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情景探究:情景描绘:苏俄三年国内战争时期,一位瘦弱的老农坐在街道一个偏僻的角落里兜售自产的农产品,类似于“摆地摊”。你觉得这是真的吗?依据是什么?不可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禁止自由贸易,且农民余粮必须上缴。苏维埃政权实行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这一政策的实施结果如何??在极端艰苦的三年国内战争中,有效地集中全国人力物力,最终战胜了敌人。但是,也引起了人民群众尤其是农民群众的不满,破坏了生产力的发展,造成生产下降,社会不稳定。列宁的探索革命胜利了,怎样进行经济建设才能满足民众的需求?于是,列宁开始了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一、新经济政策:经历4年世界大战和3年内战的苏俄,满目疮痍,经济异常困难,社会矛盾加剧。列宁认为只有改变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才能恢复和发展生产。1.背景:1921年2.内容:(1)以征收粮食税代替余粮征集制;(2)允许使用雇佣劳动力和出租土地,农民可以自由买卖纳税后的剩余产品,实行自由贸易;⑶允许本国和外国的资本家经营中小企业;⑷实行按劳取酬的工资制。说出下图俄国发展情况出现的原因120100806040200谷物产量工业总产量1925年1913年1920年原因:实施了新经济政策3.作用:调动了生产者的积极性,迅速缓解了危机,巩固了工农联盟,促使国民经济稳步发展。二、苏联的工业化⑴.时间:1922年1.苏联的成立:⑶.最初4个加盟共和国,最后来是15个。⑵.全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请注意区别:不同时期的俄国名称:沙俄(古—1917年)苏俄(1917年—1922年)苏联(1922年—1991年)俄罗斯(1991年——今)苏联国旗1924年,列宁逝世苏联进入斯大林时代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扶木犁的穷国虽然新经济政策使苏联得到复苏,但直到1928年,苏联的工业产值还不到德国的一半,美国的八分之一。全国只有不到三万辆拖拉机,99%的耕种靠畜力、人力完成。——《大国崛起》汪洋大海中的孤岛苏联是当时唯一的社会主义国家。资本主义国家把苏联看作是“毒瘤”,欲彻底除之而后快。斯大林的愿望我们比先进国家落后五十年至一百年。我们必须在10年内跑完这一段距离。或者我们做到这一点,或者我们被人打到。——斯大林《论经济工作人员的任务》斯大林的选择斯大林说:“没有重工业,那我们就不会有一切现代化国防武器,那时我们的地位就会和目前中国所处的地位多少相似:中国没有自己的重工业,没有自己的军事工业,现在只要谁高兴,谁就可以蹂躏它。”—二、苏联的工业化2、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⑴提出者:斯大林⑵做法一:1928-1937年,苏联先后完成第一个、第二个五年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A.成果:第聂伯河上的大坝斯大林格勒拖拉机厂T-34型坦克,作为二战中性能最好的坦克之一,共生产了四万辆PPSH-41冲锋枪,共生产六百万枝“喀秋莎”火箭炮在怒吼1913-1937年苏联重要工业在世界和欧洲地位1913年1928年1932年1937年世界世界世界欧洲世界欧洲工业总产值553222机器制造业442121电力15107432煤664343钢555433二、苏联的工业化2、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⑴提出者:斯大林⑵做法一:1928-1937年,苏联先后完成第一个、第二个五年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A.成果:苏联的工业总产值已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由落后的农业国变成强大的工业国。重点发展重工业B.弊端: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苏联的工业化是在高度集中的指令性计划下完成的。一方面,它使苏联能够在短时期内,集中全国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实现工业化;另一方面,这种排斥市场和商品经济的发展模式被固定下来,致使苏联经济体制日益僵化。C.评价:⑶做法二:农业集体化A.背景:1927—1928年,苏联发生了严重的粮食收购危机。斯大林用行政手段加快农业集体化进程,解决粮食问题。确定了农业集体化的方针农民加入集体农庄集体农庄社员在田间用餐三、农业集体化B.开始:20世纪30年代初起,苏联开始进行大规模的农业集体化运动。C.主要措施:消灭富农;政府支持集体农庄建设,组建拖拉机站,为集体农庄提供机械服务,监督集体农庄执行国家的生产计划。情景探究:还有积极性吗在莫斯科市政府召开的一次会议上,一位农民代表说:“你们号召我们改进耕作,实现机械化。这样我们就会得到发展,我们的收入将增加,我们将有更多的马、牛和机器,到那时你们会怎样呢?”得到的回答是:“我们将把你作为富农加以剥夺。”——姜长斌《读懂斯大林》实现农业集体化以后,苏联政府采取提高工业品价降低农产品价格的办法,要农民为工业化提供资金……据统计……从农民手中拿走的粮食,约占其收获量的40%,而粮食收购价远低于生产成本。……一五计划期间,通过这些办法从农民手中得到的资金,在工业化资金中约占1/3苏联民间笑话集体农庄庄员伊万在河里捉到一条大鱼,高兴地回到家里和老婆说:看,我们有炸鱼吃了!没有油啊。那就煮!没锅。烤鱼!没柴。伊万气死了,走到河边把鱼扔了回去。那鱼在水里划了一个半圆,上身出水,举起右鳍激动地高呼:“斯大林万岁!”。D.影响:农民的利益受到严重损害,致使苏联农业生产长期停滞。三、苏联模式1.背景:2.形成时间和标志: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使苏联的社会经济生活和社会阶级结构发生了根本性变化,这些变化需要从法律上肯定。1936年苏联公布新宪法。(新宪法宣告苏联确立社会主义制度)四、苏联模式3.主要特征: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和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4.表现:⑴经济上:以行政手段管理经济,实行高度集中的部门管理,排斥市场调节。计划完全是指令性的,各级领导机关必须执行,企业没有主动性。