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ppt.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一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课别知识要素测试水平识记理解分析综合评价第1课隋的统一√隋朝大运河√√√√√第2课贞观之治√√√第4课科举制√√√√√第5课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第6课鉴真东渡√√√玄奘西行√√√第7课雕版印刷术√√火药√第8课莫高窟√南北朝南朝:宋——齐——梁——陈北朝:北魏西魏—北周东魏—北齐——隋581589第1课隋的统一和大运河隋的统一背景:北方民族大融合,南方经济发展长期的割据分裂,人民渴望统一陈朝政权腐败时间:589年影响:结束了东汉以来的分裂割据局面是继秦汉之后,中国第二次实现大规模的统一,为隋唐时期的空前强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下图是隋朝重大历史事件的时间轴,图中的①、②、③代表相关的历史事件,按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选项是A.①建立隋朝②灭亡陈朝③开通运河B.①灭亡陈朝②建立隋朝③开通运河C.①开通运河②建立隋朝③灭亡陈朝D.①建立隋朝②开通运河③灭亡陈朝隋朝大运河的开凿:开凿原因:1.自古以来,南北交通多有不便。2.为了加强南北政治、经济文化联系和交流巩固对全国的统治。(目的)开凿条件:2.已有的天然水道和人工运河为基础。1.隋朝的统一和富庶为大运河的开凿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二.贯通南北的大动脉(中考重点)1.大运河开凿目的:加强南北交通,巩固统治。2.大运河的概况:3+4+5=1(三点)(四段)(五大水系)(一条运河)1、隋朝开凿大运河的目的不包括A、巩固对全国的统治B、加强对江南的统治C、加强南北交通D、消灭陈朝3、隋炀帝开凿大运河的根本目的是:A.攻打陈朝B.巩固隋朝的统治C.巡游享乐D.攻打高丽2、唐朝诗人皮日休曾说:“大运河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由此可看出隋朝开凿大运河的意义是A.巩固隋朝的统治B.有利于中外经济交流C.促进南北经济交流D.结束了分裂割据,实现了大统一隋炀帝曾率20万人船队从东都洛阳到江都巡游,船队经过的运河沿岸的百姓可遭了殃。船队走的两段运河是①永济渠②通济渠③邗沟④江南河A.①③B.②④C.②③D.①④隋朝一位苏州书生,要到洛阳参加科举考试,如果走运河水路,下列哪段运河他不必经过?A、永济渠B江南河C通济渠D邗沟•一位外国人曾描述大运河:“由广州通向北京,其长度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其实,大运河的南北两端应该是A.扬州、北京B.杭州、北京C.杭州、扬州D.广州、杭州•隋唐时期,一批牡丹花从洛阳沿运河运到余杭,依次需要经过A.邗沟-江南河-通济渠B.江南河-通济渠-邗沟C.通济渠-邗沟-江南河D.通济渠-江南河-邗沟•下列有关隋朝大运河说法正确的是A.以长安为中心,东北到涿郡,东南到余杭B.沟通了中国的南北水路交通C.体现了当时中国经济重心已经完全南移D.连接长江和钱塘江两大水系的是通济渠•唐朝诗人皮日休曾说:“大运河北通诼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由此可看出隋朝开凿大运河的意义是•A.巩固隋朝的统治•B.有利于中外经济交流•C.促进南北经济交流•D.结束了分裂割据,实现了大统一世界上迄今为止最大的水利工程——南水北调工程已经拉开序幕,其中东线工程将把长江水从江苏调运到河北与天津,大运河今后将成为南水北调东线工程主要的输水河道。请回答:(1)大运河开凿于哪位皇帝时期?隋炀帝(2)大运河以何地为中心,北至何地,南至何地?•以洛阳为中心,北至涿郡、南到余杭1.隋朝在我国历史上最重要的贡献是什么?隋朝在我国历史上的贡献很多,如统一南北,创立科举制等,但其中最重要的贡献是开凿贯通南北的大运河,因而大大促进了南北经济的发展,对后世影响深远。2.隋朝大运河经过那几个省?河北、山东、河南、安徽、江苏、浙江淮北市博物馆陈列了许多今年发觉出来的大运河文物。右图中隋朝大运河流经今安徽省境内的一段是•材料一:古今称国计之富者莫如隋—马端临《文献通考》•材料二: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重来。锦帆未落干戈起,惆怅龙舟更不回。•———胡曾《汴河》材料三: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皮日休《汴河怀古》•(1)公元617年,经水路从余杭到洛阳,依次通过的几段人工河应该是?