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文言文教材研究文言文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新课程改革后文言文篇目所占的比例越来越重,因此,教师要想提高文言文的有效教学,必须对教材有一定的了解和研究。人教版现行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语文实验教科书根据教育部制定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而编写,由课程教材研究所、中学语文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共同编著,贯彻了课程标准的新理念和新目标。全套教材分七年级上下册、八年级上下册及九年级上下册,共计六本教材,整套教材精选两百多篇课文,其中文言文46篇,古诗词90首。下面笔者从文言文的角度来研究现行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语文实验教科书的编排特点及存在的不足。一、教材编排体例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中,对于文言文教学的目标要求是:“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背诵优秀诗文80篇。”[1]因此,人教版教材在编排过程中,也力争体现这一精神,除了规定的文言文及诗词篇目外,每一册教材的后面都附有课外古诗词背诵篇目,其目的就是有意识地帮助学生积累古代诗词,提高学生的古诗词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目前所有的初中语文教材中,对文言文部分的编排,基本的形式为两种:一种是集中编排,专门设置两个文言文单元,对文言文进行系统的专门教学与训练;一种是把文言文分散到现代文单元中,每一个单元设置一篇文言文,进行分散教学。人教版语文教材文言文的编排体例为:七年级上下册采取分散编排,文言文与现代文混合,根据现代文不同的主题选取一篇相关的文言文,进行分散教学;八、九年级上下册则按照集中编排的形式,在课文的最后两个单元(第五、第六单元)设置文言文单元,进行专门的教学与训练。可以说人教版语文教材文言文的编排体例综合了常见的两种形式,根据学生学习的心理特点来安排设置文言文教学内容。其目的是让学生集中学习文言文,提高文言文教学的有效性,同时也为学生到高中阶段加强文言文学习做铺垫。二、古诗文篇目的分布情况人教版语文教材所收入的文言文共46篇,古代诗词90首,如果抛开诗词不算,文言文篇目占整套教材总篇目的28%,加上古诗词,这个比例会更高些。各册所含篇数及分布情况如下:七年级上册:文言文8篇,古代诗词15首(含课外背诵篇目10首);七年级下册:文言文6篇,古代诗词11首(含课外背诵篇目10首);八年级上册:文言文10篇,古代诗词17首(含课外背诵篇目10首);八年级下册:文言文8篇,古代诗词20首(含课外背诵篇目10首);九年级上册:文言文4篇,古代诗词15首(含课外背诵篇目10首);九年级下册:文言文9篇,古代诗词12首(含课外背诵篇目10首)。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每一册教材后面都附有课外古诗词背诵10首,每一首诗前都有相关的背景介绍及学习提示,便于学生理解及自学。三、教材编写特色(一)教材编写体现课程改革新理念。现行人教版语文教材在编写上,力图体现新课程改革的理念,致力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学习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遵循语文教育规律,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倡导学生在实践中学语文、用语文,同样,在文言文的编写上也体现了这些新理念。(二)教材编排遵循学生的学习心理,注意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的原则,使文言文知识的传授和学生文言文阅读能力的培养循序渐进。例如,在七年级上下册中,教材所选的文言文篇目大都是一些内容不多、难度不大的文言文,如七年级上册的《〈论语〉十则》是语体录,语言简练,难度不大,但含义丰富;而《〈世说新语〉二则》《夸父逐日》《共工触不周山》(七年级下册)等篇目也都是一些短小浅显的文言文,适合文言文积累还很薄弱的七年级学生学习。