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工业企业影响的分析2008年下半年以来,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了极其重大的影响,特别是对于工业企业的发展影响更甚。从宏观上来看,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实体经济产生了较为突出的影响,具体表现为:工业增速大幅下降、企业利润明显减少;工业投资相对放缓,利用外资持续下降;工业出口大幅下滑,全面恢复增长仍待时日;企业总体经营状况不佳;外向型产业较发达的东南沿海地区受影响较大等。从企业层面来看,企业经营环境恶化;部分企业倒闭,用工减少;企业的管理理念和经营方式也受到一定冲击。①本文综合研究分析了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工业企业影响的具体表现形式和相关原因,对工业企业在金融危机之后的发展,以及在以后的生存中最大程度的规避此类风险能够提供经验性的帮助和理论支持。一.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工业的冲击2008年9月份以后,美国次贷危机迅速演变为全球性金融危机,并逐渐向实体经济蔓延。这场金融危机波及范围之光、影响程度之深、冲击强度之大,为上世纪30年代以来所罕见。②外贸依存度高达60%的中国,必然难以在这场危机中独善其身。事实证明,早先的一些预测低估了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和中国企业的影响,这不利于企业的战略应对和政府政策措施的制定。因此,客观分析和评价金融危机对我国工业企业的影响,不仅对企业发展策略的制定和实施有几集的参考价值,而且,对于制定适宜的宏观经济政策,确保我国“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战略目标的实现,也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一国的宏观经济数据直接反映了该国的经济活力和企业运营状况。统计数据现实,2008年第四季度GDP增速仅为6.8%,金融危机对中国实体经济的影响已然显现。1.工业增速大幅下降,利润减少,但回升向好态势基本确立2008年下半年以来,中国工业增速显著下滑。2008年中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2.9%,同比减缓5.6个百分点。2009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增速比2008年回落1.9个百分点。从分月数据来看,规模以上工业生产增速由2008年6月份的16%一路下滑到2009年1-2月的3.8%,跌至近10年来新低。2008年下半年,尤其是9月份以后,受金融危机的冲击,为维持生存,不少企业实施了“薄利多销”策略,直接导致企业利润率大幅下降。2009年3月份之后,我国宏观经济政策调整逐步显现效果。工业增速止跌回升。2009年3月份增速达到8.3%,11月、12月分别达到19.2%和18.5%,2010年1-2月增速达到20.7%,呈现“V”字形运行轨迹,工业生产回升向好的态势基本确定,如下图。①丁园芳《金融危机背景下中国应对政治和经济危机的举措》载②陈佳洁胡晓晶《金融危机对中国金融创新和金融监管的启示》载月3月4月5月6月7月8月9月10月11月12月2008年2009年2010年图12008年以来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分月增速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造成中国工业增速放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最直接的原因是金融危机造成的国际市场需求快速大幅下降。国际金融危机造成世界范围内需求锐减,世界各国经济增长均因此而显著放缓。需求萎缩直接导致国际贸易规模急剧缩水。在这种形势下,出口依赖程度越高的国家,其经济增长和工业生产的放缓程度就越严重,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基本如此。工业是中国经济中对外开放程度最高、利用外部资源最集中的领域。作为世界第三大贸易实体和第二大出口国,中国工业部门在国际金融危机中首受其害,外需下降对工业增长产生了较大冲击。进入2008年第四季度,反应内需的国内投资和消费增速相对稳健,其中,私人部门的内需相对比较正常,但出口形势急剧恶化。2008年全年出口同比增长17.2%,增幅回落8.5个百分点,明显超过工业增速下滑的幅度。自2008年11月以来,出口连续13个月出现负增长,2009年2月出口同同比下降了25.7%,为自1993年有记录以来的最大跌幅。同时,受金融危机影响,国际市场上的能源、矿产等初级产品和工业原料价格快速回落,并呈剧烈波动之势,致使我国贸易赢余剧烈波动。贸易顺差由2008年2月的82美元猛增到2008年11月创纪录的401美元,又由2009年1月的391亿美元骤降至2月份的48.4亿美元。这是金融危机加速向实体经济传导的重要表现之一,同时也表明中国工业的国际化程度已经相当高,对国际市场的需求变化具有很大的敏感性和依赖性。2.工业投资相对放缓,利用外资持续下降在外需下滑和国内消费需求短期内难以大幅提升的情况下,拉动工业增长的重任仍落在投资上。在总体来看,我国第二产业投资的增长速度却低于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09年,我国城镇固定资产投资中,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投资同比分别增长49.9%、26.8%和33.0%。2010年1-2月,第二产业投资增长速度继续下降,为21.0%。第二产业固定资产投资额占城镇固定投资总额的比重为38.9%,为近年来的最低水平,见下表。