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十五”旅游业发展回顾(略)二、“十一五”旅游业发展趋势分析(略)三、“十一五”旅游发展的总体思路和目标(一)“十一五”旅游发展的总体思路和发展原则1、总体思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以临沧旅游资源的空间结构和组合特征为基础,以“佤山秘境”为主题,以佤文化、茶文化为重点,围绕把临翔区建成临沧第一旅游目的地这一目标,着力打造“佤山秘境旅游走廊”精品旅游品牌,遵循旅游产业发展的规律,充分挖掘旅游资源的差异性和独特性,综合开发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坚持实施项目拉动战略,构建旅游产品体系,促进旅游市场的形成,不断优化旅游发展格局,打牢旅游产业基础,加快旅游开发建设,加强旅游市场开拓,实现旅游业的新突破。充分发挥后发优势,将旅游业培育成为临沧的新兴支柱产业。2、发展原则。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旅游发展全局的原则;坚持从实际出发,扬长避短,发挥后发优势的原则;坚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统筹兼顾、突出重点的原则;坚持政府主导、市场机制的原则;坚持突出特色,强调参与性、感受性与体验性的原则;坚持保护与开发合理利用的原则;坚持继承与创新、内联与外引的原则;坚持超常规发展的原则;坚持以文化推动旅游,注重产业联动发展的原则;坚持科教兴旅,提高旅游核心竞争力原则;坚持可持续发展与区域网络开发的原则。(二)“十一五”旅游发展的战略1、精品名牌战略——加快旅游精品名牌产品的开发和培育,在充分发挥和突出自然风光、民族文化资源优势的基础上,高起点、高水平做好项目规划,提升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和科技含量,创造和发展旅游亮点,开发和培育精品名牌旅游产品,加快构建旅游产品支撑体系,提高产品市场吸引力和竞争力。2、项目拉动战略——树立项目促发展、项目出质量、项目推动速度发展的思想,实施大招商引进大项目、大项目推动大开发,大开发促进大发展的发展战略,遴选、开发建设影响力大、带动性强的旅游项目,进一步激活临沧旅游发展的潜力,促进旅游资源优势向旅游经济优势的转变。3、创新发展战略——在临沧旅游业发展滞后、经济基础薄弱的条件下,必须不断创新旅游发展的模式和机制,使旅游发展的观念创新、旅游体制和机制创新、旅游业态创新、旅游产品和项目创新、旅游营销创新、旅游管理和旅游科技创新,使创新成为加快临沧旅游业发展的强大动力。4、强化宣传战略——持续不断地开展宣传推广、市场促销。改进促销手段,加大促销力度,提高促销水平,增强促销实效。(三)“十一五”旅游发展定位1、发展主题。为增强和提升临沧旅游在国内、国际旅游市场上的知名度和竞争力,立足临沧旅游资源优势,临沧旅游发展的主题为:(1)民族风情——临沧居住着25种少数民族,民族风情多姿多彩,民族文化内涵丰富。尤其是以佤族风情为代表的民族风情资源,是临沧开发佤文化旅游产品和参与云南民族文化大省建设的优势所在。(2)水电奇观——临沧作为中国水电工业基地和由此形成的澜沧江高峡百里长湖水域风光,是建立澜沧江-湄公河国际公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国内外旅游者具有很强的吸引力,为临沧发展水电工业旅游提供了良好条件。(3)边关秘境——临沧地处中缅边境地区并与神秘的北“金三角”相连,边境风光和异国风情浓郁、独特,是开发边境旅游产品和建设国际公园的主要依据。(4)“滇红”茶乡——临沧是世界大叶茶的原生地、世界著名的“滇红”茶叶之乡及茶马古道缘起地,也是云南省茶叶种植面积最大和茶叶产量最高的地区,是临沧开发茶文化旅游产品的重要依据。(5)绿色生态——临沧拥有南滚河自然保护区、永德大雪山等一批全省乃至全国知名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孟定边关风情坝、永康万亩芒果园、勐撒万亩高优生态茶园、橡胶园等生态农业园区,有保存完好的热带雨林和亚热带雨林景观,是临沧开发绿色生态旅游产品的客观依据。2、形象定位。