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刷设备课件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印刷质量检测与控制Printqualitytestandcontrol曹建平Tel:13810605306Q:809496159博学躬行尚志明德课程简介专业课32学时(30+2)教材:《印刷质量检测与控制》,何晓辉中国轻工出版社,2011.6;考试:笔试成绩:20%+70%+10%(实验)参考书[1]《印刷质量检测与控制》,刘世昌印刷工业出版社,2000.5[2]《印刷品质量检测与控制技术》,郑元林化学工业出版社,2010.4章节内容第一章绪论(4学时)第一节印刷质量控制研究的对象与任务第二节印刷质量检测与控制技术的发展第三节印刷品质量的评价第四节印刷质量的数据化与规范化管理第二章印刷质量客观评价的基本概念(4学时)第一节密度第二节色度第三节阶调第四节清晰度第五节不均匀性第六节解像力第三章网点的测量(2学时)第一节网点的基本特征与计算第二节网点的传递变化与网点增大第四章灰平衡的评价与测量(2学时)第一节中性灰平衡的意义第二节灰平衡的评价与检测方法第三节G7工艺中灰平衡的测试第五章印前处理与制版质量控制(4学时)第一节印前处理/制版的检查及质量控制内容第二节输出分色片质量控制第三节晒版质量控制第四节打样质量控制第六章印刷过程质量控制(6学时)第一节印刷作业的规范第二节叠印率的测量与计算第三节网点增大第四节油墨量的控制第五节印刷质量控制条第六节印刷专家系统第七节印刷测试版第八节印刷机质量控制系统第九节印刷品质量检测系统第七章印刷品质量检测与控制(2学时)第一节印刷材料的质量控制第二节印前质量控制第三节分级与抽样检测第四节不同类型的印刷品质量检测第八章印刷故障分析(4学时)第一节印前故障分析第二节平版胶印故障第三节凹版印刷故障第四节柔性版印刷刷故障第五节丝网印刷故障第九章印刷标准化(2学时)第一节国标委员会第二节GBxxxxxx-xx第三节ISO12647简介第四节安全生产与环境保护第一章绪论第一节印刷质量控制研究的对象与任务第二节印刷质量检测与控制技术的发展第三节印刷品质量的评价第四节印刷质量的数据化与规范化管理建议:1.有一本教材(纸质或电子);2.预习知识点(教材检索)密度、色度、阶调层次、分辨率、解像力清晰度、网点特征、灰平衡、叠印率、G7工艺、ISO12647、ISO13660、标委会GB3.收集一些印刷品(包装盒),试着分析其中的印刷质量并做比较评价。第一节印刷质量控制研究的对象与任务印刷质量控制研究的对象全面质量管理(TotalQualityManagementTQM)产品质量工程质量工作质量全面质量印刷质量控制研究的对象•产品质量:产品能够满足社会和用户一定的使用价值。(适用性、耐用性、美观性、经济性、保存性,安全性等衡量)•工程质量:工序质量,指在产品质量形成过程中,与质量有关的操作者、原材料、设备、工艺方法、操作环境等对产品质量要求的满足程度。•工作质量:为保证和提高产品质量所做的工作,如经营管理工作、技术工作、组织工作等各项工作的质量,即各部门的工作对提高和确保产品质量提供的保证程度。•关系:共同形成全面质量体系;最终目的是提高产品质量,而产品质量取决于工程质量,并且二者都必须以工作质量为保证。优质的工作质量,才能提高工程质量,从而保证产品质量。•印刷全面质量管理:通过相应的测量工具与控制方法对印刷样张的观察、扫描、输出、打样及印刷生产工艺、印刷材料质量的测控,从而保证印刷产品质量的稳定,获得客户满意的管理方法。第一节印刷质量控制研究的对象与任务印刷质量控制的基本任务任务:通过相应的控制工具与技能进行过程控制(生产过程而非成品检测)。思想:预防是关键,检测是手段;质量是生产出来的不是检查出来的;全员参与,前段工序对后段工序负责,后段工序对前段工序检查义务。规范:各阶段的工艺要点,操作说明书,三级检验制度等。