域是我国某水果的主要产区,读图回答(1)~(3)题。(1)该水果产区的主要水果种类是()。A.柑橘B.苹果C.柠檬D.葡萄(2)该水果产区的优势条件是()。①海拔高、昼夜温差大②远离工业区,工业污染少③土层较薄、土壤质地疏松④富含钙、磷、钾等多种有益于人体健康的微量元素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3)该区域水果价格比世界平均价格低39.1%。造成该地水果价格低廉的原因是()。A.劳动力资源丰富、廉价B.生产技术水平较高C.生产规模大D.对外交通便利解析读图可知,该区域为我国陕西渭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苹果产区。该区域地处黄土高原,海拔高、昼夜温差大、土层深厚、土壤质地疏松,而且远离工业区,工业污染少。陕西省丰富、廉价的劳动力资源是发达国家和地区所不具备的优越条件。答案(1)B(2)A(3)A(2013·课标文综Ⅱ,5)地膜覆盖具有保温、保湿、保土等作用,可有效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农产品质量。我国目前使用的地膜多是超薄型地膜,易破,难回收,难以自然降解,易造成严重的“白色污染”。据此完成下题。残留在土壤中的地膜会()。①危害作物根系发育②阻碍土壤温度提升③阻碍土壤水肥运移④加快表土流失速度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解析残留在土壤中的地膜依然有一定的保温、保土作用,故排除②④,A项正确。答案A读某地景观图,回答(1)~(3)题。(1)根据图中景观判断,该地最有可能位于我国的()。①黄土高原②云贵高原③江南丘陵④华北平原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2)关于该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策略,正确的是()。①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多种经营②扩大水稻的种植面积,提高粮食产量③发展农副产品加工,延长生产链④应用大型农业机械,发展立体农业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3)该地区生态环境的主要问题是()。A.风沙危害严重B.水土流失严重C.酸雨D.臭氧层破坏解析从图中地形起伏和梯田广布等景观特点判断,该区域可能位于南方低山丘陵地区或云贵高原。其农业生产地域类型属于水稻种植业,生产结构单一,农户经营地块规模小,且盲目开垦坡地易导致水土流失,因此该区域农业应调整结构,发展多种经营,同时注意治理水土流失。答案(1)B(2)C(3)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