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中的心理学[0_2147483647]《历史中的心理学》前言:为古人做心理素描前言为古人做心理素描是英雄创造历史,还是性格铸造历史?本书试图为22位古今中外的著名历史人物做心理素描,勾画出他们突出的人格特征与情结表现,并对其历史功过做心理学的剖析。心理学是一门大众学科,可谓无所不见、深入人心。而写作此书,正是为了表明这一点。本书论及的心理学概念涉及人格心理学、变态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及精神分析理论等领域。笔者希望以此将心理学的种种抽象概念具体化、生活化、鲜明化,以使读者学会用心理学的眼光来剖析历史名人人生起伏的心理根源。本书涉及的人物有人格障碍者(如拿破仑、希特勒),也有人格完善者(如李世民、苏东坡),有自我认知者(如赵构、诺贝尔),也有人格缺陷者(如康有为、恺撒)。笔者之所以选取他们,是为了揭示这些广为人知的人物鲜为人知的一面。本书为了充实内容,选取了一批相关人物的图画,笔者尽量对引用的资料标明出处。如有疏漏,敬请原谅,并致谢意。同时,笔者也尽可能地对书中的参考文献注明出处,如有疏漏,也请原谅。我以本书献给广大的心理学工作者,希望本书能够提高您对心理学的领悟,并把这种领悟巧妙地运用于您的教学、研究与咨询实践中。同时,我也以此书献给广大的心理学爱好者,希望本书会提高你们对心理学的兴趣,并增长你们对心理学的见识。在本书出版之际,我深深地感谢我的助手梁潇,他为本书的整理、编辑和资料收集投入了大量的心血。没有他的这些投入,本书不会如此顺利地完成。同时,我也十分感谢华章公司的李欣玮编辑和宁姗编辑,她们对本书严格把关,使它避免了许多文字上乃至观点上的失误。最后,我想强调,本书中的观点当是一家之言或是一得之见。我不敢奢望它们会成为权威之见。充其量,它们只是起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希望借此引起人们的关注与评论。所以,我衷心欢迎大家对本书提出批评建议,以在日后的写作中加以调整、修改。谢谢各位读者的赏识!也谢谢各位读者的批评!是为序。目录前言第1章人格障碍篇王安石:偏执型人格障碍■2朱元璋:焦虑型人格障碍■12尼禄:反社会型人格障碍■22拿破仑:自恋型人格障碍■28希特勒:攻击型人格障碍■36第2章认知障碍篇诸葛亮:云长-文长移情■44李鸿章:定式思维导致误国心结■55袁世凯:欺己盗国源自错误暗示■61海明威:挥之不去的自杀意念■69第3章人格缺陷篇诸葛亮:鞠躬尽瘁源自完美主义■80康有为:激进人格导致欲速不达■92恺撒:自负人格导致忘乎所以■101麦克阿瑟:表演型人格造就个人的誉毁■108第4章自我认知篇勾践:超强的防御机制导致卧薪尝胆■120曹操:豁达猜疑的双重人格■127赵构:生理阳痿导致人格阳痿■135诺贝尔:情场失意源于自卑情结■143斯大林:自我成效感带来的钢铁意志■149第5章人格完善篇李世民:自谦养就了虚心纳谏■158苏东坡:乐观者笑傲江湖■166林肯:幽默使自己活得开心■174曹雪芹:在写作中升华自己的反叛■181周恩来:南北互补达至人格完善■189参考文献■196王安石:偏执型人格障碍(1)第1章:人格障碍篇人格(personality)是一个人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心理特征的总和,是个体特有的特质模式及行为倾向的统一体。而人格障碍(personalitydisorder)则是指从童年或少年期开始,并持续终生的显著偏离常态的人格。根据现代人格心理学理论,人格障碍一般可分为偏执型、情感型、分裂型、暴发型、强迫型、癔症型、无力型、反社会型和不合群型等。王安石:偏执型人格障碍王安石,是中国北宋时期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他于庆历二年(1042年)登杨镇榜进士第四名,先后任淮南判官、鄞县知县、舒州通判、常州知州、提点江东刑狱等地方官吏。治平四年(1067年)神宗诏王安石知江宁府,旋召为翰林学士。多年担任地方官的经历,使王安石深切认识到宋代社会贫困化的根源在于兼并,宋代封建统治所面临的危局是“内则不能无以社稷为忧,外则不能无惧于夷狄”。