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大的本土宗教道教道教概貌道教是中国现有五大宗教中唯一的本土宗教•我国现有五大合法宗教:•1、佛教(汉、藏、云南上座部);•2、道教(全真+天师);•3、天主教(基督教三派东正、新教)•4、基督教;•5、伊斯兰教。宗教•有一个创始人、有崇拜对象为“宗”;•有一群追随者,有一定的祭祀仪式为“教”;•西方文化的宗教religion是从拉丁词“re”和“legere”演变来的,意思是“再”和“聚集”,就是一群人为了一个目的聚集在一起的意思,发展到有同一信仰,同一信念,为了这一信仰而到了不畏生死的地步。道教是一种什么样的宗教•道教是中国固有的一种宗教,距今已有1800余年的历史(东汉晚期至三国)。•因以“道”为最高信仰,认为“道”是化生宇宙万物的本原,故名。•道教以长生不老之道为追求目标•通过养生修炼和道德品行的修养而长生成仙道教的历史创立时期关键词:1东汉末年2《太平经》3太平道4五斗米道太平经第一部正式经典是《太平经》。出现于汉顺帝时(公元126-144年)。于吉、襄楷、张角等传授此书。《太平经》一书共有170卷,主要是承继老子之道和传统的天神信仰,吸收阴阳五行说和仙家方术,运用神道设教的方式,宣扬天人合一及善恶报应思想,宣扬帝王统治艺术和封建道德观念,以实现“太平世道”为理想目标。神仙系统•一为神人,二为真人,三为仙人,四为道人,五为圣人,六为贤人.•神人主天,真人主地,仙人主风雨,道人主教化吉凶,圣人主治百姓,贤人辅助圣人.太平道与五斗米道道教正式有道教实体活动是在东汉末年太平道和五斗米道的出现汉末,张角成立太平道,后率“黄巾”起事失败,太平道衰败;与此同时出现的五斗米道(后更名为天师道,也即正一道)却发展起来。★道教的组织发展道教五斗米道(天师道)太平道正一道全真道太平道•太平道的创建者是河北矩鹿人张角,自称大贤良师•总数达到数十万之多,太平教的组织单位为方(万人-六七千人)•《后汉书·皇甫嵩传》记载,太平道起义的口号是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张角自称'黄天',其部率有三十六方,皆着黄巾,同日反叛。(《后汉书·灵帝记》)•后太平道遭到镇压,逐渐势衰。五斗米道•正一道的前身是产生于汉末的五斗米道,因入道的人需出五斗米而得名。东汉末年,群雄并起,张角于中平元年(184年)二月率太平道起事后,同年七月,汉中地区张修也率五斗米道响应。•五斗米道以“治”为单位,天师为最高领袖,各治立治官,祭酒统领信道教众,组织相当严密。•如新入道的信徒名“鬼卒”,成为骨干后,由他统领一众新教徒,则升为“祭酒”,祭酒还负责在要道路口设立“义舍”,为过往行人准备食物。祭酒讲解《老子想尔注》。书中主张信徒努力修道,“各安其位”,以达到“治国令太平”的理想;要求教徒遵守“忠孝诚信、行善积德”的道诫,“奉道诫,积善成功,直至成仙。•张修后被张道陵的孙子张鲁所杀,道教传统说法,以张道陵为五斗米道的创建人。•张鲁在曹操远征巴蜀时受其官职封赏,,五斗米道始在内地传播。•很多贵族加入五斗米道,如王羲之,祖辈从汉魏之际即信仰五斗米道。•此时五斗米道更名为天师道。魏晋南北朝时期道教的分化与发展关键词:葛洪与丹鼎派南北朝时期,北朝道教经寇谦之的改造,南朝道教经葛洪、陆修静、陶弘景的改造,并得到了皇帝的支持,有了较大发展葛洪代表的丹鼎派陶弘景为代表的上清派葛洪:第一个道教理论家道教创立初期(从东汉至三国),道教的特点是“有术无道”,东晋葛洪写了《抱朴子》,为道教提供了哲学根据。葛洪(284一363年),字稚川,自号抱朴子,丹阳句容(今江苏)人。祖父葛玄,道教人物之一,人称葛仙翁。道教巫术+老庄列文+黄老道家思想结合,成《抱朴子》。主旨:炼形全身,追求长生不死,主张“仙可学致”,即神仙是存在的,凡人可以通过学仙修道成为神仙而长生不死.洪主张神仙养生为内,儒术应世为外。文章应德行并重,立言当有助于教化,即“身在山林心在巍阙”。•行气•在在生气之时,即从半夜以至日中的六个时辰.