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教学的心理学基础李丽萍1正确解释:学习、学习理论、学习动机。2概述教育心理学各发展阶段特点3正确区分学习方式与学习内容分类4正确理解各学习理论观点并能与护理教学结合。5清楚各学习动机理论并形成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认识。6明确动作技能学习的各种影响因素。7能运用动作技能教学原理指导护理教学实践。学习目标教学心理学基础学习意义揭示教师如何实施有效的指导剖析学生如何有效的学习教学过程学习过程促进学生有效学习第一节心理学与教育的结合•教育心理学概论•学习的心理•教学的心理教育心理学的发展•20世纪60年代以前(桑代克和斯金纳)(机器教学和程序教学)•20世纪60年代以后(奥苏伯尔、加涅)(有意义言语学习心理学、信息加工、建构主义学习)•20世纪80年代(皮亚杰、杜威)(“自然人”到“社会人”)冯特(W·Wundt)1879学习的心理•学习的定义•广义的学习包括人和动物的学习,•狭义的学习则专指人的学习。•学习(learning)是指学习者因经验而引起的行为、能力和心理倾向的比较持久的改变。•学习是学习者通过经验或经历实现的心理过程。•学习是产生相对持久稳定的行为或心理倾向的改变。•学习是一种适应活动。1、学习方式划分•接受学习•发现学习•意义学习•机械学习2、学习内容划分知识学习技能学习社会行为规范学习学习的分类教学的心理•奥苏伯尔说:有效的学习理论并不能告诉我们如何教学,但是它确实给我们提供了最可靠的起点。•教学理论必须建立在学习理论之上,教学理论一定要在更大程度上关心教学的程序与技术方面。•运用教育心理学的观念来理解教育•心理学知识能帮助教师更好的教学学习的行为主义观学习的认知观学习的社会学习观和建构主义观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代表性学习理论第二节学习的行为主义观•经典性条件反射学习•操作性条件反射学习•学习的行为主义观在护理教育中的应用学习的行为主义观主要观点:1.将学习解释为条件作用;2.将个体学习到的行为称为刺激—反应联结;行为主义对学习的解释是强调可观察行为的获得,个体可以学到什么,又是怎么学习的等等,都决定于环境刺激。当外界出现一个刺激(S),个体就会产生相应的反应(R),这样当环境刺激与个体的行为反应的联系巩固下来,形成相应的条件反射时,行为习惯就形成了,这就是学习。它分为经典的条件性反射学习和操作性条件反射学习。斯金纳学习理论教育是塑造人行为的过程,有效教学的关键是分析强化的效果,精心设计教学程序,以建立特定的强化程序:操纵条件作用与学习行为强化理论强化原则强化程序塑造与行为矫正桑代克的学习理论学习是一种经过试误而建立刺激-反应的联结过程;试误学习的规律;学习具有迁移作用;桑代克的联结论是教育心理学史上第一个较为完整的学习理论,他将传统的哲学教育心理学转化成了科学教育心理学。行为主义观在护理教学中应用•重复策略•刺激泛化:•强化:•程序化教学:第三节学习的认知观•格式塔顿悟说•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论•奥苏伯尔的认知同化学习论•加涅的信息加工论格式塔-顿悟说(1)顿悟依赖于情景,当答案的基本部分与当前情景的关系较易觉察时,才容易出现顿悟;(2)顿悟产生后可以重复出现;(3)在一种情景中产生的顿悟可以迁移到新的场合。在顿悟学习中个体学到的东西不是刺激和反映间的一个而是手段和目标间的一种认知关系。苛勒(K.Kohler,1887-1967):学习是学习者对情景的重新组织实现的。著名实验“取香蕉”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论•布鲁纳(JS.Bruner,1915-)认为学习的实质是个人主动地通过感知、领会和推理,促进认知结构的形成。•布鲁纳发现学习的四大特征:(一)强调学习过程。(二)强调直觉思维。(三)强调内在动机。(四)强调信息提取。奥苏伯尔的认知同化学习论意义学习有两个先决条件:1、新旧知识相互作用,结果是旧知识得以改造,新知识获得了新的意义。2、学习内容本身能够与学习者已有的知识结构联系起来。奥苏伯尔奥苏伯尔(D.P.Ausubel,1918-)与布鲁纳一样都认为学习是一个认知过程,是认知结构的组织和重新组织,强调新学习的知识同已有的知识经验的相互作用加涅的信息加工论当外界的刺激或信息作用于学习者的感觉器官的感受器时,进行感觉登记。被感觉登记的信息在注意和选择性知觉的作用下,进入短时记忆。短时记忆保持的时间大约1分钟,在复述、精细加工的作用下,信息与原有的知识进行联系,进入学习者原来的知识结构,以语义编码或者表象编码的形式转为长时记忆进行保存。认知观在护理教育中的应用(一)充分合理利用学生本身原有的知识经验。(二)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护理理论和护理技能的探索和实践,进行发现学习。(三)引导学生发现理论与技能、知识与经验之间的内在意义,进行意义学习。(四)知识呈现应形象生动,同时以组块形式呈现。