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中国古代经济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手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古代中国的经济考试大纲对该专题考试范围的表述是:一、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二、手工业的发展三、商业的发展四、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考点1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复习依据】1.课程标准: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2.考试大纲: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知识结构:(一)、中国古代农业的起源及其地位(原始农业)1.原始农业是从采集经济向种植经济发展而来,传说中的神农氏是农业的始祖。2.中国农耕经济最早在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形成规模,并呈现出“南稻北粟”的地域差异。3.原始农业的主要耕作方法是刀耕火种。4.古代农业的地位:“无农不稳”,是最基本的经济形式,支撑着中国古代的社会生产和生活。1、(2012海南卷)《礼记•月令》载,每年正月周天子亲率臣下耕作,称为“疏田”;三月王后亲率嫔妃举行采桑养蚕仪式,称为“亲蚕”。后来,历代皇帝、皇后不断举行这样的仪式。这反映了A.周代制度在后代被严格举行B.古代政治制度变迁异常缓慢C.重农抑商从周代始一直推行D.农桑是古代社会经济的主体课堂小练拓展阅读:生肖纪年与中国古代农业文明的关系中国古人用动物与农历纪年相配,以一种动物作为当年出生者的生肖属相,12年为一轮回。生肖中的动物依次为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和猪,都是和古代农民生活有密切关系的动物。生肖纪年是中国古代农业文明的产物。【知识结构】(二)、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1.耕作方式:从“刀耕火种”(火耕)到铁犁牛耕(1)耕作工具:播种工具、犁耕工具、灌溉工具等西汉赵过发明的播种工具耧车“二牛抬杠”(藕犁)(西汉)东汉出现“一牛挽犁”唐曲辕犁“辕有越,加箭,可弛张焉。……所以进退,曰评。进之则箭下,入土也深;退之则箭上,入土也浅。……横于辕之前末曰槃,言其可转也。左右系,以乎轭也。辕之后末曰梢,中在手,所以执耕者也。……江东之田器尽于是。灌溉工具:戽斗、翻车、南方的高转筒车见资料P107归纳概括“耕作方式的演进”(2)耕作组织形式:集体劳作“千藕其耕”《诗经》个体农耕(男耕女织)2、土地制度(1).商周时期的井田制性质:奴隶社会土地国有制,是分封制的经济基础。特点:①土地名义上归国家所有,实际归国王所有。③诸侯、卿大夫强迫奴隶和庶民集体耕种,并支配所有的劳动产品②井田有公田和私田之分瓦解:根本原因是生产力的发展(铁农具和牛耕的出现)(2)战国时土地私有制的确立确立方式:各国的变法运动特点:土地私有,可以买卖和转让;地主和自耕农名下的土地是国家田赋收入的主要来源地位:中国漫长封建社会存在的经济基础废除:1950-1952,土改运动1953-1956,农业合作化运动(1)根源在于土地私有制(2)兼并的主要方式是进行土地买卖(3)地主通过租佃方式进行土地经营,即农民租种地主的土地,向地主缴纳一定的地租。地主与佃农通过租佃契约形成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4)土地兼并与社会稳定和政治改革的关系。(3)北魏到唐朝前期:均田制(4)中国古代的土地兼并现象陈旭麓先生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一书中指出:在中国封建社会里,土地是最基本的生产资料和主要财富。它同劳动的结合是以不平等的分配为前提的:占人口少数的地主拥有最大部分土地;占人口大多数的农民只有少量土地。……这种分配驱使缺乏土地的农民同地主结成租佃关系;而后,佃农和自耕农一起,在零切碎割的土地上耕耘劳作,繁衍不息,组成了小农经济的汪洋大海。土地提供了生存资料,但被割碎了的土地同时又限制着小农的视野、活动和发展。3、水利工程(1)战国时期:秦蜀守李冰修建都江堰,使四川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水工郑国主持修建郑国渠工程,使关中地区成为千里沃野。