一天中的另六个时辰是死气之时,在死气之时行气无益.•练习时要循序渐进,开始时以鼻吸气,以口微吐,做到吸多吐少,还要吸吐无声达到自己的耳朵听不见,鸿毛放在鼻口之上而不动,要尽量延长吸气后到开始吐气的时间.初学的人心中暗数到一百二十,再微微吐出,渐渐练习到能数一千或更长.最后达到能不以鼻口嘘收,如在胞胎之中,就算掌握了胎息之法.外丹•这是以炉鼎烧炼矿物类药物,制取“长生不死”仙丹(又称金丹、灵丹等)的一种实验方术。丹砂(即朱砂,又称硫化汞HgS)和汞(Hg,即水银)是炼丹的重要原料。据载,远在战国时,民间即有以采掘丹砂而致富者。西汉成书的《神农本草经》列丹砂为上品药,已知其能化为汞(分解出水银);列水银为中品药,言其“熔化还复为丹(可还原为硫化汞)。•总结了水法炼丹中金属间的置换现象;记载了从砷化合物中提炼单质砷的方法。•虽然他未能对此生成物作出有关形质的描述,但他的方法确比西方国家一致公认的最早发明家13世纪的日耳曼炼金家马格鲁斯要早九百年。陶弘景创立官方化的正统道教•陶弘景生于公元456年.历经南朝的宋,齐,梁三个朝代.在当时称其为山中宰相,道门学者.南朝时期的达官显贵纷纷拜于其门下,足见当时之显赫地位。•陶弘景在实际研究操作中严谨地将养生术,炼丹术,医药学用之于实践,为道教上清派的最后形成奠定了基础.•主要贡献:•1、创立神仙体系。为神仙排定座次.形成三位一体的三清尊神说.即玉清元始天尊说上清经;上清灵宝天尊说灵宝经;太清道德天尊说三皇经.在这一时期内道教又引进了地狱的概念.北方癸地有罗酆山,有六座鬼神宫府.陶弘景将错综复杂的神仙系统统一归纳,集成一本真灵位业图.将道教出现的近七百名神灵的名讳称以图谱的形式一一列出.其目的在于使修道者明白:超现实的仙真鬼神世界里也有明确的等级秩序.•2、编《真诰》一书,对道教传授历史作整理。•3、发展道教修炼理论。主张形神双修,从养神与炼形两方面入手,精神和肉体均可长存不灭。•如养神之方:12少少思、少念、少欲、少事、少语、少笑、少愁、少乐、少喜、少怒、少好、少恶•养形之方:饮食有节,起居有度•行气、导引、按摩、房中、服食•4、弘扬上清经法,开创茅山宗。•他将茅山(今江苏南部原句曲山)建成道教上清派的基地与中心.所以上清派在后来也被称作茅山宗(从陶弘景开始,茅山宗即代表上清派).•以上清大洞真经为本门正传,供奉元始天尊为最高神,同时也研习灵宝,三皇及天师道经及法录.•茅山派的形成标志着自葛洪以来江南士族道教徒以神仙道教改造旧天师道团,创立官方化的正统道教的完成.唐代道教被尊为国教李唐王朝的目的•其一是利用道教神灵来制造皇权神授论,以达到神化皇权和帝王的目的.其二是利用道教的一些法术来佐国济民,其实质是利用宗教来达到安定社会的目的.其三是利用道教劝善惩恶来维护三纲五常的封建道德.其四是利用道教来抑制或反对佛教,巫教等教派的流传和发展.其五是利用道教清静无为的思想作为治国之略和养生之道.其六是利用道教神仙方术以求长生成仙.唐代道教心性论的发展•道教思想家成玄英认为:•道之本性是自然清静的,修道众生也同万物一样,禀赋道性而自然化生,因此众生之本性也应是清静无为的,然而众生赋性成形以后,由于外物的诱惑和干扰,则渐渐耽于物欲.心识迷乱,丧失本性.解救的唯一办法就是静心修道,摒弃物象之干扰,体悟万法虽动不动,而归根复命,静于真性,以达长生久视之道.五代宋元时期关键词:1内丹2、全真派隋唐时期•五代时期,修炼方式由修炼外丹向修炼内丹转化。•金元时期又产生了一个较大教派-全真教。•此后,各派之间逐渐融合,发展至明清时,正一道成为符箓派的代表,全真道成为丹鼎派的代表。符箓•符,即符录。“符”是道士书写的一种笔画屈曲、似字非字的图形;“箓”是记天曹官属佐吏之名,又有诸符错杂其间的秘文。有如汉印章之篆字,有如云气缭绕之笔画,每符大抵以此三种字形相配合。认为佩符图、服符水则“灾害不能伤,魔邪不敢难”,因为符录乃天神的文字。•早期五斗米道和太平道就是用这种方法为人治病,并以此为传道的主要方法。道教中的五斗米道、黄巾太平道,以及东晋后期出现的灵宝派、南北朝时的南、北天师道,都是以擅长符录而著名的派别。