第二节印刷质量检测与控制技术的发展印刷质量检测与控制主要是对颜色的控制眼睛:对颜色进行主观评价,一般是客户的心理感受;定性放大镜:观察网点及形状。网点眼睛看不到的,它是图像传递的基本元素,担负着色相、明度和饱和度的显色效果的任务;在颜色合成中是图像颜色、层次和轮廓的组织者;定性,车间常用25倍(常见的有10倍、25倍、40倍、50倍);样式有折叠式放大镜、笔筒式放大镜、电子放大镜密度计(20世纪30年代FrankPreucil):第一台,未商业化,定量;测量密度体现印刷墨层厚度、网点增大、叠印率、K值等;信号条/测试条(20世纪60年代美国GATF信号条、星标;瑞士GRETAG公司研制出CMS信号系统;70年代瑞士Brunner测试条,80年代第三代):向定量控制过渡;1965年,GATF研制出一种定量的GATF网点扩大信号条,又称GATF网点扩大信号条,不用密度计,凭视觉可对网点面积与密度变化检验,由网点增大、变形范围(重影)、星标三部分组成。GATF星标中心为很小的白点,由36条黑白相等的辐射线组成,如图。具有23倍的放大作用,通过目测星标中心的白点和辐射线的变化,可判断出印刷过程中的网点增大、网点变形、重影的状况。20世纪70年代以后格林达爱色丽等品牌的密度计、色度计分光光度计20世纪80年代电脑程序控制海德堡CPC、罗兰CCI、三菱API……质量管理向电子显示程控系统化发展,出现数字化概念,为规范化生产奠定了基础。20世纪90年代颜色闭环控制应用于卷筒纸胶印;将密度计、色度计、测控条等工具应用到日常质量管理当中,制定质量标准,各工序数据化规范化,开始实施全面质量管理。90年代后数字化工作流程CIP3组织的成立,将印前、印刷、印后集成,是信息化进程的开端。PPF、PDF文件格式的应用。CIP3与JDF合并成立CIP4组织,保持了CIP3组织的内容及架构,制定JDF(JobDefinitionFormat)标准。2000年左右海德堡CP2000系统:配置在CD机、SM机上,包括图像控制系统、空气导纸系统、橡皮布清洗装置、喷粉装置、自动油墨供应系统和实时色彩控制系统。第三节印刷品质量的评价印刷质量:印刷品外观特性的综合效果,是印刷品艺术水平和印刷技术的集中体现。主要表现在文字:反差、均匀、忠实;实地:反差、均匀、光泽;网点:阶调层次再现、均匀质量要求:墨色厚实、均匀,图像光泽好、清晰,文字不花不断,套印准确,没有透印、重影、背面蹭脏、墨杠、水杠,网点不变形等。图像印刷品的复制质量:对原稿的再现性;印刷品之间的一致性即稳定性。复制质量的再现性:色彩、阶调、图像清晰度、表观质量(印刷的均匀性)印刷品质量评价方法:主观评价法、客观评价法、综合评价法•主观评价法:人眼直接评价、定性、感觉的印刷品质量、一种主观印象;结果受评价者身份、性别、学识、技术素养、审美观、爱好、文化背景等影响,不能客观全面地反映印刷品的质量特性,故将观察条件客观化,以和客观评价趋于一致。条件:照明D50或D65光源,均匀漫射光,照度范围0°/45°或45°/0°环境色符合孟塞尔明度6-8的中性灰,彩度<0.3背景色无光泽的5-7,彩度<0.3眼睛+放大镜(10-25倍)•主观评价内容:墨色鲜艳,深浅均匀墨层厚实,具有光泽网点光洁、清晰、色调层次清晰套印准确文字清晰完整外观整洁无油迹、脏点等,背面清洁无蹭脏裁切尺寸符合规格要求客观评价法:使用仪器或工具测定物理特性或质量特性参数、依据质量标准给出量化的客观评价优点:定量数据描述质量特性,随机控制,稳定性好;利于故障的分析与经验总结;效率高速度快、成本低;利于生产管理一体化,实现数据化管理。客观评价的工具:密度计、分光光度计、控制条、图像处理工具客观评价内容:色彩再现、阶调再现、清晰度、分辨力、网点微观质量和质量稳定性等。1、颜色:使用彩色油墨实地密度值、CIELab值(色度计、分光光度计)来表示。同批产品不同印张的实地密度允许误差为:C、M≤0.15;K≤0.20;Y≤0.10色序为C-M-Y叠印的实地色CIELABL*a*b*值注:D50光源,2°视场,0°/45°或45°/0°几何条件CIELab模型:与设备无关;比RGB、CMYK色域宽。