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信息技术第1-3章教参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1章走进信息世界■教学目标与要求1.知识与技能。(1)理解信息的含义,了解信息的特征。(2)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简史、现状及未来趋势。(3)初步了解计算机中数据与信息的关系,知道信息的编码方法和度量单位。(4)了解常见的几种搜索引擎的特性,尝试使用搜索引擎的高级搜索功能,总结提高搜索效率的经验。(5)了解常见的下载工具,学会使用其中一种工具软件下载信息。(6)理解文件的概念,认识常见文件格式,掌握文件和文件夹的基本操作方法。(7)学会查看信息存储空间以及文件的大小,会使用工具软件对文件进行压缩和解压缩。2.过程与方法。(1)通过探究实验,理解信息的含义和特点。(2)熟悉获取信息的基本方法和途径。(3)能够根据需要确定信息需求,选择合适的途径获取信息,并能够甄别信息。(4)对个人信息资源进行科学管理,并能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当工具传递信息。(5)综合利用多种网络通讯工具开展深入、持续的网络合作与交流,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顺利衔接小学与初中信息技术的教学,使学生在生理和心理上适应新的学习环境。(2)自觉遵守信息社会中公认的行为规范和道德准则,增强技术利用中的责任感,能够合理地引用他人的观点或使用他人的成果,养成尊重他人著作权的习惯。(3)综合多种因素判断信息的可靠性,养成从权威网站获取可靠信息的习惯。4.行为与创新。(1)加深对信息与信息技术的理解,关注与日常生活和学习密切相关的信息技术的新发展,并积极利用信息技术支持其他学科的学习。(2)积极参加各种与信息技术教育有关的创新设计和开发活动。■教学内容与安排本章的教学内容是让学生体验丰富多彩的信息,了解信息技术的新发展,理解信息的数字化原理,从而增强学生的信息意识,使学生进一步了解信息的特征,认识到信息技术对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并对信息技术这门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学会根据问题确定信息需求和信息来源,选择恰当的方法获取信息,掌握从因特网获取信息的主要方法和策略,并能合法地从网络上下载信息,对所下载的信息进行分类管理,并掌握信息价值判断的基本方法,学会评价和鉴别信息。本章课时安排如下:第1节信息与信息技术2课时第2节有效获取信息3课时主题活动1课时第1节拟安排2课时完成,第1课时主要讲述信息的有关知识,第2课时主要讲述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信息的数字化;第2节可操作性较强,建议安排3课时,第1课时主要讲述信息的获取途径,第2课时主要讲述搜索引擎的工作原理和提高搜索效率的技巧,第3课时主要讲述信息的管理,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教学进度;最后安排1课时的主题活动,让学生对信息存储技术的演变和发展进行研究,通过各种有效的信息获取途径收集相关信息,既了解存储技术的发展历程,又提高学生对信息技术的运用能力。■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1)了解信息与人类的关系,理解信息的基本特征。(2)了解计算机中数据与信息的关系,知道信息的编码方法和度量单位。(3)掌握利用关键字搜索信息的方法和技巧,学会下载文字、图片、文件等信息。(4)信息获取过程的分析和信息获取方案的确定。2.难点。(1)理解信息的含义和基本特征。(2)信息的数字化原理。(3)总结提高搜索效率的经验。第1节信息与信息技术■教学要求1.通过列举身边的各种信息,体会信息的含义;通过实验总结信息的基本特征。2.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简史和发展趋势。3.了解信息的编码方法和度量单位。4.体验信息技术蕴含的文化内涵,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的求知欲,养成主动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积极参与信息活动的习惯。■教材分析与教法建议1.教材的地位和要求。