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期末交通运输复习题一、多项选择题(在每个小题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两个或多个正确答案,请将其代码填在题末的括号中,多选、少选、错选均无分)1、构成运输需求必须具备的条件是(AB)A、有实现位移的愿望B、具备支付能力C、运输方式便捷D、路网状况好E、运输费用省2、如果某种运输方式运价变动1%,引起运输需求的变动不低于1%时,运输方式降低运价则总运输收入将(BC)A、降低B、增加C、不变D、降低或增加E、不确定3、控制交通环境污染的手段有(ABCDE)A、制定排放标准B、划定汽车禁行区C、拥挤收费D、燃油的差别税收E、污染者付费4、运输基建项目的主要筹资方式有(ABCDE)A、债券B、转让经营权C、股票D、项目融资E、银行贷款5、交通运输的可持续发展包括(ABC)A、环境可持续B、经济可持续C、社会可持续D、资源可持续E、人文可持续6、运输需求的特点有(BCDE)A、不可替代性B、时间不平衡性C、与经济相关性D、派生性E、空间不平衡性7、运输市场的参与者主要有(ABCDE)A、需求方B、供给方C、中介方D、政府方E、交通部8、预测的基本原理有(ACE)A、惯性原理B、平衡原理C、类推原理D、跳跃预测原理E、相关原理9、我国一般公路客运运价和一般公路货运运价分别属于(BD)A、国家定价B、国家指导价C、企业垄断价D、市场调节价E、特殊定价10、运输市场的功能主要表现在(ABC)A、促进技术进步B、信息传递C、资源优化D、合理分配E、、科学管理11.B指一个项目投资于日常运营支出方面的成本。A.运输总成本B.运营成本C.移动成本D.显明成本12.运输产品具有A的特点。A.即时性B.实体性C.不可计量D.可储存13.运输需求在时效性上具有C。A.即时性B.不一致性C.波动性D.实体性14.D是指厂商销售一定产品所得的全部收入。即价格与销售量的乘积。A.收益B.平均收益C.边际收益D.总收益15.B运价是指运输提供者根据市场对运输的不同需要层次,制定不同的价格。A.差别B.浮动C.铁路D.公路16.C运输具有能耗少的特点。A.公路B.航空C.铁路D.各种运输工具17.D运输具有机动灵活、适应性强,可以实现“门到门”的运输的特点。A.航空B.铁路C.水运D.公路18.运输D市场是指与运输基本市场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依存而不能单独存在的市场。A.直接B.间接C.基本D.相关二、判断改错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判断下列各题的正误,正确的在题后括号内打“√”,错误的打“×”,并更正错误的地方。1、区位是决定经济活动的不同的地理位置。(√)2、固定成本永远不变。(×)固定成本存在于短期范围,长期来看是可变的。3、运输需求在非价格因素的影响下,将引起均衡运价和运量反方向变动。(×)价格和价值不是一直相等,而是围绕价值上下波动。4、一般情况下,货物价值小的运输需求价格弹性大。(√)5、生产性旅行需求价格弹性大。(×)生产性旅行需求价格弹性小。6、会计成本以实际发生的成本为基础。(√)7、各种运输工具装载率越高,平均运输成本越低。(√)8、当运输规模收益率递减,该运输服务生产体系下的平均运输成本递增。(√)9、从竞争的角度,竞争性从强到弱的顺序为完全竞争、寡头垄断、垄断竞争、完全垄断。(×)从竞争的角度,竞争性从强到弱的顺序为完全竞争、垄断竞争、寡头垄断、完全垄断。10、当平均成本最小的时候,平均成本大于边际成本。(×)当平均成本最小的时候,平均成本等于边际成本。11、运输工具入机动车辆市场比较接近垄断竞争市场,轮船制造业则比较接近完全竞争市场(×)运输工具入机动车辆市场比较接近完全竞争市场,轮船制造业则比较接近垄断竞争市场12、HHI指数:其中,MSi为i厂商市场份额(√)niMSi12)100(13、垄断厂商依据利润最大化的条件,即边际收益与边际成本相等的原则决定产量,可以表示为:1(1)MCMRPE(×)1(1)MCMRPE14、Lerner指数越小,意味着市场垄断性越大(×)Lerner指数越小,意味着市场垄断性越小。