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性的跨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中国历史性的跨越指由贫困到温饱,温饱到小康三步走”发展战略在1987年召开的十三大上得到正式确认。第一步,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第二步,到本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下个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自主提升小康社会时间表小康的标准和我国现阶段小康水平:1991年国家统计与计划、财政、卫生、教育等12个部门的研究人员组成了课题组,按照中央、国务院提出的小康社会的内涵确定了16个基本检测和临测值。这十六个指标把小康的基本标准设定为:(1)人均国内生产总值2500元(按1980年的价格和汇率计算,2500元相当于900美元);(2)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2400元;(3)农民人均纯收入1200元;(4)城镇人均住房面积12平方米;(5)农村钢木结构住房人均使用面积15平方米;(6)人均蛋白质摄入量75克;(7)城市每人拥有铺路面积8平方米;(8)农村通公路行政村比重85%;(9)恩格尔系数50%;(10)成人识字率85%;(11)人均预期寿命70岁;(12)婴儿死亡率31‰;(13)教育娱乐支出比重11%;(14)电视机普及率100%;(15)森林覆盖率15%;(16)农村初级卫生保健基本合格县比重100%。课堂合作探究一:情景一1978年到2009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由3645亿元增长到33.54万亿元,经济总量上升为世界第二。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343元增加到17175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从134元增加到5140元,群众家庭财产普遍增多,吃穿住行用水平明显提高。情景二近几年是我国农民收入增长最快的几年,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也在不断扩大,2009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约达4到6倍。情景三2009年人均GDP最高的上海市达到1万多美元,表明上海已经进入中等发达经济体行列。人均GDP最低的贵州只有945美元,与世界排名133的尼加拉瓜相接近。(1)情景一中的巨大变化说明了什么?答:巨大变化说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顺利实现了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中的第一、第二步目标,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从微观上看,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生活质量明显提高。从宏观上看,国家的整体经济实力大大增强。(2)结合情景二、三,讨论我国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要性。答:①我国只是总体上达到小康。情景二、三反映了我们现在达到的总体小康仍然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在要求。③我国在本世纪头20年面临不可多得的战略机遇期。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潮流,国内国际环境有利于聚精会神谋发展。特点低水平不全面发展不平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本标准包括了这样十个方面:(党的十八大提出建成时间2020年)一是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3000美元.这是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根本标志.二是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万元.三是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8000元.四是恩格尔系数低于40%.五是城镇人均住房建筑面积30平方米.六是城镇化率达到50%.七是居民家庭计算机普及率20%.八是大学入学率20%.九是每千人医生数2.8人.十是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率95%以上.点拨2: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1)全面小康目标的五个方面:经济、政治、文化、社会民生、生态文明(2)全面小康的新要求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经济建设新要求)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人民民主不断扩大*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3)小康社会建设进程的特点和要求特点:是一种不平衡的发展过程。要求:我国经济文化发展很不平衡,在现代化建设中继续走在前列,率先实现现代化,为全国改革发展做出更大贡献;相对路后的地区,则要奋起直追,加快发展。总体小康全面小康区别标准低标准的小康,人均GDP只有800多美元(低水平)较高标准的小康,人均GDP超过3000美元(更加殷实宽裕)全面程度不全面,偏重于物质消费的小康更全面,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全面发展的小康发展程度发展不平衡,地区差距、城乡差距、不同收入群体存在差距发展比较均衡,缩小地区、城乡各阶层的差距,惠及十几亿人口,体现共同富裕原则联系①都是小康社会,都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目标。总体小康是我国目前已经达到的小康水平,全面小康社会是本世纪头二十年的发展目标,二者只是所处的发展阶段不同。②总体小康是全面小康的基础和条件,全面小康是总体小康的发展和完善。总体小康与全面小康比较:“建成”与“建设”的区别1.建成是建设过程中的收官阶段;2.建成是在建设道路上即将到达预期目标的冲刺阶段;3.建成是在全面衡量建设过程和当前状况后对按计划实现目标的科学判断。一、改革开放新阶段•1.邓小平南方讲话•背景:国际国内•时间:•主要内容:•影响:一、改革开放新阶段•2.科学发展观•背景:•提出:•评价:一、改革开放新阶段•3.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科学发展与和谐发展的关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总要求:二、中国发展的历史性跨越•1.综述:•阅读书本69—70页说出属于那些方面成就。•2.成就表现•阅读书本70—71页在书本上划出并概括性的说一说。一、选择题1.至20世纪末,我国人民生活水平总体上达到小康。对此评价不正确的是()A.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生活质量明显提高B.实现了由贫困到温饱的历史性跨越C.国家的整体经济实力大大增强D.是低水平、不全面、发展不平衡的[答案]B•2.为了尽快改变我国社会发展不平衡的状态,党和政府实施了重大战略()①计划生育②西部大开发③保护环境④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⑤中部崛起A.①③⑤B.①②③C.③④⑤D.②④⑤[答案]D•2.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以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确保人民共享改革建设的成果。下列选项中,能体现这一观点的有()①坚持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即同等富裕②国家和社会采取多种方式完善社会保障机制③大力发展城乡社会公益事业和福利事业④大力扶植贫穷落后地区的经济发展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答案]B4.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符合()①我国国情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②人民的愿望和利益③全面发展的理念和要求④我国现阶段高度发达的生产力水平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答案]D5.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我国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目标的关系是()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实现“三步走”战略目标的基础和起点B.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必经的承上启下的阶段C.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三步走”战略的经济目标D.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第三步战略目标的行动纲领[答案]B【思维拓展】正确认识国内生产总值(GDP)与绿色GDP。(1)国内生产总值(GDP)是指一国(地区)经济在核算期内所有常住单位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总量,它是世界通用的衡量一个国家(地区)经济状况的一个重要经济指标。(2)绿色GDP是指用以衡量各国扣除自然资产损失后新创造的真实国民财富的总量核算指标。简单地说,就是从现行统计的GDP中,扣除环境污染、自然资源退化、教育低下、人口数量失控、管理不善等因素引起的经济损失成本,从而得出真实的国民财富总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