《纲要》将初中阶段的学习任务分为4个方面,分别是信息的识别与获取、信息的存储与管理、信息的加工与表达,以及信息的发布与交流。本章的教学内容分别对应于“信息的识别与获取”和“信息的存储与管理”中有关信息编码与文件管理等内容,其中第1节主要讲述信息的含义和特征,信息技术的概念、应用、发展和展望,以及信息的编码等知识。本节通过4个学习活动以及光盘中的视频材料,让学生直观感受信息和信息技术的文化内涵,加深学生对信息和信息技术的理解,使学生关注与日常生活和学习密切相关的信息技术的新发展,并积极利用信息技术支持其他学科的学习。2.教学方法的指导。(1)信息。本部分设计了3个紧贴生活的学习活动,帮助学生理解信息的概念和特征。在开展活动的过程中,需要学生进行分组、合作、探究和讨论。作为课堂授课的重要环节,组织好这几个活动对教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在“液体鉴别”实践学习中,通过对3种不同液体进行鉴别,让学生体会用感官获取信息,进而鉴别液体这一活动所隐含的实际意义,即颜色、气味等都在传递某种信息,从而减少人们对事物了解的不确定性。教学中教师不必进行现场鉴别,以丰富的生活经验为基础,学生也可以轻松地完成鉴别任务,进而对照信息的含义进行归纳和总结。液体特征鉴别方法甲杯无色、散发出酒味用鼻子闻气味可知是否为酒乙杯褐色用眼睛观察可知该杯所装液体为酱油丙杯无色、无味用鼻子闻,无气味表明该杯所装液体为盐水进行“获取气温信息”探究学习的教学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再现现实生活中需要获取气温的场景,例如,为适应气温变化而适时增减衣服,只要去室外感受一下温度即可,不必用温度计;为方便外出旅游要了解某地区未来几天的天气情况,则必须收看天气预报等。让学生根据实际需要来选择不同的信息获取途径,最后得出信息来源多样性的特点,以及获取信息要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途径工具准确程度具体方法感知感觉器官低通过人体感觉器官感受气温的高低测量温度计精确用温度计测量室内外温度天气预报电视比较精确定时收看天气预报广播比较精确定时收听天气预报固定电话比较精确拨打96121手机比较精确定制短信网络比较精确登录相关网站查询报纸比较精确查阅报纸在“信息传递游戏”实践学习中,学生分组通过四种不同方式传递电话号码,直观感受信息的主要特征,其组织难度较大。在活动开始前,教师应将活动目的、要求明确告诉学生。进行分组活动时,每组安排一名学生作为裁判,防止违规现象发生,并记录传输所用的时间。当各组同时进行活动时,可能产生组间干扰,如耳语组和喇叭组的活动相互矛盾,建议教师每组给出的4个电话号码互不相同。活动结束时教师必须将学生从游戏中引导出来,并根据所记录的时间,比较传输速度;根据各传输过程的特点,总结信息的特征,如传递性、共享性、存储性等;对比传输结果与原始信息,探讨信息的失真性。组名信息传递方式传递速度可存储性传递结果耳语组第1位同学将纸条的内容用悄悄话依次传递给下一位组员。4差失真接力组第1位同学看完纸条后,将纸条依次传给每一位同学。3好无失真喇叭组第1位同学将纸条的内容,用朗读的方式告诉小组的每一个同学。1差失真网虫组第1位同学将纸条的内容,用共享文件夹的方式,传递给每一位组员。2好无失真总结完信息的主要特征后,教师应引导学生将信息传递范围由教室扩大到全球,探讨不同情境下可能采用的信息传输方式,如邮寄信件、广播、电视、电话、E-mail、即时通信等,相应的传递条件、速度、结果又将发生改变,同时还会带来费用问题,通过对现实的分析可知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经济适用的途径来传递信息。以下是信息的主要特征:①感知性:信息能够通过人的感觉器官被接受和识别。其感知的方式和识别的手段因信息载体不同而各异:物体、色彩、文字等信息由视觉器官感知,音响、声音中的信息由听觉器官识别,天气冷热的信息则由触觉器官感知。②存储性:信息可以借助物质载体长期累积存放,以便随时提取。信息的表示、传播和储存必须依附于某种载体,语言、文字、声音、图像和视频等,都是信息的载体。而纸张、胶片、磁带、磁盘、光盘等,则是承载信息的媒介。③传递性:信息只有经过传递、交流,才能被人们所感知和接收,转化为知识并发挥作用。信息传递可以是人际交流,如眉目传情、口语交流;可以通过电报、电话、书信、传真来沟通;还可以通过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网络等来实现。可传递性意味着人们能够突破时空的界限,对不同地域、不同时间的信息加以选择。④共享性:信息可以被不同的个体或群体接收和利用,它并不会因为接收者的增加而损耗,也不会因为使用次数的增加而损耗。