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生物学》学习思考题一、名词解释:1.保护生物学、生物多样性保护生物学: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生物学分支;解决由于人类干扰或其他因素引起的物种、群落和生态系统出现的各类问题,提供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原理和工具的一门综合学科。它兼容基础和应用研究两种途径,来阻止生物多样性的丧失,生物群落的破坏。生物多样性:是指一定范围内多种多样活的有机体(动物、植物、微生物)有规律地结合所构成稳定的生态综合体。地球上所有的生物——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和,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景观多样性四个层次。4.岛屿生物地理学模型揭示了物种存活数目与所占据面积(空间)之间一般原则的模型,用公式可以表达成如下基本形式:S=CAZ(8-1)LogS=logC+ZLogA在上式中:S---生物物种的数目;A---这些生物物种所存在的空间面积;C---物种的分布密度,即单位面积内的物种数目;Z---为某个统计指数。5.生境破碎、生境退化、沙漠化、温室效应生境退化:是指外在因素使生物群落和物种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群落结构有可能受到破坏,物种有可能被推向灭绝,由于尚未能改变群落中居于支配地位的植物结构,所以,这种破坏还不会立即呈现。沙漠化:是由于人类活动,季节性干旱气候下,许多生物群落发生了渐进的、不可逆转化沙漠化的人工沙漠模型。温室效应:又称“花房效应”,是大气保温效应的俗称。大气能使太阳短波辐射到达地面,但地表向外放出的长波热辐射线却被大气吸收,这样就使地表与低层大气温度增高,因其作用类似于栽培农作物的温室,故名温室效应。7.最小生存种群(MVP)、物种最小动态区(MDA)最小生存种群:任何生境中任一物种的种群,在可预见的种群数量、环境、遗传变异和自然灾害等因素影响下,以一定的概率存活一定时间的种群数量。确保种群在可预见的将来,具有很高的生存机会所必需的个体最小生存种群数量。在可预见的种群数量、环境、遗传变异和自然灾害等因素影响下,都有99%的可能性存活100年。8.再引种计划、增强项目、引种计划再引种计划:将圈养繁殖个体或野外采集个体释放到它们历史上曾经分布而现在不分布再引种计划的地区。增强项目:将圈养繁殖个体或野外采集个体释放到现生种群,扩大现生种群大小和基因库。引种计划:由于物种原先生存环境恶化到一定程度,再引种已不可能,将物种引入到它们历引种计划史分布范围以外的地区,建立新种群。当然,对新的引入地必须更认真进行考察,避免一系列的生态问题。9.50/500理论法则、灭绝漩涡50/500理论法则:隔离种群至少需要有50个个体,为保持遗传变异性最好拥有500个个体。11.就地保护、迁地保护就地保护:是指为了保护生物多样性,在生物的原产地对生物及其栖息地开展保护的方式,是在野外保护自然群落和种群,对物种的保护的最佳策略。迁地保护:是指为了保护生物多样性,把因生存条件不复存在,物种数量极少或难以找到配偶扥原因,而生存和繁衍受到严重威胁的物种迁出原地,移入动物园,植物园,水族馆和濒危动物繁殖中心,进行特殊的保护和管理.是对就地保护的补充。迁地保护是为行将灭绝的生物提供了生存的最后机会.15.生境走廊是指保护区之间的带状保护区,可使植物和动物在保护区之间散布,保持了保护区之间的基因流动,也使一个保护区中的物种在另一个保护区中合适的地点定居并繁衍,从而保证了物种的遗传多样性。16.景观生态学、景观景观生态学:是研究在一个相当大的区域内,由许多不同生态系统所组成的整体(即景观)的空间结构、相互作用、协调功能及动态变化的一门生态学新分支。实际土地利用方式和保护理论的互相影响是景观生态学的重要原理。18.恢复生态学研究受损生态系统退化的原因和过程,修复和重建适应于当地自然环境、符合可持续发展需要、能够自我维持的生态系统的理论和技术的学科。20.