在评估印刷样张阶调再现情况时,应注意不同阶调对应的网点增大时不同的。正常情况下,最大的网点增大发生在40%—50%的阶调处。2、阶调值:使用阶调值-网点增大值来控制,或网点增大曲线描述;进行阶调优化与补偿。绿色的线是理想的,网点面积率不发生变化,红色和蓝色的线发生网点增大。可以看到:空白和实地处是没有网点增大的。图印刷特性曲线加网线数越高对网点增大的影响越大,使用高加网线数可以将原稿中的细节和纹理表现的更加真实细腻,但是给实际生产带来一定的难度,付出的代价就是严重的网点增大。加网线数与网点增大我国印刷行业标准推荐的50%网点增大值,依据此表可以控制网点增大是否符合要求。50%网点增大值可以看到精细印刷品50%网点的增大值范围8%-20%;一般印刷品50%网点的增值范围10%-25%。暗调:70-100%网点面积率,100%-为实地,用密度来鉴别质量印刷品暗调密度范围亮调:明亮的阶调,用网点面积表示,精细品亮调再现2%-4%网点面积,一般品亮调再现3%-5%网点面积。层次:亮、中、暗调分明,层次清楚。K值:也称印刷对比度,实地与特定网目调值区域的密度之差与实地密度的比值,确定给墨量。理论K值在0(实地)-1(白纸)之间。K=1-DR/DV式中:K表示相对反差DR表示画面上中间调至暗调之间,某一点网点面积的积分密度,一般用75%的积分密度DV表示印刷品上的实地密度值套印:两色以上印刷时,各分色版图文能达到并保持位置准确套合,用放大镜对规矩线进行检验。精细印刷品的套印允许误差≤0.10mm;一般印刷品的套印允许误差≤0.20mm。综合评价法:以客观评价的手段为基础,与主观的各种因素相结合,得到共同的评价的标准的方法,是对印刷品具体性能指标的客观评价结果和人对印刷品效果的感觉的主观评价的综合结果。由于在变量求取过程中涉及到回归分析法和模糊数学等方法,相关复杂。在目前的质量控制中,主要是以客观评价为主。印刷品质量评价过程:客户对送审样的评判,客户签样印刷现场评价及测控,印刷上机勤抽样成品出厂前的剔除废品,统计数量:全数检验,部分抽检印刷品质量评比:行业内,部分机构印刷品检验与统计:不能全检,需要将抽检与统计结合,控制产品质量数理统计方法:检查表、直方图、流程图等特殊效果特殊效果特殊效果第四节印刷质量的数据化与规范化管理本质:复制的标准化有规可循有范可就有据可依第二章客观评价的基本概念第一节密度第二节色度第三节阶调第四节清晰度第五节不均匀性第六节解像力什么是密度第一节密度密度:定义:又称光学密度,用透射率或反射率倒数的十进制对数表示。用字母D代表。反射呈色物体透射呈色物体密度可以间接表示物体吸收光量大小的性质;是人眼视觉感受对黑、白、灰组成的画面明暗的度量,在一定程度上表征了人眼对亮度变化的感知特性,用于监控墨层厚度的变化。第一节密度密度与光量的关系物体吸收光量大则表明其密度高,物体暗;物体吸收光量小表明其密度低,物体亮。第一节密度•反射密度:主要用于印刷中检测和控制印品的质量朗伯-比尔定律光的反射率、墨层厚度与密度之间的关系D=lg(1/ρ)注意:当墨厚超过某个值是密度不再增加第一节密度•透射密度:用于印前控制胶片和分色片的质量D=lg1/τ透射率越大,透射密度越小,越透明;透射率越小,透射密度越大,越不透明;τ1,D1τ2,D2则:合成透射率τ=τ1*τ2合成密度D=D1+D2投射密度的定义;对数的性质。第一节密度•网点积分密度:一个网目调区域的平均密度,密度计探头对应的网点和网点周围的空白部位对光的反射和吸收的综合度量。•彩色密度:红、绿、蓝三种滤色片分别测量得到的黄、品、青油墨的密度。密度本身没有颜色概念;密度计是互补色的原理测量的实际上是原色油墨的明暗程度。第一节密度R+B=M密度计第一节密度•综上:彩色密度测量依据减色法原理,Y油墨实际起控制B光的作用,M墨控

1 / 183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