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1在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2007年8月31日)胡锦涛各位老师,同志们:大家好!在教师节即将来临之际,有机会同各位全国优秀教师代表见面,并听取大家的意见,我感到十分高兴。刚才,听了5位老师的发言,很受启发,很受教育。大家在教书育人的岗位上勤奋工作,作出了突出成绩,我向你们表示崇高的敬意!在这里,我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向全国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致以节日的祝贺和诚挚的问候!长期以来,全国广大教师自觉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认真做好本职工作,为我国教育事业发展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赢得了全社会广泛赞誉和普遍尊重。全国优秀教师是我国教师队伍的杰出代表。在你们身上,集中体现了人民教师胸怀祖国、热爱人民,学为人师、行为世范,默默耕耘、无私奉献的高尚精神。你们为全社会树立了光辉榜样,党和政府感谢你们,人民感谢你们!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知识越来越成为提高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人才资源越来越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资源,教育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地位和作用更加突出。中国的未来发展,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归根结底靠人才,人才培养的基础在教育。教育是提高人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基本途径,是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的基础工程。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是发挥我国人力资源优势、建设创新型国家、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然选择。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我们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继续坚持好、落实好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的方针,大力倡导尊师重教,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大力提高全民族素质,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的人才和人力资源保证。要加强对教育工作的领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努力办好让人健康2民满意的教育。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按照普及和巩固义务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要求,以更大的决心、更多的财力支持教育事业,经济社会发展规划要优先安排教育发展,财政资金要优先保障教育投入,公共资源要优先满足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需要。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深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加强和改进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体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荣辱观,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要把促进教育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统筹城乡、区域教育,统筹各级各类教育,统筹教育发展的规模、结构、质量,认真研究解决教育改革发展中的重大问题,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要推进教育体制改革和创新,围绕构建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的目标,建立健全教育管理体制、教育投入体制,改进培养模式、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着力提高教育质量,为我国教育事业发展提供强大动力和体制保证。教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推动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培养高素质人才,教师是关键。没有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就没有高质量的教育。尊重教师是重视教育的必然要求,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具体体现。要进一步在全社会弘扬尊师重教的良好风尚,把广大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更好地发挥出来。――必须高度重视和切实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要采取有力措施,保障教师的政治地位、社会地位、职业地位,维护教师合法权益。要随着经济发展不断提高教师待遇,依法保障教师收入水平,完善教师医疗、养老、住房等社会保障。要特别重视农村教师队伍建设,千方百计帮助农村教师排忧解难。要满腔热情关心教师,努力改善教师的工作、学习、生活条件,为教师教书育人创造良好环境。――必须吸引和鼓励优秀人才从事教育工作。要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注重吸引优秀人才当教师,鼓励优秀人才长期从教、终身从教,鼓励有志青年到农村、到边远地区、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为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建功立业。要高度重视教师培养和培训,加大对师范教育支持力度,积极推进教师教育创新,提高教师整体素质和业务水平。要改革和完善教师管理制度,严格教师资格准入制度,健全教师考核评价机制,合理配置教师资源。――必须形成尊师重教的良好社会风气。教师是神圣的职业,应该受到全党健康3全社会的尊敬。要营造良好舆论氛围,大力宣传优秀教师先进事迹,让全社会广泛了解教师工作的重要性和特殊性,让教师成为社会上最受尊敬的职业,让尊师重教蔚然成风。全社会尊重教师,广大教师更应该自尊自励,努力成为无愧于党和人民的人类灵魂工程师,以人民教师特有的人格魅力、学识魅力和卓有成效的工作赢得全社会的尊重。这里,我想对全国广大教师提几点希望。一是希望广大教师爱岗敬业、关爱学生。切实承担教育者的社会责任,满怀对受教育者的真心关爱,是党和人民对广大教师的基本要求。广大教师要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和坚定的职业信念,把全部精力和满腔真情献给教育事业,做爱岗敬业的模范。要关爱每一名学生,关心每一名学生的成长进步,以真情、真心、真诚教育和影响学生,努力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二是希望广大教师刻苦钻研、严谨笃学。教师是知识的重要传播者和创造者。在当今时代知识层出不穷的条件下,要成为合格教育者,就必须不断学习、不断充实自己。