(2)秦朝:灵渠沟通湘水和漓水(3)汉代:黄河流域以营建灌溉渠为主,著名的工程如六辅渠、白渠、龙首渠等;西北农民创造“井渠”(现流行于新疆地区叫坎儿井)。东汉王景主持治理黄河,史称“王景治河,千载无患”。(4)隋唐:隋朝大运河(5)北宋:王安石变法推行农田水利法(三)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1.耕作方式:以铁犁牛耕为主要耕作方式。2.耕作技术:实行精耕细作。3.经营方式:以小农个体分散经营为主,耕织结合。(小农经济)4.经济形态: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5.土地制度:地主土地私有制为主。1、(15年天津)“其制两柄上弯,高可三尺……其所盛种粒,各下通足窍,仍旁挟两辕,可容一牛,用一人牵,傍一人执耧,且行且摇,种乃自下。”这段话描述的农具是()2、(15年江苏卷)唐人写淮北多有“稻垄泻泉声”之类的诗句,北宋仍有“水阔人间熟稻天”的描写。但1678年,河道总督的奏疏已是“田地皆成沙土,止产粟米”,两年后就有人感叹是“沟洫之制,水陆失宜”。淮北农耕变化表明古代农业()A.注重作物品种选择B.需要政府合理作为C.重视农田生态保护D.全凭兴修水利工程3、(15年全国Ⅰ卷)《吕氏春秋·上农》在描述农耕之利时不无夸张地说:一个农夫耕种肥沃的土地可以养活九口人,耕种一般的土地也能养活五口人。战国时期农业收益的增加()A.促进了个体小农经济的形成B.抑制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C.导致畜力与铁制农具的使用D.阻碍了大土地所有制的成长4、(15广东卷)史载:明代江南昆山县的农家,“麻缕机织之事,则男子素习焉,妇人或不如也”,但乡村妇女“凡耕耘、刈获、桔槔之事,与男子共其劳”。这则材料反映了当时()A.小农经济的生产方式B.资本主义的萌芽C.男尊女卑的社会秩序D.官营手工业的主导地位(15年全国Ⅱ卷)唐宋时期,江南经济迅猛发展,南宋时全国经济重心已移至江南。促成这一转变的主要动力之一是()A.坊市制度瓦解B.土地集中加剧C.农业技术进步D.海外贸易拓展5、(15年全国Ⅰ卷)表1呈现的变化反映了()表1河南、江苏两地科举考试状元人数表唐宋明清河南151621江苏781749A.理学的影响力不断扩大B.经济发展促进文化兴盛C.中原地区经济急剧衰退D.政治重心南移趋势明显6、(15上海卷)“井田之变,豪人货殖,馆舍布于州郡,田亩连于方国”描述的是()A.西周诸侯封地的情况B.秦朝实行郡县制后的情况C.汉武帝时代的盛况D.东汉豪强势力膨胀的情况7、(13年海南卷)图1反映的是()A.“小国寡民”的生活图景B.小农经济的生产形式C.儒教“夫为妻纲”的伦理观念D.“男主外、女主内”的家庭关系(12年四川卷)材料三表三中国古代农业科技成绩(部分)时期内容备注春秋战国牛耕、铁农具都江堰、郑国渠测知二十四节气有利于安排农事秦汉楼车提高播种效率选种、育秧提高产量的重要途径魏晋南北朝翻车《齐民要术》隋唐筒车、曲辕犁宋元踏犁由人力操作,弥补耕牛的不足《农桑辑要》元朝政府研发的农业指导用书《十二气历》明清《农政全书》(3)精耕细作是中国古代农业的显著特点。根据材料三概括这一特点表现在哪些方面?(4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形成这一特点的主要原因。(6分)表现:发明创新农业生产工具;改进耕作技术兴修农田水利;重视农时;总结推广农业经验。(4分,每点1分,任答4点即可)原因:人多地少;(2分)小农经济长期占据主导地位(2分);重农抑商观念的长期影响。(2分)考点2古代中国的手业经济【复习依据】1.课程标准:列举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认识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征。2.考试大纲:手工业的发展。知识结构:(一)、古代手工业的三种经营形态1.家庭手工业2.私营手工业3.官营手工业经营形态管理方式产品用途流通方式官营手工业民营手工业家庭手工业政府直接经营、集中生产、大作坊民间私人自主经营农户的副业武器军用品和官府贵族生活用品民间消费的产品自己消费和交纳赋税的产品不在市场流通在市场流通剩余部分出售相关制度:工官制度创设:西汉汉武帝时期特点:工官制度是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产物。工官制度是对官营手工业实行领导与管理的制度利与弊:见课本P11(二)手工业技术的进步1、纺织业(1).汉代的丝织技术与丝绸之路(2).唐代私营纺织作坊兴起(3).宋代棉纺织业的兴起(4).元代纺织家黄道婆的贡献(5).