总体形象定位:“秘境临沧•创意天堂”分区形象定位:临翔——恒温之都;沧源——神奇佤山;耿马——风情耿马;云县——水电之都;凤庆——“滇红”之乡;镇康——秘境边关;双江——多元民族文化之乡;永德——芒果之乡旅游形象标识——佤文化标识旅游形象歌曲——《月亮升起来》(四)“十一五”旅游发展的目标总体目标:在实现临沧旅游产业持续稳定发展的基础上,努力把旅游业培育成为临沧新兴支柱产业;“十一五”末,初步构建临沧旅游产业体系,将临沧建设成为云南独具特色的新兴旅游热区。经济目标:通过“十一五”计划期间的努力,着力推进全市旅游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保持旅游经济快速持续增长,到2010年,力争接待海外旅游者达10万人次,实现旅游外汇收入5200万美元;接待国内旅游者达255万人次,实现国内旅游收入10亿元;接待旅游总人数力争达到265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5亿元;力争旅游总收入占全市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10%左右;社会目标:以促进临沧和谐社会建设为目标,为实现全市的社会发展目标做出更大的贡献。在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通过加强乡村旅游开发,帮助农民增收、脱贫致富;在统筹城乡和区域发展中,通过统筹城乡和区域旅游发展,促进城镇化建设和城乡协调发展;在民族文化建设中,加强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的紧密结合,推动优秀传统文化的延续和传承、新时代文化的创造和提升;在建立城乡统筹的就业体制中,充分发挥旅游产业的劳动密集特点,到2010年,旅游直接就业人员达到1.5万人以上,旅游间接就业人员达到10万人左右。环境目标:充分发挥旅游业在建设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中的独特作用,切实加强对旅游资源的集约高效开发利用,切实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通过建设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旅游业促进临沧区域生态环境和城乡社区环境面貌的改善。(五)旅游发展的远景目标到2015年,从整体上初步把临沧建成为云南独具特色的旅游目的地,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2015年,实现接待海外游客20万人次,旅游外汇收入1亿美元;接待国内游客500万人次,国内旅游收入20亿元;旅游总收入达到28亿元,预计相当于当年全市GDP的14%。到2020年,把临沧建设成云南省优秀旅游城市。2020年,实现接待海外游客40万人次,旅游外汇收入2亿美元;接待国内游客1000万人次,国内旅游收入40亿元;旅游总收入57亿元,预计相当于当年全市GDP的17%。四、“十一五”旅游发展的主要任务“十一五”时期,临沧旅游发展的主要任务是:构建旅游发展格局,打牢旅游产业基础,加快旅游产品开发,培育旅游市场,完善旅游产业体系。(一)构建旅游发展格局1、构建区域旅游格局。目标:打造“一个中心、两大旅游走廊”,加快旅游与城镇的融合发展,统筹城乡旅游,加强跨区域旅游合作,构建支撑临沧旅游发展的区域格局。(1)打造“一个中心、两大旅游走廊”。围绕把临翔区建成临沧第一旅游目的地这一目标,重点抓好中国佤山斗牛场、临沧茶文化风情园二期工程、博尚碗窑土陶文化村、旗山公园、五老山休闲度假区等项目,完善临翔区旅游产品体系,把临翔区建成临沧旅游集散中心。以点串线、以线连点、点线结合,着力打造两大特色旅游走廊:一是以沧源为重点,以崖画谷为核心,以灿烂悠久的历史文化、浓郁独特的民族风情、神奇迷人的边境风光为依托,着力推进崖画谷旅游区、石佛洞景区、翁丁佤族原始村落走廊、孟定边关风情旅游区、南伞跨国溶洞旅游区的联动开发,打造沿边一线特色旅游产品系列,构建“佤山秘境旅游走廊”;二是以水电工业、茶乡文化为依托,推进澜沧江百里长湖旅游区、双江勐库古茶谷、云县酒业园区、凤庆“滇红”园区、鲁史古镇的开发建设,打造沿江一线特色产品系列,构建“澜沧江水电工业——茶源之乡旅游走廊”。(2)加快旅游城镇建设。结合“十一五”城镇化建设和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大力推进旅游城市和旅游小城镇网络建设,充分发挥城市在旅游发展中的主体地位和旅游供需关系中的中心作用,建设一批特色旅游城市、优秀旅游乡镇和旅游经济强县,提高全市旅游发展的整体水平。