江南河、邗沟、通济渠•(2)结合材料一,说说当时能够修建大运河的条件是什么?•隋朝的富庶为大运河的开凿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大运河开通后成为南北交通大动脉,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成为沟通亚洲内陆“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枢纽,也有利于国家统一。古人评论大运河说:“天下转漕,仰此一渠。”你能说出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吗?大运河的作用是什么?(这句话的意思是,国家水上运输粮食全靠大运河。)•材料一:“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天来。银帆未落干戈起,惆怅龙舟更不回。”----胡曾《咏史诗·汴水》(1)简要说明胡曾对隋朝开凿大运河的看法胡曾认为,大运河的开凿是隋朝灭亡的主要原因。他对此持否定态度。材料二:“尽道随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皮日休《汴河怀古》说一说皮日休对隋朝开凿大运河的评价•皮日休认为,大运河的开凿利大于弊,以至数百年后南北往来仍然依赖它。他对此基本持肯定态度。你同意上述哪位作者的观点?为什么?•大运河不仅成为南北政治、经济、文化联系的纽带,也成为沟通亚洲内陆“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枢纽。同时运河的通航也促进了沿岸地区城镇和工商业的发展。•但隋炀帝滥用民力,也造成百姓的困苦。总的看来,大运河的开凿,是隋对中国历史的重大贡献。唐太宗的用人与纳谏君,舟也;人,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唐太宗你知道上文的意思吗?第2课唐太宗与贞观之治第2课唐太宗与贞观之治一、贞观之治的表现1、吸取隋亡教训,虚心纳谏(魏征),选用贤能。2、改革改革赋役制度沿袭、完善“三省六部制”修改法令,编《唐律疏议》完善科举制度政治清明,经济发展,社会安定——贞观之治二、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开明的民族政策贞观新政1.下面有关“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唐太宗注意吸取隋忘的教训,轻徭薄赋,减轻人民负担B.唐太宗善于用人,重视纳谏,政治比较清明C.减少农民服劳役的天数,生产时间有所保证D.对少数民族采取强硬的政策,如派兵消灭了东突厥2.关于“贞观之治”的认识,不正确的是A.农民战争迫使唐初统治者吸取教训B.唐的统一为安定局面的出现创造了条件C.唐太宗的个人作用是这一局面出现的决定性因素D.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是创造繁荣的基础•唐朝实行的行政制度是A.郡县制B.科举制C.三省六部制D.分封制“贞观之治”是中国古代史上为证宽容、对外开放和国力强盛的时期,此局面的形成得益于谁的领导A.隋文帝B.唐太宗C.唐高祖D.唐玄宗“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中被唐太宗比喻为可以“知得失”的镜子的是谁A.魏征B.房玄龄C.杜如晦D.姚崇•唐朝时,“六部”是由哪个机构领导的A.尚书省B.门下省C.中书省D.内史省•唐代哪个部负责考核官吏A.户部B.礼部C.工部D.吏部•下面有关“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不正确的是A.唐太宗知人善任,尽量做到唯才是举B.唐太宗鼓励臣下直言,虚心纳谏C.唐太宗认真吸取隋朝灭亡的教训,轻徭薄赋D.唐太宗创立三省六部制•材料一:(唐太宗的话)往昔初平京师,宫中美女珍玩,无院不满。炀帝意犹未足,征求无已,亦东西征讨,穷兵黩武,百姓不堪,遂至之灭。此皆朕所目,故夙夜孜孜,惟欲清静,使天下无事。•材料二:(唐太宗的比喻)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为人主,可不畏惧!•材料三:(唐太宗对大臣的训示)朕终日孜孜,非但忧怜百姓,亦欲使卿等长守富贵。——以上摘自《贞观政要》①根据材料一说明隋朝灭亡与“贞观之治”局面的出现有否关系?理由何在?有关系。唐太宗吸取隋亡教训,励精图治,从而出现政治清明的“贞观之治。”维护地主阶级的统治利益。②材料二表明唐太宗意识到了什么实质问题?他说这番话的意图何在?③根据材料三指出唐太宗的根本目的何在?意识到人民群众的巨大力量。意在注意调整统治政策,以缓和阶级矛盾。2、主要科目:明经和进士1、科举制的目的:通过分科考试选拔官员,以才能作为选官标准。