熙宁年初(1608年),王安石以翰林学士侍从之臣的身份,同年轻的宋神宗议论治国之道,深得宋神宗赏识。熙宁二年(1069年),王安石出任参知政事,次年,又升任宰相,开始大力推行改革。但是王安石的变法很快遭到保守派的抵制,并在其两次被罢相后失败。王安石的变法,除了体制等固有因素限制外,是什么个人因素导致了变法失败呢?对此,又该如何从心理学角度去解释呢?王安石王安石(1021―1086年),字介甫,号半山,封荆国公。江西临川人,北宋政治家、思想家,同时也是著名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王安石:“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存世。王安石亦擅长诗词,流传最著名的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诗句: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1070年王安石升任同平章事(宰相),施行变法,由于新法中的土地改革影响到地主与相关官僚的利益,变法遭到他们的强烈抵制,在民间由于改革推行难度大,反而对一般民众的生活产生不利影响,因而又遭到知识分子的敌视,使得他在民间形象一直不佳。在1074年、1076年两次被罢免职务。宋神宗死后,原反对派司马光(曾因与王安石政见相左而被排挤)任宰相,几乎废除了所有法案。变法失败后,王安石退居江宁(今江苏南京)。王安石:偏执型人格障碍(2)“熙宁变法”,王安石的两大失误王安石及其追随者在宋神宗皇帝的大力支持下,倡导变法,革除积习,这便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熙宁变法”。可惜这次变法前后跌宕起伏极大,并使朝臣长期相互倾轧,致使改革成效大打折扣。这与王安石决策的失误及用人不当有着极大的关系。其实,王安石在没有受到重用之前,就已有才名。《宋史》说他“属文动笔如飞”,又“议论高奇,能以辩博济其说”。后来,文彦博和欧阳修极力推荐王安石,司马光、韩绛、吕公著等人又大力呼应,王安石得以出任朝廷命官。可惜王安石自1070年任同平章事(宰相)后,朝中大官能与他合作的只有韩绛一人,其他人除了逝者,皆与王安石决裂。不仅如此,王安石改革中用的人后来都被称为“熙丰小人”(熙宁是神宗的年号)。到1074年,神宗皇帝迫于众议,不得不将王安石罢免。虽然不到一年又被调回京城任相如故,但王安石再相一年九个月,终被罢免,不复启用。王安石竭尽全力变法,不惜与众多亲朋好友决裂,到头来却好心不得好报,备受后人指责,究其原因主要有两条:一是变法过激令人无法适应;二是用人不当致使奸臣当道。变法步伐过快,导致民怨沸腾王安石搞“熙宁变法”,坚持“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在十多年间,以“急进”变法的形式,接连推出农田水利、青苗、均输、方田均税、免役、市易、保甲、保马等新法,并一口气裁并了全国一百几十个州县。这些举措虽一时减轻了国家的经济负担,但给各级管理带来了极大的混乱,最终使“熙宁变法”始而只进无退,终而大退少进。换言之,王安石实施变法,将固有体制进行彻底整改,加之过于急躁,安有不败之理?!与此相反,司马光等人则主张“渐进”的改革方法,逐步改变朝政。据《宋史?食货志》记载,变法之初,司马光也曾上疏神宗皇帝:“国用不足,在于用度太奢,赏赐不节,宗室繁多,官职冗滥,军旅不精”。但就如何变法,司马光认为:“必须陛下与两府大臣及三司官吏深思救弊之术,磨以岁月,庶几有效,非愚臣一朝一夕所能裁减。”两朝元老富弼也曾劝神宗皇帝:“陛下临御未久,当布德惠,愿二十年口不言兵”。苏轼则一开始就提醒神宗皇帝:“陛下求治太急,听言太广,进人太锐”。可惜王安石对“渐进”的做法不屑一顾,此后,更将这批“反改革派”或贬为地方官,或致仕退休。王安石:偏执型人格障碍(3)王安石的变法不切实际,导致民怨沸腾,以至于东明县农民上千人集体进京上访,在王安石宅前闹事。熙宁七年(1074年),一个曾被王安石提拔的看门小吏郑侠,画了一张《流民图》进呈天子御览。