⑵政治上:权力高度集中,忽视民主法制建设。各级领导实际上由上级指派,基本不受群众监督。⑴积极作用:苏联在较短时间内实现了工业化,为日后赢得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显示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赢得了巨大的国际声誉。⑵消极作用:使苏联付出了沉重的代价。5.评价:6.启示:⑴发展经济时要轻重比例协调;⑵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⑶政府要制定符合国情的政策,推动经济发展;⑷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相结合,推动经济快速发展。•斯大林是一个世上无出其右的最大的独裁者,他接过俄国时,俄国只有木犁,而当他撒手人寰时,俄国已经拥有核武器。——英国前首相丘吉尔•斯大林不是在所有问题上,而是在一些问题上犯了错误;斯大林是三分错误,七分成绩,总起来还是一个伟大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评价斯大林积极:①迅速实现工业化,苏联成为工业强国。②经济实力的迅速增长为后来取得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物质基础。③显示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赢得了巨大的国际声誉。斯大林模式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形成的。它的出现,有其历史功绩,也存在很多弊端。1、片面发展重工业,导致农工轻比例严重失调2、农民生产积极性不高3、指令计划压制地方与企业的积极性,阻碍苏联经济的持续发展4、计划经济体制成为苏联解体的重要原因。消极:使苏联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小结: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俄、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具有怎样的特点?二三十年代苏俄、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总的特点是道路曲折。先后出现过两次重大转折。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实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农业集体化请列出1917~1936年苏俄(苏联)历史大事年表?1924年列宁逝世30年代初进行农业集体化运动“社会主义究竟是个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了个新经济政策,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邓小平(2)材料“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的“模式”指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请回答(1)新经济政策是哪一年实施的?为什么说它比较好?(3)中国应从苏联模式中吸取哪些教训?1921年,促进国民经济稳步发展。斯大林模式。特点: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和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要轻重比例协调发展,要维护农民利益,走节约型经济发展道路思考一:从苏联与西方世界的对比,从生产关系与生产力关系上说明了什么问题?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说明社会主义制度在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上发挥巨大积极作用。思考二:苏联工业化取得如此巨大成就,但谁家有什么苏联时代的家用电器吗?为什么?几乎没有,苏联工业发展过程中,轻工业与重工业发展不平衡。这是苏联工业化的一个大问题。1.1928年后,苏联为实现工业化重点发展的是A.农业B.重工业C.轻工业D.商业B2.苏联的成立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具有重要影响的历史事件,苏联成为社会主义国家的时间和标志是A.1917年十月革命胜利B.1922年苏联成立C.1936年苏联颁布新宪法D.1937年农业集体化3.苏联由农业国变为强盛的工业国是在A.十月革命后B.第一次世界大战后C.苏联成立后D.两个五年计划后CD4.苏联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形成的标志是A.社会主义工业化方针的通过B.农业集体化方针的通过C1936年苏联新宪法的颁布D.开始有计划地进行经济建设5.关于苏联农业集体化方针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新经济政策逐步被取消B.主要是通过行政手段实现的C.为苏联工业化的实现创造了条件D.与苏联农村的生产力水平基本适应CD6、这是流行于前苏联的一则笑话:某主妇到食品店买肉。“有肉吗?…‘没有。…’那牛奶呢?”“我们只管卖肉,过街那家店看有没有牛奶卖。”这则笑话()A.说明社会主义制度不能解放和发展生产力B.讽刺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带来的物质短缺问题B7、斯大林曾说:“工业化的中心,工业的基础,就是发展重工业。”这一思想给苏联发展带来的直接影响是A.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B.导致了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C.加速了农业化的发展D.形成了过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B8、右边是苏俄(联)粮食产量变化曲线图。l921~1925年粮食产量迅速增长的主要原因是()A.《土地法令》的颁布B.新经济政策的实施C.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行D.农业集体化的推行B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