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复习大纲(上)复习要求:1、可以不看注释自如地今译;2、注意文中所有特殊的字词(尤其是古今词义差别比较大的);3、注意文中的语法点(使动、意动用法、判断句及判断句的类型、宾语前置句及其类型等);4、注意文中的用字情况(所有古今字、异体字、通假字的对应情况);5、能熟练地辨认繁体字文选部分复习第一单元:郑伯克段于鄢齐桓公伐楚宫之奇谏假道晋灵公不君齐晋鞌之战;第二单元:冯谖客孟尝君庄辛说楚襄王第三单元:论语(讲授部分)、大同;第四单元:许行通论部分复习通论一到通论十四。通论(一)1.掌握本节中所列工具书的书名、编著者(指有明确编著者的)、工具书的功用(指主要用于查检什么内容的)、对该工具书的评价(比如最早的……最大的……),常見的查檢方法;常用工具书:1)《说文解字》简称《说文》,东汉许慎著。是我国规存最早的字典。全书分汉字为540部,开创了以部首统率汉字的字典编纂法,收字以小篆为主。2)《康熙字典》:是清朝康熙49看开始编写的,参加编写的有张玉书、陈廷敬等三十人,于康熙55看编成。这部字典按部首笔画的多少,把214个部首分别归入十二集中。十二集以子卯等十二地支命名。3)《汉语大字典》:是一部解释汉字形、音、义的大型语文工具书。这部大字典是目前我国搜集汉字单字最多的字典,共收单字五万六千个左右。4)《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北京大学中文系汉语专业等单位联合编写,1979年出版。收古汉语常用字三千七百多个。修订版于1993年问世。5)《辞源》:专门为阅读古籍和古代文史研究使用的工具书。6)《辞海》:是一部综合性的辞书。所收对象除单字外,主要是语词、人物、著作、历史事件、古今地名、团体组织以及各学科名词术语等。古语今语、古义今义并收。7)《汉语大辞典》:由《汉语大辞典》编辑委员会、《汉语大辞典》编纂处编纂。1986年第一卷出版,1994年出版最后一卷。全书十二卷,共收单字1万二千个左右,词目约三十七万条,五千余万字。是一部大型的历时性的详解语文词典,它试图从语词的历史演变过程加以阐述,古今兼收,源流并重。首先,这部词典是迄今汉语语文辞书中搜罗最为宏富的一部大型语挥文词典。其次,这部词典引例丰富,是在收集大量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编写成的,保证了收词立目、释义探源方面能超逸前人。8)《经传释词》:清王引之著,是一本着重研究先秦和汉代经传中虚词特殊用法的著作。9)《词诠》:近人杨树达著。这部书收集了古书中常用的介词、连词、助词、语气词及一部分代词、动词、副词,说明它们的用法、意义并引书证。(10)《诗词曲语辞汇释》:近人张相著。这部书汇集了唐宋金元明以来流行于诗词剧曲中的特殊鱼词537个,作者从大量的材料中加以比较推敲,考释语辞的含义和作用。这部著作是我们阅读和研究古典诗词曲的重要参考书和工具书。【1字典辞书的编排:1)按部首和笔画排列。2)按音序排列。3)按号码排列。】2.理解反切注音法。注音方式:1)直音:即用同音字注音。2)反切:用两个汉字拼注一个汉字读音的注音方法。其方法是:反切上字与被切字声母相同,下字与被切字韵母、声调相同。如:“呼报反”,即用“呼”的声母h和“报”的韵母ao声调(ˋ)相拼,是“号”或“爱好”的“好”。3)注音字母和拼音字母注音。通论(二)3.掌握书中所举古今意义没有联系、有差异等例证(该……等);(1)古有今无——媵、环、珏、黼、黻、傩、刖、觥、爵、壿(伴随社会发展而消亡)(2)今有古无——氧、氢、氮、钾、钠、镎(随着科技进步而产生新词)(3)古今均有(大都属于基本词汇)(或叫古今通用词;或叫古今传承词)a)古今基本相同:《說文解字》《新華字典》b)埃塵也灰塵c)皚霜雪之白也白(叠):皚皚白雪d)秕不成粟子實不飽滿e)唉應也應人聲f)巢鳥在木上曰巢鳥搭的窩g)嘗口味之也辨別滋味h)澄清也水清i)怵恐也恐懼j)慈愛也仁愛k)粹不雜也純一,不雜(4)古今完全不同该古代常用义为完备。《楚辞•招魂》:“招具该备,永啸呼些。”王逸注:“该。亦备也。