郑侠还附了一道奏疏,说微臣在城门上,天天看见为变法所苦的平民百姓扶携塞道,质妻鬻子,斩桑拆屋,横死街头,实在是忍无可忍。因此恳请皇上罢废害民之法,“延万姓垂死之命”。这件事令神宗观后大为震惊,心如刀绞,两宫太后(太皇太后和皇太后)观后更是泣言:“安石乱天下。”其实早在熙宁二年,御史中丞(相当于监察部部长)吕诲就上疏宋神宗:“臣究安石之迹,固无远略,唯务改作,立异于人……人情未和,唯在澄清,不宜挠浊。如安石久居庙堂,必无安静之理。”不知宋神宗当时对此作何感想?管理学上有一条重要原则,“做对事,并把对事做对”(Dotherightthing,anddoitright)。王安石搞“熙宁变法”,无疑是在做一件对事,可惜由于他刚愎自用,独断专行,最终没将对事做对。由此,王安石上负神宗皇帝之圣恩,平愧同僚故旧之信任,下辜四海黎民之殷望。后人王夫之(明代)说:“熙丰新法,害之已烈者,青苗、方田、均输、手实、市易,皆未久而渐罢。”变法用人不当,终成小人乱政毛主席曾有一句名言:“正确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因素。”王安石变法不仅政策有误,用人更是有误,到头来是因人废事,前功尽弃。换言之,王安石变法失利,也在于他滥用亲信,排斥异己,启用了一大批虽顺从己见但阴险狡诈之徒,结果导致“小人乱政”,“奸人坏法”。何谓小人,以司马光之见,就是不论其才华高低,德行不立之人。小人通常有两个突出特征:为求功名可以不择手段;为泄私欲可以不计后果。王安石最重要的支持者与助手吕惠卿、章、曾布、蔡卞、吕嘉问、蔡京、李定、邓绾、薛向等人,尽是后世声名狼藉之辈,绝大部分都被列入官修正史《宋史》的奸臣册中(见表1-1)。这些人初入官场时,大多做事尽心尽意,尽显才干,但时间久了,他们便以王安石为榜样,用人唯亲,排除异己,且做事急功近利,唯利是图,为达目的不择手段,做出种种为人所不齿的事情。王安石:偏执型人格障碍(4)表1-1王安石亲信一览表新党人物主要官职主要谗佞/反复举动吕惠卿(1032―1111年)参知政事(副宰相)为求自己的进一步升迁,竟离间宋神宗与王安石之间的关系,令王安石二次被罢免,难有作为章(1035―1105年)参知政事把司马光、苏轼、范纯仁等时下同平章事(宰相)名流一概打成“元佑奸党”,人数多达120人(以后又扩大到309人),并把他们的姓名镌刻在石碑上,遍布全国州县,其疯狂报复的程度空前绝后,令人发指蔡京(1047―1126年)参知政事积极参与并执行对“元佑奸党”四任同平章事的残酷迫害,晚年更是残害忠良、任人唯亲,导致奸臣当道,北宋灭亡蔡卞(1048―1117年)中书舍人迫害异己,残害忠良,谋取私利官尚书左丞蔡确(1037―1093年)参知政事迫害异己、诬陷贤良,谋取私利同平章事曾布(1036―1107年)尚书右仆射排除异己,谋取私利同平章事李定(生卒年不详)御史中丞迫害异己,诬陷贤良,制造“乌台诗案”文字狱,疯狂迫害苏轼,牵连欧阳修、文同等20多人邓绾(1028―1086年)御史中丞多中伤善类,奸恶甚于章,且厚颜无耻安(生卒年不详)吏部侍郎为了巴结章多次诬陷贤良,进谗言,弹劾邹浩、陈、江公望、刑部尚书任伯雨、陈次升、常安民等人舒(1041―1103年)知制诰迫害异己,诬陷贤良,参与制造御史中丞“乌台诗案”文字狱,疯狂迫害苏轼,牵连欧阳修、文同等20多人吕嘉问(生卒年不详)市易司提举依附章、蔡卞等人,滥杀无辜,户部侍郎焚去案牍注:1.本表所选之人皆出自《宋史》(奸臣册)。2.司马光曾将王安石的门生故旧概括为谗佞之徒与反复之徒,其中尤以吕惠卿为最。王安石:偏执型人格障碍(5)例如,吕惠卿曾是王安石最坚定的亲信,也是一位很有才干的官员。但他后来为求自身的升迁,竟设计陷害王安石,令神宗皇帝对王安石的信任大打折扣。章也是王安石的得力助手,可他后来在迫害“元佑党人”时,可谓穷凶极恶,空前绝后,毫无君子风度可言。王安石的另一得力助手邓绾更是做事不择手段,厚颜无耻,他曾说:“笑骂由人笑骂,好官我自为之。”这句话成为后世指斥官场厚颜无耻行为的专用语。至于蔡京,那更是成为中国历史上少有的奸臣,搞得北宋末年的政场乌烟瘴气。宋朝自立国以来,就一直遵循执政大臣“异论相搅”的祖训,以防一家独大,权臣当朝。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