例如,电视节目可以被许多人同时收看,但电视节目的内容不会因此而损失。信息可共享的特点使得信息资源能够发挥最大效用,同时能使信息资源生生不息。⑤失真性:由于人们在认知能力上存在差异,对于同一信息,不同的人可能会有不同的理解,形成“认知伪信息”;或者由于传递过程中的失误,产生“传递伪信息”;也有人出于某种目的,故意采用篡改、捏造、欺骗、夸大、假冒等手段,制造“人为伪信息”。伪信息带来社会信息污染,具有极大的危害性。⑥加工性:人们对信息进行整理、归纳、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从而获得更有价值的信息。例如天气预报的产生,一般要经过多个环节:首先要对大气进行探测,获得第一手大气资料;然后进行一定范围内的探测资料交换、收集、汇总;最后由专家对各种气象资料进行综合分析、计算、研究得出结果。⑦时效性:信息作为对事物存在方式和运动状态的反映,随着客观事物的变化而变化。股市行情、气象信息、交通信息等瞬息万变,可谓机不可失、时不再来。⑧价值相对性:同一个信息,不同的使用者由于其自身素质、修养、能力以及所处的环境不同,会得到不同的使用效果。(2)信息技术。为了让学生理解信息技术对日常生活、学习以及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的求知欲,养成主动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积极参与信息活动的习惯,教师可演示光盘中的视频文件,说明信息技术在现代社会各领域中的应用,使学生对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有一个全面、正确的认识,并对信息技术的发展史有所了解。迄今为止,人类已经历了五次信息技术革命。①语言的使用。语言的产生是历史上最伟大的信息技术革命,人类用大脑存储信息,用语言交流和传播信息。②文字的使用。文字的出现使人类信息的存储和传播超越了时间和地域的局限。③印刷技术的应用。由于造纸和印刷术的发明和应用,书籍和报刊成为信息存储和传播的重要媒介,使信息得以大量的复制和传播,从而极大地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④电报、电话、广播、电视的发明和应用。无线电的普及和运用,使人类文化传播超越了时空界限,大大加速了信息传播的速度和效率。⑤计算机的普及应用及计算机与现代通信技术的结合。电子计算机以处理速度快、存储容量大、计算精确度高和通用性强等特点,成为一种高效的信息处理工具,扩大和延伸了人脑的思维功能。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的结合,使信息的载体、信息处理和交换的方式产生了革命性的变化。此外,计算机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虚拟现实技术、面向对象技术、并行处理技术、分布式处理与群集式处理技术以及智能化技术的有机结合与综合应用,展示出计算机与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宏伟前景,必将大大加快人类信息化进程。因此,科学家认为目前计算机技术向以下三个方向发展:①大规模并行计算机和并行计算。②智能化计算机。③非冯·诺依曼计算机(例如,量子计算机、光计算机、生物计算机、超导计算机……)。对此,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进一步去获取这方面的信息,尤其是信息技术的最新发展和应用情况,使他们多角度、更深层次地去了解和体验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摆正人脑和电脑的主次关系。项目功能应用电子纸为弥补传统纸质媒体的不足,人们开始研究和发展电子纸和电子墨。电子纸是类似纸张的电子显示器,视觉感观几乎和纸一样,还可以不断刷新显示内容,比液晶显示器省电得多。便携式电子书、手机SIM卡和地铁磁卡就是电子纸的具体表现。目前已出现了能显示彩色漫画、耗电低、面积大、折叠以后不会使字体变形、像纸张一样柔软的产品。云计算云计算是一种分布式计算技术,使得普通用户借助网络也能够享受类似超级计算机的强大能力。其最基本的概念,是透过网络将庞大的计算处理程序分拆成无数个较小的子程序,再交给由多个服务器所组成的庞大系统经搜寻、计算分析之后将处理结果回传给用户。提供可靠的数据存储中心,实现不同设备间的数据与应用共享、计算机处理、信息排队和数据库管理系统接入式服务、应用托管、企业搜索等。物联网物联网通过射频

1 / 60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