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周考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高三历史周考试题一、选择题(共60分)1.读“中国古代皇权消长示意图”,对此图解读正确的是()A.皇权从秦到清一直强化B.隋唐三省六部制削弱了皇权C.明朝废丞相,专制皇权发展到新高度D.清朝设议政王大臣会议,专制皇权达到顶峰2.《资治通鉴》在评述唐朝中央机构时写道:国家本置中书、门下以相检察,中书诏敕或有差失,则门下当行驳正。以上材料说明()A.中国古代皇权与相劝之争愈演愈烈B.唐朝中央机构的职能分工日益完善C.唐朝强化了中央对地方的监察力度D.唐朝三省六部之间相互牵制和监督3.宋朝“收乡长、镇将之权悉归于县,收县之权悉归于州,收州之权悉归于监司,收监司之权悉归于朝廷。”这一做法()A.使中央集权得到加强B.削弱了地方割据的物质基础C.提高了地方行政效率D.造成了地方政府人浮于事4.汉代中央机构中的九卿更多是办理皇室内廷事务的家务官,到了唐代,六部尚书明显成为管理国家政务的机构。这种变化反映了()A.皇权的显著削弱B.中央集权的强化C.政治制度的成熟D.选官制度的成熟5.拜年是我国的春节习俗,通常在家族的祠堂进行。拜年时,晚辈要给长辈行跪拜之礼,长辈端坐高堂,接受晚辈的祝福,拜年反映了我国古代的一项制度,这一制度()A.形成了等级森严的官僚政治B.体现了血缘和政治关系C.实现了中央对地方的有效管理D.加剧了统治集团内部的矛盾6.周代分封制下,各封国贵族按“周礼”行事,学说统一的“雅言”,促进了各地文化的整合。周代的“雅言”最早应起源于现在的()A.河南B.河北C.陕西D.山东7.清代学者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中说:“欲观周之所以定天下,必自其制度始矣。周人制度之大异于商者,一曰立子立嫡之制,由是而生宗法及丧服之制,并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子臣诸侯之制。”材料说明西周政治制度的显著特征是()A.通过血缘姻亲关系与地缘的结合来强化王权B.通过主要分封同姓诸侯来加强对地方的统治C.通过世袭制和嫡长子继承制来巩固奴隶主专政D.通过制定服饰规范等礼乐制度来维护贵族等级特权8.永乐初年,被政事累得半死不活的朱棣终于无法忍受下去了,……自己纵然全力以赴没日没夜的干工作,还是很难完成,在这种情况下,他任命解缙等七人为殿阁大学士,参与机务,组成了明朝的第一任内阁。这反映出()A.取消丞相从制度设计的角度是不合适的B.明朝的内阁制完全是此前丞相制度的复制品C.内阁的出现完全是出于降低劳动强度的需要D.明朝丞相制度的消失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9.我国古人把天上的星宿和地上的各个区域联系起来,说某地是某某星宿的分野,这就是所谓分野的观念。星宿的分野,一般按列国来分配,如表一;后来又按各州来分配,如表二。从表一到表二的变化主要反映了()A.“天人感应”的思想B.宗法制的的影响C.“君权神授”的思想D.中央集权的加强10.《通典》记载:“(汉)文帝十三年,以御史不奉法,下失其职,乃遗丞相史出刺并督监察御史。”《新唐书·百官志》记载:左右丞“掌辩六官之仪,纠正省内,劾御史举不当者”,《金史》记载:“己卯,制纠弹之官知有犯法而不举者,减犯人罪一等科之,关亲者许回避。”上述材料说明()A.弹劾是中国古代监察的一项重要权力B.中国古代监察制度重视监察官员的素质C.中国古代监察机构的权力来自皇权D.中国古代监察制度逐步走向完善与成熟11.陈旭麓先生说:“时代变了,道光帝浑然不觉,结果脚随之跟入新时代,而头脑却依旧留在旧时代。在专制社会中,旨意决定一切。道光帝由此断送了机会。”对这段话最好的理解是:()A.皇权专制延缓中国近代化历程B.封建自然经济是君主专制的基础C.中国社会历史悠久、结构牢固D.自给自足心态滋生封闭保守观念12.“十二铜表法”颁布后,罗马共和国政府又制定了一系列新法律。公元前445年,坎努利斯法案废除了平民不得与贵族通婚的限制;公元前367年,李锡尼一塞克斯图法案授予平民与贵族分享公有土地的权利。据此推论合理的是()A.罗马法强调公民法律地位平等B.罗马法改变了贵族随意解释法律的特权C.罗马法形成了完备的法律体系D.罗马法对近代西方立法产生了重大影响13.早期罗马实行习惯法,贵族享有法律解释权。