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1.空想社会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关系:(相同)实现公有制(不同)1社会主义根源不同2依靠对象不同3手段不同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2.《共产党宣言》的内容和意义内容:(1)肯定资本主义在人类历史上的积极作用(2)揭示了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3)宣告了工人阶级的历史使命(4)昭示了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原则意义:它是第一部较为完整而系统地阐述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的伟大著作,它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开辟了国际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的新局面,成为世界无产阶级的锐利思想武器。3.巴黎公社政权的性质:新型工人阶级政权教训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后必须彻底消灭资产阶级残余势力,防止资产阶级势力的反扑;无产阶级不能孤军奋战,必须建立广泛的同盟;无产阶级缺乏统一成熟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领导。失败原因:当时资本主义社会处于上升时期,不具备无产阶级无产阶级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的客观条件。4.十月革命的条件:19世纪60年代,俄国自上而下的推进工业化改革不彻底;俄国在西方列强中处于落后地位,社会矛盾尖锐;一战使俄国落后腐朽充分暴露,成为帝国主义链条中最薄弱的环节。苏维埃政权的性质:仍然继续战争,没有满足民众的要求5.二月革命的性质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十月革命的性质是社会主义革命6.十月革命的特点:(1)革命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两个阶段(2)走城市包围农村的道路7.中共诞生的历史条件:A、俄国十月革命后,中国先进知识分子“以俄为师”,接受马列主义。B、共产党早期组织建立。1920年陈独秀在上海成立第一个党的早期组织,《新青年》作为机关刊物。李大钊在北京成立党早期组织,奠定党的组织基础。8.中国最早的共产党早期组织建立时间:1920年8月地点:上海建立者:陈独秀评价两大民主纲领:宣告党的成立,中国出现马列主义指导的工人阶级政党,标志着中国革命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新时期。9.第一次国共合作形成的标志:1924年国民党一大召开,重新阐释三民主义,确定“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形成,标志着国民革命运动开始。任务、北伐:1926年广州革命政府北伐。结果:1927年蒋介石、汪精卫发动“四一二”、“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国共合作破裂。第二次国共合作的标志:1937年9月,公布《国共合作宣言》,蒋介石承认共产党的合法地位。标志着第二次国共合作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任务:抗日结果:两种命运的较量(1)两种命运A、民主和平与建立联合政府:1945中共七大。B、专制内战与实行一党独裁:1945年国民党六大。(2)重庆谈判:1945年8—10月,毛泽东、周恩来赴重庆谈判,《双十协定》确立和平建国方针。(3)政协会议:1946年召开再次确立民主和平建国路线,后被国民党推翻。10.井冈山道路的含义和评价第六单元1.新政协时间:1949.9.21地点:北平任务:讨论建立新中国的有关事宜1949.9.2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北平召开,主要任务是讨论建立新中国的事宜。2.《共同纲领》的地位:代替宪法3.我国三大基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1、发展历程:1954年宪法确立;1957年反右派斗争扩大化趋于停顿;文革时名存实亡;新时期恢复发展。2、人民代表产生:全国人民普选,由各党派和社会各阶层人士组成。3、意义:A、奠定了新中国各项政治建设的基础。B、规范了政府与人民的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C、昭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权力属于人民。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1、基础:与各民主党派团结合作、共同反对国民党专制独裁的历史。2、发展历程:1954年宪法确立;1956年,中共提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1957年反右派斗争扩大化遭到破坏;文革时陷于瘫痪;文革后恢复;1982年,中共提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方针。3、基本组织:政治协商会议;主要形式:政治协商。4、职能的变化:建国初,代行全国人大的职权。后成为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参政议政的舞台。民族区域自治制度1、基本内容: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实现全国各民族一律平等和各民族大团结,在一些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构,行使自治权。2、法律保障:《共同纲领》规定;54年宪法更明确规定。3、自治区的建立:内蒙古、新疆、广西、宁夏、西藏4.新时期法制建设的内容:1、平反冤假错案首要环节胡耀邦主持2、改进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政协制度。3、法制建设加快:A、颁布1982年宪法;出台《选举法》《刑法》《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逐步建成完备的法律体系。B、1989《行政诉讼法》;1999《行政复议法》。规范了政府的行为,使“民告官”有了法律依据。反映了法律面前政府和人民平等的原则。C、1997年十五大将“以法治国”确定为政治改革重点;1999年将“以法治国”写入宪法。5.基层民主制度建立的表现意义:基层民主选举1、地位:直接选举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基础的一环。2、法律保障:198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199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3、村民自治: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4、意义:贯彻了“依法治国”的精神,保障了群众的民主权利。6.一国两制形成的过程:一国两制1九条方针:1981年,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叶剑英提出和平统一祖国的九条方针。2一国两制:80年代,邓小平全面阐述一国两制的深刻含义: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主体是社会主义,台湾、香港和澳门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两种制度长期并存,是祖国统一的必经之路。3宪法保障:1982年宪法4正式确立:1984年全国人大六届二次会议上,正式成为祖国统一大业的方针二香港、澳门回归1条件:A80年代中国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B一国两制构想指明了方向C97临近,英国不断试探中国立场态度2香港回归:1997、7、1日回归。刷数百年耻辱,翻开新的一页,迈出坚实一步,提供成功范例3澳门回归:1999年10月20日回归三、海峡两岸关系新发展1、1979年,徐向前宣布停止炮击金门,实现真正停火2、三通限制放宽3、民间对话加强4、形成“九二共识”:即一个中国5、提出八项主张:1995年江泽民提出,是解决台湾问题的纲领性文件6、十六大报告再次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