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柱圆锥认识练习课教学设计.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圆柱圆锥练习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3-4页教学目标:1.通过练习进一步认识圆柱和圆锥,了解圆柱和圆锥的基本特征和各部分的名称。2.通过练习进一步体会“点、线、面、体”之间的关系,发展空间观念。教学重点:①通过练习掌握圆柱和圆锥的基本特征和各部分的名称。②借助练习进一步体会“点、线、面、体”之间的关系。教学难点:通过练习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教学具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问题回顾再现新知1.提出问题回顾新知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面的旋转,在这节课中你们都学到了哪些知识?学生思考指名回答预设一:学习了“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的过程,认识圆柱和圆锥的基本特征和各部分的名称。预设二:还学习了圆柱的特征,①两个底面是大小相同的圆,②侧面是一个曲面,③有无数条高;圆锥的特征:①有一个底面是圆形,②侧面是一个曲面,③只要一条高。预设三:学习圆柱和圆锥各部分的名称,学生可以拿出准备好的学具指出各部分的名称.2.导入新课板书课题过渡语:刚才咱们复习了面的旋转的知识,下面我们就进行练习看看同学们学的怎么样呀?揭示课题:圆柱圆锥练习课二.分层练习巩固提高1.基本练习巩固新知(1)填空:①圆柱的上下两个面叫做(),它们是()的两个()。圆柱有一个曲面,叫做()。圆柱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②从圆锥的()到()距离是圆锥的高,一个圆锥有()条高。③快速旋转一面底面是直角的三角形小旗就会看到一个()。学生先独立审题思考,再找个别同学回答,然后在全班交流。在交流时注意填写第2、3个空时,措辞要通顺,意思准确。建议填:它们是完全相同的两个圆。(2)用纸片和小棒做成下面的小旗,快速旋转小棒,想象纸片旋转所形成的图形,再连一连。学生审题后,独立练一练,然后同位间相互检查,最后全班交流。让学生进一步理解“面动成体”的过程,建立一定的空间观念。(3)下面物体的形状,是圆柱的画“○”,是圆锥的画“△”。()()()()学生审题后,独立填空,全班交流,说明填写的理由。(4)在下图中,标出圆柱和圆锥各部分名称。学生先独立填空,然后让找一生投影展示,教师加强指导。注意:箭头的指出。2.综合练习应用新知师:通过刚才的练习,我发现同学们对本课的基础知识掌握的较好,下面加大难度,你们敢于挑战吗?(1)下面图形中是圆柱或圆锥的在括号里写出图形的名称,并标出底面的直径和高。(教材练一练第3题)让学生先独立填一填,在全班交流。注意第2和第4个图不要求学生填写图形的名称,但要学生说出这两个图不是圆柱和圆锥的理由;在填写时一定要注意填准位置如:高就填写在所指虚线的旁边。(2).想一想,连一连(教材练一练第4题)学生读题,先想一想,练一练,然后再做一做,最后让学生闭上眼睛回想旋转的过程。对有困难的学生可以先操作,然后再练一练。最后全班集体交流,3.拓展练习发展新知(1).下列物体是由哪些图形组成的?学生观察,然后找学生说一说,进一步建立立体图形的组合图形的空间观念。(2)解决问题(教材练一练第5题)引导学生审题,结合直观图帮助理解,发现圆柱的底面直径和高与长方体的长、宽、高之间的关系。(3)实践操作,填空。①把圆柱的侧面沿着一条高剪开,得到一个()。侧面展开图的长等于圆柱的(),宽等于圆柱的()。②一个圆柱,侧面展开是一个正方形,它的边长是18.84厘米,这个圆柱的底面半径是()厘米。学生拿出做好的圆柱形的学具,按照要求剪开,然后填空。最后集体交流。为学习圆柱的表面积做好准备。(4)实践活动用纸片和小棒做一面小旗,旋转“旗杆”,观察并想象纸片旋转后所形成的图形。课下让学生做出各种各样的小旗,想象和观察小旗转动后形成的图形,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三.梳理总结提升认知1.谈谈这节课的收获?2.总结:这节课同学们主要针对“面动成体”的练习和认识圆柱圆锥的特征及各部分的名称,通过这些练习让同学们在脑海中真正的建立起一定的空间观念,为下面更好的学习圆柱圆锥的表面积和体积做好准备。板书设计:面的旋转练习课点→线→面→体两个完全相同的底面,底面是圆形,圆柱:一个侧面是曲面有无数条高一个底面,圆锥:一个侧面是曲面,一条高。使用说明:教学反思:回味课堂,本节课的亮点之处有:1.练习题的设计富有层次。本节课围绕两个知识点①“点、线、面、体”之间的关系,②圆柱圆锥的基本特征和各部分的名称。通过这两个知识点的学习,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所以在设计练习题时,我注意有简单到复杂,又直观到抽象,通过多样的题型让学生在新授课的简单的表象的基础上,再一次逐步的建立起空间想象能力。2.以学生为主体。由于本课属于空间与图形范畴的,利用课件和身边的教具,学生理解起来比较方便,所以在练习题的处理上,我尽量由学生自己去处理,遇到难度稍大的就由小组讨论解决教师适当的点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使用建议:直观演示是本课练习题的显著特点,所以多媒体的应用就显得尤为重要。需要破解的问题:如何通过具体的情景和操作活动,能够更加清楚的经历“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的过程,建立更好的空间观念。

1 / 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