“人与生物圈计划”简称MAB,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科学部门于1971年发起的一项政府间跨学科的大型综合性的研究计划,在世界范围内指定了许多生物圈保护区,人与生物圈计划试图将同一地区的人类活动、研究以及自然环境的保护结合成一个整体。生物圈保护区是MAB的核心部分,具有保护、可持续发展、提供科研教学、培训、监测基地等多种功能。21.可持续发展是指经济的发展在满足当前和未来人类对资源与就业的需要的同时,对可持续发展生物多样性的损害降低到最低程度。二.简答题:1.当今世界生物多样性的分布特点?A.就物种数目而言,最丰富的环境是:热带雨林,珊瑚礁、大型热带湖泊和深海。B.物种的丰富度的分布:越接近热带地区,几乎所有生物类群的物种多样性就越高。C.物种的丰富度的分布格局中,历史因素相当重要,地质古老的较年轻的地区有更多的物种分布;同时,也受地形、气候和环境局部变化的影响。2.生物多样性的价值是什么?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包括直接利用价值、潜在应用价值、生态价值、伦理学价值和科学研究价值等。Ⅰ.生物多样性的直接利用价值直接利用价值主要包括消耗行使用价值和生产性使用价值。消耗行使用价值是指用于自用,不出现在市场上的使用价值如食物、薪炭材等。生产使用价值是指从野外获得且拿到市场上销售的产品的价值。Ⅱ.潜在应用价值(1)生物多样性是生态系统的生产力,对生态系统的平衡、稳定和加速系统的能量、物质的流动、完善系统的功能具有重大作用;(2)生物多样性具有保护水资源的功能;(3)具有保护土壤的功能;(4)具有调节气候的功能;(5)具有净化和处理废物如重金属、农药等污染物的功能;(6)物种间相互作用,如人们栽培和养殖的动植物要依赖于野生植物才能延续繁殖、长期存活;(7)娱乐与生态旅游;(8)教育和科学研究;(9)环境监测;(10)提供新药;(11)生物控制剂;(12)新作物。Ⅲ.生态价值所有生物都是食物链中的重要环节,共同组成食物网。每一种生物都对生态系统、保证物质流、能流和信息流的畅通起至关重要的作用。Ⅳ.伦理学价值生物多样性的伦理价值体现在(1)所有的物种都分别代表着面对生存难题,解决生存难题的独特的生物学答案。(2)所有物种都是相互依存的,物种是自然群落的一部分,各种之间以复杂的方式相互作用。一个物种的灭绝或损失可能对这个群落中的其他个体成员具有深远的影响。可能会导致连锁灭绝。(3)人类必须向其他物种一样生活在同一个生态范畴内。世界上的所有物种的繁荣、发展都受到环境的负载能力所约束。Ⅴ.科学研究价值许多生物已经为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提供了丰富的研究材料,并曾给予人类很大的启迪。而且将继续为科技进步作出不可替代的贡献。4.保护生物学的内容、特征、目标是什么?保护生物学在经济发展、满足人民需求与保护自然环境的、健康的有效发展途径间找到平衡。特征:1)是一门多学科交叉的科学;2)是一门处理危机的决策科学;3)是一门处理统计现象的科学;4)是一门价值取向的科学。两个目标:1、了解人类活动对物种、群落和生态系统的影响;2.发展实用方法来阻止物种的绝灭,并力图恢复濒危物种在生态系统中的正常功能。9.生物多样性的危机及其根源(原因)在何处?生物多样性的危机不仅是野生动植物的遗传,物种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下降,家养动物和栽培作物的多样性也在丧失。人类活动除了造成物种的灭绝外,更严重的是造成了物种的局部灭绝。这种局部灭绝的后果同样也是严峻的。生物多样性丧失的直接原因主要有生境丧失和破碎化、外来种的侵入、生物资源的过度开发、环境污染、全球气候变化和工业化的农业及林业等,但这些还不是问题的根本所在根源在于人口的剧增和自然资源消耗的高速度,不断狭窄的农业、林业和渔业的贸易谱,经济系统和政策未能评估环境及其资源的价值,生物资源利用和保护产生的效益分配的不均衡知识及其应用的不充分,以及法律和制度的不合理。总而言之人类活动是造成生物多样性以空前的速度丧失的根本原因,而且影响生物多样性的因素往往是复合因素。10.