北宋时,龙虎、阁皂、茅山,分传天师、灵宝、上清三宗经篆,称“三山符录”。金、元、明清之际,正一道与全真道鼎立,仍以符录之术行世。内丹与道教的术关键词:1内丹2、钟吕丹法•道术是道教徒实践天道的重要宗教行为,一般认为它有外丹、内丹、服食和房中等内容。•外丹,指用丹炉或鼎烧炼铅汞等矿石,制作人服后能“长生不死”的丹药。唐以后渐被内丹术所代替。•内丹,为行气、导引、呼吸吐纳之类的总称,指用人体作炉鼎,使精气神在体内凝结成丹而达到长生不死的目的。内丹之术自金元以后逐渐盛行,其渊源上溯至战国时代,对于中国的医学和养生学有过很大的影响。•服食,指用服食药物以求长生。•房中,指以男女房事求得长生。•晚唐五代,大概由于盛行数百年之久的外丹服食成仙实验的多次失败,及服气一类炼养术的深化发展,加上佛学的刺激推动,“会昌法难”之后佛教的衰弱等外在原因,内丹开始盛行,呈总摄和取代道教的一切传统炼养方术之势。•钟离权、吕洞宾、施肩吾、崔希范、彭晓、刘海蟾、陈抟、张无梦等一批内丹家活跃于山野民间,传法授徒,著书立说,掀起了一股“内丹热”,把魏伯阳一系的内丹学发展到一个新的水平。这批内丹家的丹法皆渊源于钟离权。道家与道教的关系道家思想中可被道教利用的因素•道教之所以能利用先秦道家的思想作为其宗教教义的基石,是道家思想中有一些可供选择的因素。•一养生思想•道家比较注重养生,其中有些思想便说到「长生」,如《老子》中有「谷神不死」、「长生久视之道••《庄子》说无劳你的形,无摇你的精,便可以长生,千岁厌世去而上仙,乘著白云,到达帝乡。这些都成为後世道教神仙长生思想的理论依据。•2、带有神秘色彩的道先秦道家哲学的「道」具有神秘蕴义,道教将其进一步神秘化,把它人格神化,使之成为有意志、有感情的造物主,从而使道家哲学宗教神学化。理论差别•(1)在理论旨趣上,道教和道家区别很大道教最大特点是修养身心,长生者视做神仙。而道家却是以清净无为为宗旨。•(2)在对待儒家理论的态度上,道家和道教区别很大在道家看来,他们要追求的是自然无为,反对儒家的礼法。而道教则相反,主张吸纳儒家礼法,否则不会修炼成仙。道教的教义道•天地万物都有道而派生,即所谓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社会人生都应法道而行,最后回归自然。具体而言,是从天、地、人、鬼四个方面展开教义系统的。•天,既指现实的宇宙,又指神仙所居之所。天界号称有三十六天,天堂有天门,内有琼楼玉宇,居有天神,天尊、天帝,骑有天马,饮有天河,侍奉有天兵、天将、天女。其奉行者为天道。•地,既指现实的地球和万物,又指鬼魂受难之地狱。其运行受之于地道。•人,既指总称之人类,也指局限之个人。人之一言一行当奉行人道、人德。鬼,指人之所归。人能修善德,即可阴中超脱,脱离苦海,姓氏不录于鬼关,是名鬼仙。•神仙,也是道教教义思想的偶像体现。道教是一种多神教,沿袭了中国古代对于日月、星辰、河海山岳以及祖先亡灵都奉祖的信仰习惯,形成了一个包括天神、地祗和人鬼的复杂的神灵系统。后人崇拜的紫微大帝,是北辰星;北斗星君是北斗星,福德正神是土地公,还有雷公、电母、城隍、水鬼等,都是将大自然的某种力量加以人格化的创造,并无客观存在真实性。太上老君是道教最高神之一,是三大超级神中的一位。他之被神圣化,始于东汉。东汉的张陵(后来的张天师)创设天师道,为了和佛教抗衡,便抬出老子为祖师,并尊为太上老君。后称「太上道德天尊」。其后道教典籍将老子极度神化,谓其生于无始之时,无因而起,是万物之先,元气之先。教徒•道教徒有两种:•一种是神职教徒,即“道士”。据《太霄琅书经》,“人行大道,号曰道士。”,“身心顺理,为道是从,故称道士。”他们按地域可分为茅山道士、罗浮道士等。从师承可分为“正一”道士、“全真”道士等。按宫观中教务可分为“当家”、“殿主”、“知客”等。•另一种是一般教徒,人称居士或信徒。•“宫观”是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