表1各产业城镇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情况(单位:%)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同比增长占比同比增长占比同比增长占比2005年27.51.138.442.120.056.82006年30.71.225.942.5.23.356.32007年31.11.229.043.523.255.32008年1-3月80.80.725.343.925.655.42008年1-6月69.51.126.645.126.253.82008年1-9月62.81.230.244.124.854.72008年1-12月54.51.228.043.324.155.52009年1-3月100.31.124.840.728.058.22009年1-6月68.91.829.043.536.654.72009年1-9月49.91.726.842.433.055.92009年1-12月8.90.921.038.930.960.2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从企业注册类型来看,外资企业的固定资产投资下滑较为严重。2009年1-2月,内资企业投资同比增长30.7%,而港澳台商投资和外商投资分别仅增长1.1%和2.1%。外资的资金到位情况也比较差,2009年1-2月,城镇投资到位资金同比增长33.6%。其中,利用外资仅增长13.2%,远低于国内贷款增长24.4%和自筹资金增长42.3%的水平。这种情况反映出了我国利用外资总体态势的变化。金融危机爆发后,发达国家流动性短缺直接导致全球FDI流量下降。尽管中国的投资环境境外投资者仍保持吸引力,且尚未发生外商大规模撤资的问题,但我国利用外资已经连续10个月负增长。据商务部统计,2008年,虽然实际使用外资金额同比增长23.58%,但全国新批设立外商投资企业同比却下降了27.35%。进入2009年,利用外资形势更加严峻。1-2月,全国新批设立外商投资企业和实际使用外资金额同比分别下降了36.85%和26.23%。工业是我国利用外资最多的部门,工业利用外资占利用外资总额的比重超过60%,外商投资占工业实收资本的比重接近30%,利用外资持续下降使投资对工业增长的拉动作用面临着更多的制约。3.出口大幅下滑,全面恢复增长仍待时日金融危机对中国工业的冲击主要集中在出口上,而从出口商品结构来看,我国各类出口商品受金融危机的影响不尽相同。一方面,传统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仍有一定优势。国际市场上服装、鞋类、箱包等需求刚性相对将强的最终消费品需求逐步企稳。据海关统计,2009年前2个月,我国服装及衣着附件累积出口下降11%,鞋类产品出口下降2.3%,箱包出口下降7.3%,玩具下降17.1%,均低于同期出口总额下降21.1%的水平。这表明世界各国对中国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的产品形成了“粘性”依赖。金融危机的冲击下,我国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仍表现出一定的比较优势。③另一方面,机电产品和高技术产品出口严重受挫。由于高技术产品需求弹性大,产业链条较长,其要素配制的全球化程度较高,加之现阶段我国即使是属于高技术产业的产品生产,也主要是处于产业链中低端的加工环节,技术密集型工业产品的国际市场竞争力较低,因此,与传统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相比,机电和高技术产品的出口形势更为恶化,前一阶段表现出的强劲出口势头受到重创。机电产品是我国第一大出口产品,机电产品出口的加速下降波及到上游的钢铁等重化工业,导致这些行业的总体需求显著减少。对于深度融入全球分工体系的机电和高技术产业,政府鼓励出口的应急措施作用有限,而且这些短期的税收激励有可能更多地被外商投资企业享用。我国各类工业品出口大幅下滑既是金融危机的影响,也是人民币升值、国内生产成本上升、国际市场上工业原料价格剧烈波动等各种因素集中影响的结果。从金融危机的演化趋势来看,我国工业品出口形势短期内很难有大的好转。但随着欧美国家相继通过大规模经济刺激计划,在国家一系列出口扶持政策的作用下,我国工业品出口也显现出一些转机。然而,工业品出口要想彻底走出危机的阴霾,全面恢复增长,很大程度上海依赖于主要贸易伙伴特别是美国经济的复苏。4.企业总体经营状况不佳,但发展的基本条件没有改变受金融危机影响,企业景气指数在2008年下半年以来迅速下滑,企业景气指数下滑至2003年3季度以来的新低。企业家信心指数也随之减退,创下近年来的新低,如下图。135.7125.898.599.8110.5120.5128.1130.1135122.587.296.5112116.3125.5133.70204060801001201401602008Q22208Q32008Q42009Q12009Q22009Q32009Q42010Q1企业景气指数企业家信心指数图2企业景气指数和企业家信息指数值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企业景气指数和企业家信息指数的减退反映工业经济发展活力缺乏。市场需求萎缩和难以预期的危机走向严重挫伤了企业信心,企业技术创新意愿受到抑制,不少企业不敢或不愿继续扩大再生产,部分企业家甚至失去了进一步发展的意志,企业行为趋向短期化、投机化,③王军《国际金融危机与当前中国金融监管的改革》载一些企业因资金链断裂而濒临破产倒闭。客观的分析,国际金融危机是造成目前一些企业经营状况不佳的主要原因,但其他一些原因也对企业经营状况造成了直接影响。如2008年上半年之前为抑制通货膨胀所采取的若干宏观调控政策,一些促进结构调整与升级措施的实施,能源、原材料价格上涨,劳动力成本的上升,中国行业投资和资本市场溢价水平的扭曲等等,这些因素密集集中出现,与国际金融危机交织在一起,共同对中国企业运营的总体走势和企业生存环境的变化起了作用。尽管国际金融危机使工业企业的额总体经营状况眼中受挫,但从中国与主要经济体的经贸关系、中国经济所处的发展阶段以及基础设施条件等方面看,支持中国企业发展的基本条件没有根本改变。从陆续公布的一些统计数据看,工业企业运营状况出现了一定的好转、回暖的迹象。制造业、出口和非制造业商务活动同步反弹,产成品库指数连续下降,部分企业的新接订单有所增长。5.各地区工业发展受影响程度不同这场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各地区工业发展的影响程度不尽相同,迄今为止,受冲击最大的是外向型产业较发达的东南沿海地区,而以内需产业为主的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受影响相对较小。总体来看,2008年各地区工业均保持增长态势,但绝大多数地区增幅下降。统计数据显示,全国除了青海、天津、陕西、新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