公元前5世纪中期,平民通过斗争迫使贵族同意成立由平民和贵族联合组成的“十人委员会”,制定了《十二铜表法》。该法的制定()A、体现了社会各阶级的利益与要求B.奠定了罗马成文法传统的基础C.表明贵族的法律解释权得到认可D.标志着平民取得了立法主导权14.下侧为古代雅典居民结构的比例图,观察图示信息,对于雅典民主与居民的政治联系,下列叙述准确的是()A.雅典民主的社会基础为自由民B.雅典超半数的居民拥有公民权C.少数奴隶主贵族独享雅典民主D.外邦人享有雅典最广泛的民主15.古罗马法学家西塞罗认为,国家是人民的国家,“人民……因有关法律和权利的一些共同的协定以及参与互利行动的愿望而结合在一起”。近代启蒙思想最能体现其主张的是()A.天赋人权B.社会契约C.三权分立D.人非工具16.某学者评价古罗马某部法律时指出,“几乎所有残存的文本看起来都具有土生土长的特点,这同留传下来的传统说法相一致;平民们所寻求的不是改革法律,而是公开法律。”据此推断这部法律()①应为《十二铜表法》②突破了公民法的局限③是罗马习惯法的汇编④标志罗马法发展到完备阶段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17.古罗马诗人维吉尔称“这里还有其他一些人(希腊人),…将铸造出充满生机的铜像,造的比我们高明……….在法庭上比我们更加雄辩,……….但是,罗马人,你记住,你应当用你的权威统治万国。这将是你的专长,你应当确立和平秩序。“对此段话的最佳理解是()A.罗马人有着自己的法律和政治成果B.希腊人有着突出的艺术和哲学成就。C.罗马人的艺术和哲学成就胜于希腊人D.罗马人比希腊人更擅长运用政治权威18.主持制定美国1787年宪法的麦迪逊谈到民主政治时认为,“美国革命最重要特征,不仅是顺应人性,还在于对人性黑暗的承认”。“自由之于党争,如同空气之于火……因为自由孕育党争,所以它是政治生活的必需品,如果企图因消除党争而消除自由,那就象灭绝空气一样荒唐”。这说明()A.民主政治的建立应基于对个人自由的尊重B.美国的民主政治应该保护党争和自由C.西方式民主政治必然导致党争的出现D.政党政治的形成深刻影响了美国社会19.19世纪晚期德国的现代化进程中,经济突飞猛进与政治民主发展滞后形成巨大反差。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A.对外战争影响国内民主进程B.国家分裂阻碍政治民主化C.经济发展消解政治改革诉求D.皇权与贵族结盟掌握政权20.沃尔特·白芝浩(1826年—1877年)在比较英美两国政制中“最高权威机构”的区别时,他指出,美国的最高权威机构不是单一的,而英国是单一的。英国的“单一性”表现在()A.国王为世袭元首,是英国国家的象征B.议会掌立法权,监督政府和决定重大经济政策C.首相有权解散议会,进行重新选举D.内阁成员在大政方针上必须与首相共进退21.“美国宪法之父”麦迪逊在1787年制宪会议上说:“需要筑起一道篱笆,即挑选一部分经过启蒙的公民,人数有限而立场坚定,时时能够起来提出异议,对付激进狂躁的众议员,保护有可能受到多数人压迫的少数。”据此判断,美国设立参议院的主要目的是()A.削弱众议院的职权B.实现制衡的最大化C.精英政治取代平民政治D.避免多数人的暴政22.《世界史纲》中说:“在资产阶级革命的时期,欧美各国的国会或议会都曾取得过“至高无上”的地位,拥有很大的权力。不论是共和制还是君主立宪制,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精髓都是使权力分散,以达到权力间互相制约的目的。”不能论证上述观点的是()A.1689年英国《权利法案》B.1787年美国宪法C.1875年法兰西宪法D.1871年德意志宪法23.历史学家托克维尔在关于“爱国主义”的界定中提到“他之所以关心本国的繁荣,首先是因为这是一件对己有利的事情,其次是因为其中也有他的一份功劳。”下列最能体现这句话含义的是()A.美国民主是建立在保护公民合法权力的基础上的B.美国社会发展是多元文化的结果C.美国社会的繁荣是美国人共同努力的结果D.美国经济发展的前提是尊重公民的合法权利24.《中英天津条约》规定英国商船可以在长江各口岸往来,但一直到60年代外国轮船才得以进入长江航线。外国轮船未能按时进入主要是由于()A.轮船招商局的创办B.太平天国战事的影响C.地方官员的极力阻挠D.