试分析生物多样性中物种灭绝的原因?1)生境的破坏:生境的消失和沙漠化2)生境的破碎3)生境的退化和污染:温室效因4)人类的过度开发5)外来种的引入6)疾病的加速传播。12.物种灭绝的现状和现代物种灭绝的速率?物种灭绝的现状:鸟类和兽类的灭绝速率:在1600—1700年间,大约是每十年一种;在1850—1950年间,大约是每年一种;1)岛屿上的物种灭绝A、最高的物种的灭绝速率:从1600年以来,所有已知灭绝的动植物中,几乎有一半是岛屿物种。B、岛屿上物种灭绝的原因:岛屿这种特殊的生境大都是被隔离的、独立的地理单元,长期的自然进化使得岛屿产生了较高比例的特有物种。2)海洋中的物种灭绝:人类对海洋的了解知之甚少。3)大陆上的物种灭绝:淡水鱼类和开花植物的灭绝大都发生在大陆上。现代物种的灭绝速率:1989年Wilson:估计每年有0.2%-0.3%的物种消失。若以1000万种作为总数,即有20000-30000种,即每天有68种,每小时有3种的物种消失1993年至2003年的十年间:预测25万物种消失。所有的估测表明:在随后的50年内将有数十万物种走向灭绝。15.“岛屿生物地理学”模型理论的原理及其意义?研究岛屿生物群落生态平衡的学科。即岛屿上的物种数取决于岛屿的面积、年龄、生境的多样性、拓殖者进入岛屿的可能性及丰富性,以及新种拓殖速度与现存种灭绝速度的平衡。“岛屿生物地理学模型”预测:1、如果一个岛屿(或生境岛屿)的50%被破坏,则该岛上分布的物种中将有10%被消灭;2、当90%的生境被破坏时,将有50%的物种消失;3、如果99%的生境不存在了,大约75%的原始物种就会消失。岛屿生物地理学模型可用来预测由于生境破坏而可能灭绝的物种数及其比例。最直接的应用在那些被已破坏生境包围的国家公园和自然保护区。在自然保护区的管理规划中有重要意义。22.试分析小种群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其原因可能来自哪些方面?小种群的问题主要表现在1)遗传变异的丧失2)近交衰退3)远交衰退4)进化可塑性的丧失5)有效种群的大小6)不等性比7)繁殖产生的变异8)种群波动和瓶颈效应9)种口变化10)环境变化和自然灾害11)灭绝漩涡其原因可能来自以下三个方面:1)缺乏遗传变异性、近亲繁殖和遗传漂变导致的遗传问题;2)出生率和死亡率的随意性导致的种群数量的不稳定3)捕食、竞争、疾病和食物供应的变化导致的环境波动,还有不规律发生的单一事件,如火灾、洪水、干旱等导致自然灾害。23.什么是“50/500理论法则”?其指导意义在何处?“50/500理论法则:隔离种群至少需要有50个个体,为保持遗传变异性最好拥有500个个体。指导意义:恢复野生物种25.新种群的再建立常有的哪三种基本方法?再引种计划:将圈养繁殖个体或野外采集个体释放到它们历史上曾经分布而现在不分布的地区。增强项目:将圈养繁殖个体或野外采集个体释放到现生种群,扩大现生种群大小和基因库。引种计划:由于物种原先生存环境恶化到一定程度,再引种已不可能,将物种引入到它们历史分布范围以外的地区,建立新种群。当然,对新的引入地必须更认真进行考察,避免一系列的生态问题。30.确定物种濒危等级的主要定性指标有哪些?主要定量指标有哪些?定性指标:种群数、种群大小和特性、分布范围和格局、栖息地类型、质量和面积、致危因素、灭绝危险定量指标:种群个体总数、亚种群数和个体数、分布面积和地点数、栖息地面积;以及在一段时间内(年或代)以上各指标的上升或下降的比率和物种或种群灭绝31.IUCN确定的濒危物种的新等级系统分成哪些等级?各有哪些特点?试举例说明?1)灭绝:物种种群中的最后个体被确认其已经死亡。例如:渡渡鸟2)野外灭绝:1:物种仅生活在栽培和圈养条件下或仅作为驯化种群已远离其过去生活的分布区;2:对物种已知和可能栖息地进行彻底调查,未记录到任何个体。例如:麋鹿和野马3)极危:种群繁殖个体数小于50或种群大小小于250个个体。例如:白胸狐蝠、菲律宾水牛4)濒危:在野外灭绝的概率很高,如:种群繁殖个体数小于250。例如:短尾信天翁、非洲象5)易危:在野外灭绝的概率较高,如:种群繁殖个体数小于1000。例如:长嘴鹬、小白额雁6)依赖保护:低危7)接近受胁:低危8)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