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卫生陶瓷的生产工艺卫生陶瓷采用注浆法成形。生产工艺主要包括泥浆制备、成形、干燥、施釉和烧成。泥浆制备泥浆制备的工艺流程及其流程的选择,与日用陶瓷工艺相同。泥浆制备过程中,应严格控制坯料细度。泥料粗:有利于吸浆成坯,所形成的坯件结构疏松,影响半成品强度(增大破损)和高温反应过程。泥料细:降低吸浆速度,易发生塌坯,给成形操作带来不便。一般以万孔筛筛余l一2%为宜。稀释剂要经过试验选择,一般采用纯碱和水玻璃,用量控制在0.4—0.6%。泥浆中含有气体7-10%,是造成注件组织结构不均匀、表面不光滑和生坯强度降低的根源。泥浆在使用前应进行陈腐和真空脱气。成形卫生瓷成形,除传统的浇注方法外,目前广泛应用了“高位槽注浆——管道输送——立式成组浇注”的先进注浆工艺。实心注浆:浆相对密度应大些,减少模型吸水负担并避免出双层,一般控制在1.84以上。空心注浆:相对密度要稍小些,不致形成较大的回浆泥绺,一般为1.8~1.84之间。泥浆通常掺有部分回坯泥浆,经过了形、干燥等一系列处理过程,改善了动性、空浆性能及加工性能,减少半成品裂纹。成形结构复杂、大型制品,要特意制备一定量的“回坯泥”,即把泥浆烘干后再经过搅拌池化浆或球磨机混磨制浆。制备的回坯浆应再补充适量稀释剂(一般为新浆加入量的1/10),保持正常的解胶效果。回坯浆的掺人量通常在20%左右。干燥卫生陶瓷的干燥一般采用隧道式或室式干燥设备,利用窑炉余热或蒸汽换热作为热源。由于坯体形状复杂,且厚薄、大小不一,干燥不宜过快。特别是干燥初期,要保持较大湿度,以防止坯体变形、开裂等缺陷的产生。喷釉和浸釉卫生陶瓷普遍采用喷釉和浸釉方法。浸釉时釉层厚度以0.5mm为宜。喷釉时釉层较厚,在0.5—0.8mm。喷色釉时要求更厚些,一般为0.8~lmm,而棱角处还要多喷,以避免色浅露白。对于釉浆相对密度,应视产品类型、施釉方法和釉浆种类不同而定。浸袖相对密度一般小于1.5,如某厂普釉要求相对密度1.42~1.46,白釉1.45一1.50;喷釉一般大于1.5,如某厂白釉相对密度为1.55~1.60,色釉为1.6—1.802烧成卫生陶瓷烧成一般在隧道窑中进行。采用匣钵或棚板装烧或采用半隔焰(或明焰)无匣裸装直接烧成,燃料为煤、煤气和油。烧成温度大多在1250~1280℃之间。由于卫生陶瓷坯件较大,对于有匣烧成来说,匣钵一般大而厚,不仅蓄热多影响热利用率,而且热稳定性低、易破损。因此,采用明焰或半隔焰无匣烧成工艺是其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