明代纺织业中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古代中国纺织业发展主要特点从原料看:从经营形态看:从发展程度看:从发展趋势看:麻、葛纺织业---丝、毛织业---棉纺织业家庭田庄、民营、官营分布广、分工细、品种多、技艺高(纺织技术不断进步、纺织工具不断改进)是中国最早产生资本主义萌芽的行业高考真题:14年全国大纲卷文综38题(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概括指出元明时期棉花成为中国纺织业原料的主要原因(10分)2、冶金业(1)商周时期的青铜铸造技艺(课时作业7题第一问)(2)钢铁冶炼技术的发展春秋:发明冶铁技术汉代:开始用煤炭做冶炼燃料,利用水排鼓风冶铁。南北朝:出现了灌钢法。3、陶瓷业(1)东汉:青瓷(2)唐朝:唐三彩;南青北白(3)宋代五大名窑(4)元代青花瓷(5)明代斗彩、五彩瓷(6)清代康熙年间,发明粉彩瓷器工艺。14年四川卷13题:(1)据材料概括景德镇发展为“瓷都”的主要因素(8分)高考真题(2014年浙江文综13)有学者认为,中国的瓷器(china)深受世界人民喜爱,所以,中国被称为China。更有学者指出,China是“秦”的音变(Qin→Chin-a)。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是A.在考古学上取得突破,找到有说服力的证据B.利用计算机等先进科技手段,进行广泛调查,得出科学结论C.调查中外著名历史学家意见,用民主方式解决这一学术问题D.弄清最早用China称呼中国者先获悉了“秦”还是“瓷”的信息(三)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的特征(见资料P111轻巧识记)1、(2015江苏卷)乾隆《吴江县志》载明末周灿诗:“水乡成一市,罗绮走中原。尚利民风薄,多金商贾尊。人家勤织作,机杼彻黄昏。”诗中“人家”“机杼彻黄昏”是因为()A.水上集市不受时空限制B.家庭纺织工勤奋“走中原”C.重农抑商政策发生变化D.尊富崇利意识蔚然成风尚2、(2015福建卷)《景德镇陶录》记:“唐武德中,镇民陶玉者载瓷入关中,称为假玉器,且贡于朝。于是昌南镇瓷名天下”。《江西通志》载:“景德镇……水土宜陶。宋景德中始置镇,因名”。材料反映了()A.唐时瓷都景德镇已驰名天下B.陶玉身份为官营手工业者C.该产品工艺精美畅销海内外D.陶玉追求产品的知名度3、(2015浙江卷)“丝绸之路”是古代沟通东西方文明的桥梁。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汉唐以来“海上丝绸之路”被称为“瓷路”B.罗马为中心的地中海地区称中国为“丝国”C.明清政府的严格管理限制了丝路商贸繁荣D.15世纪以前的丝路贸易不具有全球化意义考点三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复习依据】1.课程标准:概述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概貌,了解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2.考试大纲:商业的发展。【知识结构】一、中国古代商业的产生与发展读下面材料,思考商业产生的条件是什么材料:中国之地,宜于农桑,其时男务耕耘,女勤蚕织,以为衣食之源,而用以互相交换,农有余粟,则以易布,女有余布,则以易粟,此交易之始也。——王孝通《中国商业史》根据材料,说明古代商业产生的条件。参考答案: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产品有了剩余;社会分工的发展。1.远古时代:原始商业产生2.商朝时期:职业商人出现(岳麓版)3.周朝时期:实行“工商食官”政策4.春秋战国时期:打破“工商食官”局面私商逐渐成为商人的主体重农抑商政策出现5.北宋时期: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商税6.明清时期:商帮与会馆的出现;长途贩运发达【知识结构】一、中国古代商业的产生与发展【知识结构】二、中国古代商业市场的发展朝代市的发展情况秦代严格的法律,明码标价汉代专门管理机构,长安9市南北朝草市出现(草市尉)唐代草市普遍,唐末夜市出现宋代突破了时空限制;商业街形成明清商业区繁华、工商业市镇兴起市场的发展(注意时序和各自特色)由市的发展总结商业发展变化的相关史实及特征见资料P114深化拓展【知识结构】三、商业与城市1.汉代的“五都”(要有空间概念)2.唐代:长安、洛阳、“扬一益二”等3.北宋汴京商市的繁荣4.明清:苏州、盛泽镇、汉口、佛山镇、景德镇、

1 / 81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