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中特硕士课程论文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中特课程论文——浅谈面对新的挑战,如何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实现创新与发展浅谈面对新的挑战,如何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实现创新与发展摘要:本文回顾了我国科技体制的改革历程,并简要分析了科技体制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及相关解决途径,从而明确了要想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必须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并由此根据自己的理解提出了相应思考与展望。关键词:科技体制改革创新发展Abstract:Thispaperreviewsthereformcourseofscienceandtechnologysysteminourcountry,andhaveabriefanalysisoftheproblemsinthereformofthescienceandtechnologysystem,anddescribehowtosolveit.Welearnthatifwewanttoimplementthestrategyofinnovationdrivendevelopment,wemustfurtherdeepenreformthesystemofscienceandtechnology,establishmenttheenterprisesasthemainbody,makethemarketastheguidance,andmakeatechnicalinnovationsystemasthattheproductionandstudyandresearchtogether.Thenputforwardsomethinkingandprospectaccordingtomyownunderstanding.Keywords:ReformthesystemofscienceandtechnologyInnovationDevelopment0引言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源泉。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对科技进步和创新的有效需求明显增加,科技体制中一些新的矛盾也逐渐凸现出来。全国科技创新大会、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有针对性的为解决这些问题做出了全面的部署,为深化科技体制改革,践行创新驱动发展指明了方向。1我国科技体制改革的历程回顾党中央一直以来都很重视科技体制改革工作,重视科技与经济的结合。1981年4月1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在转发原国家科委党组《关于我国科学技术发展方针的汇报提纲》的通知中提出,为使科学技术在国民经济中真正发挥作用,现行体制需要逐步加以改革,逐步打破基层单位间的地区和部门界限,改进科研经费的管理,取消层层切块补助的办法。1985年3月13日,中共中央做出《关于科学技术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应当按照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工作必须面向经济建设的战略方针,尊重科学技术发展规律,从我国的实际出发,对科学技术体制进行坚决的有步骤的改革,强调从运行机制、组织结构、人事制度等方面进行科技体制改革。1995年5月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速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出台,决定强调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科技自身发展规律的新型科技体制,按照“稳住一头,放开一片”的方针,优化科技系统结构,分流人才,真正从体制上解决科研机构重复设置、力量分散、科技与经济脱节的状况。1996年9月15日,《国务院关于“九五”期间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决定》做出了坚持在面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主战场、发展高科技和建立高新技术产业、加强基础性研究三个层次上进行科技体制改革的战略部署。1999年8月2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决定》出台,决定提出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配置科技资源、引导科技活动方面的基础性作用,推动大多数科技力量进入市场创新创业,强调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促进技术创新和高新科技成果商品化、产业化,推动应用型科研机构和设计单位实行企业化转制。1999年8月23至2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北京召开全国技术创新大会,全面部署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决定》,提出要进一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建设国家知识创新体系,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同年,经国务院批准,国家经贸委管理的10个国家局所属的242家科研机构在1999年底前进行了企业化转制试点。2000年5月24日,科技部等部门联合出台了《关于深化科研机构管理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意见对深化科研机构改革做出安排部署,要求国家建设部等11个部门所属的134家应用开发类科研机构在2000年12月31日前完成企业化转制。之后,各省市自治区也相继对开发类科研机构进行了企业化转制。2001年,按照科技部的部署,又启动了对社会公益类科研机构的改革工作。至此,全国科研机构按照开发类、公益类不同类别,采取整体企业化转制、部分分流转制、成立科技中介服务组织、并入企业等方式进行了科技体制改革。2003年,《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出台,决定提出以建立国家创新体系为深化改革目标,促进公益类科研机构的改革和发展。2006年1月9至1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北京召开全国科学技术大会,提出了到2020年建成创新型国家的目标。2012年7月6至7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北京召开全国科技创新大会,又拉开了新一轮科技体制改革的序幕,大会通过的《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意见》成为指导今后我国科技体制改革和发展的纲领性文件。2012年11月8至14日党的十八大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并强调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通过科技创新推动改革。制定了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路线图”,对改革的指导思想、目标和主要内容、具体任务等,都做出了详细部署,提出了明确要求。