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课堂六步导学模式新探湖南省澧县小渡口镇中学谢宏415500第一步:创设情景,激趣导入。“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一个好的开头是师生间建立感情的第一座桥梁,它既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又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为整节课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开头,使整个教学活动进行得生动、活泼、自然。创设情境,生态导入课堂导入模式的一大特点,就是以多种具有生动形象的历史场景,激发学生的学习情绪,使学生乐于参与活动。创设历史情景的方法很多,如展现实物、音乐渲染、电视、电影和课件播放等;还可以用热门话题、讲故事、联系现实生活选择典型案例的方式进行导入。教师创设出一个与讲课内容相符合的情境,能让学生在最短时间内进入角色,将会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有着重要的作用。第二步:有机质疑,因材施教。学源于思,思起于疑,思维总是从问题开始的。一个优秀的历史教师要在学生看似无问题处设置问题,有问题处解决问题。以“问题”的不断出现与解决作为组织课堂教学的主线,作为推动学生对历史知识认识的动力,调动学生求知的欲望,调动他们历史思维的积极性。教师要深入钻研教材,精心设计带动全局的问题来推进教学。问题的深浅程度要结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如果问题缺乏难度,起不到提问的作用,如果问题提得过难、过深,就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影响教学效果。最合适的问题应该是在教科书上往往没有现成的答案,但通过教师启发,学生思考,是可以回答的。它往往要求学生在大范围的新旧知识的联系中加以分析、归纳、比较才能解决。教师设置问题应遵循的原则是:首先,是设计的问题,一要适度,做到难易适中,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避免产生畏惧情绪。二是多角度,引导学生多角度、多途径、多方面分析领会教材,选择最佳切入点,使设置的问题既新颖又富有启发性。三是要有梯度,即要具有层次性、梯度性、启发性和探索性,把学生的思维一步一个台阶地引向求知的新高度。其次,是设计课堂提问,所提问题要由浅入深、由易到难,体现顺序性、层次性,逐层深入。第三步:自主学习,探究新知。“落在猫脚里的夜莺是唱不出歌来的。”限制过多,指导过细,学生不能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只有给予表现自我的自由,给学生以心灵的解放,学生才有可能自由表达。所以,自主探究要重过程,注重学生的“体验”,学生只有在参与探究过程中去深刻体验成功,体验挫折,体验合作,体验质疑,体验挑战,才能健康成长。只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条件,学生的表现会让我们去喝彩!那么历史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应通过何种途径进行培养:(一)“阅读”文本,编写提纲,培养自主学习能力。阅读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和学习主动性的一种重要的手段,是学生获取知识、提高学习成绩的重要途径,也是培养学生智能的重要前提。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学生智能的发展,取决于良好的学习能力”。在教学中,阅读是学生最基本的学习活动,观察、分析、思维等活动都是在阅读中进行的;因此教会学生阅读能力应是历史课堂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为了让学生读有所思,读有所获,教师要要求学生根据教材的重点、难点和知识的系统性,精心的设计自学提纲,阅读与思考结合,做到眼到、手到、心到,充分开动大脑的机器,边读边进行分析、综合、归纳,通过练习编写学习提纲,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二)运用问题讨论法,开启培养自主学习能力之门。历史课程改革要求革除传统的历史教学中不利于人才培养、偏重知识传授的“满堂灌”的教法,给历史课堂带来空前活跃的气氛。同时又指出:“我们的教育要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历史课堂应成为学生自主的、深入学习的桥梁,教师只有在教学中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调动每一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才能在课堂上主动参与到新课内容的交流与探讨中来,当然,我们也不能忽视学生历史基础知识的积累过程,忽视了这个过程,就是否定了学生是一个接受教育者的客观事实,“以学生为主体”就异化成“以学生为中心”,导致教学行为的偏差。学生在阅读课本中了解历史,问题讨论法可以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主观能动性,克服了学生在学习上的依赖性,通过讨论,“论从史出”,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人格得到发展,逐步具有一定历史思维和能力。历史学习从兴趣培养到自主探究转入历史思维导航,发现新知识,应用新知识,形成历史思维。课本让学生阅读,问题让学生思考,规律让学生寻找,知识结构也让学生构建,教师只是起到牵针引线的作用,便开启系统培养自主学习能力之门。第四步:主体合作,研讨释疑。学生在自学探究中一般问题可以在边学边探究中自行解决。不理解或解决不了的问题可集中在这一阶段解决。这一步开始给学生3—5分钟时间,简要表述各自探究中的难点、疑点,要求学生不重复、不提与主题无关的问题。而对学生的疑问,教师不必过早解释,只要综合大家的提问,提出一两个重点问题组织学生合作探究即可。合作探究的方式有三种。一是生生合作,即同桌学生就相关疑难问题相互启发,相互研讨;二是小组合作探究。合作小组四人或六人,即前排学生转身即可,这样,集思广益,思维互补、思路开阔、分析透彻、各抒己见,使获得的概念更清楚,结论更准确;三是班级集体探究。即抓住中心议题或关键性问题,让学生各自发表见解、集中解决难点。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切不可搞成问答或对话形式,要让学生与学生之间对话、答辩、争论,教师只需在关键处加以指导和点拨,要避免教师牵着学生的鼻子走。合作探究,让每一位学生积极发表自己的意见,与他人共享学习资源,有效转化和消除学生之间过度的学习压力,有助于引导学生在学习中积极的沟通、形成学习的责任感,培养合作的精神和相互支持、配合的良好的品质。学生合作探究时教师干什么?回答是:眼观六路、耳听八方,作巡视指导工作,不断点拨,强化学生的合作探究。第五步:展示成果,集思广益。这一步的主要活动是学生自评、互评、同学总结,教师补充,或者是组间交流,一般由一个组首先发表意见,向全班汇报本组研讨的情况。汇报的形式可以登台演示、口述、画图讲解等,其余小组补充。要求学生要抓住中心议题或关键性问题,集中解决重、难点问题。需要注意的是,教师与学生面对面,切不可搞成问答式或对话形式,要让学生与学生之间对话、答辩、争论,教师只需要在关键处加以指导或点拨,教师只是起组织调控的作用即可。这一环节是对整节课所学知识的归纳整理,在师生共同对比分析的过程中,去伪存真、去粗取精,使凌乱的知识系统起来,在学生头脑中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教师要根据教材和学生探究的情况,引导学生用几句画龙点晴的话,简要归纳、概括、讨论、总结所学重点、难点,以及掌握了什么方法,理清了什么概念,明白了什么道理等等。第六步:创新升华,学以致用,一举两得要求学生运用自学和讨论探究获得的知识,学会举一反三,解决类似或相关的问题。应用练习可分三个层次进行:基本练习,目的是巩固当堂知识;综合练习,目的是深入理解知识,加强前后联系,形成知识脉络;发展练习,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练习的方式,可采用口试、笔试、扮演、小组内互相提问等。最后,教师布置具有一定层次性和开放性的作业,鼓励学生课后探索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