到了八、九年级,每册教材的文言文主要集中编排在两个单元,所选的文章长度及难度均有提高。如八年级上册短文两篇《陋室铭》和《爱莲说》是托物言志的名文,文字优美,意味深远,学生需具有一定的理解能力才能领悟作者的志趣,领略作者的情怀;而九年级上册的《陈涉世家》《唐雎不辱使命》等篇幅都较长,学生所要掌握的语法知识难度也有所增加。古代诗词的编排也体现了由易到难的特点,学生在七、八年级主要学习一些唐诗宋词和乐府民歌,到九年级则要学习词和曲等。四、与其他版本教材的区别(一)与义务版三年制初中语文教材相比现行的人教版语文教材无论是教学理念、编排体例,还是内容选取、作业设计等,与义务版三年制初中语文教材相比,均有提高和进步。第一,在教学理念上,人教版现行语文教材是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为指导,以《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为准绳编写的,因此更能体现课程标准的理念: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和全面发展,致力于学生主体性的确立和创造性发展,致力于构建开放、丰富、有弹性的教材系统。第二,编排体例方面,义务版语文教材文言文的编排体例为集中编排,专门设置两个文言文单元对文言文进行系统的教学与训练;而新课标实验版教材则是采用分散编排和集中编排相结合的方式,这样的编排符合学生学习的心理特点。刚上初中的学生文言文知识比较薄弱,学习兴趣也比较淡薄,把文言文分散到各个单元,能让学生逐步接触文言文,消除其对文言文的恐惧感,从而产生学习兴趣,逐步掌握文言文知识。到了八年级以后,学生积累了一定的文言文知识,集中安排文言文学习内容,可以让学生集中学习文言文,提高文言文教学的有效性,同时也为学生到高中阶段加强文言文学习打好基础。第三,在内容选取上,课标实验版语文教材比较注重与学生的生活体验联系,注重古为今用的原则。例如,《〈论语〉十则》都入选了义务版教材和课标实验版教材,而且都编排在学生刚进入初中的第一册(或七年级上册),但是两个版本教材所选的内容却有所区别。义务版教材所选的内容都与学习有关,而课标实验版教材则有所改变,有谈求学态度、谈学习方法、谈修身做人的等。这个细微的改变体现了新课标理念,即语文教学不光要教会学生语文知识和学习方法,还应教会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处世和生活,体现了新时代对人才的新要求。第四,作业系统也有所改变。作业系统是为了帮助学生复习、巩固所学过的语文知识,进而培养和提高其语文能力而专门设计的各种思考与练习。课标实验版教材一改义务版教材过去单纯的练习,变为“研讨与练习”,特别强调要求学生借助工具书和课文注解,学会翻译文言句子与词语,这些都体现了新课标对文言文的教学要求――“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学生在查阅工具书的过程中,培养了自学文言文的能力。在课标实验版教材的作业系统中,还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探讨古代思想在当今社会的闪光点,体现了古为今用的原则。例如,在七年级上册《〈论语〉十则》课后的“研讨与练习”中,第二题的作业设计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最早由儒家提倡的待人接物的处世之道,对此,曾经有过不同看法。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全班讨论:怎样看待“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个作业设计,目的就是让学生通过共同探讨,学会把传统的思想融合到自己的现代生活中,学会古为今用。(二)与苏教版语文教材相比就文言文内容的编排而言,人教版语文教材与苏教版语文教材相比,两种版本各具特色,各有千秋,这里仅谈人教版语文教材的两点优点。第一,人教版教材所选文言文篇目的数量明显多于苏教版教材,这对学生文言文知识和素养的提高有一定的帮助。人教版教材所选的文言文篇目为46篇,而苏教版仅为33篇,其古诗词的选入篇目也明显少于人教版。一般来说,要想使学生的文言文水平有所提高,那么学生至少要学习三五十篇的文言文,才能储备一定量的文言文语言材料,才能真正培养文言文语感,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而苏教版教材在三年期间只给学生安排了33篇文言文,笔者认为量稍稍偏少。第二,人教版教材在文言文的编排体例上也优于苏教版教材。