言撰设甘美招魂之具,靡不毕备,故长啸大呼以招君也。”《方言》卷十二:“备、该,咸也。”现常用意义为“应当”。成语“言简意赅”一词中,“赅”与“该”义同而形异。抢《战国策·秦策》:“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庄子·逍遥游》:“我决起而飞,抢榆枋。”两处的“抢”皆“碰、撞”之义。找:古义划船。《集韵·麻韵》:“划,舟进竿谓之划。或从手。”(“或从手”说明“划”的另一写法为“找”)《字汇·手部》:“找,与划同,拨进船也。”现代义为寻找。荐(兽吃的草)——推荐除(台阶)——除去因(草垫)——虚词因为4.(劝……等),在文选中再找一些例证。古今词义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微殊”勸《說文》:“勸,勉也。從力,雚聲。”在上古只作“鼓勵”“勉勵”用,不當勸告、勸解解釋。給jǐ,原供給,後來纔用作“給予”,讀gěi。再上古只有“兩次”或“第二次”的意思,很晚纔有“再次”“重複”之義,而“再”的第二(次)之義至今仍保有在方言中,如河南一帶的方言把下星期(下週)叫做“再週”,“再週”就是第二週的意思。睡《說文》:“睡,坐寐也。從目、垂。”古代指打瞌睡恨《說文》:“恨,怨也。從心,艮聲。”現在是仇恨之義,但上古則不同,《說文》:憾,恨也,恨与憾同,是“感到遺憾”“懊惱”之義。《荀子·成相》:“不知戒,後必有恨”,諸葛亮《出師表》:“未嘗不嘆息痛恨於桓靈也”,只能解作“痛心而感到遺憾”,不能理解爲仇恨,因為對本朝的皇帝表示懷恨,這不像是臣子的口吻的。5.古今词义演变,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词义范围的变化词义感情色彩的变化词义程度轻重的变化通论(三)6.掌握书中的偏义复词和连绵词例;联綿詞:雙聲、叠韻單純復音詞叠音詞復音詞外来词同義復詞(險阻)並列式變義復詞(社稷)合成複音詞動賓式偏義復詞(國家)主謂式偏正式联绵词(连绵字)(1)双声联绵词:参差仿佛伶俐陆离坎坷犹豫唐突匍匐踌躇倜傥(2)叠韵联绵词:窈窕彷徨依稀从容须臾蹉跎徘徊龙钟逶迤逍遥(3)双声兼叠韵联绵词:辗转缤纷缱绻优游燕婉(4)非双声叠韵联绵词:芙蓉玛瑙珊瑚陵迟铿锵滂沱狼狈跋扈狼藉跳踉偏义复词:组成合成词的两个语素的意义相关或相反,并列组合后,其中一个语素表意义,另一个语素只起陪衬作用。①今有一人,入人园圃,窃其桃李。《墨子·非攻上》②无羽毛以御寒暑。《列子·汤问》③大夫不得造车马。《礼记·玉藻》7.联绵词有何特点;[1]不可分性。从意义上看,表示联绵词的两个字是一个整体,不可拆开解释。唐初孔颖达说;“犹,玃属。豫,象属。此二兽皆进退多疑,人多疑惑者似之,故谓之犹豫。”[2]多异文。犹豫:迟疑不决的样子。又有:犹预、犹舆、由豫、犹予8.掌握书中所举同义词的差异。举例说明同义词的差异体现在哪些方面。(一)同义词的概念:同义词就是语音不同、具有一个或几个类似意义的词。这些意义表现同一个概念,但在补充意义、风格特征、感情色彩以及用法(包括跟其他词的搭配关系)上则有可能有所不同。同义词是几个词的某一个或某几个义位相同,而不是全部义位都相同;同义词只是所表达的概念(即理性意义)的相同,而在补充意义(即隐含意义)、风格特征、感情色彩、搭配关系等方面却不一定相同。(二)同義詞的來源a)造词時意義相近構成同義詞【見,視,睹,看】都是表示人的視覺活動,意義相近,但有差別。《禮記•大學》:“心不在焉,視而不見。”“熟視無睹”.望:远看;视:近看;观:有目的地看,看壮观的场景;览:无目的地看;见:看的结果,看见了。b)詞義的發展變化形成的同義詞【屨,履】戰國以前,屨是名詞,而履是動詞,“如履薄冰。”戰國以後,履才有了鞋的意義,《韓非子》:“鄭人有買履者。”兩者變成了同義詞。c)新詞與舊詞的積累構成同義詞【畏,懼,怕】上古漢語用畏或懼來表示“怕”的概念。畏多用做及物动词,带宾语;惧多用做不及物动词,不带宾语,带宾语表示使动关系。怕原沒有害怕的意思,《說文解字》:“怕,無為也。”實即澹泊的“泊”字。到了唐代才出現用“怕”字表示害怕,如元稹《俠客行》:“俠客不怕死。”於是三者形成同義詞。