15、Bain指数越大,说明市场垄断性越大(×)Bain指数大小并不一定反应市场垄断力大小。三、名词解释1、沉没成本:不因决策而发生变化的成本。2、特许经营权:获准在一定范围内经营、生产、销售某种商品或劳务的权力。3、完全竞争的运输市场:企业是市场价格的接受者,市场价格完全由供求决定。4、运输需求:包括运输需要和支付意愿(或支付能力)两个概念。指运输劳务的购买者在一定时期内,在一定的价格水平上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运输劳务量,就是人们对于所接受运输服务的支付意愿,同时它也反映了这种意愿随运输价格或成本水平而发生变化的规律。5、支付能力:即购买能力,指购买者通过自己的货币获得他人产品或服务的能力。6、运输供给主体:提供运输劳务的单位(或当事人)。参与市场活动的主要目的是提供运输劳务,获取利润。如汽车运输企业、船舶运输企业、铁路公司、航空公司及个体运输专业户等。7、运输相关市场:与运输基本市场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依存而不能单独存在的市场。可划分为直接相关市场和间接相关市场。8、收益:是指厂商出卖产品得到的收入,它分为总收益、平均收益和边际收益。9、总收益:是指厂商销售一定产品所得的全部收入。即价格与销售量的乘积。10、平均收益:是指厂商销售单位产品所获得的收入。即总收益与销售量之比。11、边际收益:是指每增加一单位产品所增加的销售收入。12、利润:是指厂商总收益与总成本的差额。13、边际成本:就是在指多生产一单位的商品所要比原先多付出的生产成本。14、显明成本:指厂商会计帐上作为成本项目记入帐上的费用,包括支付给员工的工资薪金、原料、材料、燃料、动力和运输等所支付的费用,以及借入资本支付的利息。15、隐含成本:指厂商自己提供的资源所必须支付的费用,包括(a)作为成本项目记入帐上的厂房、机器等固定设备的折旧费和(b)厂商的所有主自己投入的资金的利息、企业主为该厂提供的劳务应得的薪金。16、预算曲线:可支配收入和商品价格一定的条件下……(自己找作案)四、简答题1、简述国家对运输价格的管理原则。(1)统一领导、分级管理;(2)直接管理与间接控制相结合;(3)保护竞争、禁止垄断。2、简述运输供给的特点。(1)非储存性;(2)不平衡性;(3)外部性;(4)部分可替代性。3、简述现代企业制度的特征。(1)产权特征;(2)保值增值特征;(3)责任特征;(4)制度特征。4、什么是寡头垄断的运输市场?有何特点?⑴寡头垄断的运输市场:指由少数运输企业或单位控制的市场。⑵寡头垄断市场的特点:①少数运输企业垄断一个市场,它们向运输市场提供相同的或具有一定差别的运力,控制着运输市场的绝大部分运量,整个市场的运价,被这些企业所垄断。当然,这些企业之间同样存在竞争。②无论其中哪个企业调整经营政策(如改变产品或服务的价格)都将对其他竞争对手产生不容忽视的影响,而引起对手的反应。③生产者之间存在着相互的勾结。对于生产者来讲,整个行业如处于垄断地位,每个生产者都会有好处。所以追求更大利润的动机也有可能使生产者相互勾结形成垄断价格。5、什么是固定运输成本?有何特点?为什么说它是沉默成本?⑴固定运输成本:一个项目投资于固定设施方面的成本。如铁路的线路、站场等的基础(铁路隧道)的投资。⑵运输业固定设施成本的特点①固定运输设施的投资被认为是一种沉没(或沉淀)成本。②固定设施成本还包括在使用寿命期间内养护、维修及其他相关使用成本。⑶固定运输设施的投资被认为是一种沉没(或沉淀)成本。这是因为这些设施一旦建成就不能再移动,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不能再被用于其他任何用途。例如港口和道路被废弃时,原来的码头和路基几乎无法改作他用。6、合理制定运输价格的意义如何?发挥运价的杠杆作用,使运输业朝着建立有效、合理的综合运输体系发展,进而促进国民经济的健康有序发展。7、什么是差别运价?其意义何在?⑴差别运价:运输提供者根据市场对运输的不同需要层次,制定不同的价格。例如,对于同样重量、同样运距、同样运输条件的两种货物,其运价可有不同。