(五)强化知识的线索化和元认知的应用。第四节社会学习观•社会学习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A.Bandura,1925-)提出来的,他认为人们通过观察自己周围生活环境、观察其他人的行为就可以进行学习。学习的过程分为以下四个步骤:第一步是注意,第二步是记忆,第三步是认同,第四步是定型,当代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一)知识观:知识不仅决定于事物本身,也决定于我们已有的知识经验。(二)学生观:学习是在已有经验、心理结构和信念基础上形成新知识的意义,在应用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三)教师观:建构主义更愿意把教育者看成是学习者学习的帮助者、合作者。建构主义的学习观主要强调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建构知识的意义的过程。社会学习观和建构主义观在护理教育中应用(一)在教学中树立榜样人物和榜样行为。(二)强化记忆。(三)及时替代强化。(四)尽可能创建“情景”,引发问题与启发思维。第五节学习动机•学习动机及其相关概念•学习动机理论•激发与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动机•学习动机(motivationtolearn)是指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内部动力,由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三者组成。1.认知内驱力2.自我提高内驱力3.附属内驱力学习动机的作用对学习过程的作用:①启动作用②维持作用③监控作用对学习效果的作用:①学习任务比较容易时,学习效果会随着学习动机强度的增强而提高;②学习任务比较困难时,学习效率反而会随着学习动机的增强而下降;③学习任务在学生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学习动机强度的增加会有利于学习效果的提高。学习动机理论•(一)本能说•(二)强化说•(三)人本主义的学习动机理论•(四)动机的认知理论激发与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真诚相信的传递•创设问题情境•及时提供反馈•培养自我效能感•恰当进行奖惩第六节动作技能的学习动作技能的性质•心理学家费茨(P.W.Fitts,1964)认为动作技能包含四种心理成分:1、认知成分:指动作技能的掌握首先需要学生对该技能的基本情况、动作要领和步骤流程有所理解;2、知觉因素:学生必须准确而敏锐地辨别需要做出反应的线索;3、协调能力:根据动作要领及外界条件,通过信息反馈,协调自身的感觉系统及运动系统,提高动作技能;4、人格特征:动作技能学习的个体差异性很大,不同的操作技能适合不同的人格特征。动作技能的形成(一)认知阶段:试图对所学技能的任务、性质、要点进行分析、了解和领会。(二)联系形成阶段:联系形成阶段是把局部动作综合成更大单位,从认知方面转向动作技能方面,最后形成连贯的动作系统。(三)自动化阶段:各个局部动作联合成为完整的自动化动作系统,成为有机整体固定下来,整套动作序列依照顺序以连锁反应的方式实现。影响有效练习的因素•成熟与经验•确定学习的目标•灵活应用整体练习和分解练习•恰当安排练习时间•练习要有反馈•技能的相互影响影响动作技能学习的因素•内部因素:•成熟与经验;•个性心理;•动机;•外部因素:•指导及示范;•练习;•动作技能的性质动作技能教学原理在护理教育中应用(一)技能教学前准备1、提供有助于学习的环境:师生关系良好、融洽,轻松愉快。2、评估学生的起点行为:了解学生是否练习过此项操作,是否有临床经验,因材施教,确定不同学生的技能学习的进程。3、明确各项操作技能的目标:有没有明确的目标是影响练习效率最重要的因素。4、课前准备充分,对技能操作分解:把复杂的操作技能分解成简单、局部的技能单位。动作技能教学原理在护理教育中应用(二)护理技能教学过程1、有效的指导及示范:由教师以示范配合讲解的方式示范,使学生获得有关操作技能的整体印象。然后,以慢动作或分解动作示范,并配合指导,引导学生注意观察,理解所演示的操作技能。2、利用多媒体手段:利用录像、电影或多媒体光盘的形式呈现操作技能的全过程,便于学生反复观察完整的操作技能过程或复杂的局部动作。3、根据不同的护理操作技能,灵活应用整体练习和分解练习。操作技能的保持操作技能经过大量的练习后获得;操作技能以连续任务的形式出现,动作之间相互提示;操作技能的保持主要依赖于小脑及脑的低级中枢(记忆容量大);操作技能的迁移是指一种操作技能的掌握对另一种操作技能的形成产生影响。研究表明:共同点越多迁移越明显。促进正迁移,避免负迁移是进行操作技能教学另一个重要环节。终身学习是永恒的主题!协作分享,共同提高!激发学生无穷的学习力和创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