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全区领导干部大会上讲话(2010年12月30日)同志们:我们这次读书会的主题是:深入学习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和省委全会、市委全会精神,认真总结我区过去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成就和经验,精心研究未来五年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总体思路、目标任务和工作措施,动员全区上下进一步解放思想,真抓实干,加速转型升级,率先科学发展,推动国内一流开发区建设实现新跨越。连日来,我们集中学习了中央和省委、市委关于制定十二五规划的《建议》等有关文件;分三个组到省内外10个市地进行考察学习;邀请专家教授作了三个专题辅导报告;两委领导成员和各街道、园区、部门的主要负责同志,围绕未来五年发展的重大问题,紧密联系实际,深入开展调查研究。通过这一系列活动,大家进一步统一了思想,提升了境界,增强了加速转型升级、率先科学发展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坚定了推动国内一流开发区建设实现新跨越的信心和决心。今天,我们坐下来集中精力研究我区未来五年发展规划,希望大家解放思想,畅所欲言,集思广益,把规划讨论好、修改好,真正使规划成为引领我区未来五年发展的宏伟蓝图和行动纲领。下面,我讲六个方面的问题。一、过去五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就,为建设国2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奠定了坚实基础。在过去五年中,全区上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市委、市政府的总体部署,贯彻我们的总体工作思路,解放思想,团结奋斗,推动经济社会快速健康发展,五年规划的主要目标圆满超额完成。2005年以来,我们连续五年被省政府表彰为全省先进开发区,2008、09连续两年在全省145个省级开发区综合评价中位居第一;今年4月25日,国务院批准我区升级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实现了全体开发区人十几年来追求的梦想;与此同时,我们顺利通过了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验收,成为全国第七个、全省第二个综合类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五年来,经济综合实力显著提高。预计2010年全区生产总值完成151亿元,是2005年的2.8倍,年均增长20%,占全市的15.3%,比2005年提高3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突破500亿元,是2005年的倍,年均增长%。地方财政收入9亿元,是2005年的4倍,年均增长30.5%。五年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76.7亿元;累计实际利用外资9.3亿美元。节能减排各项指标均完成市政府下达的任务目标。五年来,基础设施日臻完善。五年累计开工建设各类基础设施工程119项,已完成112项,完成投资31亿元,是建区以来前十四年总和的2倍。道路通车里程达到358公里,路网密度每平方公里3.1公里;累计铺设各类地下管线35.5万米,累计完成绿化万平方米。目前已具备了15万吨的日供水能力、720吨/小时的供热能力、25万吨的污水处理能力、座110千伏变电站。基础设施配套全面改善,项目承载能力不断提高,城乡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3五年来,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五年累计投资6.2亿元,实施了56项为民办实事重点项目。建成了连云港路小学、桂林路小学等6处学校;累计培训劳动力7500人次,新增就业2.1万人;以养老保险为代表的“四险五保”覆盖率和保障率居全市最高水平;实施了街道和村居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农民集中居住小区已建成楼房41.2万平方米。计划生育连续两年代表我市接受全省考核,均获得一等奖。文化、体育等各项事业都有了新的发展。五年来,社会大局持续稳定。深入推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强化基层基础工作,适时组织严打斗争,积极开展社会矛盾疏导与化解,狠抓安全生产管理,全面加强和谐社会建设。全市没有发生影响恶劣的群体性事件、重大治安案件和重大安全事故,人民群众的安全感不断增强,幸福指数不断提高。五年来,广大党员干部干事创业、服务群众、维护大局的意识和能力有了很大提高。我们连续开展了解放思想大讨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创先争优和项目建设年、作风建设年等活动,组织开展了两轮科级干部竞争上岗和工作人员双向选择,选派青年干部到先进地区挂职锻炼,加强村居干部规范化管理,全面推行目标管理绩效考核。