①旅游城市体系建设。配合全市城市化建设,加强城市旅游目的地要素建设,提高城市的旅游功能。通过引进现代旅游理念,改善城市景观,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提升接待服务功能,将临沧市政府所在地临翔区建设成为全市一级旅游集散中心,力争建设成为云南省“特色旅游城市”。②旅游城镇体系建设。——统筹城乡旅游发展,依据云南旅游经济强县的考核标准和创建程序,“十一五”末力争把沧源县建设为“云南旅游经济强县”。——通过推进旅游小镇的建设,提升城镇的旅游功能,使旅游小镇成为全市旅游发展的新载体,促进旅游业和文化产业的有机结合。把孟定、鲁史、勐来等建设成为主题鲜明、交通便利、服务配套、环境优美、具有较强观光、体验功能的优秀旅游城镇。——以强化旅游交通设施、旅游接待服务功能为重点,将爱华镇、小湾镇、孟定镇、勐董镇、南伞镇建设成为临沧市二级游客集散地,力争建设成为云南特色旅游乡镇。(3)加强跨区域旅游合作。①加大区域外旅游合作。以“沧源佤山崖画谷旅游区”、“澜沧江百里长湖”为重点,打破地域界限,加强与缅甸及滇西南其他州市的旅游合作,共同打造国际“佤文化”品牌,实现资源和客源共享。努力构建面向国内外重要客源市场、在中国乃至世界具有知名度和吸引力的“大佤文化旅游圈”。②加强国际旅游区域合作。抓住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的新机遇,加快推进大湄公河次区域、缅北“金三角”、中缅边境口岸的区域旅游合作,努力构建面向东南亚、南亚的国际区域旅游圈,促进临沧边境旅游和跨国旅游的发展。2、构建旅游产品格局。目标:做大做强民族风情体验旅游产品;做好做精特色专项旅游产品;加快开发休闲度假旅游产品;构建适合多样化市场需求的复合型旅游产品;做响做专五条精品旅游线路。(1)做大做强民族风情体验旅游产品。依托临沧26个少数民族绚丽奇异的民族文化和民俗风情资源优势,以佤文化为重点,进一步丰富游览内容和文化内涵,提高产品的娱乐性、观赏性、参与性和体验性,充分展示和传承以佤文化为主的少数民族文化艺术、传统习俗、民族节庆、风味食品、竞技活动、生产劳动等民族风情文化。通过核心品牌旅游区——“沧源佤山崖画谷旅游区”的开发建设,做大做强临沧民族风情体验旅游产品。(2)做好做精特色旅游产品。充分发挥茶文化、澜沧江文化、水电工业文化、酒文化、边地文化、历史文化、森林生态等资源优势,努力开发具有鲜明地方特色和较强吸引力的特色旅游产品。通过“临沧茶文化风情园”、“澜沧江百里长湖水电工业旅游区”开发建设,做好做精茶文化、水电工业文化等特色旅游产品。(3)加快开发休闲度假旅游产品。充分依托临沧优越的气候条件及五老山、小道河等国家级、省级森林公园等良好的自然生态资源条件,开发面向省内外的中高档休闲度假旅游产品;开辟满足市内、区内需要的休闲度假旅游产品;积极鼓励和规范发展大众化乡村旅游产品。(4)做响做专五条旅游精品线路。突出“人无我有、人有我特”的旅游资源优势和主题鲜明的旅游产品组合优势,做响五条个性化旅游环线:一是民族风情旅游环线(临翔--双江--沧源--孟定);二是水电工业旅游环线(临翔--大朝山--漫湾--小湾);三是边境风光旅游环线(临翔--永德--镇康--南伞--孟定--沧源);四是茶文化旅游环线(临翔--云县--凤庆--鲁史);五是跨国旅游环线(临沧--孟定--腊戊--曼德勒--仰光和临翔--沧源--邦康--景栋--大其力--清莱)。同时,依托五条精品旅游主线,进一步开发省际、国际游线和各种特色旅游专线。3、优化客源市场结构。大力发展省内旅游市场、积极拓展国内旅游市场、规范发展出境旅游市场,逐步开拓入境旅游市场,促进旅游市场的协调发展。(1)大力发展省内旅游市场。大力发展以大理、思茅、版纳、德宏、保山等相邻地州客源市场;巩固以昆明市、玉溪市、楚雄州、曲靖市等为主的中程客源市场。(2)积极拓展国内旅游市场。重点开发以珠江三角洲为代表的华南市场、以长江三角洲为代表的华东市场、以京津唐为代表的华北市场以及以成都、重庆、贵州、广西为代表的西南市场;加快开发以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港澳客源市场,积极开发其他地区客源市场,形成全方位的国内旅游市场客源地。(3)规范发展出境旅游市场。在“十一五”时期,我市应重视发展出境旅游市场,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