清政府固守闭关锁国政策25.2014年2月27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确定9月3日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和12月13日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的决定。这一决定有利于()①全世界清醒认识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②维护二战成果和战后国际秩序③牢记历史,以史为鉴,避免历史悲剧重演④维护世界和平,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26.金冲及教授在《中国近代历史的几个根本问题》一文中提到,“甲午中日战争后有一份《中外日报》指出:‘我们在以前(指洋务运动时期)还讲什么自强、求富,现在别再讲那些门面话了,倒不如直截了当地讲救亡’”。这表明甲午中日战争()A.使中国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宣告破产B.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C.促使先进知识分子研究中国前途问题D.促使中国认清所处的国际地位27.中国步入世界的进程中,太平天国起到了一个正例作用。如果没有太平天国这个插曲,中国融入世界还会晚若干年。这里强调的是太平天国运动()A.打击了满洲贵族的专制统治B.提倡发展资本主义,顺应世界潮流C.是亚洲民族解放运动的重要组成部D.激发了汉族士大夫致力于自救变革28.中英《南京条约》第10款规定:“英国商民居住通商之广州等五处,应纳进口、出口货税,饷费均宜秉公议定则例,由部颁发晓示,以便英商按例交纳。”该条款()A.遏制了英国商品的输入B.推动了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C.摧残了民族工业的成长D.促进了中国经济结构的转型29.一种观点认为:“中国近代历史归根结底是一个民族运动,是具有民族独立和中国近代化两个内容的民族运动,而民族独立是第一位的;而现代史上(指1949年以后的历史),这两个问题仍在继续,只有二者的位置发生了历史性的进步的变换。”导致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A.政权性质的变化B.主要矛盾的变化C.国家性质的变化D.国际形势的变化30.1912年元旦,以孙中山为首的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中华民国国歌》:“亚东开化中华早,揖美追欧,旧邦新造,飘扬五色旗,民国荣光,锦绣山河普照,我同胞鼓舞文明,世界和平永保。”下列属于“亚东开化中华早”的是()①洋务运动引进近代工业②戊戌变法宣传君主立宪制③清末“新政”创办新军④辛亥革命推翻君主专制,建立民主共和政体A.①②③B.②③C.①④D.①③④二、非选择题(40分)31阅读下列材料:(11分)材料一、古代罗马人相信,法律的目的是保证“正直生活,不害他人,各得其所”;人生而平等,都享有为任何人不能剥夺的一些基本权利……法是最高的理性……法是一种最高权利,是理智的人的精神和理性,是正义和非正义的人的标准。材料二、罗马《十二铜表法》规定:“树枝越界的,应修剪至离地十五尺,使树阴不至影响邻地;如树木因风吹倾斜于邻地,邻地所有人亦可诉诸处理;”“在夜间窃取耕地的庄稼或放牧的,如为适婚人,则处死以祭谷神;如为未适婚人,则由长官酌情鞭打,并处以赔偿双倍于损害的罚金。”材料三、对债权的规定和解释是罗马法的一项重要内容。它制定了解决各类债务纠纷时适应的条款,而且特别明晰地规定了契约的各种形式,以及契约双方的权利和义务。材料四、罗马法具有资本主义发展初期所需要的现成法律形式,是现代资本主义法制的先声。世界资本主义的发展与罗马法的复兴密不可分。自19世纪以来,欧洲大多数国家皆以罗马法为法制基础,制定本国的法律制度,如《法国民法典》《德国民法典》等。现在许多国家的陪审团制度、律师制度和某些诉讼原则均直接源于罗马法。——《历史•必修Ⅰ政治文明历程》请回答:(1)据材料一,归纳罗马法包含的基本原则。(2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十

1 / 1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