广大党员干部在实践中接受教育和锻炼,整体素质和工作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为全区又好又快发展奠定了坚强的组织基础。五年艰苦创业,五年跨越发展,成绩来之不易,经验弥足珍贵。我们应当认真加以总结,对成功的做法和经验要继续坚持下去,并在今后的实践中不断完善和升华。第一,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不断提高决策水平。我们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适时提4出工作思路和措施。2007年提出了围绕建设国内一流开发区这个总目标,坚持科学发展、推动跨越发展、致力和谐发展、勇于率先发展,狠抓招商引资、基础设施建设、特色产业培育、街道村居经济、社会事业发展五个重点,强化干部队伍、基层组织和平安稳定建设三个保障,即“一个目标、四个发展、五个重点、三个保障”的总体工作思路。几年来,根据国内外形势的发展变化,不断进行充实和完善,现在已把五个重点概括为保增长、增后劲、调结构、强基础、惠民生。同时,在各个领域、各条战线也都提出了一系列具有我区特色的工作思路和措施。这些思路和措施,逐步成为全区上下的共识,起到了统一思想、凝聚力量、推动发展的重要作用。实践证明,只有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跟形势变化,紧密联系实际,审时度势,完善发展思路、任务目标和工作措施,才能牢牢掌握发展的主动权。第二,必须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狠抓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不断提高经济综合实力。针对我区经济总量小、科技含量低、产业结构不合理、带动力和竞争力不强的现状,我们始终把加快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把膨胀经济规模作为主攻方向,狠抓招商引资、项目建设、经济运行三个关键环节。五年累计引进各类项目个,到位资金280亿元。威亚发动机一二工厂和模具工厂、华能电厂二期、森博浆纸二期、青啤日照公司、凌云海制糖二期等大项目已建成投产;中储粮油、中纺粮油、凌云海大豆加工、丰华聚酯薄膜、现代自动变速箱等大项目正在加紧建设;海洋装备、亚太森博的差别化纤维和高档生活用纸、现代商用车、恒隆粮油等大项目即将开工建设。我们已经培育了1个年产值过50亿元的重量级企业、3个年产值过30亿元的大型企业和21个年产值过5亿5元的骨干企业;形成了汽车及发动机零部件、制浆造纸、粮油加工、机械制造、食品加工等产业集群。经济增长的科技含量大幅度提高,高新技术产业产值所占比重达到25%,比2005年提高10个百分点。实践证明,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是开发区的生命线,只有集中力量、坚持不懈地抓好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才能加速膨胀经济总量、提升增长质量、促进结构调整,为全面转型升级、率先科学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第三,必须坚持打基础、利长远的方针,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高项目承载能力。为了尽快冲破基础设施瓶颈制约,我们以“今天项目签约、明天就能落地建设”为标准,狠抓深化规划、完善框架、强化配套、精细管理、改善生态五个重点,推动基础设施建设上了一个大台阶。深圳路、现代路、兰州路等主干道的贯通,构筑起了全区的骨干路网;奎山前水厂和水源地的建设,阳光热电的收购,大古镇、刘家寨等变电站的建设,绿源工业废水处理中心的建设,全面提升了基础设施配套水平;实施三大生态工程,特别是“两河”综合治理和奎山裸岩治理,极大地促进了全区的生态建设;坚持精细化管理,深入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城乡面貌不断改善。实践证明,只有着眼长远发展和战略需要,坚持做实功、求实效,把基础设施配套好,才能增强实力、蓄积后劲,实现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第四,必须坚持统筹协调原则,注重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不断提高民生保障水平。我们在推进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高度注重社会事业发展和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努力实现发展经济与造福人民有机统一。坚持富民优先,大力发展街道和村居经济,积极促进就业和创业,不断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坚持惠民为6要,加大公共财政投入,大力发展教育、卫生、文化等各项社会事业,加快公共服务优质化、均等化;坚持安民固本,积极推进合村并居,强化平安稳定建设,努力改善城乡居民生活环境。