广大教师要崇尚科学精神,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如饥似渴地学习新知识、新技能、新技术,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教书育人本领。要养成求真务实和严谨自律的治学态度,恪守学术道德,发扬优良学风。三是希望广大教师勇于创新、奋发进取。教师从事的是创造性工作。教师富有创新精神,才能培养出创新人才。广大教师要踊跃投身教育创新实践,积极探索教育教学规律,更新教育观念,改革教学内容、方法、手段,注重培育学生的主动精神,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引导学生在发掘兴趣和潜能的基础上全面发展,努力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代新人。四是希望广大教师淡泊名利、志存高远。高尚的师德,是对学生最生动、最具体、最深远的教育。广大教师要自觉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带头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不断加强师德修养,把个人理想、本职工作与祖国发展、人民幸福紧密联系在一起,树立高尚的道德情操和精神追求,甘为人梯,乐于奉献,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努力做受学生爱戴、让人民满意的教师。最后,祝大家身体健康、工作顺利、阖家幸福,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创造新的业绩!健康4教师教学究竟靠什么本次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而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则是教学,因此对课改而言,如果教师的教学观念不更新,教学方式不发生本质上的改变,课程改革必将流于形式、事倍功半甚至劳而无功。那么新课程需要教师具备什么样的教学观呢?一、新课程不需要教书匠——发展的教师教学观教师的三种职业观谋生观:(功利境界)这种观念下的教师“缺乏事业进取心及为教育事业献身的精神,懒于看书、工作得过且过,在工作实践中充满了不得不做的无奈”。享受观:(非功利境界)这样的教师能从非功利的角度坚定地实践着对学生、对教育的爱,“吃苦也是享受”是他的座右铭,艰苦的条件、微薄的薪水不会削减他的热情,他乐于在付出和给予中得到满足,其本色的、自然的、生动的教育行为对学生有一种生命的感染力。发展观:(超功利境界)处于这种职业境界的教师认为,教师是一种发展学生、完善自我的职业,能以服务社会为自己的职业理想,并从服务社会的高度赋予自己发展、完善的实践意义,明确自身发展与学生发展的互动关系,在发展学生中发展自己,在发展自己中服务社会。他是以一种高度的责任感从专业角度来审视自己的教学,反思自己的情感,净化自己的品德,完善自己的智慧。他能够自觉地注重教育行为的科学和教育情感的理性,并不断地追求着学生发展和自我发展的更高效益。从上面的资料我们不难看出,新课程教学观急需持有第三种境界的教师。但我们不能否认,目前还有相当一部分教师的教育追求远远达不到这个要求,甚至还没有达到我们所说的第二种境界的标准,这样的教师所实践的教育其效益辐射力量也是极其有限的。因此新课程所倡导的教师教学观念,其首要内涵就是教师的专业品德修养必须达到一定高度,五育德为先,这在任何时候都是必须坚持的原则,这对做着关系国家百年大计事业的教师更是一个极为重要的要求。二、新课程不需要教师仅成为教材的执行者—教师角色的转变在过去的教学实践活动中,很多教师只满足于在其中扮演“教材的执行者”的角色,这和教师本身的教学观有关,也和课改以前我国的大教育体制环境以及其健康5对教师的相应要求有关。但在新的课程改革的要求下,再走老路,在教学中按照课程的严格规定亦步亦趋地进行操作,而很少发挥教师的自主性,那就很难再适应新课改的要求了。那么新课程对教师新的要求是什么呢?(一)新课程要求教师必须是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并作为与学生相互作用的主体存在也就是说,在新的课程观和教学观中教师必须把自己当成课程的一个必要要素,而且是课程的创造者,享有开发、填补、修改课程的权利、责任、义务,这个要求与传统教学中对教师要求的一个明显不同,也是新课程改革中教师教学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没有这个观念,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很难提高课程与学生的适应度,也很难使《纲要》中提到的三级课程管理得以实现,而课改基本目标中提到的几个“改变”也就难以实现真正的“改变”。从某种程度上说,这个要求是新的教学观与以往的传统意义上的教学观的本质区别。下面就教师对教材内容的加工与开发的具体事项进行简单阐述:1.教材内容的加工。包括:教师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对教材进行钻研和处理,使教材内容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和认知欲望;使教材内容同学生的经验与体验建立起联系,搭起教材内容通向学生生活世界的桥梁。总之要使教材内容更适合学生的心理特点,激起他们的联想与创意。2.教师还应该努力把教材内容变成问题的链接,并引导学生凭借自己的努力对问题进行求解,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激起学生的问题意识,促使学生生成更多、更深刻的问题。3.从某种程度上说,教材所呈现的知识是死的,它只能通过学生的活动、通过学生的种种操作内化为学生头脑中的经验系统,因此教师要努力通过自己的设计使教材内容更加富有操作性,使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的过程中建构知识、增长能力。4.教师要通过自己对教材内容的把握尽可能地使学生掌握知识的结构,使良好的知识结构转化成学生良好的认知结构,在这一系列过程中使学生的认知能力有所提高。5.教师要根据教学的目的和任务、教材的具体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提炼教学内容精髓,建构必要的知识背景,选择恰当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手段,使学生在最少的时间里最大限度地掌握课程内容。健康66.教师还要根据本校学生的具体需求在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相一致的前提下、在科学的评估与论证下,充分利用社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根据学校的办学思想开发出多种多样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二)新课程要求教师努力和学生建立平等互动的师生关系1.教学过程首先是师生交往互动的过程,而教学是在同为主体的教师和学生之间的精神层次上进行的交往,这种交往主要表现为以语言为中介进行沟通,教师与学生凭借自己已有的经验,用各自独特的精神表现方式,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心灵的对话、意见的交换、思想的碰撞、合作的探讨,实现知识的共同拥有与个性的全面发展。这样的教学过程是师生之间以教材内容为话题和谈资,共同生成和创造文本,构建知识的过程,它要求教师不仅有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的改变,而且要有角色的转化——从传授者、管理者变为引导者和促进者,同时还有个性的自我完善—民主的精神、平等的作风、宽容的态度、真挚的爱心和悦纳学生的情怀。此外,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也会受到很多启发,对学生有更多的了解,这些无疑对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也是十分有益的。2.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本次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而要实现学习方式的本质性变化,教师必须努力改变课程实施过程中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目前所提倡的自主学习、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