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功能的分级及心衰的分期定义•心力衰竭:简称心衰,是由于各种心脏结构或功能异常导致心室充盈和(或)射血能力低下而引起的一组临床综合症,其主要临床表现是呼吸困难,疲乏和液体潴留。诱因•1感染:呼吸道感染是最常见,最重要的诱因。•2心律失常:心房颤动是诱发心力衰竭的重要因素。•3生理或心理压力过大:如过度疲劳、剧烈运动、情绪激动、精神过于紧张等。诱因•4妊娠和分娩:妊娠和分娩可加重心脏负荷,诱发心力衰竭。•5血容量增加:如钠盐摄入过多,输液输血过多、过快。•6其他:治疗不当;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出现风湿活动等。临床表现•1左心衰竭:以肺淤血和心排血量降低表现为主。•2右心衰竭:以体静脉淤血表现为主。•3全心衰竭:常见先有左心衰,后出现右心衰。由于心排血量减少,肺淤血缓解,呼吸困难反而有所减轻。心功能的评估•⑴心功能分级:是按诱发心力衰竭症状的活动程度将心功能分为4级。这种评估方法的特点是以病人的主观感觉为依据,临床应用最广。但其结果与客观检查发现并非一致,且个体差异较大。心功能分级依据及特点Ⅰ病人患有心脏病,但日常活动量不受限制,一般活动不引起疲乏、心悸、呼吸困难或心绞痛。Ⅱ体力活动轻度受限。休息时无自觉症状,但平时一般活动可出现上述症状,休息后很快缓解。Ⅲ体力活动明显受限。休息时无症状,低于平时一般活动量时即可引起上述症状,休息较长时间后症状方可缓解。Ⅳ不能从事任何体力活动。休息时亦有心衰的症状,体力活动后加重。•⑵心力衰竭的分期:是以心衰相关的危险因素、心脏的器质性及功能性改变、心衰的症状等为依据将心衰分为两个阶段和4个等级。此评估方法是以客观检查发现为主要依据,揭示心衰发生发展的基本过程,有利于指导临床工作,尽早的,更具针对性的进行防治性干预,减少心衰的发生,控制其发展和渐趋难治。心衰分期依据及特点心衰高危阶段A期无器质性心脏病或心衰症状,但有发生心衰的高危因素如高血压、心绞痛、代谢综合症等。B期已有器质性心脏病变,如左室肥厚、左室射血分数降低,但无心衰症状。心衰阶段C期有器质性心脏病且目前或既往有心衰症状。D期需要特殊干预治疗的难治性心力衰竭。尽管采用强化药物治疗,但静息状态时病人仍有明显心衰症状,常反复住院或没有特殊干预治疗不能安全出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