积极构建少有所学、壮有所事、老有所养和困有所助的“3+1”民生保障体系,促进全区民生工作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实践证明,只有坚持统筹发展,贯彻群众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谋福祉,把改革和发展的成果惠及广大群众,人民群众才会拥护我们,我们的工作才会有强大的群众基础和动力源泉。第五,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切实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不断提高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我们始终高度重视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并作为推动各项工作的关键措施来抓。两位领导班子率先垂范,带头加强自身建设,认真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坚持集体领导与分工负责相结合,重大事项集体决策、民主决策、科学决策。注重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狠抓干部选拔、教育和管理三个重点,落实“四项监督”、述职述廉、“约法三章”等制度,在全市率先建立起领导干部廉洁自律预警机制。按照“书记抓、抓书记”的要求,切实加强基层组织建设,配齐配强村居党支部书记,全面落实村居干部规范化管理措施。实践证明,只有高度重视并切实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才能不断提高领导班子的战斗力、基层组织的保障力和党员干部的带动力,才能真正建设一支素质优良、作风顽强、敢打硬仗、善打胜仗的干部队伍,为建设国内一流开发区提供坚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还必须清醒地看到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一是优势特色产业还没有真正形成,转方式、调结构的任务十分艰巨。在整个经济增长中,主导产业还不突出,特色还不鲜7明;制浆造纸、粮油加工、汽车发动机等龙头骨干企业初步形成,但纵向链条不长,横向集群不大,还没有形成集群化发展的优势;服务业占经济总量的比重还不高,产业结构层次还比较低;科技创新能力还不强,经济增长的科技含量还不高,高新技术产业还没有形成规模。二是基础设施仍然不够完善,村居改造刚刚起步,城市建设亟待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还停留在搭建框架上,供水、供热、燃气、治污等配套水平还比较低,还没有真正实现“今天项目签约、明天就能落地建设”的标准;建成区面貌依旧,建设品位不高、标志性建筑太少、服务功能不强的问题还比较突出;城乡结合部的特征比较突出,村居改造任务十分艰巨。三是民生保障体系还不健全,富民、惠民、安民工作需要进一步加强。改善民生还处在项目建设阶段,保障体系还不健全,体制机制保障水平还比较低。四是人才、资金、土地的瓶颈制约还没有完全冲破。人才匮乏,结构不合理,尤其是一线创新型人才不足;融资平台不健全,资金保障严重乏力;经营土地还没有真正破题,土地供地率较低,土地集约节约利用程度还不够高。五是体制机制还不够理顺,发展活力不足。受权限制约,体制不顺、职责不清、机制不活,外部力量不能很好借助,内部活力不能有效释放。对于当前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我们一定要有清醒的认识,多从主观方面找原因,转变观念,振奋精神,以更加有力有效的措施,加以克服和解决,推动国内一流开发区建设实现新的跨越。二、未来五年,我们面临的形势总体有利,必须紧紧抓住机遇,推动我区加速转型升级、率先科学发展。未来五年,是我们建设国内一流开发区的关键时期。做好未来五年的工作,首要的是认清形势,统一思想,进一步形成加速转型升级、率先科学发8展的强烈共识和强大合力。从外部大环境看,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短时间内不会消去,美国、欧盟等主要经济体经济复苏的基础还比较脆弱,未来五年将是世界经济缓慢增长的时期。但是,后危机时代世界经济大调整、大洗牌的竞争已经开始,发达国家都在积极培育危机后引领发展的新兴产业,这给我们承接产业转移、引进高新技术项目创造了有利条件。国内经济发展将以转方式、调结构为主线,这对于我们这样的后发展地区,面临的压力进一步加大。但同时,国家围绕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结合“十二五”规划的实施,制定出台了一系列产业振兴计划和配套扶持政策,我们有争取的空间和利用的机会,这也给我们加速转型升级、率先科学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从我们自身看,尽管前进道路上还面临许多矛盾和问题,但是有利条件更多。一是升级为国家级开发区赢得了发展的新机遇。国家级开发区优惠政策的陆续到位、体制机制的逐步理顺,必将为我们的发展注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