2013年11月9至12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其中对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也做出了明确部署,为今后一个时期科技改革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2我国科技体制中可能存在的问题从上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科技体制改革围绕促进科技与经济相结合,从打破条块分割、改变事业费拨款方式、逐步核减事业费到开发类科研院所实行企业化改制;从对科研计划实行课题制管理到科研院所的岗位、职称、收入分配等人事制度改革,社会创新因素不断得到激发,创新能力不断得到提高,科技体制改革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对科技创新的要求以及与美国、日本、芬兰、以色列、韩国等20多个世界公认的创新型国家相比,仍存在着不足之处,主要表现为:1、自主创新能力总体较弱,创新投入总体仍显不足,对外技术依存度较高;2、企业作为创新主体的地位仍不够突出,企业创新投入占经营收入的比重较低;3、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的科技创新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联系仍不够紧密,产学研用链条不顺畅,成果转化率较低;4、科技进步贡献率较低,科技资源整体利用效率不高,科技资源市场化配置程度不高,中央与地方、部门行业与地方间的科技力量不能有效结合,力量分散,条块分割、重复设置的现象依然存在;5、科研评价、激励机制不完善,重研究、轻转化,激发优秀科技人才创新创业的优势不明显等。3努力深化科技体制改革,践行创新驱动发展一、健全技术创新市场导向机制,发挥市场对技术研发方向、路线选择、要素价格、各类创新要素配置的导向作用,打破行政主导和部门分割,建立主要由市场决定技术创新项目和经费分配、评价成果的机制。市场在配置具有经济活动属性的“创新资源”方面的作用将是“决定性”的。一项技术成果能否转化为具有竞争力的产品和服务,要由市场来做出“选择”。对于提升产业竞争力来讲,核心技术的作用固然重要,但是如果技术不能由企业转化为具有市场价值的产品和服务,再高精尖的技术也是白搭。强调市场的重要地位,并不意味着政府就无所作为,除了支持基础前沿研究、为全社会提供科学研究的“公共物品”之外,当下更具现实意义的问题是,政府如何能使市场更好地发挥“技术创新导向作用”。转变政府职能,意味着管住“闲不住”的手,打破行业垄断,放宽市场准入,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同时要灵活运用各类创新政策工具,解决“市场失灵”问题。这些方面如果能够破题,将为新形势下科技与经济有效结合开辟新的发展空间。二、建立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强化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发挥大型企业创新骨干作用,激发中小企业创新活力,推进应用型技术研发机构市场化、企业化改革。强调产学研协同创新,这是基于当前大量创新资源、创新人才集聚在大学和科研院所的现实情况。这种协同创新机制的构建,还是要坚持“产”为主导,只有企业为主导,才能准确把握创新方向,有效整合产学研力量。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凡是产业目标明确的,要由有条件的企业牵头实施。这种协同创新的机制也对大学、科研院所的科技创新活动提出新要求,不但要“仰望星空”,还要“接地气”,着力解决好中国企业转型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实际技术难题。三、加强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健全技术创新激励机制,探索建立知识产权法院。发展技术市场,健全技术转移机制,改善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条件,完善风险投资机制,创新商业模式,促进科技成果资本化、产业化。当前技术转移转化过程中的障碍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产权的清晰界定和保护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基本条件,对专利、商标这些无形资产也不例外;二是涉及国有资产的技术转让收益问题,尽管在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已经有所突破,但距离科技人员的期盼还有距离。说到底,还是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大胆探索,唯有如此,才能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四、整合科技规划和资源,完善政府对基础性、战略性、前沿性科学研究和共性技术研究的支持机制。国家重大科研基础设施依照规定应该开放的一律对社会开放。建立创新调查制度和创新报告制度,构建公开透明的国家科研资源管理和项目评价机制。整合资源意味着产业链和创新链的协同,针对产业发展上、中、下游不同环节存在的技术瓶颈,相应地部署基础研究和应用开发,既要打通产业链各环节,也要促进产学研协同创新。资源整合要达到的效果,并不意味着某个部门、某个单位具有多大比例的资源配置能力,而是要构建一种开放式的平台来集聚各类创新资源,形成创新合力。4总结与展望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科技体制改革的部署,既体现了对以往改革思路的继承发展,对实践中先行先试的经验予以肯定,又结合经济领域改革的大方向,突出了今后一个时期改革的重点领域和环节,体现了战略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的有机结合,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了重要的制度设计。而把三中全会的各项要求和任务贯彻落实好,也是科技工作者面临的一项新的重大战略任务。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实现创新驱动发展,使命光荣,责任重大。从现在算起,到实现2020年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的目标,只有不到7年的时间。任务之艰巨、时间之紧迫,不言而喻。但是我们相信,有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有广大科技人员和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我们一定能够顺利实现创新驱动发展、为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作出新的更大贡献!参考文献[1]《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Z].2005.[2]黄涛《中国科技体制改革面临六大突出问题科技导报》[J].2010,(28).[3]习近平.《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增强科技创新活力真正把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落到实处》[Z].中国科技产业.2013(7).[4]《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Z].2013.[5]张新男.中国科技体制改革笔谈[J].科学研究.2011(12):1760-1762.[6]张振京,张林山.“十二五”时期科技体制改革与国家创新体系建设[J].宏观经济管理,2010(6):18-22.

1 / 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