⑵差别运价的意义①国家利用差别运价发挥运价的杠杆作用,以促进合理运输,促进生产力的合理布局。②可在一定程度上消除运输企业由于在不同运输条件下运输所产生的苦乐不均现象,使运价大体符合价值,促进运力的合理分布,缓解边远地区运力的供求矛盾,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③按质论价,可以鼓励先进,保护消费者利益,同时有利于调整供求关系,可以照顾到各种类型的消费需要,使运输消费者按自己的需要来确定对不同质量的运输劳务需求,从而有利于供求的平衡。8、运输需求有哪些特征?①非物质性;②广泛性;③派生性;④多样性;⑤波动性;⑥替代性;⑦弹性(指灵敏度)。9、运输业管理的作用是什么?它有哪三个层面,分别指什么?⑴作用:协调与平衡运输供给与运输需求,使运输业创造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时达到最大化和理想化。⑵运输宏观、中观、微观管理三个层面:①宏观管理着眼于使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产生最大的社会经济效益,为推动国民经济的发展而制定比较全面的和较长时期的国家运输管理政策和发展规划;②中观管理即行业管理,着眼于使某一运输方式朝着合理的方面发展,使部门的生产效率和效益最大;③微观管理即运输企业的管理,侧重于增进企业的效益,提高单位生产效率。10、运输成本有哪几部分构成?运输成本可以划分为固定设施成本、移动设备拥有成本和运营成本三个部分。11、实行差别运价的条件有哪些?①能把各种不同的运输对象区别开来。比如,能按运输对象对运输工具的不同要求对运输对象分类,以便对不同的运输对象实行不同的价格。②各种不同运输对象的价格需求弹性不同。例如,对贵重商品和廉价商品可以实行差别运价,因为两者对运输的价格需求弹性不同,前者小,后者大。12、什么是运输批量不同的差别运价?运输批量不同的差别运价:当一次运输货物的数量达到一定的数目时,可适当降低其运价。实行这种差别定价的目的是可促使货主或客户成为长期的客户,便于把握运输的供需关系,并且可补其偿运输零担而多付出的费用。13、试分析运输需求的价格弹性。在只考虑运价对运输需求的影响时,运输需求函数可简化为Q=f(P).(Q为运输需求量,P为运价),则运输需求运价弹性大小可以计算出来,具体为:式中Ed——运输需求对运价的弹性系数值;△P—运价的变化绝对值;△Q—运输需求量的变化绝对值。即运输需求价格弹性系数是运输需求量变化的百分比和运价变化的百分比之比值。由于运价和运输需求按反方向变动,因此运输需求的价格弹性就是运输需求的增加百分比和运输价格下降的百分比之比,或运输需求的减少百分比与运价的上升百分比之比值。14、分析运输需求者行为规律因素.①主要因素:运输时间、运费水平;②次要因素:运输企业信誉、资信水平、形象好坏、运输质量。15、试分析按运距不同的差别运价及其意义.①递远递减:为鼓励运输需求者充分合理利用运输工具,相对减少运输供应者的固定费用支出(如发到作业费用),可对远距离运输采取鼓励政策,即随着运距的增加,其运价率则相对下降,使其与成本性态相一致。②有限递远递减:运价率在合理的运距内采用递远递减,而在合理运距外保持一定的水平不变,其目的是不鼓励过远运输。③过远递增:运价率在合理运距内递远递减,但在合理运距外反而递远递增,其目的是对于那些过远运输对象加以严格限制,以促使货物流通的合理化或使其转而选用其他运输方式进行运输(如汽车运输应与铁路运输相结合的,不应全程由汽车完成)。五、论述题(本大题10分)1.简述运输劳务的即时性与运输供求双方的相互关系及相应对策:(1)运输劳务只有在有运输需要的时间、空间进行供给,其运输劳务才能有效地进行。(2)用户只有在有运输供给的时间、空间去利用运输劳务,其运输需要才能得以满足。(3)运输生产过程必须保证质量,一旦运输质量不合格,则将无法挽回。(4)运输产品不能储存,调节运输的供需只能通过储存运力的办法来实行。对策:这样不但影响运输的经济效益,还要受财力、物力的限制。所以,要想做到运输供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