第4课昂扬进取的社会风貌(中考重点)一、科举制焕发的活力:考核内容明经主要测试记诵儒家经典的能力。进士包括策问,重在考察治理政事的能力。加试经史和杂文(诗赋)3、科举制隋炀帝诞生,完备于唐朝朝代人物内容隋朝隋文帝开始用分科考试的方法选拔官员创立隋炀帝正式设置进士科,科举制正式诞生唐朝唐太宗扩充国学的规模,增加考试的人数完善阶段武则天增设殿试、武举唐玄宗丰富考试的内容:诗赋成为进士科主要的考试内容。两宋元发展明朝八股取士(P101)鼎盛清朝废除科举制衰亡唐朝科举制的历史作用(影响)(P21页)①实行科举制,便于在社会……。②读书人可以自由报考,……。③科举制为士子创造相对平等的……。④他们中间的佼佼者……和创造精神。科举制对唐朝教育事业的影响(补):改善了用人制度,使得有才识的读书人有机会进入各级政府任职;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士人用功读书的风气盛行;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大大有利于唐诗的繁荣。3、唐朝科举制的完善主要表现在A、用考试的方法选拔官员B、考试只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C、出身低微但有真才实学的人可以凭才学参政D、考试科目增多,以进士和明经两科最重要2、科举,就是由封建国家设立科目,定期举行统一考试,通过考试来选拔官吏。下列事件中标志着科举制度正式诞生的是A、隋文帝时利用分科取士的办法选拔官吏B、唐太宗时扩充国学的规模,扩建学舍,增加学员C、武则天时开始进行武举考试D、隋炀帝时正式设进士科,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1、科举制度的影响,我们从侧面来分析,下面的分析不正确的是A.“天下英雄入吾毂中矣”——科举考试最大的受益者是封建最高统治者皇帝B.参加科举考试人数众多——科举考试笼络了一大批读书人C.科举考试明经科以儒家经典为考试内容——科举制度控制了读书人D.“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人们普遍推崇明经考试“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这首诗反映了A、唐太宗通过科举考试选拔官吏,许多贤才为他所用,一直到头发花白B、贞观年间,进士科录取率极低,不少人从少年考到老年,仍未考中C、唐太宗将诗词作为考试内容,许多考生为作诗熬白了头发D、唐太宗设立武举考试,许多英雄为此奋斗终生•青年周凯武艺高强,尤擅于骑射,后被当地州官选送参加武举考试,结果考中。此事可能发生在下列哪位皇帝统治时期?•A.隋文帝B.隋炀帝•C.唐高祖D.武则天科举制度创立和废除分别是在哪个朝代A.隋朝、明朝B.隋朝、清朝C.唐朝、明朝D.唐朝、清朝•“十年寒窗无人问,一朝成名天下知”这一现象,与下列哪项制度的推行直接有关•A.禅让制•B.郡县制•C.分封制•D.科举制•唐朝时,科举制度得到很大发展,其基本特征是A.能言善辩,委以重任B.“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C.分科考试,择优录取D.品评人才,注重门第材料一魏晋以来,官员大都从各地高门权贵的子弟中选拔。权贵子弟无论优劣,都可以作官。许多出身低微但有真才实学的人,却不能到中央和地方担任高官。材料二唐代有人写诗说“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请回答:(1)为改变材料一所反映的弊端,隋文帝和隋炀帝各采取了什么措施(4分)(2)材料二中提到的“长策”是指什么?(2分)它对唐代的教育事业产生的什么影响?(2分)答:(1)①隋文帝开始用分科考试的方法来选拔官员②隋炀帝时正式设置进士科,考核参选者对时事的看法,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2007年扬州历史中考第28题(2)①“长策”指科举制度。②影响:a科举制度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士人用功读书的风气盛行。b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尤其是因为进士科重视考诗赋,大大有利于唐诗的繁荣。第5课“和同为一家”唐朝与吐蕃的友好关系: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1)松赞干布向唐朝求婚的原因:仰慕中原文化(2)和亲的重大意义:奠定了汉藏密切交往的基础。促进了吐蕃经济文化的发展与进步;文成公主入藏和亲:•右图的两位历史人物体现了唐朝与哪一少数民族间的友好关系••A.吐蕃•B.•

1 / 103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