d)各地方言的差異所形成的同義詞【迎,逢,逆】都表示兩人行走的方向相對,送往迎來,狹路相逢。《春秋》:“公如齊逆女。”漢代揚雄《方言》:“逢,逆,迎也。自關而西或曰迎,或曰逢,自關而東曰逆。”(三)同义词的差异表现1.范围对象不同:皮(指兽皮)——肤(指人皮);女:女性,妇:已婚女性;沐:洗头发,浴:洗身子,洗:洗脚,澡:伸到水里洗手,盥:盛水冲洗手,沬:洗面2.形状情态不同:斧(椭圆形孔的)——斨(方形孔的)|望:远看;视:近看;观:有目的地看,看壮观的场景;览:无目的地看;见:看的结果,看见了。3.程度深浅不同:饥(轻)一般的饿,想吃东西——饿(重)严重的饿,受到死亡威胁4.侧重点不同:完(侧重事物的整体性,完整无缺)——备(侧重数量的全面性,齐全完备)恭:外貌——敬:内心5.感情色彩不同:诛(褒)杀死有罪者,褒奖杀人者-杀、戮(中性)一般的杀死-弑(贬义)下杀上,谴责杀人者6.语法功能不同:弗(所加动词后不带宾语)不(所加动词后可带宾语)耻,意动关系——辱,使动关系当然,还可以说,某词与某词的本义不同;词义内涵不同等等。9.辨析疾——病,牙——齿,皮——革,怜——悯,购——买等几组同义词的差异。疾,生病了——病,重病牙,人的——齿,所有的皮,兽皮和人皮肤,引申为表面——革,去了毛的动物皮怜,同情——悯,悲伤的购,悬赏征求——买,一般的通论(四)10.什么是本义;本义,就是词的本来意义,即根据字形分析和考核文献所证明的词的最早的意义,或者说本义是与该词书写形式相应并有文献参证的最古的意义。11.确定词的本义的方法;借助词的书写形式,即分析字形。汉字是表意体系的文字,字形和意义有着密切的关系。一个词用什么形体的字来书写,是按照造字时代词所表示的意义拟定的,因此词的本义,一般可在字形上得到反映。象形字\指事字\会意字;用以结体的象形单位具有表意性。-臣(象形字)奴隶-豆(象形字)器皿-元(指事字)人的头-祝(会意字)祷告形声字:形符标明本义所属的范畴,为掌握本义指出了方向。考核文献:经史子集等历史文献;古书的训诂材料;《尔雅》《说文》等工具书。综合运用:以分析字形为主,考核文献为辅,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12.举例说明词义引申的几种方式;a.连锁式所谓连锁式,就是由本义引申出第一引申义,再由第一引申义引申出第二引申义,这样传递下去。腰【是“腰”的古字,本义“腰”】→中间→半路拦截→要挟→求得→需要b.辐射式所谓辐射式,就是由一个意义同时引申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意义。这可以是由本义引申,也可以是由某一个引申义再引申。节:竹节,《史记·龟策列传》“竹,外有节理,中直空虚”。C.綜合式:理:治玉。治理其他;纹理。(1)从个别到一般。(大致相当于词义扩大)莫(暮):本义是日暮。这个具体的时段专用词,可引申到适应其他时间的“晚”义,于是,年底可以说“岁暮”;季节结束时也可以用“暮”,如“暮春”;一个人的晚年叫“暮年”。雌、雄:本来都是专就鸟类而言。《诗·小雅·正月》“谁知鸟之雌雄?”兽类一般称“牝、牡”而不称“雌、雄”。后来,凡是动物都可以称雌雄,《木兰诗》“两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2)从具体到抽象。業:本义是一种悬挂钟鼓的架子上作装饰用的木板;又指书册的夹板。古人学习时把学到的东西写在上面。从老师那里接过知识叫“受业”,老师给学生知识叫“授业”,学习完成了叫“结业、毕业”。道:本义是“道路”,如:《战国策•齐策》“民扶老携幼,迎君道中。”引申为“途径、方法”,如:《孟子•梁惠王上》“交邻国有道乎?”又引申为“学说、道理”,如:《论语•学而》“先王之道,斯为美。”(3)從實義实词到虛義虚词。實詞虛化。被,本义是被子。和:常见的意义是“和谐”(应和),《老子》:“音声相和”。引申为“搀和”,杜甫《岁晏行》:“今许铅铁和青铜”。13.举例说明什么是假借义;假借義:和字形記錄的本義或者引申義都沒有任何關係的意義。是借用文字而產生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