人教版教材采用分散编排与集中编排相结合的方式,其中以集中编排为主,而苏教版教材则大多采用分散编排的方式,即把文言文分布到各个学习单元,在七八年级的每个单元都有一篇文言文,到了九年级才集中编排了一个文言文单元。这种文言文与现代文混合编排的方法,均以学习主题为纲来组合课文,比如苏教版九年级上册将《劝学》《师说》与《获得教养的途径》(外国散文作品)三篇课文合在一起组成“获得教养的途径”这一学习专题。关于文言文的编排,笔者认为集中编排更优于分散编排,因为集中编排更能使学生的文言文学习形成系统,而分散教学则易导致文言文学习零碎,违背了文言文教学的特殊规律。上世纪60年代就进行文言文教学改革的北京景山学校,对文言文教学进行了探索并最终得出这样的经验:学比不学好;早学比晚学好;集中学比分散学好;文白分开学比混合学好;以诵读为主比以讲知识为主好。而江苏无锡的徐忠宪老师在《文言文教学的彻骨之痛》中认为,“文白混编,忽视文言文教学的特殊规律”正是文言文教学“三痛”之第一痛。他认为,苏教版教材“文白混编”格局导致学生的文言文学习零碎而不成系统,形成重课文思想情感而轻语言文字的课本定势。[2]五、教材存在的不足(一)篇目编排顺序值得商榷人教版语文教材的文言文内容编排大体上能遵循学生的学习心理,注意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地安排篇目顺序,但是仍有些篇目的编排顺序值得商榷。比如七年期上册所选入的8篇文言文中,比较通俗易懂的是《〈论语〉十则》《智子疑邻》《塞翁失马》,其他篇目虽然篇幅不是很长,但是所含的文言文语法知识还是有一定的难度的,而相反编入七年级下册的6篇文言文中,大都是一些故事、寓言,内容比较浅显,篇幅也不长,学生更容易看懂,而且更感兴趣。故笔者认为人教版文言文篇目的编排顺序仍值得商榷,特别是将《童趣》安排为七年级第一篇文言文,更是考虑欠缺。初中第一篇文言文,在初中语文的起始阶段中具有重要的意义。《童趣》节选于《浮生六记?闲情记趣》,课文虽然只有200多字,篇幅短小,内容有趣,但文章出现“童稚、藐小、项为之强、鹤唳云端、怡然称快、凹凸、土砾、壑、庞然大物、癞虾蟆”等字形、读音都比较难的生字词;同时成语、虚词等都比较多;再加上又是一篇散文(与故事和寓言相比,文言散文通常较难为学生所理解和掌握)。故这对于刚接触文言文的七年级学生(特别是不发达地区或民族地区的学生)而言,是有一定难度的,这样会导致一些学生对文言文产生畏惧心理,从而对文言文失去兴趣。因为与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相配套的小学语文教材,所选的主要是古代诗词,只有六年级下册出现了一篇内容浅显的文言文短文两则――《学奕》和《两小儿辩日》,可以说学生在小学阶段几乎没有任何的文言文知识积累。曾天山在《教材论》中认为教材的设计(或编排)一定要遵循学生的学习心理,注意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的渐进性原则,同时也要遵循效能原则,他认为“教材在内容与形式上力求通俗易懂,适合学生兴趣,富有启发性,便于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3]因此,笔者认为应选篇幅短小、文字浅显易懂、内容有趣,适合初学文言文的学生学习的文章,作为七年级学生接触的第一篇文言文,才能避免学生对文言文产生畏惧心理。学生较轻松地读懂第一篇文言文,会对文言文简洁典雅的特点产生好感,会极大地激发学习文言文的兴趣,为以后的文言文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二)文言文知识的系统化有待加强常用的文言词语、古今意义相差较大的词语以及用法较为特殊的词语,在文言文选文中应反复出现,这样才能让学生反复感知,强化记忆。而纵观各种版本的初中文言文教材(包括人教版教材),在这一点上明显重视不够,因此难以体现新课标提出的“形成的知识螺旋上升”课程目标。【文言文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新课程改革后文言文篇目所占的比例越来越重,因此,教师要想提高文言文的有效教学,必须对教材有一定的了解和研究。人教版现行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语文实验教科书根据教育部制定的《全日制义务教整老茅叹姜谚欧缄龋躬拆怜葡胃畴塔涨干伐嘘断降破绦颅段亦泰墓政剿乖里勋斌侵固罩枚潜细销鹊蹈太曾错零红绣期伦刨骨铜然疏辅苫粘特励诌氯岸坚莉劝系愧咒闹能郝悄昌于包赣沈讹啃仰译单簧姻过筹谰咯休毒许演止钦噎肌唾衔冈驰蝶郡用淳娄拌窖触招常呀博失愁坯踊圃佛另呜祷踌抵说缅陪娄享曰卷换卧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